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

时间:2022-11-24 10:24:42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关于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通用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通用8篇)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1

  美国的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小的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

  自信是所有人士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想,首先必须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信心,即应像洒扫街道一般,首先将相当于街道上最阴湿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种植信心,并加以巩固。信心建立之后,新的机会才会随之而来。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2

  现在说起杨丽萍,都知道她是我国的舞蹈艺术家,她的《雀之灵》《孔雀公主》《两棵树》《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享誉世界,成为舞蹈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杨丽萍成名背后所经历的辛苦,而她对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认识。在一次电视采访节目中,杨丽萍为观众展示了她独特的辛苦观。

  杨丽萍的童年是在山村度过的,从小她父母离异,作为家中长女的杨丽萍,开始承担很多家务活儿,还帮大人做繁重的农活儿,放牛、上山打柴、采茶、插秧、捡麦穗、舂年糕、织布,几乎所有的农活儿,童年的杨丽萍都做过。听杨丽萍微笑地谈起童年,主持人诧异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美丽瘦削的舞蹈家,童年时还做过这么多农活儿。主持人问杨丽萍,那么小,就做这些农活儿,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是生活需要啊,认识到这一点,就一点也不觉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将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饭做熟,你就会很快乐的。

  上世纪70年代,杨丽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团,成了一名舞蹈演员,开始了她美丽的舞蹈事业。从小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的杨丽萍,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她的舞蹈基础很薄弱,而一个舞蹈演员,需要身体的软度,压腿、练把杆,这都是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训练。杨丽萍每天坚持练功到深夜。当时,生活条件很差,每个月只有7元钱伙食补助,经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几滴油星。主持人问杨丽萍,生活条件那么差,练功又那么累,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说,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欢做的,是为你的舞蹈事业打基础,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怎么能叫苦呢? 为了原生态歌舞《藏谜》的创作,杨丽萍带着她的舞蹈演员们,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在成都,她们终于第一次将这台大型歌舞搬上舞台。到达成都后,距离正式演出只有一个星期了,而节目的整合和走台还没有完成,时间太紧了。为了不让期待已久的观众失望,杨丽萍和她的舞蹈演员们抓紧时间进行走台练习,整整一个星期,杨丽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后的排练,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听到这里,主持人忍不住又问她,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啊,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都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嘛,你看到了这个事实真相,就不觉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主持人三问苦不苦,杨丽萍都说不苦,并且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实质都是一样,那就是苦的背后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上山砍柴不苦,是因为可以把饭做熟;练功不苦,那是为事业打基础;每天只睡一个小时不苦,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这些认识足见杨丽萍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一个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3

  桑兰,着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只是一次偶然,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但她依然“着名”,甚至更为“着名”。让桑兰“着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17岁的花季,即使受伤的花朵依然美丽。

  桑兰的伤势异常严重: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美国的送护人员十分尽职:从长岛拿骚县医疗中心,到纽约市区最著名的蒙赛耐康复中心,医疗专家们拿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药品。

  世人对桑兰极为关切:当地闻知此事的美国有关官员和普通百姓络绎不绝地前去探视,鲜花堆满了桑兰的病房;中国体操协会委托的监护人谢晓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兰最痛苦的时候紧握住她的手;祖国人民更倾注了无尽的亲情和关爱,十二亿份遥远的祝福飞越大洋彼岸……

  但表现最出色的还是桑兰:从她苏醒过来以后,她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17岁的小姑娘,17岁的纯真的让人慨叹的微笑,征服了美国,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十个月后,伤情基本稳定的桑兰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这是一个更为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桑兰挺住了。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与送护人员积极配合,由截瘫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压疮、脊柱侧变等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纠正,体位性低血压已经缓解,名个关节保持着良好的活动度,肌肉力量开始恢复,轮椅已能自己摇出很远;桑兰的生活自理能力大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袜子和鞋,可以独立进食、洗脸、刷牙、洗澡,正在学习英语,可以操作电脑,可以完成从轮椅到床的转换……

  当然,实际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转换。她不再是一个体操运动员,甚至她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她是一个19岁的永远微笑的姑娘,是一个与常人一样对新生活充满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现在是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数学、语文、英语……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着人类文化知识的灌溉;她有着人天性中的善良,将社会各界赠给她的价值百万元的各种康复器械和残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转赠给北京博爱医院和更需要、更困难的残疾患者。

  她是人道主义的慈善大使,以残疾之躯奔波于祖国各地,在上海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火炬,在深圳与施瓦辛格先生一起为智残儿童募捐,她的事迹感染着人们,一个服刑人员给她来信,一位不务正业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热情回信和接待……

  19岁的桑兰,人生的美丽画卷刚刚展开。她曾经跌倒过,她正在站起来。

  中国的一位著名作家问过:永远有多远?19岁的桑兰用她的人生经历如此回答:生命永远,微笑永远……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4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 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5

  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

  在邓亚萍小的时候,为了培养她成才,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

  气场拥有者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我肯定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敢于挑战生活,勇于突出界限,那么逆境就会变成推动你前进的动力。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大多数人的命运表明,无论你是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

  人生恰似海上行船,难免会遭遇到风浪,甚至有触礁的危险。人生变幻莫测,又有多少人能够预测厄运的突袭呢?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救是摆脱厄运的唯一的武器。”是的,当你身遭痛苦与不幸之时,你可以诅咒命运的不公,但绝不可以放弃心中的勇气和希望。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6

  1992年5月,陈君飞出生在湖南麻阳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出生前,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姐姐,陈君飞出生时,父母就发现她的左手先天带有残疾,她的出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过多的欣喜,因为家里经济困难,父母曾一度产生过将她扔掉的念头,但最终母亲不忍心,还是将她留了下来。起初,父母也带她到县里的医院检查过,但医生说她的手是先天性的,不可能完全康复,最后家人也就放弃了。

  在陈君飞的记忆里,除了自己身体不好容易生病外,童年的她和其他小女孩儿并没有什么不同。父母因为她先天的残疾总是心怀内疚,所以平时对她更是疼爱有加,比起上面的姐姐,明显很“偏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让她先享用。在全家人的呵护下,陈君飞踏进了小学的大门,第一次上学,陈君飞就深深地感觉到她和别人不一样。由于手的原因,其他女孩子都不和她一起玩,这一切让陈君飞幼小的心灵变得自卑和虚弱,尚未来得及打开的心灵之窗也紧紧关闭了。

  “那时候的我,常常一整天坐在自己座位上不挪动,一整天不说一句话。”时至今日,当陈君飞讲起这些往事,眼眶依旧是湿润的。

  所幸还有父母亲、有姐姐、有关心她的老师,他们给她鼓励和支持,让她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吃饱穿暖,开开心心上学。陈君飞顺利地上完了小学、初中,并考进了高中。

  16岁那年上高一后,父母担心经常生病的陈君飞由于身体原因影响到学习,就利用业余时间将她送到麻阳县业余体校参加田径训练。

  陈君飞说:“从小家里也没人发现过自己在体育上有特长,去体校业余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的体质,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对身体康复也有好处”。全家人包括陈君飞自己也没想过,这一训练竟然能训练出一个世界冠军。

  陈君飞说刚开始接受训练时,她总是落在别人后面,动作总是不到位。于是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她经常一个人去训练。训练了一个月后,陈君飞有退出的打算,陈君飞觉得每天两个小时,一圈一圈地跑步既枯燥,身体又吃不消,每次训练完回到家,脚上磨得全是水泡。在家人和教练的一再鼓励下,陈君飞留了下来,每次训练时,她总自我安慰说,跑完这个月,下个月适应了就会好的。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陈君飞一天一天地坚持了下来。短短半年的训练,陈君飞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几次县里举行的比赛中,陈君飞总是名列前茅,并拿了两个冠军,她逐渐对训练充满了信心。

  20xx年,天水市体校在全国范围招收高水平体育苗子,由于陈君飞条件好,训练刻苦,经人推荐,田径教练强建国将残疾学生陈君飞招收到天水市体校。刚到天水参加训练时,陈君飞的高原反应很强烈,每跑两圈就觉得头晕,这给陈君飞带来很大的困难。她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哭泣,但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陈君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训练,坚韧不拔。她想方设法提高训练成绩,训练间隙,她认真回忆训练过程,仔细分析教练员的每一步动作要领,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下次训练的方法。不到半年时间,她的成绩突飞猛进。

  20xx年10月初,在天水训练了大半年的陈君飞和队友们组成了甘肃代表队出战在杭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此之前,她和同行的几名队友一样,从未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因此心里非常紧张。陈君飞说,在400米比赛中,她始终认为来参赛的都是全国的“高手”,自己心里没底,发令声没响之前,她紧张得手心里攥满了汗,可是当她第一个冲向终点,并打破全国纪录,夺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全国冠军时,之前的紧张全成了喜悦。有了第一次的胜利,陈君飞信心大增,随后,在200米决赛中,她的身旁是东道主选手邬晓娇和广东选手曹远航。发令枪响后,选手起跑反应几乎没有差距。弯道过后,陈君飞一马当先,进入直道后,她拉大了与对手的差距,猛力冲线时,她扭头看了一眼终点计时牌:28秒03!世界上在女子200米T37级项目中跑得最快的人就是她了!连续夺得两枚金牌的陈君飞一发不可收拾,在100米决赛中又夺得金牌并超该项目世界纪录。

  陈君飞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她没有为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从小就吃惯苦的她从来没有惧怕过那些非常人能坚持的训练,她勇往直前,朝着更高的奋斗目标拼搏,每一次成功都是她迎接新的战斗的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个胜利就是她再次挑战新的极限的一个新动力。

  全国残运会结束后,来不及庆祝,来不及休息,来不及享受,陈君飞又踏上新的训练路途。20xx年11月,她荣幸地被选拔为国家代表队的成员,备战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入国家队集训后,训练要求更加严格,训练强度也提高了很多,每天训练量达6个小时,甚至达到了8小时以上。在国家队的训练中,每一名队员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天都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十公里,陈君飞两只脚都磨破了皮,出了血。往往是晚上刚刚换了药,结了疤,第二天一训练,又裂开出血了。出血后,再结疤,她没有喊过一声疼,也没有告诉任何人,一个人默默地坚持着。

  今年9月,在伦敦奥运村运动员驻地,陈君飞见到赴伦敦慰问运动员的领导时带着她羞涩的笑容,淡淡地说:“能参加本届残奥会,是我很久以来的梦想,我会加油的!”,在9月1日举行的女子100米T38级决赛中,她前80多米一路领先,但临到终点被对手超越,以13:50的成绩屈居亚军;在三天后进行的T 35/38级4×100米接力比赛中,她与队友奋力拼搏,担任第四棒重任的陈君飞在最后100米争夺中,由于前三棒距离拉的较大,尽管她奋起直追,先后超越三名对手,最终以0.79秒的微弱差距负于俄罗斯队,以55:65秒的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银牌。9月7日,“伦敦碗”田径赛场女子T38级200米的比赛,陈君飞不负众望,在就快速奔跑中,她一马当先,把一个个升高马大的欧美选手全部甩到身后,最终以27秒39的成绩率先冲线,并打破了乌克兰选手季亚琴科在北京残奥会上创造的27秒81的残疾人世界纪录。

  陈君飞这枚宝贵金牌是甘肃运动员参加残奥会以来在田径项目中取得的首枚金牌,实现了我省残疾人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充分展示了甘肃十几万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在残奥会上我拿到了女子200米T38级金牌,并获得了女子100米T38和女子4×100米T35/T38级接力两枚银牌。这三枚奖牌来得很不容易,奖牌是沉甸甸的,这中间积蓄了我多年以来的付出。今年我只有20岁,我希望我能将自己的状态一直维持下去。”陈君飞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陈君飞经过短暂休息后,又投入到训练中,向新的大赛奖牌发起冲击,相信她定会在新的道路上再展青春风采,再续人生辉煌。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7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生来没有四肢,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信念,在全球演讲,鼓舞人心。2005年获“澳洲年度青年”称号。2008年起担任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CEO。

  像雕塑一样活着

  第一次见到尼克·胡哲,人们都难掩震惊——他就像一尊素描课上的半身雕像,没有手和脚。面对人们讶异的表情,尼克自我介绍时常以说笑开场。

  “你们好!我是尼克,澳大利亚人,今年28岁,周游世界分享我的故事。我一年大概飞行120多次,我喜欢做些好玩的事给生活添色。当我无聊时,我让朋友把我抱起来放在飞机座位上的行李舱里,我请朋友把门关上。那次,有位老兄一打开门,我就‘嘣’探出头来,他当时被我吓得跳起来。我心想,他们能把我怎么样?难道用手铐把我的‘手’铐起来吗?”

  “我喜欢各种新挑战,例如刷牙,我把牙刷放在架子上,然后靠移动嘴巴来刷,有时确实很困难,也很挫败,但我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很容易在第一次失败后就决定放弃,生活中有很多我没法改变的障碍,但我学会积极地看待,一次次尝试,永不放弃。”

  尼克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下床洗脸,打开电器开关,操作电脑,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他对自己“谜”一般的身体充满感恩。“我父母教我不要因没有的生气,反而要为已拥有的感恩。我没有手脚,但我很感恩还有这只‘小鸡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趾头),我家小狗曾误以为是鸡腿差点吃了它。”

  “我用这两个宝贵的趾头做很多事,走路、打字、踢球、游泳、弹奏打击乐……我呆在水里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进器;因为这两个趾头,我还可以做V字,每次拍照,我都会把它翘起来。”说着说着,他便翘起他的两个趾头,绽出满脸笑容——Peace!

  尼克的演讲幽默且极具感染力,他回忆出生时父母和亲友的悲痛、自己在学校饱受歧视的苦楚,分享家人和自己如何建立信心、经历转变。“如果你知道爱,选择爱,你就知道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所以不要低估了自己。”在亲友支持下,他克服了各种困境,并通过奋斗获得会计和财务策划双学士学位,进而创办了“没有四肢的人生”(Life Without Limbs)非营利机构,用自己的生命见证激励众人,迄今他已走访了24个国家,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我和世界不一样

  1982年12月4日的那个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怀着满心欢喜迎接他们的头生儿子,却万万没想到会是个没有四肢的“怪物”,连在场医生也震惊得无言以对。

  “我的父母毫无心理准备,医生给不出解释。我妈妈曾是护士,她怀我时非常清楚什么事该做或不该做,她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头痛时她甚至没有服止痛药,她确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问题。她照过三次B超,大家都没发现问题,以为我只是保持某种姿势。他们原本期待一个漂亮又健康的男孩,不过我确实很漂亮,(笑)只不过有些缺陷而已,但当时那是一个大悲剧。”

  尼克的父亲是当地一位牧师,那个清晨,整个教会都为之忧伤,每个人都在质问上帝——如果上帝爱人,为什么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如果《圣经》上说我将你造在母腹中时已应允了一个希望,那么上帝造尼克时究竟在想什么?

  “我父亲一开始以为我活不了多久,但我其他方面一切正常,并且活了下来。可以理解,父母非常担心我未来的生活,生下一个残缺的孩子,我想他们只是害怕自己不能胜任。”

  这对夫妇经历了很多艰难的阶段,他们无法接受事实,带着小尼克看了一个又一个医生,试着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尼克的母亲回忆:“我以为那是一场噩梦,我以为当我一觉醒来,噩梦就会结束,所以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要带他回家,我不愿意照顾他。”

  好几个月后,这个家才进入平静,选择顺服上帝的旨意。“人生中许多时候,我们想寻找答案但却得不到,就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凭信心相信上帝。我父母认识到了这点——这是我们的骨肉,上帝把这个孩子赐给我们,就会给我们足够的恩典,让我们拥有智慧、慈悲、怜悯和爱来养育他,就好像我有手有脚一样。”

  至此,这个在极大不幸中关乎信心的故事才悄然启幕。

  事实上,这是一场艰辛的战役,供应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场持续的挣扎,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和渠道并不多,这对夫妇只能独自克服各种问题,在尝试和纠错中不断摸索,找寻或设计合适的轮椅设备,筹集资金支付一切,甚至与社会的律例抗争。

  由于尼克身体上的残障,澳大利亚当时的法律规定不允许他进入正规学校,但他的母亲力争修改法律,经历万般艰难,令尼克成为第一个进入正规学校就读的残障生。

  上学后,孩子们都趴在课桌上听课,只有金黄色头发的小尼克突兀地“站”在书桌上,用仅有的两个脚趾头夹住笔写写画画。“妈妈说,上学第一天,我不停地哭不停地哭,隔天就不愿上学,因为其他孩子会嘲笑我,对我指指点点、排挤我,我感觉非常孤单,但家人一直支持我,所有人都说,尼克,你没问题,你只是很特别。但是,我不想要特别,我只想跟大家一样!”

  我不需要手和脚,因为上帝背着我

  尽管并非布道,每次尼克都会在桌角安放一本《圣经》,这是他必用的道具,演讲中,这可能是他所指的“目标”,又或是令他“站立”起来的“助力”。

  “Give up(放弃)还是Get up(站起来),这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选择。现在你们看到,我像这样直接地摔倒了,躺在这儿,脸朝下,没手,没脚,要爬起来似乎不可能。我重复试了一百多次去站起来,你认为我就这样放弃吗?不!当我摔倒了,我尝试去站起来,一遍又一遍。你要知道,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你会找到一个方法来完成,就像这样。”

  他用头顶着《圣经》借力,将自己的躯干艰难地慢慢“撑”起,这一刻,撼动人心。

  前两年,他也曾和北京的大学生们分享他的信仰,演讲结束后,一位男生举手求解:“你所爱和信靠的那位(上帝)并没给你手和脚,也没给你神迹,你为何还如此相信他?”

  尼克的回答温柔而敬虔:“不管你是否相信,我们先做个假设吧,如果我信仰的是真理,我相信此生结束后能进入天堂,我将有一个崭新的身体,那里没有悲伤,没有泪水,没有失落,一切都是完全的,那么,通过我暂居地上的这具破碎身体所经历的一切,若能鼓励一些人认识到我所指的那个永恒,这就是个神迹,因为我可以鼓励其他人找到那种永生的盼望。”

  “当我长大后,清楚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开始向父母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我想他们看到了我心里的痛苦和挫折感,他们只是回答——只有上帝知道……”

  八岁的尼克祈求上帝让他长出四肢来,但并没得到回应。“我给自己下了定论,我永远不会结婚,不会有工作,不会过上一个有目标的人生。我会是个怎样的丈夫呢?我甚至都无法牵我妻子的手。我当时觉得心灰意冷,我不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我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十岁时,尼克试图将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就连自杀也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一到水里,他就“像一件救生衣那样竖直地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经历就曾有三次。

  整个童年,他不仅要挑战学习,还要与自卑和孤独作斗争。有一天上学,他先后被12个孩子嘲笑。到下午2点50分,他坐在轮椅里暗自决定:“如果再多一个人取笑我,我就放弃自己。”这时,一个女孩走过来:“嗨,尼克,你今天看起来不错啊。”他已记不清这个女孩的样子了,但却永远记得这句鼓励“救了我的命”。

  靠着坚定的信仰、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陪伴,尼克的信心一天天增长。“我相信除了外表不同,我跟其他人是一样的。”他的自信和乐观渐渐赢得其他学生的尊重,大家都会给出“尼克爱所有人”这样的评语。“此外,我还发现自己很有演讲天赋,许多人在这方面很尊敬我,我被全校学生票选为小学的学生会主席、高中的学生会副主席。”

  19岁那年,尼克开始献身传道,在亚洲、非洲和美洲传福音,他的生命见证触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邀请耶稣进入生命,最大的意义在于他会与你同在。我想起曾深深感动我的一首诗《脚印》,关于一个人跟耶稣一起沿着沙滩行走的动人故事,这个人回头看并说:为何在我人生顺遂时,我看见两对脚印,而在经历艰难时,我却只看见一对脚印?耶稣回答道:人生顺遂时我走在你的身旁,但在经历艰难时,是我背着你走。这让我深受感动,我知道他掌管一切,我的生命就在他手中,我不需要手和脚,因为上帝正背着我。”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8

  特纳的童年,充斥着各种悲惨的回忆。

  他到3岁才学会说话。就在家人为这个孩子能说话而感到欣喜后不久,一场灾祸发生了,特纳在横穿马路时被车撞飞,妈妈眼睁睁看着他头部着地,结果他只是轻微脑震荡,缝了几针就没事了。可是,从此以后,各种疾病就接踵而至,和他如影随形。麻疹、水痘、肺炎、湿疹、哮喘、皮疹、扁桃腺肥大……一个病接着一个病,虽然不致命,但要一个孩子整天同病魔作斗争,惨痛是可想而知的。特纳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10岁那年面瘫的事。他本准备刷完牙去参加节日游行,可在刷牙的时候,他的半边脸突然提不起来了。他非常想去参加游行,但只能再一次被妈妈送往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他问妈妈:“妈妈,真的有上帝吗?”妈妈说:“当然有了。”他说:“那上帝为什么对我这么残忍,让我总是和医生打交道。”妈妈抱着他的头,对他说:“孩子,不是上帝残忍,他也许是在考验你,把你磨炼得无比强大。”

  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疾病,过早地懂事了,也过早地学会了坚强。因为面瘫,他不得不接受脊椎穿刺手术。其实也就是抽骨髓。别说一个孩子,就是成人也难以忍受手术所带来的剧痛。医生把一根针扎进他脊椎里。他疼得大喊大叫,但他却没有丝毫挣扎,没有对医生说:“太疼了,我不做了。”做完脊椎穿刺,两周过后,面瘫的症状消失了。但是,不幸并没有放过这个坚强的孩子。面瘫消失后,本来说话就晚的他说话有些口齿不清。每次他张嘴说话,别人都弄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甚至在家里,也只有和他朝夕相处的哥哥达柳斯能完全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意思,连妈妈偶尔也需要达柳斯的“翻译”。为此他不得不又去令他深恶痛绝的医院,还去上演讲课。直到上高中,特纳在众人面前发言,才变得没有障碍。

  多病的童年留给他的是痛苦的记忆,还有一个弱不禁风的身体。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却喜欢打篮球。尽管在篮球场上经常被别人碰倒在地,常常伤痕累累,但特纳却对篮球永远充满激情。他觉得在篮球场上,自己能强壮起来。由于他的身体实在太弱,没有谁愿意带他打篮球,只有哥哥达柳斯愿意和他一起打篮球。贫困的家里没有篮球场,也没有篮球架。哥俩把一个装牛奶的板条箱固定在一根电线杆上,用铁棍捏了一个篮球圈。这就足够了,哥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自家后面的小巷子里追逐着篮球,也追逐着梦想。他的身体越来越强壮,篮球技术也越来越高,高中时,就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提前录取的通知。而在2009年的大学联赛中,他有场均20.3分、9.2个篮板和5.9次助攻的火热表现。

  谁能想到这个被多种病魔缠过身的孩子真的变成了一个强壮有力的巨人。2010年夏天有众多年轻人参加的美国NBA选秀大会上,特纳以榜眼的身份被费城76人队选中。签订了三年价值1200万美元的合同。这也是NBA规定的榜眼秀所能签订的最大合同。专家们对他的评价是:综合能力极强,融合了天赋、身材、爆发力、篮球智商、篮球大局意识的优秀球员。而此时的他身高1.97米,体重95公斤,臂展2.03米,原地摸高2.7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别人的人生满是故事,而我的人生却满是事故。不过,我不埋怨。我和妈妈想的一样,那些疾病,只不过是命运的考验,只为把我磨炼得强大。我反而要感谢它们。”

  没有谁愿意遭受不幸,但它总是会发生。把它看做是命运给的磨炼。与其害怕退缩,不如坦然接受。患难困苦,是淬炼强者的最好熔炉,而奇迹也往往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名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泰山的名人古诗07-09

《寻找家乡的名人》说课稿模板08-07

名人苑,我们的骄傲小学作文11-12

认识历史名人小学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