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22-12-02 15:20:10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成立以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二、需要评估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乒乓球队、趣味跳绳队、舞蹈队、绘画队训练有序,小主人系列活动轰轰烈烈。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羡慕马琳,多么希望能像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 "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 "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活动场地很大,乒乓球、跳绳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心灵手巧,寥寥几笔,精致的图案便跃然纸上。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依据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四、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科学素养类:中华经典诵读

  技能类:花样跳绳、中华武术操、快乐乒乓、小小歌唱家、快乐小画家、写字等

  五、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5、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选修名单》,有20人左右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带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六、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七、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课程定位: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六、实施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

  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八、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跟写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5、学习简单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四、书法校本课程中书写训练的要求

  任课教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平时作业可以参照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五、教学措施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事情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六、书法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计划(学年)和各班的具体计划(学期)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印刷品欣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研究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

  20xx年1月:

  1、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成果表达”专题研讨活动

  2、七、八年级书法教学总结研讨

  3、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一、开设此特色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汪生虎

  副组长:李建玲

  组员:曹永川、赵春兰、宋占菊、汪玉福、张永兰

  各年级实施教师:

  三、课时计划

  各班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英语校本课,每周1节,每学期20节。

  四、教学结构和方法

  指导教师按年级分布,制定计划

  六、特色校本课程研修的方法和对象

  此特色校本课程在全校1——5年级学生中开展研修,以学期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修。

  七、课堂教学结构:

  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2、操练句型。

  3、学生分角色表演。

  4、评价。

  八、评价办法

  1、班级评价

  由小组长组织评比、评价和交流并评出每星期优秀学生,并在登记表中做记录。

  对班级的评优代课教师自行奖励。

  2、指导优秀教师评选标准

  (1)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热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研态度及作风。2分

  (2)指导教师能够结合教研小组的研究进度,适时为小组成员进行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会,帮助学生对研究活动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 2分

  (3)指导教师能够经常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了解与监督小组的教研进展,对同学们

  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3分

  (4)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学习达到规定的要求,完成质量好,优秀率高。3分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习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习,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间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四)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五)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

  一、课程目标

  1、知道云南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云南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云南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4、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

  六、难点: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难点: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七、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二、课程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

  1.兴趣活动

  内容:、舞蹈、合唱、画画、地理风貌,民俗等。

  2.专题教育每周2节。

  第一周: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1);

  第二周:云南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2);

  第三周:精美的手工艺品及视频资料;

  第四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1);

  第五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2);

  第六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1);

  第七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2);

  第八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1);

  第九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2);

  第十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1);

  第十一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2);

  3、学习形式

  观看ppt、视频,资料。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一周。

  4、拓展型学习:

  了解云南的发展史,及一些常识。提高写字质量。

  (二)探究型课程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对云南文化、艺术等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由好奇到求索的探索精神。这类课程尚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熟。

  三、课程实施

  1、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

  (2)校本课程的学习,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学习思考和积累的过程,获得成就感。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

  (4)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现有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途径

  (1)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1节,用于拓展阅读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整体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时间不少于2周。

  (3)开放图书馆、供师生阅览,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3、实施时间:20xx年9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3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课程设置:

  《海滨城市——胶南》

  《国防教育》

  《研究性学习》

  《学生心理健康》

  《识字教学》

  四、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校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搞好教学大赛:

  本学期将组织全体校本课程教师的教学展示课活动,通过大赛的评比,使每位教师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课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课程。

  (四)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4

  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 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向各学科延伸,完善校本课程,即《三字歌》、《剪纸》、《弟子规》。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李进彪

  副组长:尚敬华

  成 员: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五、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研究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

  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学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按“听、说”的顺序要求,创设真实情景,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并且语音标准。

  具体目标如下: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小学三年级刚进入学习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校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三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四年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单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朋友、学校。三四年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中高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英语教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实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年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吸收各类优秀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3、认真学习新课标,进行理论学习,撰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准备的课,没有教具,教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创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年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教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英语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 校本课程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用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教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活动方案听:每天学生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学生可跟着学,跟着说,模仿交流。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学生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能力。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比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 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举行小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

  2、认真做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经验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小学校本英语教师参与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6-09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18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7-25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6-15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07-21

2022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9-29

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22

2016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9-17

小学校本课程阅读实施方案10-09

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