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4-05 09:41:52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篇1

  近两年,因煤炭价格断崖式下跌,导致山西经济受到严重连锁式影响,许多业内外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担保公司到期债权的实现遇到极大的挑战,各种融资纠纷问题亦俞演俞烈。20xx 年9 月 1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也已明确了企业之间的经营性资金拆借属合法有效,这就势必加大了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往来。在此背景下,各类企业对融资过程中采用何种担保方式及发生纠纷时如何实现担保物权的问题更加重视。笔者以为甲公司设计的融资担保方案为例,综合分析一下企业融资的反担保方式。

  一、案例背景

  丙公司是甲公司与乙公司(钢铁生产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某项目公司,其中甲公司占股 51%,乙公司占股 49%.丙公司拟向某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为方便论述,假设贷款额为壹亿元人民币)。甲、乙公司作为丙公司的股东为促成丙公司的贷款实现就各自在此次贷款中的权利义务进行协商后达成了一致。因乙公司无法向银行提供其认可的有效担保,双方决议由甲公司单方向银行提供全额担保,即甲公司除占股部分外,对乙公司占股比例对应的 4900 万元人民币的贷款也提供了对应的连带责任担保。

  那么乙公司就该笔融资应向甲公司提供何种反担保方式,来保证甲乙双方按照占股比例承担对应的担保责任呢?

  二、反担保方案的设计

  在对甲乙双方合作目的,项目进度要求、资金往来状况及乙钢铁公司资产等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经过与我所企业甲公司多次沟通协商后,我们提供了如下担保方案:

  (一)股权质押

  甲乙双方贷款建设的项目为国家重点铁路运输通道的配套集运站点,战略地位重要,甲公司为国有大型企业,乙钢铁公司为当地民营企业。根据项目的的性质及双方合作的目的,甲公司需要持续保持对该项目的控股权,因此我们首先选择了股权质押的担保方式。

  1.股权质押是一种权利质押方式,甲公司与乙钢铁公司经协商一致并约定,乙钢铁公司以其所持有的丙公司股份作为质押物,当丙公司贷款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时,而乙钢铁公司无法履行担保义务而由甲公司代其履行担保义务的情况下,甲公司可以依照约定就乙钢铁公司以其所持有的丙公司股份折价受偿,或将该股份出售而就其所得价金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方式。

  2.本次乙钢铁公司质押给甲公司的标的为乙钢铁公司在丙公司 49%的股权(价值 4000 万元),不足贷款额度 49%部分甲公司与乙钢铁公司另行采取其他担保方式。

  3.乙钢铁公司保证在本合同签订前已就质押事宜征得乙钢铁公司公司股东会议同意,并将该股权于签订质押合同 10 日内办理股东名册以及工商部门登记手续,且将股权证书移交给甲公司保管。乙钢铁公司保证本协议项下拟质押给甲公司的股权上未设立任何质押或其他担保权利。

  4.合同期间如乙钢铁公司 49%股权对应的价款低于 4000 万元,甲公司有权要求乙钢铁公司提供与减少部分等值的其他担保,无法提供的甲公司有权直接从乙钢铁公司在丙公司的分红中扣除等额的部分。

  (二)应收帐款质押

  因历史沿革的原因,乙钢铁公司对丙公司享受700 万元的应收帐款,因甲公司在丙公司占股 51%,对财务活动易于控制,因此对股权质押担保后的不足部分 900 万元,我们首先选择了应收帐款质押的方式。

  1.应收账款质押是指《物权法》第 223 条规定的应收账款出质,乙钢铁公司将其拥有的丙公司 700 万元的应收账款 出质给甲公司,当丙公司贷款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时,而乙钢铁公司无法履行担保义务而由甲公司代其履行担保义务的情况下,甲公司有权就该应收账款及其收益优先受偿。在应收账款上设立质权,应当进行登记。

  2.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质押的标的是乙钢铁公司对丙公司享有的应收帐款的本金及利息,据乙、丙公司对账显示,乙钢铁公司对丙公司享有的应收帐款本息共计 700 万元,附乙、丙双方书面确认的对账单。

  3.乙钢铁公司保证在本合同签订前已就应收帐款事宜征得乙钢铁公司公司股东会议同意,并将该股东会决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向甲公司提供。同时,乙钢铁公司应协助甲公司于签订本协议 10 日内在信贷征信部门办理应收帐款质押登记手续。乙钢铁公司保证本协议项下拟质押给甲公司的应收帐款上未设立任何质押或其他担保权利。

  4.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钢铁公司如提前受偿应收账款或将其转让给第三方,须经甲公司书面同意,并向甲公司提供甲公司认可的等额担保,且丙方付款前须征求甲公司同意。如乙、丙双方未履行上述义务,给甲公司造成损失,乙丙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5.合同期间如乙钢铁公司所享有的丙方应收帐款减损,甲公司有权要求乙钢铁公司提供与减少部分等值的其他担保,无法提供的甲公司有权直接从乙钢铁公司在丙公司的分红中扣除等额的部分。

  (三)不足部分的担保方式

  甲公司按照占股比例计算代替乙钢铁公司向银行提供了4900 万元人民币的担保,本次乙钢铁公司质押给甲公司的在丙公司 49%的股权价值 4000 万元;乙钢铁公司对丙方享有的应收帐款本息共计 700 万元;余额部分还有 200 万元,需要乙公司对余额部分提供担保。我所提供了以下方案说明,供企业参考选择。

  1.以厂房、土地等不动产进行抵押。对乙钢铁公司的厂房、土地等不动产进行评估,设立不动产抵押。

  此种方案下,抵押物固定明确,易于管控,但需要产生一定的评估费用,而且如果乙钢铁公司的.厂房、土地等不动产已经进行了抵押或者评估后的价值达不到要求,则可能导致无法完全实现抵押权。

  2.钢材仓单质押。钢材仓单是指仓库企业在收到钢材时向乙钢铁公司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钢材的有价证券。具体方式如下:

  (1)由甲公司指定一家仓库企业,乙钢铁公司先将价值 3283万元以上的钢材存放于仓库企业中,同时可以继续使用该仓库,存放其中的钢材在库存钢材价值(以每日钢材种类平均市场价为准)不低于最低库存价值 200 万元的情况下可以流转。甲公司对钢材价值进行评估后,仓库企业出具仓单,由甲公司、仓库企业、乙钢铁公司三方共同签署对钢材的联合监管协议。

  (2)在联合监管协议中,明确规定仓库企业的最低库存责任,约定当库存钢材价值 (以每日钢材种类平均市场价为准) 低于最低库存价值时,乙钢铁公司不得提货,仓库企业不得允许任何人或单位提货。甲公司定期结合报表和明细表至仓库现场核对最低库存钢材数量与价值进行核实。

  此种方案下,强化对质押物(钢材)的控制,标的金额明确,有利于质权的全部实现,但是造成乙钢铁公司较大资金的占用,同时产生仓储、管理成本。

  3.动产浮动抵押。动产浮动抵押是指经甲公司与乙钢铁公司签订书面协议,将乙钢铁公司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当丙公司贷款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时,而乙钢铁公司无法履行担保义务而由甲公司代其履行担保义务的情况下,甲公司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钢铁公司以合理价格卖出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自动脱离抵押标的物,买入或生产出来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则自动加入抵押标的物,由此导致的抵押标的物范围、数量变化的,则无需办理抵押标的物变更登记。

  此种方案下,避免了乙钢铁公司资金的占用,减少了双方管理成本,保证甲公司优先受偿权,但如果乙钢铁公司经营不善,最终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财产的价值达不到担保价值,则可能导致抵押权不能全额实现。

  4.乙钢铁公司向甲公司提供保证。因银行不接受乙钢铁公司的担保,乙钢铁公司也无法作为保证人向银行提供保证。在此情况下,由乙钢铁公司向甲公司提供保证,双方约定当丙公司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乙钢铁公司按出资比例代其履行债务。

  此种方案下,乙钢铁公司在其经营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有能力履行其责任,从而减少甲公司的责任。

  根据以上方案分析,我们向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1.如果乙钢铁公司的厂房、土地等不动产没有进行过抵押,且评估后金额不低于 200 万元,则建议甲公司采取方案一。

  2.如果乙钢铁公司的厂房、土地等不动产已经进行了抵押,或者没有进行过抵押但评估后金额低于 200 万元,则建议甲公司首先采取方案一,不足部分采取方案三进行弥补。

  3.如果为了维护乙钢铁公司正常运行,避免额外费用,最大化减少担保成本,则甲公司可以采取方案三与方案四相结合的方式。

  4.如果甲公司与乙钢铁公司愿意承担方案二的成本,则方案二最有利于甲公司质权的全额实现。

  三、相关法律规定对担保物权实现的良性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20xx 年,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实现担保物权的非诉程序,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程序法规定,所以在实践中并没有适用。20xx 年1 月 1 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节规定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特别程序,明确规定了实现担保物权的非诉程序。这就意味着,实践中的民事行为中如涉及担保,协议有约定并且已经办理正式担保手续的,如果事后发生了纠纷,不需要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权利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作出裁定并强制执行,以拍卖、变卖相关担保财物的方式,最终实现担保物权而无需再经过繁琐的诉讼程序。

  四、结语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融资难成为各类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但资金融通又是企业血脉畅通的重中之重。所以,是否能采取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融资方式、担保方式来实现企业融资顺畅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中,民间借贷大量存在,随着国人法律意识的逐步健全,不论是普通自然人之间的资金周转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都不同程度的对借款所附带的担保或反担保措施十分看重。换句话说,融资是否能顺利推进并最终履行,往往取决于对该笔融资业务所采取的具体的融资担保方式及其可操作性。可见,担保物权的实现不论从技术上还是程序设计上都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高度。此文中提到的以上担保方式虽然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反担保方式的具体运用,但是同样可以作为各类企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的具体方式方法。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总结经验,研究法律法规的立法本意,最大限度的结合实际利用好法律武器向企业在融资过程提供各种有的放矢的有可操作性的融资担保方式,以确保实现企业融资畅通,及时补充企业资金血液,最终突破企业融资难这一常态瓶颈。

设计方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1.象征

  2.排比、反问

  景美------------------形美----------------神美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旋律高亢优美的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屏幕投放“象征”: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学生交流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由此导入本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教学呈现

  1.谈一谈

  学生呈现并交流课下收集的背景资料。

  2.读一读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然后进行朗读交流。学生交流的句式为(投放大屏幕):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理一理:篇章结构。

  4.品一品:写法、语言(培养学生质疑、品读、揣摩的能力)。

  (1)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2)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3)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5)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此环节中,师生探究出:

  (1)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2)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义作铺垫。

  (3)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5)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在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直说的方式改写本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写法。)

  5.想一想:探究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

  6.练一练: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写百字以内的片段文,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

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知道治愈感冒的有效方法。

  ●自主阅读,能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感受朋友间互相带来的美好

  活动准备:

  大图书,幼儿忍受一本小图书

  活动过程:

  ●出示绘本18页,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小姑娘家里怎么样?

  ——教师:这些脚印都有哪些不一样。说明什么呢?

  ·猜猜看,都有哪些动物来过?

  ——教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些动物?他们来干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书中看一看。

  ·自主却独绘本,了解故事情节

  (幼儿自主却独2-3分钟,请3-4名幼儿分享寻找他们的答案。)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这些脚印是谁留下的?他们来干什么?

  ●分段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感冒后应该注意什么事项,体会朋友之间的关爱。

  ·观察第一页;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他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教师:这个小姑娘叫什么?他为什么不高兴?(原来是他感冒了)

  ——教师:你们感冒过吗?得了感冒是怎么样的感觉?(请幼儿上来表演感冒时的表情或动作)

  ·讲述2-5页,体会朋友之间的关爱。

  ——教师:谁来看望小纸人?(小兔)

  ——教师:当小纸人听到脚步声时,他慢腾腾的睁开眼睛,为什么是慢腾腾的呢?(纸人身体不舒服。没有力气)

  ——教师:小兔给小纸人带来了什么?为什么带胡萝卜呢?除了因为喜欢胡萝卜是小兔爱吃的,还是因为什么?小纸人吃完胡萝卜感觉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自己的感想)

  ·讲述6-9页

  ——教师:又有谁来了?他给小纸人准备了什么?小纸人喝了白开水感觉怎么样?

  ·讲述10-14页 提问:

  ——教师:哪些东诶看望小纸人?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让小纸人感冒马上好?

  ·讲述15-18页,提问:

  ——教师:现在你们都知道这些小脚印从哪来的?都有哪些动物呢?

  ——教师:小纸人为什么不让妈妈吧地上的小脚印擦掉?因为这些小脚印都代表朋友对他的关心。

  ●总结治愈感冒的好方法。

  ——教师:小纸人感冒怎么这么快就好起来了呢?(可以结合故事中的内容和生活常识)

  ——教师: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感冒了,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多喝开水。注意身体。让我们在完整的欣赏一遍着温暖的故事吧。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资助学习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②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块菜地经过父亲的精心伺候后,由原来的贫瘠变得土质肥沃,菜蔬茁壮,与周围荒凉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这正是父亲坚持不懈的成果。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扫清了感悟体验的障碍。

  四、交流感悟,解决问题

  1.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3.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

  4.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5.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6.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7.探究写法;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8.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设计意图]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讨论,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所悟,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板书设计】:

  28课父亲的菜园

  山坡开地

  起早贪黑

  精心侍候

  菜蔬茁壮

  四季常青

  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反思]

  语言文字是工具,不练难以深刻理解,不练难以熟练运用。但是,有些教师迷醉于“花样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孩子上起课来“真没劲”。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探究。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本篇为略读课文,应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本设计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畅谈读后的感受。对课文题目《父亲的菜园》,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作者所以将这块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我家的”,正是因为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荒蛮多石,暴雨冲土,贫瘠无肥)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都表现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勤劳朴实,执著自信的品质。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设计方案 篇6

  活动背景:

  责任感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是刻苦学习、努力攀登的强大动力, 是不懈奋斗、追求卓越,将才学奉献给社会的重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应肩负着对自己、对他人和集体、对家庭、对社会与国家等的责任。在众多优良品质中,责任感 是那样朴素而又十分可贵。 但从学生的日常行为来看,存在着种植涣嫉谋硐郑憾宰约貉暗囊蟛桓撸删托枨蟮停吐梢馐短副。钭郧磕芰∑; 遇事只顾自己,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不爱护,破坏公物等等,他们的责任感日 益淡薄,令人担忧。因此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树立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活动目的:

  1、情感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以提高学生对责任问题的认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2、认知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对自己、对他人和集体、对家庭、对社会与国家等应尽的责任行为,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意识,建立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班集体。

  活动准备:

  1、 先在同学中间征集有关“责任”的主题班会标题,从中选出最佳的主题班会标题(以学生选出的主题标题为准);

  2、在学生中选出主题班会的主持人;

  3、 让学生收集有关责任的事例和名人名言;

  4、主持人准备“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

  5、 诗歌朗诵;

  6、动员全体同学围绕主题做好发言准备。

  活动流程:

  一、导入(以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故事引入“责任”)

  二、主题:责任与我们同行

  1、大事小事显责任(初步了解责任的范围)

  (1)请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责任的事例,引出何谓“责任”。

  (2)什么是责任?

  2、名家名言说责任(感受责任)

  ……

  3、七嘴八舌谈责任——“如何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1) 对自己负责:

  (2)对家庭负责

  (3)对他人和集体负责:

  (4)对社会与国家负责

  4、实际行动尽责任(中学生守则)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地培养责任心。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2)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

  (3)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

  (4)按时完成作业,无抄袭、无考试作弊现象。

  (5)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6)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7)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三、总结

  诗歌朗诵:略

  结束语:

  水因为有了岸的约束,才会优美地汇成河流。

  责任对于人就像水有了岸一样。责任是承担忧患的力量; 是缓解纠纷的机智;是宽容别人的度量; 是克服斤斤计较能屈能伸的一种大气。责任不仅能给予他人以满意和快乐,而且还会使自己更美丽、更高尚。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唯有树立责任意识,让责任与我们同行,你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就让我们从捡起自己脚下的纸屑开始,从每天的清晨开始,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脚踏实地,拼搏奋斗,你们一定可以成为祖国有用的栋梁!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经典)08-21

[精选]设计方案08-24

设计方案[经典]10-28

【精选】设计方案12-27

设计方案11-04

设计方案[精选]11-04

设计方案【经典】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