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诗歌

时间:2021-06-28 19:33:43 诗歌 我要投稿

九月九诗歌

九月九诗歌1

  九月九,结伴游山,哪座山?

九月九诗歌

  何人结伴,开不了的菊花思念

  写几行歪歪扭扭的情诗

  滴上火漆,寄给山顶的李四或张三

  否则烧掉,寄给明天

  九月九,从未赏过花

  看见花,不是赏花

  把母亲的话刻下

  拿给父亲把时光打发

  九月九,要做君子

  抱一坛老酒,醉到不醒人事

  东拉西扯,诉说情谊:

  思乡情、思春情、思什么都行

  为九月九写一首诗

  嫉妒重逢的人和事

  赞美亲人和朋友

  坐在山顶回忆

  前天晚上和谁一起

  把今天的花瓣藏起

  一本厚厚的诗集

  隆起一片花瓣的故事

  九月九,莫销魂

  重阳佳节莫思亲

  幻想一个故事,有关天伦

  建一座房子,独自开心

九月九诗歌2

  (一)

  九月是先属于雨

  村外

  枫叶一片片变红

  夕阳外

  农人牵牛走过

  体温渐冷的土地

  还在思念锄头的汗味

  而村庄,村庄她不知道属于谁

  她正因为受不起这突如其来的清凉

  拉起了黑幕这块窗帘

  熟睡了

  (二)

  九月是属于风的

  这干瘦的东西

  总在夜深人静时如期而来

  而被惊醒的农人也是如期祈祷

  “别吹走我的衣

  别敲坏了我的瓦

  我的窗”

  而这都成多余了啦

  风,风它只不过是在神圣的土地

  以跪拜的方式

  迎接秋季罢了

  (三)

  九月九月

  究竟是何时属于城市的

  没人知道啊

  只是在等公交车上班的日子

  我就闻到了秋天的味道

  但是九月啊九月

  还有九月以外

  她都不曾属于一个游子

九月九诗歌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诗歌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文】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赏析】

  最新的古诗词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相关信息: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生古诗词鉴赏赋古朗月行

九月九诗歌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九月九诗歌】相关文章:

九月九的酒诗歌11-28

九月九日来了诗歌10-22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诗歌05-26

九月九日重阳节诗歌12-1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赏析09-2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鉴赏11-05

九月九日重阳节诗歌-其他节日12-27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歌(精选6首)09-24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鉴赏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