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4-02 16:06:32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数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读)

  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彩色笔)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2。

  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师: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廊的特点?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生1:我从“一眼望不到头”这句话看出长廊很长。

  生2:我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数字看出长廊长。

  师:700多米长有多少呢?举个例子:我们学校的操场大不大?

  生:大。

  师:升旗时能容得下20多个班级,课间操时10个班能同时做操,可它从东到西也不过30米长,长廊有700多米长,是我们学校操场长度的 20几倍,你们说长廊长不长?

  生:长。

  师板书:

  长

  师:长廊仅仅是长的特点吗?它还有吸引你的地方吗?

  生:我从“每一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写出长廊的画很美。

  生2: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这句话看出颐和园长廊柱子美。

  生3:我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话看出长廊周围的环境忧雅,以此衬托出长廊的美 。

  师板书:

  美

  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画很精美,又没有相同的,说明作画的人水平高。

  师:作画的人是谁?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干。

  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这段呢?

  生: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现都十分积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出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读感悟,导游讲解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第一种方法学习了“佛香阁”这部分。我从“黄色的玻璃瓦闪闪发光”这句话感觉到佛香阁颜色很漂亮,很美。

  师板书:

  色彩美

  生:我从“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会出佛香阁的形状很美。

  师板书:

  形状美

  生:我从“建在半山腰上”体会出它建得高的'特点。

  师板书:

  建得高

  师:这么巍峨的建筑又是谁建造的?

  生: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师:请学习这一部分的小组同学站起来,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这部分。

  师:还有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最喜欢“昆明湖”这部分,因为很美,所以我们是采用朗读感悟的方式学习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采用朗读的方式?好,请每组推选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和其它小组的代表赛读。

  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这段话中的“静、绿”是描昆明湖的两大特点,应该重读

  生2:“镜子、碧玉”是作者用来比喻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应该重读

  生3:慢慢地划过、几乎这两个词用夸张的方法进一步体现昆明湖静的特点,应重读。

  师:大家体会得十分准确,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放录相)。

  师板书:

  静、绿

  师:其它小组还有没有别的学习方法?

  生:我们查阅一些课外资料,用导游讲解的方式学习的。

  师:你们学的是哪部分?

  生:长廊、佛香阁、昆明湖或十七孔桥。

  师: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只能让学习“十七孔桥”这部分的小组展示,请你们选出代表作导游,其他同学做游客好不好?

  (小组代表上台)

  师:作为一名导游,应该具有什么标准和要求呢?

  生:态度温和、亲切、声音洪亮、语音优美。

  师:这名导游是否称职,大家仔细听他的讲解。

  (放“十七孔桥”录相,小组代表讲解。)

  师:大家评议:他是称职的小导游吗?

  (生评议)

  师:从他的介绍中以及录相的画面中,你觉得十七孔桥特点是什么?

  生:桥洞多、狮子多、姿态不一。

  教师板书:

  桥洞多、狮子多、姿态不一

  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学习了“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了“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到了颐和园中这些秀丽的景色,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不同的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划一划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生读)

  师: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过渡句,使用过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板书:

  过渡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

  师:好,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小伙伴作讲解。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欢迎来到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游乐区。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口头列算式解答:3&ties;4=12(只))

  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展开

  1、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2、汇报:可能有:3+3+3+2=11(人) 3&ties;3+2=11(人)

  3+3+3+3-1=11(人) 3&ties;4-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1)指着算式3&ties;3+2=11(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ties;3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2)指着算式3&ties;4-1=11(人)。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ties;4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乘加、乘减)。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5、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齐读一遍)

  6、比较优化方法: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连加、乘加、乘减等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7、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做一做 第1题)

  第二关:算一算( )(做一做 第2题)

  1、4&ties;3+4= 2&ties;3-3= 5&ties;5+5=

  4&ties;4-4= 5&ties;3+2= 4&ties;5-4=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抽乘加、乘减各一题说运算顺序。

  (3)4&ties;3+4= 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十二第1题)

  5&ties;3-5= 5&ties;3+5= 5&ties;4+5=

  5&ties;2= 5&ties;4= 5&ties;5=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关:解决问题( )

  1、练习十二 第4题

  2、哪个图形中 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练习十二 第5题)

  3、课堂评价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个 ?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方案 篇3

  一、公路桥梁存在的常见病害

  1.主拱圈裂缝病害

  a.主拱圈中波纵向裂缝,检查时常发现各孔中波波顶均存在纵向裂缝。

  b.肋、波连接处裂缝。各孔拱波与拱肋连接处大部分均发生裂缝。

  c.拱肋裂缝。各孔拱肋均有横向裂缝,有不少是U形裂缝,这些裂缝多发生在拱顶前后10m左右范围内。

  d.横系梁裂缝

  2.钢筋锈蚀病害

  钢筋发生锈蚀时,锈蚀部分的体积可膨胀至原来体积的10倍以上,从而对周围混凝土形成挤压,造成混凝土开裂、剥蚀、使截面有效尺寸减小,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锈蚀剥蚀,使截面有效尺寸减小,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锈蚀的直接后果是钢筋断面面积减小,对于以钢筋作为抗弯能力。钢筋锈蚀还会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锈蚀物外流,在结构表面形成锈迹,影响结构美观。

  3.墩台基础病害

  桥梁墩台基础在常年使用过程中,除了承受上部构造荷载外,还将承受土压力,风力,流水压力,冰压力和浮力等等各种力的作用。另外,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以及由于过桥车辆的日益重型化,墩台基础经常受到过重荷载的作用,因此,桥墩台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4.主梁裂缝及主梁变形病害

  主梁裂缝多发生在锚跨中部(正弯矩区)梁的下缘及悬臂梁根部(负弯矩区)上缘,后者大都贯穿整个车行道翼板。此类裂缝显然是由于大量重车通过使梁的受拉区开裂,属正常现象。但由于负变矩区裂缝在上面,雨水易从裂缝渗入梁内,引起钢筋锈蚀及砼强度降低。

  二、公路桥梁加固的重要性

  1.在公路桥梁使用期间内,任何桥梁都会成为旧桥。早期修建的桥梁,由于当时人们对铺装功能、病害认识有限,往往存在配筋偏小,钢筋直径过细,铺装与承载构件的界面连续不牢靠等问题。由于桥梁是建在大地上的特殊产品,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大气腐蚀、温度、湿度变化等),而且还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难以避免产生损坏现象。这使桥梁的维修、养护、加固、改造已成为必然。

  2.从经济上分析,桥梁加固可以节省大量投资,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采用适当的'加固技术和拓宽措施,不仅可以避免因拆除旧桥与重建新桥而增加工程费用;而且对现有交通运输影响有的甚至可以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完成,早期设计施工的高速公的桥梁在长期大交通量、重荷载的运营情况下大部分出现了病害;同时也恢复和提高了旧桥的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求。

  3.同时桥梁的改造和加固,不仅可以提高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而且在更大程度上能够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从发展中分析,旧的公路桥梁加固有利于促进桥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公路桥梁加固的方法

  1、桥面铺装加固法

  1)局部修复凿补法。将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表面凿毛,深度以使骨料露出为准;用清水冲洗干净断面并充分润湿,涂刷上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或其他粘结材料),最后在桥梁承载能力容许范围内,铺筑一层1~5cm厚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

  2)重新浇筑混凝土面板。桥面板的破裂和其他损坏特别严重,混凝土质量或施工状况特别不良,且无适用的修补方法时,就必须采用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桥面板的措施,施工时,将原有的行车道铺装全部拆除,再将行车道表面清扫干净,必要时铺入适量短钢筋,配置上1~2层钢筋网,浇筑整体化混凝土。

  3)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即在旧有桥面上,重新加铺一层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补强层,此方法既修补已出现裂缝、剥离等损坏的桥面板,又能加高原有梁板的有效高度,增加梁板的抗弯能力,改善铰结梁板的荷载横向分布,从而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4)其他方法。如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粘结剂或环氧树脂材料修补法,钢纤维混土修补法,聚合物混凝土罩面法等。

  2、加大截面加固法

  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是用增大混凝土结构物的截面面积和配筋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加大截面加固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厚桥面板;另一种是加大主梁梁肋的高度和宽度。该法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较小跨径的T梁桥或板桥的加固。采用此法加固后桥梁刚度明显提高,承载能力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较长,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减小。

  3、粘贴碳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采用专门的树脂将碳纤维粘贴于混凝土结构受拉表面,碳纤维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整体,碳纤维与钢筋共同承受荷载,降低了钢筋应力,从而使结构达到了加固和补强效果。此法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和截面尺寸,不改变净空高度,施工方便,对原结构几乎不会造成新的损伤,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根据受力分析可进行多层粘贴进行补强,其方向性也可以灵活掌握。缺点是环氧树脂在温度高于60℃时会呈现软化现象,而桥梁一般受到阳光直射,桥面温度高于60℃的可能性很大,不利于采用树脂胶作粘贴剂。

  4、桥下部结构加固法

  桥台特别是高度较大的桥台,受行车荷载和土压力作用,常见病害有桥台开裂、凸肚,翼墙外崩、开裂、错位等。对于跨径较小、水流不大的石拱桥,可采用在桥跨内加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

  5、灌缝胶灌注法

  当梁体变形及裂缝严重,承载能力下降。当梁体存在严重变形和裂缝,应加强桥梁观测及试验检测,分析原因,制定加固处理方对承载能力、刚度不足的梁体,首选用灌缝胶灌注处理裂缝,采用种植或粘贴钢筋加固法、新浇注混凝土增大梁体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筋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等方案进行进行结构补强,提高梁体的抗弯承载力。

设计方案 篇4

  设计思路:

  现代社会生活中,标志无处不在,服装上、大街上、食品包装上、医院里……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标志,因此在让幼儿用亮眼睛观看、观察这世界时,我们与幼儿又一起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标志世界中,让幼儿自己寻找、描绘、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标志,主动感知、了解标志的特征、种类及其与人们的关系,并体会标志所酝含的规则。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幼儿开始为实地环境、设施来设计和创作标志,尤其是在幼儿游玩了古猗园后,幼儿有了想为古猗园设计标志的愿望,因此就产生了这一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标志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标志和环境间的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简单的图案来设计标志。

  2、激发幼儿动脑、动口、动手的欲望,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活动准备:古猗园背景图,圆形、方形、三角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找到的标志

  请幼儿来介绍一下自己找到的`标志,把你的记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观看表演:发生在古猗园的事

  教师扮演老奶奶游玩古猗园,老奶奶因道路不熟而碰到了诸多不便。

  三、请幼儿为古漪园设计标志

  1、同伴讨论、交流想设计什么标志

  2、幼儿动手设计,并把标志贴到古猗园背景图中

  四、幼儿与奶奶一起游玩古猗园

  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

设计方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背一背

  (一)读对(提示:“殉”查字典,读xun不读xun。字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性命)。

  (二)读懂:

  1.这些词语大多用来歌颂什么英雄人物的,大多用于什么情况?

  2.在学过的课文和读的文章中,观看的影视节目中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理解。

  (三)过程:

  1.个人读理解;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背词语。

  (1)个人背;

  (2)同桌同学互背。

  二、阅读——唇亡齿寒

  (一)先读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后查工具书验证。

  (二)讨论:怎样讲好“唇亡齿寒”的故事。

  参考:

  (1)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于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2)

  a、读懂故事,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b、弄清并记住内容要点及先后顺序。

  c、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d、讲述要连贯,自然大方,最好绘声绘色,有必要的表情动作。

  (三)个人练习讲。

  (四)同桌同学互讲互评。

  (五)发动学生在全班讲,全班鼓励评议。

  三、口语交际——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1)阅读理解:

  1.交际什么内容?

  2.怎样交际?

  (2)小组交际,评议。

  (3)全班交际,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读一读·背一背”词语抄写词语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建议书

  一、读“习作”、回答

  (一)“习作”中提出可以针对什么问题写建议书;你打算针对什么问题写,为什么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1)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太少。

  (2)小商贩乱设摊点做买卖,堵塞交通;网吧存在的问题;有人在学校附近劫小学生钱……

  (3)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协助政府治理首都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写建议书呢?

  1、建议书写什么内容?

  2、建议书怎样写?

  (1)内容:

  a、存在问题;

  b、说明产生的原因;

  c、危害性;

  d、解决问题的建议。

  (2)写法——书写格式要正确

  a、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

  b、开头顶格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c、正文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反映存在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或危害,具体建议标明序号分条写出;

  d、另起一行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写建议书的日期。

  二、组内互说互评(围绕下面提纲说)

  1、向什么部门反映情况?

  2、反映什么情况,提什么建议?

  (1)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影响和危害;

  (4)分条提出建议。

设计方案 篇6

  设计背景: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汽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等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涉入我们的生活中来.在开展了《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中,

  孩子

  在认识各种车辆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在《小猴的出租车》中激发了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求异,自主表达的特征.我们便顺应幼儿的意愿设计了“有趣的交通工具”这个活动,意在让

  孩子

  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并通过泥塑,让孩子对交通工具进行大胆设计,进行大胆改造和想象,从而发展幼儿的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发展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塑造常见的`交通工具,体验创作的乐趣.

  培养团结协作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城市交通工具的图片,图书,画报,

  玩具

  模型,布置“交通工具大展会”

  橡皮泥、垫片、花片、牙签、筷子、布、铁线、毛线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 随着《快乐的小司机》的音乐进入到布置好的“交通工具大展会”,仔细观察,研究讨论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形状、结构.

  2 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自己最想设计做什么工具?

  幼儿: 我想做一辆公共汽车,我长大要当公共汽车司机.

  老师: 公共汽车是什么样的?

  幼儿: 是大大的长方型的,上面有很多窗口.

  幼儿: 我想做一辆像奥特曼一样的摩托车,我带上我的小妹妹像奥特曼一样去打怪兽.

  老师: 像奥特曼一样的摩托车是什么型状的呢?

  幼儿: 恩,有点椭圆型的,这样就可以溜来溜去了.

  启发幼儿想象泥塑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方法.

  小轿车 汽车: 方型泥_____慢慢压出车头和车尾;

  火车: 每节车厢的泥大小相同;

  飞机: 泥对半分成两团,一团搓尾翼,一团再对半分,塑成侧翼.

  4 引导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做好的交通工具.

  教师: 小朋友们,把你们做好的交通工具跟同伴说一说.

  幼儿: 我做的小汽车上有小风扇,你们看.

  幼儿: 瞧,我做的车是有床的,这样我奶奶就可以和我们一起出去玩了(这小朋友的奶奶半身瘫痪).

  幼儿: 我的飞机有可视对讲机,这样我就可以在飞机上和很多人讲话了.

  …….

  5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活动.

  活动反思与分析:

  在”有趣的交通工具”的活动中,由于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辅助材料,幼儿的作品有很多的造型,很有立体感.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交流、探索、操作的机会,并让幼儿通过泥塑活动,将“‘有趣的’交通工具”展现出来,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能够借助观察、交流这些窗口真实地了解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思想的成长,对幼儿的创造性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整个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在最后的环节:鼓励幼儿展示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的活动中,幼儿又因为摆放自己的作品而萌发了“大型停车场”、 “停机场”等等的新议题.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3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9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经典】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经典]10-28

设计方案11-04

设计方案[精选]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