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元宵节的诗

时间:2021-04-10 12:09:55 我要投稿

描写元宵节的诗

  节日里作诗,是诗人的一大爱好,那么关于元宵节,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个节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古诗,一起来品味诗人眼中的元宵节吧!

描写元宵节的诗


  《汴京元夕》

  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译文

  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汴京来.都唱着周宪王编著的剧本。她们唱着唱着,从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来,银光倾泻,似在金梁桥的大地上铺了一层自霜。人间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元夕二首》

  明代: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译文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注释

  千门,形容宫毁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如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于门”。

  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

  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观灯乐行》

  唐代: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译文

  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上元夜六首》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幰驾青牛。骖驔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

  译文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

  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

  “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

  《元夕无月》

  清代: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译文

  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

  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故乡。

  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半夜里做梦,神魂飞渡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