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16 11:25:51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精华】实施方案范文汇总6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施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实施方案范文汇总6篇

实施方案 篇1

  为了落实油田公司及采油厂关于对标管理工作的精神,进一步提高集输站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安全生产环境,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率,从而促进采油厂快速健康发展,经集输站研究决定,决定在站内深入开展对标管理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对标管理是通过选树标杆、比较分析、制定措施,从而实现超越创新的一种持续改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是创造性的转变发展方式,对提升集输站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集输站整体管理水平为主线,以安全生产、原油(污水)处理、成本费用、日常行为规范、设备管理、灶务管理、节能降耗为重点,通过与油田公司管理先进的采油厂及内部先进科室之间的对标活动,分析寻找自身差距,制定和落实追赶先进的方案和措施,持续改进、不断超越,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使集输站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总体要求

  1、坚持全面提升。指标设定、标杆选取要密切跟踪行业发展变化,始终瞄准油田公司内的优秀目标,在追求行业制高点中,以短比长,以长比优,实现长短指标的全面提升。

  2、全面展开推进。集输站要创造条件全面部署展开活动,整体或分类制定实施方案,力求全面覆盖、全面开展、全面取得成效。

  3、实事求是。应根据集输站自身实际,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的思路,科学选定标杆指标,既不随意选择低标准,也不设定过高目标和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口号。

  4、突出实践特点。要紧紧围绕主要目标,结合站内实际,把开展对标管理与贯彻落实采油厂工作会部署相结合,与实现站内年度目标相结合,与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相结合,确定活动的具体实践方式,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丰富方法、突出特色、形成模式。

  5、持续改进。企业的发展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应根据集输站自身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标杆对象,不断修订提升对标指标和标准,优化改进方案,落实改进措施,持续深入地开展对标管理工作。

  6、务求实效。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这一活动,真正起到找出差距、解决问题、改善管理、实现目标和赶超对手的效果。

  四、建立对标行动组织体系

  (一)成立集输站对标管理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

  (二)各工段成立以工段长为组长的对标行动工作小组,负责本工段对标行动的组织开展,要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五、对标重点

  (一)安全管理。

  1、人:三级安全教育开展情况;三类特殊人员的安全资质培训情况;全员的安全环保教育情况;其它安全环保专项教育情况;劳动品穿戴与违章情况;其它。

  2、物: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建构筑物及其附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情况;其它。

  3、环境:各类特征污染因子的排放情况;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完好率,同机运转率);厂容厂貌及绿化达标情况;其它。

  4、管理:安全责任体系的建立与分解情况;各项安全环保规章制度的制订情况;各项安全环保记录的填写情况;项目建设三同时间情况;其它。

  (二)、原油(污水)处理:

  1、处理后原油含水率≤3%

  2、处理后污水达标率≥95%

  3、全面处理原油10。09万吨,处理污水24万方。

  (三)、成本费用:

  1、处理每吨含水原油成本力争控制在40元以内。

  2、处理每立方米污水药剂成本力争控制在5元以内。

  3、其他费用均控制在计划科下达的费用指标范围内。

  (四)、日常行为规范

  1、规范交接班制度

  2、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3、完善站内制度建设及操作规程

  4、转变管理方式,严格纪律考核,严明工作纪律

  5、认真学习业务技能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6、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务文化活动

  (五)、设备管理

  1、进一步建立健全设备台账。

  2、对设备进行按时保养。

  3、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操作规程。

  4、力争做到全年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5%以上,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六)、灶务管理

  1、实行一月一公开,增强管理透明度。

  2、票据三人签字制。

  3、加强食品管理,杜绝食品中毒事故发生。

  (七)、节能降耗

  1、建立健全节能档案

  2、开展节能降耗宣传和学习活动

  3、全年力争节约≥20吨标准煤

  4、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

  5、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变废为宝。

  六、工作安排

  对标管理活动分三个阶段、五个步骤。三个阶段是启动部署、全面推进和改进提高;五个步骤是现状分析、选定标杆、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和改进提高。

  (一)启动部署阶段

  七月份召开启动会,进行对标管理活动部署和动员,重点工作为现状分析、选定标杆。

  1、现状分析

  各工段要深入细致地对本工段的现状和集输站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围绕对标重点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确定开展对标管理的关键指标,初步建立起适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对标指标体系

  2、选定标杆

  各工段根据实际情况将各项对标管理的指标上报集输站,由集输站根据情况选定标杆对象,明确对标指标及目标值。一是根据对标关键指标,分别选取油田公司内先进单位作为行业标杆和内部标杆,并确定对标指标的目标值;二是要注意标杆是企业学习和超越的对象,其选择既要切合企业实际,又要考虑标杆资料数据获取的可能性和获取成本。

  (二)全面推进阶段

  八月份起在站内全面推进对标管理活动,重点工作为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1、制定方案

  集输站于七月初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完成本部门的对标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包括:㈠目的意义;㈡指导思想;㈢总体要求;㈣组织体系;㈤对标重点;㈥工作安排。实施方案要细化各个工作环节,要有指导性、指标量化、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2、组织实施

  集输站将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与标杆企业进行对标,寻找对标指标方面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在明确改进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制定改进方案。

  一是针对不同的标杆指标,可成立相应的调研小组,到优秀的标杆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编制对标分析报告;二是分析标杆企业的优势所在,通过实地调研和参观学习,查找本单位、本部门目前的差距、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和措施,明确追赶、超越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三是要将各项措施和目标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及个人,保证对标工作落实到实处;四是紧扣对标的核心目标,通过找差距,引进标杆对象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结合本部门实际,创出适合本部门的管理新模式与新方法,以持续提升部门各项指标;五是重点从本部门指标差距较大的工作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加以整改;六是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带动重点指标的提升,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

  (三)改进提高阶段

  10月份,集输站要对对标活动开展成效进行自评,对指标改进措施和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撰写对标评估分析报告,并编制下阶段改进方案,不断提升标杆水平。一是对已经达到或接近先进水平的指标要继续保持领先,向更高的目标值奋斗,二是处于行业水平与先进水平之间的指标。这类指标要不断提升,并向先进指标靠拢,对比标杆,争创一流;三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指标。这类指标要认真分析,查找差距、改进短板,缩小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力争实现低于行业平均值的指标个数逐年减少。

  集输站对各工段对标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将活动开展扎实并取得实效的工段树立为先进示范工段,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推广;其他工段要将先进示范工段加入对标目标,在全站范围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集输站

  二0xx年六月二十八日

实施方案 篇2

  为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如期实现全旗脱贫致富目标,按照《内蒙古党委、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实施方案(20xx—20xx年)》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按照市定4500元的贫困标准线统计,全旗现有贫困人口758户2573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328户1131人。具体为,不能扶持发展产业的(因年老、残疾、大病等原因)96户191人,占贫困人口的7。4%;能扶持发展产业的613户2227人,占贫困人口的86。6%;生存条件较差,且自愿转移的49户155人,占贫困人口的6。02%。

  据统计,能扶持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人均草牧场224亩,为全旗农牧民人均草牧场的2/3。人均水浇地4亩,为全旗农牧民人均水浇地的1/3。人均牲畜饲养量7。8只,为全旗农牧民人均牲畜饲养量的.1/10。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富民与强旗并重、富民优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把贫困农牧民作为主要对象,紧紧围绕扶贫开发六项建设任务,构筑责任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四位一体的“精准扶贫”大格局,加大投入、统筹兼顾、因人施策,努力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嘎查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稳定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准扶贫。深入摸底调研,逐村、逐户建档立卡,认真分析,逐户找准贫困症结,分类制定具体方案。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明确责任、明确目标,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实效。

  坚持责任扶贫。坚持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通过联系领导、包扶部门、包扶干部一起上手,共同发力,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扶贫项目与扶贫对象的无缝对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坚持行业扶贫。突出行业扶贫的重点作用,旗直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发挥优势,密切协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重点向贫困农牧户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坚持注重包扶。突出联系包扶的主导作用,开拓思路,创新机制,真扶贫、扶真贫,发挥包扶部门行业优势和协调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和保障机制,实现包扶工作长期化、制度化。

  坚持激发内力。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三)总体目标。通过努力,到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大幅提升,年均增长20%以上,全旗758户2573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其中20xx年,完成469户1600人;20xx年,完成231户761人;20xx年,完成58户206人。

  三、具体要求

  (一)明确工作职责。各包镇工作组要牵头抓总,帮助各镇制定具体精准扶贫方案,帮助联系嘎查村制定具体发展规划,确保细化到户、到人。同时,要积极协调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镇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肩负职责、主动作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项目整合的节点作用,对落实到镇的各类惠农惠牧项目,重点向贫困户倾斜,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嘎查村“两委”是辖区内精准扶贫的第一管理人,要掌握底数,强化引领带动能力,帮扶指导贫困农牧户转变观念、发展生产,自我脱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实施的主体,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变。各包扶部门是包扶嘎查的扶持主体,要具体负责,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行科级干部、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措施,定人、定点、定责任,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旗扶贫办负责统一制发《到户帮扶记录册》,并做好指导协调、检查督促、情况收集整理等日常工作,对贫困人口、扶持情况、扶持措施实行动态化管理。旗委组织部要将精准扶贫、包扶成效纳入各镇、旗直各部门、嘎查“两委”的考核,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动态考核制度。

  (二)注重包扶实效。坚持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嘎查村,部门包扶嘎查村责任制。各包扶部门要向包扶嘎查派驻包扶工作组,一把手任组长,每位科级干部包扶一户贫困户,确保贫困村有驻村工作组,贫困户有包扶责任人。要建立动态档案,认真做好贫困识别工作,经贫困户本人申请,组织村民代表集体表决后,进行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牧户进行登记造册,并报送旗扶贫办。要按照年度扶持任务,分轻重缓急,制定具体扶持计划,分类、分批予以推进。要创新包扶举措,包户干部根据包扶对象的实际条件和发展意愿,制定具体扶持方案,细化到农作物种植种类、面积,养殖规模及其它具体增收措施等,详细列出收支数据,并帮助贫困户理财“过日子”,年底通过比对确认包扶工作成效。各包扶干部要不定期深入包扶户,依据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及时督促并积极帮助包扶对象开展生产,杜绝因懒、散致贫现象再出现。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推进扶贫开发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干部联系镇包扶贫困嘎查村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结合嘎查村整合,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和协调能力强的标准,选好配强嘎查村领导班子。增强嘎查村基层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落实村干部民主评议、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

  (四)保护生态环境。坚守好生态红线,坚持以水定开发政策不动摇,实施严格的禁牧休牧和以草定畜,加大森林、草原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借扶贫名义非法开垦土地及偷牧、夜牧等行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永续发展。

  四、政策措施

  (一)推进政策倾斜扶贫。将“精准扶贫”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统筹谋划,共同推进。依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年度实施计划,优先安排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户户通电等工程,切实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对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合农牧业发展的地区,且自愿转移的贫困农牧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转移的贫困农牧民纳入城乡统筹政策范畴,享受转移农牧民“六个一”配套政策。

  (二)整合行业资源扶贫。坚持“捆绑项目、集中投入”,整合各涉农部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改善贫困户产业设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深入摸底调研,依据贫困农牧户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予以配套养殖棚圈、节水灌溉等产业设施,实现每户拥有一个增收项目。加快制定喷灌、养殖棚圈等基础设施以奖代补政策,解决“项目规模小、覆盖面少”的困难。

  (三)开展民生保障扶贫。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同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按照市级要求,对全旗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按个人年缴费500元标准纳入养老保险,政府全额补贴。对因残、因病等自身条件受限的贫困农牧民,按照行业标准,纳入低保、大病救助、残疾人救助等政策,保障贫困户基本生活需求。对无力支付相关费用的贫困家庭在校子女,实行社会帮助、干部资助、财政兜底的扶持政策,确保在校学生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家庭“拔穷根”。

  (四)加强素质提升扶贫。由旗委组织部牵头,各镇、旗科技局、农牧局全力配合,结合“马兰英才”工程,加大对驻村驻户干部的培训,确保每位驻村驻户干部掌握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基本技能,切实发挥包户指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与服务力度,引导贫困农牧民转变观念,根据贫困农牧民实际需求,重点推广农牧业种养等实用技术,强化机械化作业、特色农作物种植等科技服务,促进贫困农牧民科技增收。加大对贫困户劳动力创业就业等培训扶持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五)落实财政资金扶贫。旗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专项项目经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按照政策要求,捆绑各类项目资金不低于800万元,优先安排扶持重点帮扶村、贫困户建设项目,改善贫困农牧民产业设施,集中力量推动扶贫。鼓励旗直各包扶部门加大投入,通过干部捐助、协调投入等方式,整合资金不低于200万元,形成推动精准扶贫的强大资金合力。要切实改变传统“注重投入、忽略效益”的投入方式,对投入的项目实行跟踪指导、跟踪服务,确保各类产业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六)引导社会参与扶贫。探索设立政府担保资金,积极鼓励农行、联社、村镇银行金融机构拓展业务,降低担保准入标准,加大对贫困农牧户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倡导驻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扶贫开发事业。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与苏木乡镇结对共建,帮扶贫困嘎查村,通过提供就业、订单采购、共建基地、投资入股、联办合作组织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嘎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组建扶贫基金会,发挥扶贫基金会、慈善总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志愿者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是精准扶贫的第一责任人,要肩负职责、主动作为,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形成推动扶贫工作的合力。要注重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镇、包扶单位、驻村干部要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及时交流帮扶内容、帮扶措施,避免重复投入,造成浪费。

  (二)加强调研宣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要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用感恩的心吸引更多的力量关注和参与扶贫,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监督考核。旗监察局、党政督查室、扶贫办要成立专项督查组,加大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督查力度,对包扶成效逐村、逐户验收,并及时编发督查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重视不够的镇和部门主要领导,要启动问责程序,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要强化资金监管,加大项目资金审计力度,所有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截留和挪用。建立扶贫资金使用公告、公示制度,做到项目公开、资金公开、效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和审计监督。

实施方案 篇3

  大河网讯 20xx年8月12日,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8月20日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学考办法》)和《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标志着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为帮助广大学生和群众理解《方案》的精神,现就其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1.我省《方案》是怎么产生的?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位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其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主要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渠道相对单一,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大班额、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考试舞弊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教育形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20xx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要求。国务院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风向标”,牵一发而动全身,敏感而又复杂,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任务重、考生数量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的大省来说,改革难度更为突出,制定好《方案》显得尤其重要。省委、省政府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将这一涉及国计民生的改革列为省重大改革事项,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询问和了解情况,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徐济超副省长专题听取汇报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协调《方案》的重要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教育厅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立足省情教情,坚持问题导向,借鉴试点省市的经验,广泛征求人大、政协、市县教育部门、高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以及教育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充分评估论证,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了《方案》的起草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的审议和教育部的备案。

  2.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是什么?

  这次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我省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就是立足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稳妥推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3.这次改革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健全评价机制,提高选拔水平。把健全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健全多元评价机制,取消文理分科,统筹人才培养规律与考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增加考生的选择性,促进科学选才。三是完善规则制度,促进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健全考试管理和监督制度,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四是加强统筹设计,有序稳妥推进。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入教育综合改革的全局进行设计,统筹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录取各环节配套改革,合理确定改革的进度和力度,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4.这次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我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xx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有序出台配套改革方案,到20xx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河南省情的考试招生制度。

  5.这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我省学生升学机会公平。通过努力增加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步增加农村学生升入重点高校人数、大幅减少和严格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等措施,创造条件,积极作为,着力缩小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招生差距,促进升学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等举措,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同时,为建立更加科学的高校选拔录取机制创造条件。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通过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录取方式、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等措施,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志愿填报模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普通录取批次全面推行平行志愿投档,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提高考生志愿的满意率。加快推进基于考生总成绩、专业志向和学习特长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改革。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考试招生安全,健全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考试联动机制,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法纪教育,全面加强考试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采取坚决有效措施,维护良好的考试招生秩序。五是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省20xx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改革方案将于20xx年秋季开学前向社会公布,从当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推进基于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

  6.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什么特点?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统筹各类教育招生改革。这次改革,涵盖了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乃至继续教育的考试招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几乎关系到所有受教育人群。二是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措施,如,加快我省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积极争取国家以及相关部委的支持等,更好地保障全省不同受教育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高考招生录取机制更加科学。统一高考招生从单一标准向综合评价转变,强化了高校招生与高中学考的关联度,注重了高校招生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的考量。换句话说,今后高校招生,既要考两个“三科”(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高中学业水平三科选考科目),也要看三年综合素质表现,着眼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突出问题。四是纵向流动的升学渠道更加多样。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现了高校分类招考、部分考生提前分流,减轻了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压力。五是学生的选择权得到更好保障。这次改革,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还是选定哪些选考科目,都着力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凸显出选择性教育理念,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选择权,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特长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考试自信。

  7.近年来在增加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措施?

  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相继采取了“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缩小区域之间升学差距。省委省政府对扩大我省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积极作为,下大力提高供给能力。一是在每年的省政府主要领导与教育部主要领导的省部会商中,都将增加我省招生计划基数、增加河南学生上大学、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作为重要议题,重点会商。二是先后实现了我省9所高校与国家7部委的省部共建,推进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合作机制,加强高校建设和招生合作。三是坚持对外开放带动战略,开展了74个本科高校与境外优质高校的教育项目合作,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举办的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今年将主要面向河南开始招生。经过这些努力,自20xx年以来,我省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考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

  下一步的主要措施:一是按照20xx年召开的第二次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启动实施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计划投入31亿元,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加快推进河南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提升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自给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部属高校等重点高校扩大在我省的招生数量,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为我省考生提供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8.如何让我省更多的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

  由于多数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农村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人数相对较少。为改变这一现状,《方案》提出: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部属高校和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单独招生专项计划。二是积极实施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由我省参加高招第一批录取的省属高校按规定比例安排计划,招收农村优秀学生。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争取让更多优秀的农村学生不仅有大学上,还能上好大学。

  9.我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有什么新举措?

  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20xx年3月12日,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了《河南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的实施方案》,我省减少了7大类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规范了保留加分项目的资格认定和审核程序,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高考公平。《方案》又进一步规定,除全国统一设立的高考加分项目外,不再增设省级高考加分项目,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引导实施素质教育。

  10.如何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是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全面打牢成长成才的文化知识基础,避免严重偏科,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方案》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一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对学考的功能进行了新定位,即:学考主要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其成绩既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这是新的变化。二是明确了学考的分类,规定了相应的考试范围。《方案》提出,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以下简称“选考科目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范围是国家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选考科目考试是在合格性考试科目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范围是所选科目的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三是明确了考试的组织实施,规定了在校学生参加考试的次数。《方案》提出,学考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由省招生机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规定严格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两次合格性考试、一次选考科目考试。选考科目安排一次考试,主要是因为: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考生对象、考试人数、试题内容都不同,按照学考规定的比例划分成绩等级时,从理论上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等值性差异,成绩的公平性很难保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做法可资借鉴,同时也考虑到我们这样一个考生大省,考试两次的组织实施、考试安全、命题水平等都面临较大改革风险,从稳妥考虑,经反复论证,《方案》规定了选考科目只考试一次。

  《方案》明确,我省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学考办法。选考科目确定的时间在合格性考试之后,其等级成绩在高校录取中怎样赋分和使用,将会在后续制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中具体确定。中职学生和社会考生如何参加选考科目考试,《学考办法》已经作出明确规定。

  11.为什么要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怎样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实施?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务院《实施意见》的要求,是通过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发现和培育学生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方向性的重要制度。从制度设计层面的主要考虑,一是着力克服考试成绩本身主要反映学生认知水平,而不能反映学生行为表现和综合素质情况的局限性。二是着眼构建把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相结合,形成更加科学、较为全面的选拔人才机制,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

  我省将从20xx年开始试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式实施。我省的《评价办法》,一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对评价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二是按照写实记录、公示确认、审核归档等程序,对高中学校提出严格的评价程序规定。为确保评价真实可靠,改革中要着力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第二,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校内公示,充分发挥校内师生的监督作用,高中学校和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确保阳光、透明。第三,省教育厅将建立全省规范统一的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着力加强监督。第四,对弄虚作假者,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罚。

  12.我省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推行分类考试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国家的要求,今后高职院校招生,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与统一高考招生相对分开,有利于突出职教特色,有利于适应职业院校办学定位,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有利于一部分考生从高考的“独木桥”中分流出来,从高考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和探索,20xx年,全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已超10万人。下一步,《方案》提出三项措施进行推进:一是继续扩大高职单招、五年一贯制等分类考试招生规模,确保20xx年后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二是改进高职院校招生办法,扩大高中学考成绩在分类招生中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测试水平。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学业水平测试制度。

  13.今后我省招生录取安排有那些新变化?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20xx年起,将平行志愿投档的范围由普通高考录取第一批、第二批扩大到本科三批和专科普通录取批次(提前批除外),降低考生报考的风险,提高志愿满意率。二是从20xx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克服简单用录取批次来划分和评价高校的倾向,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优势发展。三是推进以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鼓励学生兴趣发展,这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也是改革的方向。

  14.我省何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是怎样考虑的?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省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对我们这样的生源大省,发展的任务已经很重,改革必须要极其慎重。教育部批准河南等17个省在20xx年启动,主要基于到20xx年,国家在上海市、浙江省的第一轮试点才能完成一届高中生的试点周期,届时,我们将可充分借鉴试点省份的改革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更加平稳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15.今后统一高考的科目、内容和高校招生的录取机制会有哪些变化?

  统一高考的科目有两大变化:一是考试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科目分值不变,减少了现行的“文综”和“理综”考试科目。二是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增加听力考试内容。两次机会如何提供,将会在随后制定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时明确。考试内容将会进一步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高校招生的录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考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简称“两依据一参考”),择优录取。也就是说,高校招生录取既要看两个“三科”(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高中学业水平三科选考科目)成绩,也要看学生三年综合素质表现,着眼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这对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说明一点,高校要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报考的选考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16.哪些方面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

  一是考试方式的选择机会增加。《方案》提出了多种考试升学方式,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也可选择参加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还可以参加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考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二是考试科目的选择机会显著增加。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由学生自主选择3科,有20种选择组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兴趣,改变了现在文理分科2选1的现状。

  17.这次改革是否扩大了高校招生的自主权?

  这次改革对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有一定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按照专业或专业类对考生提出不同的选考科目范围要求。二是按照高校提前向社会公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对考生提出不同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三是高职院校以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为基本依据,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招生自主权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18. 如何更好地确保我省考试招生安全?

  抓好考试招生安全,始终都是我省每年高考和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确保全省学考的安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机构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方案》提出四条措施:一是坚持从严治考,加强考试招生秩序综合治理,规范考试行为,健全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考试联动机制,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招生考试的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三是完善考试招生诚信制度,加快健全学生、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强化诚信结果使用。四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方案》明确要求,各级公安、监察、工信委、教育等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大对考试招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强化责任追究。

  19.在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方面有什么新思路?

  一是在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基础上,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办法。二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化解择校入学矛盾。三是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实行将优质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招生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就学和升学机会。

  随着《方案》的逐步实施,对于进一步更新我省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如何确保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方案》提出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细化实施方案,抓紧制定《方案》的责任分解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落实措施。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二是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学科教师结构,确保高中选课教学的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考试保障,建立教育考试收费政策和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四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改革方案,深入解读改革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给考生和社会明确、稳定的预期,为顺利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方案 篇4

  学校卫生工作是增强少年儿童健康素质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护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学生创造清洁优美的环境,努力打造和谐、文明、安全校园。为此,特制定卫生管理实施制度如下:

  1、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合理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并由各班主任为责任区的负责人。

  2、坚持卫生制度,做到三上墙,卫生检查条例上墙,班内卫生小组人员名单上墙,分工责任上墙,早晨到校,人人参与环境卫生的打扫,做到分工到人,职责明确。

  3、卫生责任区,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评比,并有检查登记和评比记载,卫生成绩将纳入教师评估。

  4、卫生责任区要做到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无垃圾脏物;责任区卫生及班级教师卫生由班级卫生监督员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即使反馈、纠正。

  5、教室要做到六面净,灯具无灰尘、玻璃明亮、桌椅排列整齐,做到湿扫湿抹,防止灰尘飞扬,坚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畅通;各班垃圾要及时装入塑料()袋内,不得把垃圾散扔。(地面:干净、无灰尘。门窗:明亮、干净、无灰尘。窗帘:干净、按学校要求统一挂放。墙壁:干净、无灰尘)。

  6、讲究个人卫生,坚持杜绝吃零食、喝生水。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头发干净无头虱。每日由各班的`卫生委员对本班进行个人卫生检查。

  7、教师内图书角、卫生角、作业本要摆放有序,不得乱扔;每个窗台摆放一盆花(花的质量要好些)。

  8、要求各班建立1——2人的卫生监督员,对本班卫生清扫、保持及其他学生乱扔脏物情况进行监督。

  9、学校组建卫生领导小组,对学校环境卫生进行随时监督检查。

  10、按学校卫生管理制度执行的班级,卫生领导小组有权对各班卫生情况进行通报,因卫生环境差,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班级,扣除本班卫生成绩3——5分。

实施方案 篇5

  一、常规检查

  1、每天检查教师到岗情况、教师坐班情况,对于迟到、早退、中途离岗的老师全年级通报。

  2、每天检查教师办公纪律:对在办公室内大声闲谈影响他人办公、玩手机游戏、在办公室电脑前看视频及聊天等行为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对电脑上玩游戏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3、每天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对于无教案上课、上课抽烟、打手机、酒后上岗等现象进行严肃批评。

  4、每天检查学生是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况,对于体罚较重的教师立即谈话教育,限期整改。

  5、每周检查作业布置及级批阅情况,检查结果及时在校内网站上公布。

  6、定时抽查学生教辅征订情况,对于不符合学校要求的情况,立即报告给分管校长,按学校规定处理。

  二、其他活动

  1、学习宣传阶段:在学校动员会的基础上,再在第八周的周前会上进行动员,宣布年级实施方案。

  2、开展以“我应该做一名怎么样的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论坛活动:在隔周的周前会上找优秀教师进行交流。要求优秀教师写出“我应该做一名怎么样的教师”为主题书面材料,由年级组上传到实高网站进行宣传。

  3、开展“爱生周”活动:在五月份的第1周和第2周进行。要求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找所教班级的学生谈一次话,对于承包的.学生面批面改一次作业或练习的试卷。对于做得到位且效果较好的老师,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其事迹由学生写出材料,由年级上传到实高网站。

  4、开展“近师周”活动:在五月份的第3周和第4周进行。让每个学生走进教师、亲近教师。要求进师周活动期间,学生定期到教师办公室内与老师交流,帮助老师打扫一次卫生,帮助老师提一暖瓶水。

  5、师德师风教育期间,每班报一名优秀教师材料,要求学生写出其感人的事或感人的一面,由年级上传到实高网站上进行宣传。

实施方案 篇6

  为全面落实教育惠民公示牌制度,进一步提高教育便民、惠民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现就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教育惠民公示牌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教育惠民公示牌的制作及悬挂

  1、教育惠民公示牌样式由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统一设计。本着节省、实用、耐用的原则,初定制作材料为户外写真覆板加C边,规格为50×70厘米(见附件1)。在各中心校、市直学校充分考察、酝酿的基础上,统一确定制作办法。各单位提出设计、制作意见、建议,于3月15日前发送教育惠民中心和李建新平台。

  2、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负责组织悬挂。悬挂范围为学校(幼儿园)门口及服务片区内的社区(小区)、村(居)委会等醒目位置。

  3、实行公示牌悬挂备案制度。公示牌悬挂具体地点报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备案。各单位联系、考察、确定服务区内公示牌悬挂地点,填写《公示牌挂牌地点及管理人备案表》(见附件2),于3月15日前通过办公平台报教育惠民中心及李建新平台。公示牌悬挂后不得擅自移动或取消,如因内容变动确需调整,须到市教育惠民中心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教育惠民公示牌主要内容

  1、教育惠民公示牌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市教育热线、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电话、镇街区中心校教育惠民服务站电话、服务区内相关学校(幼儿园)惠民服务站服务电话、服务内容清单等(具体见附件1)。

  2、除上述基本内容外,各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添加有关服务项目,但不得出现与教育惠民工作无关的内容。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挂牌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同志任副组长,惠民中心人员及各责任区督学任成员,全面负责领导组织和监督检查挂牌工作。各中心校、市直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惠民公示牌悬挂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开展挂牌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上报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推动挂牌工作顺利进行。

  2、各中心校要合理确定所辖学校的'服务区,明确制作公示牌的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名称、电话)及数量;市直初中、小学要明确自身所辖服务区,确定好内容、数量等;市直高中阶段学校需在学校大门口及校内其它醒目位置悬挂。做到学校、幼儿园、社区(小区)、村(居)无遗漏、全覆盖。各单位于3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惠民公示牌挂牌工作。

  3、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各单位要对悬挂的公示牌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褪色、变形、破损等情况要及时更新,保证良好公示形象和公示效果。

  4、实行抽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挂牌工作完成后,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将实行定点检查,并对公示电话进行抽查。凡出现悬挂不及时、该挂未挂、悬挂位置不醒目、公示电话无法或无人接听等问题的,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将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况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安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03-27

实施方案04-24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范文_实施方案05-15

春运实施方案12-14

施工实施方案11-05

工作实施方案11-07

供暖实施方案11-10

水利实施方案11-13

实施方案模板12-26

研究实施方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