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

时间:2022-09-22 15:43:1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1

  我叫赵琳,从小生长在农村。童年时看着土里刨食的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听着靠天吃饭的他们因年景不好而手头拮据的叹息,我就想着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科学改变家乡的面貌和父老的生活。

  大学毕业以后,我顶着家里的压力和周围人的不解,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第一笔援助款,盖起了两个蔬菜大棚。创业初期,虽然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也有有更多的乡亲在背后偷偷议论质疑。可我知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当我的棚菜喜获丰收之时,我的这套老菜农们瞧不上的技术终于得到了充分肯定。每天上门求教的菜农络绎不绝,而我也毫无保留,将我所知道的种植新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大家,有时还亲自到其他菜农的大棚里进行现场指导,乡亲们被我的热情感动,更看重我从农大带回来的先进技术,渐渐地,周围年轻的菜农愿意跟我一起干,我选的新品种他们敢和我一起种,我采用的新技术他们也愿意效仿。10户、20户……在我的带动下,改变了无组织无计划种植状态的菜农几乎都实现了增产增收,也让越来越多的菜农意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变革,只有革新技术、更新血液才能生存。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农人更加不能轻易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新品种新技术虽然让棚菜的产量不断提升,但产量大了,销售环节又严重的滞后了。为了能让蔬菜有个好的销路,我上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逐渐体会到,要想打开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

  二道岭有非常适宜种植的特殊土壤,加上我领办的合作社的为大家提供的科学管理知识,出产的农产品大多质量上乘。像我们种植的西红柿,就比一般的西红柿更加甜脆爽口。但是面对质量参差不齐、品种五花八门的菜市场,能一眼识得“好货”的买家真是少而又少。因此,只有亮出自己的牌子,才能闯出自己的市场。要做“生鲜电商”的想法就在这时应运而生。几经波折,投资了50多万元的“精品食材”店终于开起来了,小店虽小,但店里所有的食材都是安全健康绿色的,很多母亲选在在我的店里为孩子购买安全稳定的食材,我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还得到了很多妈妈们的信任和感谢,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品牌健康食品的信心。

  2017年,我们又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在辽宁省庄河市、东港市、吉林省松原市、白城市等多地进行了 “水稻抗盐碱种植方法”实验田,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总结出了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水稻绿色无公害抗盐碱种植方法”,大大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品质和产量。2018年将继续大力推广,为盐碱地块的土壤改良和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绿色梦想”砥砺前行。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2

  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大学毕业在外打工几年后决定返乡创业,依靠家乡的农业资源发展起了农业旅游观光园。他就是程涛,白手起家,凭自己的努力寻找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白米镇的江北香逸园休闲生态基地是一个农业旅游观光园。走进基地,记者就看到一大片草莓园,现在正是草莓结果的季节,程涛正正在园子里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

  程涛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几年,但是生长在合江的他,一直想回到家乡干事创业。

  程涛:因为我在外面跑了几年,我觉得首先就是说外面的农业发展程度比我们这里要现代化一些,然后本身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所以说有自己的一定的情怀,想带着这种情怀来为自己的家乡做一点事情出来,在农业方面能改变点什么。

  据程涛介绍,香逸园休闲生态基地是农业旅游观光园,就是打造无公害纯绿色水果,让游客吃得放心。基地所有的肥料都用的农家肥做底肥,这样生长出来的水果不光样子美观而且口感更佳。再过20多天第一批草莓就成熟了,程涛决定把大棚的支架换成钢架,给前来采摘的游客一个更佳舒适的环境。

  程涛:主要我们考虑的就是长远的成本,竹子的话,10年来看它的成本更高一些,那个我们主要考虑游客来我们这里采摘那个舒适程度,就是说竹子以前比较矮一些,矮一些的话而且容易造成积水,游客来了话,有诸多的不方便,所以说现在我换成钢架,不管是从成本上来看,还是游客来观光舒适程度上来看,都是比较好的。

  如今,程涛的农业基地已经从当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三十多亩,看着自己的基地一步步发展壮大,程涛心里美滋滋的。

  程涛:其实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比较难的,就是说一个白手起家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首先就是说体现在资金上面,当然说土地上面政府有一定的协调,资金上面的难度是最大的,政府就是说鼓励我们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就是说跟银行对接好之后,我们可以有10万政府贴息贷款,就是说资金上能解决我们的需求。第二,像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的话,从法律上来讲是需要纳税的,但是我们属于农业,又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所以说这一块税收减免了,这些都是政府给我们的优惠。

  今年是程涛回乡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了,虽然有了不错的收益,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决定加大投入,把自己休闲生态基地打造成品种丰富的水果综合园区。

  程涛:今年,除了引进草莓我还引进其他水果,包括优质的西瓜品种、葡萄,葡萄可能我要引进几个优质的葡萄品种,还有火龙果,今年我打算把这三个品种做起来。我就想把这打造个水果的综合园区,然后配套点蔬菜来,搞点无公害的、绿色的蔬菜,到时供这些游客来采摘水果的同时,有更多的选择。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3

  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一大批农民可学、能学的各类榜样,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经推荐、评审、公示,今年8月3日,赣州市委农工部对5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授予“赣南乡村明星”称号,其中兴国县2017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远程教育园艺技术学员获评“农村种养能人”称号。

  五月的兴国,骄阳炙烤着广袤的土地。

  “马上就要进入烘烤阶段了,现在的烟叶首要任务是打顶抺芽,在田间烟株花蕾脱离顶叶5cm至30%烟株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期间视烟株长势适时打顶,同时摘除2-3片底脚叶。打顶后要及时抺去长于2cm的烟芽。”初见许洪菠,是在他齐人高的80亩烟田里,满头大汗地手把手教贫困户杜水娇打顶抺芽。

  放下剪刀 扛起锄头 从裁缝变为农民

  许洪菠,出生于80年代末,身上既有80后的激情与执著,也有90后的`自信与大胆。

  2007年走出学校大门后,在裁缝爷爷的带领下,许洪菠随着打工的热潮,来到福建省泉州市从裁剪学徒做起,剪钝了好几把剪刀,由懵懂无知慢慢地成为了泉州市小有名气的裁剪师。

  “裁剪工作是很辛苦的,有时候为了赶工,经常加班加点,熬通宵那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最高纪录是二天三夜没怎么合眼,也没有出过裁剪房,吃饭靠快餐,实在困了就靠在桌上打个盹,清醒一点后又接着裁剪。”许洪菠如是说。正是靠着敢打敢拼的这股韧劲,他成为了福建361度总部裁剪部门主管,年薪达到近20万元。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与实施,看到家乡发展变化很大,发展机遇很多,加上父亲体弱多病,为了照顾家庭,许洪菠2015年放下剪刀,回到老家赤脚上阵,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烟田轮作 走进大棚 成为农业种植达人

  “我父亲是兴国县最早从事烟叶种植的一批人,也是良村镇烟叶种植的技术人才,加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兴国,无论是保险、烟税返还都给烟农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回乡后烟叶种植自然成为了我的第一件农活”,许洪菠说,在兴国县素有“黄金叶”之称的片片烟叶与自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因为技术上过硬,加上历年来积累的育苗经验,从2015年起,许洪菠承担了良村镇1000多亩烟田的育苗任务,从择址、起垄、备肥到烟苗日常管理,在育苗的这段时间里,他几乎以育苗大棚为家,每天呆在育苗棚的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因烟苗成活率高、病虫害少等特点获得了当地烟农的一致好评,自家烟叶种植面积每年也都维持在70亩以上。

  因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烟叶回收后,大部分烟田无人耕作,许洪菠先后成立了农民专业合社、家庭农场,与当地农户抱团取暖,实行烟田轮作,二季种植红薯、西瓜等经济作物,2017年仅红薯产量就达12万斤,并利用传统工艺进行倒蒸红薯干制作。同时流转土地近100亩种植甜叶菊、甜玉米等,通过微信、电商等方式销售本土农特产品,2017年营业额近百万元。许洪菠种植基地长期带动农村留守妇女、低保户、精准扶贫户70多人入股分红、就业,发放人工工资25万多。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4

  晒得黑红的皮肤,让他的脸庞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沧桑。细长的眼角直挑进鬓角,显露出他性格中的坚毅和倔犟。他个头不高,走起路来却虎虎生风,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他就是黄正平,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返乡大学生,一个28岁的创业者。

  黄正平,男,1986年8月出生,毕业于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计算机系,现任正平农产品购销公司总经理。毕业后,面对考公务员,还是回乡创业,这样的就业形势。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黄正平很纠结,几番思想,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而回乡后却面对众多人 “考个公务员多好呀!有保障!吃国库粮。”“考个事业单位多好呀,有工资,有奖金,有保险。”“考个银行也行啊,今后好找对象,还能分房子。”这样的现实状况,他毅然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他一定能在创业中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回到家后,他认真考察了家乡的农贸市场,了解到本村村民在建筑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务工经验,用工信息通达,村民技术好、脑筋活,很受用工单位欢迎。当时,正值铁路工程建设高峰期,黄正平便跟随父亲带领一支由20多名村民组成的工程队,赴嘉峪关、酒泉等地进行铁路沿线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每天顶着大太阳和队友们一起干活、流汗,这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黄正平来说很辛苦,但他告诉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这样,他跟着父亲干建筑工程,一干就是两年,通过两年的历练,他不仅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为他后来走上农产品购销这条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3月,黄正平了解到家乡种、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孜然、玉米、茴香产量很高,羊绒市场前景看好,黄正平认识到创业要紧跟国家政策迎合市场需求,可是西屯村乃至全乡都缺少信息渠道和有效的营销平台,虽然收成很好,可销售不出去,每到丰收时节,村民们就开始犯愁。根据这个状况,他利用外出务工积攒的资金,先后成立了西屯村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拥有耕地800亩,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种植玉米制种、中药材。在他的用心经营和全体社员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合作社农民每年每亩增收500元。在管理上,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组织采购种子,统一组织采购化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统一组织收割销售,既有利于新农技推广服务和大型农机具作业,又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种植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16户入社,注册资金800万元,合作社按照“集中繁育、分散育肥、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主要从事舍饲养羊规模养殖、养殖技术宣传和培训、羊肉生加工及销售。目前,合作社饲养品种羊8000只,今年计划出栏羊达到5000只,合作社通过专销部统一销售,每只销售价1000元,总收入500万元,每户社员纯收入都在31万元以上。

  下一步,黄正平打算将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规模,养殖基础母羊规模达到8000只,发展社员15户,通过集中繁育,合作社社员分散育肥,合作社统一精包装,品牌化出售,延长产业链条,为群众创造更广阔的增收空间,大力发展舍饲养羊产业的同时,打造西屯品牌羊肉,增加东乐乡的品牌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西屯羊肉产业。如今,黄正平的父亲黄廷海和本村群众合资成立了山丹县西屯奶牛养殖场,他也投资入股,现在负责牛场的生产和管理。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上,黄正平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出路,他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坚定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成不了的事。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5

  2021年新年刚过,常垂明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在田间忙碌起来了。这已经是他大学毕业的第六个年头了,也是从事农业创业的第六年,比起刚开始创业那会儿,现在的他更多了许多沉稳和自信。

  收完冬季菜,常垂明和他的伙伴就开始组织乡亲们开始准备新一茬的育种备耕,每一个环节衔接得有条不紊。“今年的蔬菜种植计划比较简单,按流程计划做就好了,而且我们的管理人员也有足够的能力管理好基地生产了,等忙完这段时间,我也差不多得投入到新项目的运营准备中去了,”常垂明说。

  蔬菜种植项目是他开始农业创业做的第一个项目,通过几年的摸索磨合,他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土蔬菜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少做几个品种,把一个品种的货架期延长,并根据当地市场需求适度规模化种植,这样保证了当地市场长期有货供应,而且不用担心农产品滞销的问题。通过做示范、带徒弟的方式,他的基地慢慢的开始实现可复制,他可以慢慢抽身开展其他项目。与此同时,原本复杂的工作,都变成了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日常农事生产,从而吸纳了不少不懂技术的贫困户老表到基地务工,直接支持了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为了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有信心在农村留下来,常垂明决定组织成立无人机飞防团队,一方面配合水稻植保作业,同时解决了3名同龄年轻人的就业。这一年,他也第一次感觉到返乡创业的真正意义所在,除了能给自己带来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还能为自己家乡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这几年,江西这边的天气都不是很正常,正值早稻收割的时候,就阴雨绵绵,这个早稻生产带来极大的不利,很多谷子收回来由于没有好的天气晾晒,导致发芽报废,给农民老表带来很大的损失。刚好遇到当地有一个稻谷烘干厂想承租出去,常垂明就想着租下来,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了。说干就干,于年初,他就把厂子租下来了,并同时联络当地的粮食经销商,积极开展订单种植,通过发放种谷,保价回收的方式,降低了种植风险。

  返乡创业不易,在年轻人回乡创业的队伍中,常垂明是比较幸运的一个,相信在政策的支持和他自身的努力下,他的创业之路会越走越稳。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6

  陈浩,男,1992年8月出生,现任滨海“小而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滨海县大学生双创基地加速器在孵创客。

  他虽然年轻,但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让他逐渐成为这场青年返乡创业大潮中的领军人物。他聚集小微餐饮连锁经营,以实际生活需求为目标,开发小而美餐饮项目,旗下有“哈尼炸鸡”等多个自主品牌,全国范围内拥有连锁门店几十家,让“小餐饮”也能成就“大事业”。

  2014年7月,陈浩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迈入社会,从举债十五万起步,开始从事餐饮行业自主创业。这并非是他的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做下的郑重的选择。餐饮是一个“勤”行,因为这一行非常辛苦,需要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脚勤,起早贪黑,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而多年生活积累的经验,让他做起这些来特别得心应手。

  2016年陈浩创立“哈尼炸鸡”餐饮连锁品牌,一直秉承“用心做好每一份炸鸡”的理念,严格品控管理,打造裹酱炸鸡文化品牌。带领团队锐意研发,不断创新,构建生态供应链系统、标准化门店运营体系及有效品牌推广系统,形成了核心的资源及优势,为品牌注册商标6类,申请版权保护1项,申请外观专利1项。

  陈浩不忘初心,不断成长,热心为慕名前来学习的年轻人提供核心技术、物料等方面的支持,邀请专业的创业导师为大家免费开办讲座,为立志创业的小镇青年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创业浪潮中。对于加盟商来说,创业从0到1需要巨大的勇气,也需要承担风险,在他们勇敢迈出第一步之后,仍然需要“送一程”。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帮助他们梳理和优化项目,对接市场营销,引导他们走好创新创业的每一步。

  艰辛努力获得了回报,哈尼炸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一年半的时间,开设连锁店28家,门店分布位于浙江瑞安、陕西西安、南京江宁、苏州吴江、苏州吴中、连云港灌云、徐州户部山、扬州宝应、江阴万达、温州瓯海、安徽淮北、淮安、盐城宝龙、响水、阜宁、射阳、八滩、滨淮等地,带动近156人就业,其中包括了小镇青年、贫困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推行门店合伙人制度,每当新店筹建,依据遴选规则,挑选出优秀的门店合作伙伴,通过股权激励来负责管理新门店,实现共同创业梦想。他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助老扶幼,积极捐款。此外针对贫困大学生,他还提供了20个实习店长的职位,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陈浩通过塑造“供应链+门店运营+营销推广”三核驱动优势,确立了依托哈尼炸鸡资源,打造“1+N”小而美餐饮品牌孵化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确立以后,已成功孵化“花样花甲粉”“陈先生的炸肉”等新品牌,目前还储备了近20个新的餐饮品牌。

  自创业五年来,他拼搏进取,带领团队参加国家级、省市烹饪技能大赛。切磋技艺,比拼绝活,参加中烹协冷菜艺术委员会组织的第十一届“阿具杯”艺术美食大赛,获得“特金奖”。参加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职工组中式烹调项目比赛获“二等奖”,团队联合创始人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其个人返乡创业的职业规划在江苏省第八届职业规划大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授予江苏省“职业规划之星”荣誉称号。创业项目获得2018年“创青春”滨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创业项目在2020年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总决赛金奖。其创业故事《舌尖上的创业梦》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创新创业故事评选中获得“故事类国家三等奖”。

  《哈尼炸鸡餐饮连锁品牌孵化》项目从全省500个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以盐城市总分第2名的成绩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其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被人社部《全国大学生就创业典型案例》等书籍重点收录,被新华日报、中国就业网、中国公共招聘网、中国江苏网、盐城晚报、滨海融媒等主流媒体报刊的关注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作为盐城市的创业新星,他在创业实践路上,牢记自己的青春使命,发挥自己的青年才智与创新思维,在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道路上,以青年的斗志和激情实现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擎起青年创业的大旗,带领更多的青年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年创业新篇章。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精选7篇)07-27

返乡创业的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09-22

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精选7篇)09-22

大学生返乡创业论文03-30

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09-22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09-22

返乡创业大学生典型事迹材料(通用7篇)06-15

返乡创业论文03-31

返乡创业口号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