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1-02 16:02:00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精华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精华5篇)

设计方案 篇1

  综合课

  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积累反义词,巩固学过的生字。

  4、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a. 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 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c. 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d. 识记生字。

  e. 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二、我会填。

  f. 引导学生思考,“今” 、“相” 、“自” 、“音” 、“你” 、“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g. 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如果行,就对了。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

  h. 拓展练习:

  如:“少” 、“气” 、“工” 、“羊” 、“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シ”

  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a. 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b. 记背这两个句子。

  c.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三、“我会写”。

  a. 先读一读“冷” 、“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b. 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我会读”。

  a. 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b. 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c. 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四、展示台

  1、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玩“字词游戏”。

  a.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b. 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

  一、 创设情景引入

  小朋友注意听!(课件:破碎声)

  你们听到什么啦?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学习交流

  1、看图了解故事。(训练点:转述、听)

  a. (出示插图)请女同学看图了解事情,男同学闭上眼休息。要求看图的女同学默读图下的两段文字,记清楚看到的事情,准备把看到的事讲给男同学听。

  b. 请女同学把这件事告诉男同学。比一比谁讲得清楚,谁听得仔细。

  c. 请几位男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d. 请学生说说,谁讲得最清楚。

  e. 师小结:我们要注意: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板书:说清楚 听仔细)

  2、自由谈论。(训练点:说清楚、听仔细)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的做法对吗?

  a. 请和周围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看法。

  b. 全班交流,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3、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交流讨论。

  a. 找自己的好朋友把想法说清楚,再认真听一听好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强调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

  b. 全班交流: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做?

  c. 教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并引起新一轮的.交流、讨论: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

  d. 四人小组讨论:哪种做法好,为什么?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4、转换角度,创设情境。

  a. 引导交流:刚才小朋友谈到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大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叫你去采访一位不认识的大人,你会怎么问呢?见面先说什么?再问什么问题?问完后你该对别人说什么?希望孩子们在和别人的交谈中不但要把自己的话说清楚,把别人说的话听仔细,还要做到有礼貌。(板书:有礼貌)

  b. 师范交流:哪位孩子愿意来采访老师?请1-2位学生与老师交谈。

  c. 品德导向: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看来,爸爸妈妈和老师还是喜欢怎么的孩子?(板书:诚实)

  5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a. 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别人的东西,比如不小心弄坏别人的新文具……你该怎么做呢?

  >b. 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别人弄坏了,你会怎么想?(生自由谈)我们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想想别人的心情,不仅要诚恳地向别人道歉,还要尽量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你们说对吗?

  全课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讨论,不仅知道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还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讲话要----听仔细,还要做到---有礼貌。

  板书设计;

  该怎么做

  诚实

  说清楚 听仔细 有礼貌[ 内 容 结 束 ]

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这是一只多么好学的小燕子!它在妈妈的耐心的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最后终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在于: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全文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便于教师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记得的学生一起背诵)

  2、(课文插图2投影)这节课老师要再一次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请大家仔细观察,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4、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读课题。

  5、学习生字次。

  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全班读。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相机纠正学生的生字读音,学习生字。)

  三、自主学习课文2-4自然段。讨论、交流

  1、自主自学后,小组讨论。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为什么?(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进步)

  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东西。)

  ⑵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

  a、讨论: 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

  b、当一当小燕子,读好小燕子说的话?

  2、反馈: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话:

  ⑴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细观察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点点,并板书)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园,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会是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

  你能(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读出小燕子说的话吗?{提示:一次比一次(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读读课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过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进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4、学生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五、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设计方案 篇3

  一、方案设计原则与思想

  节点方案设计需充分考虑工程场地特性以及交通建成后的功能需求,还要遵循区域交通的近期与远景规划,因此方案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立交总体方案应符合城市及其交通的总体规划,并以功能需求为主要参考指标;

  (2)将需求与可能有效结合,在保证工程实施可能性前提下提高投资效益;

  (3)秉持科学的严谨态度,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与新理念;

  (4)兼顾道路的可达性与通过性;

  (5)将立交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迎合城市旅游发展战略,并做到安全与环保。

  二、工程方案设计

  1.设计指标

  牛圈子沟快速路主要技术指标:桥梁设计载荷等级为城-A级,一条行车道宽为3.75m,计算行车速度60km/h,最大和最小纵坡分别为3.5%和0.30%,最小凹曲线半径和最小凸曲线半径分别为1,500m和1,800m,路拱横坡为1.5%,设超高推荐圆曲线半径300m。匝道主要技术指标:桥梁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匝道最大和最小纵坡分别为4.0%和0.30%,一条行车道宽度3.5m,计算行车速度有40km/h和30km/h两种,其对应最小凸曲线和凹曲线半径600m、700m和400m、400m,不超高推荐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0m和45m。

  2.交通流需求分析

  牛圈子沟快速路与大贵口快速路相接,是南区、偏桥子规划区与老城区联系的重要通道,快速路向东止于环城南路,形成丁字型节点。根据节点周边路网情况分析,本节点北、东、西三方向交通联系均比较重要,均可采取定向匝道解决各方向交通联系。然而,本节点为快速路终止节点,快速路交通需汇入地方路网系统中,如几点转向标准较高,容易造成快速路交通集中涌入环城南路内,对地方交通冲击较大。

  3.方案设计

  根据功能需求分析结果,对本节点提出立交及平交两种可行性方案:

  (1)立交方案:本方案将牛圈子沟节点设置为全互通立交形式,方案示意如图2所示。牛圈子沟快速路上跨石垛子沟路后,通过新建定向匝道,实现与环城南路北和东方向的连续、快速转换。而由于节点东侧约300m处为平交路口,节点东向南方向交通需通过路口后进行交通转换,标准较低,本方案考虑将该方向交导入现况牛圈子沟地方路系统内,通过石垛子沟路与快速路相接,实现该方向转向需求。

  (2)平交方案:本方案考虑到牛圈子沟快速路止于环城南路,过快的交通转换对地方路网冲击较大,尤其环城南路几点周边多为平交路口及隧道,交通组成比较复杂,快速路交通直接汇入环城南路将对道路产生较大压力。故本方案将牛圈子沟快速路与石垛子沟路及环城南路相交处,均设置为平交路口形式,

  4.方案比选分析

  (1)从功能需求上分析,两种节点方案均实现了牛圈子沟快速路与环城南路间的交通转换。立交方案虽设置了高标准转向条件,但由于环城南路本身并不是连续、快速交通载体,仅通过该节点的快速转换并不能提高路段的'整体通行能力,反而容易对地方交通带来较大影响;平交方案与地方交通结合相对较好,在实现与环城南路的交通转换同时,将快速路交通逐级转入地方路系统中,地方交通影响较小。

  (2)模糊综合评价。在初步去确定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评价之后,为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需对各方面进行综合的比选择优,以效益作为的主要评价指标来分析各方案的优劣。综合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模糊评价原理与方法可知,方案优劣评价计算公式采用方程A.R=B进行,计算得到评价结果矩阵W(w1,w2)=B(b1,b2)=(0.69,0.75),从综合评价优劣结果矩阵可知,平交方案优于立交方案。综合上述节点方案比选结果可知,本次设计中以平交路口方案作为牛圈子沟节点的推荐方案。

  三、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高速公路势必与城市交通与用地产生矛盾,为解放城市用地,适应远期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高速公路向新的城市空间外围推移,而原有高速公路环线则作为城市快速路环线系统使用,以便发挥城市快速路联系各组团的作用。为了使整个城市组团有机、高效的联系在一起,必须将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环线二者有效结合,因此,快速路节点设计是整体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选择合理的节点设计方案将对交通流通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

  (教室内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

  师:今天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你们意识到什么了?

  生:小组学习。

  师:对啦!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擂台赛。今天上课我只讲二十分钟,跟大家一起学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你们自己学了,行吗?(学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说,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齐)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这是什么东西?

  生:是一种鸟。

  师:对,看我写字。(板书“夜莺的歌声”)看这个题目好像是说一只夜莺在唱歌,是吗?(生答是)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啊,读了三四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篇课文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中人物的名称都是用动物来代替的。

  师:谁同意他的说法?(无人举手)他可能是说,那德国军官问那个小孩子“这里还有人吗?”小孩子说,有麻雀、乌鸦等等,他说了一些鸟儿,是不是这样想的?(生答是)是可以这样想。这是那个小孩在戏弄德国兵。谁还看出别的不一样之处?

  生:这篇课文分开了几节?

  师:分成了几节?它有标志吗?

  生:没有。

  师:没有标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几节?

  生:因为它节与节之间隔开了一行。

  师:你不是说没有标志吗?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是不是一种标志呢?(生答是)对,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学生看书)

  生: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师:你们浏览一下──你们不是已经读了三、四遍吗?现在浏览一下第一段,看它写了什么事?(学生看书)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写一次战斗结束后,一队德国军发现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吹口哨。

  师:你的意思是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孩子?这一段的产人公应该是谁?

  生: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小孩子,并让他带路

  师:要按你这样的说法,主人公还是德国人。整篇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应该是那个小孩子。

  师:那么你说各段的意思时,都应该站在小孩子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生:这一段讲小孩子被德国兵发现了,他们让小孩子带路。

  师: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让德国兵发现?

  生:愿意。

  师:那么他是被动地被发现吗?这样总结第一段的意思行吗?如果说小孩子是主动地,想让德国兵发现,那应该怎么说?

  生:小孩子让德国兵发现,并给他们带路。

  师:呀!这小孩子是“汉汗”!(笑声)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让德国兵发现。

  师: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准备带德国兵到游击队的埋伏地,让游击队消灭他们。

  师:意思说对了,就缺一个词: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诱敌人让他们被消灭。

  师:要是用两个字来说的话,这叫什么?

  生:诱敌。

  师:对啦,就这么一个词。(板书“诱敌”)再翻翻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学生读文)他在前面走,敌人在后面跟着一直走进埋伏圈。这叫什么?

  生:带路。

  师:对。(板书“带路”)第三段讲什么?

  生:讲小孩子让游击队歼灭敌人。

  师:如果还要用两个字(指板书)写上,该写什么?

  生:歼敌。

  师:对不对?(生答对,教师板书“歼敌”)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诱敌。

  师:“又去诱敌”黑板上该怎么写?

  生:又诱。

  师:“又诱”?有点别扭,意思对,把“又”字再换一个字。

  生:再诱。

  师:对再诱。“又诱”也讲得通,但把两个同声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绕嘴,也不好听。换成“再诱”。(板书“再诱”)他就这样用他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带到埋伏圈里,让游击队把他们一群又一群地歼灭。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师:他凭着什么去诱敌的?看课题,就凭着他模仿夜莺的歌声。这孩子很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国军官有几次对话?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说了那么多话,当然都是应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读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这就精彩了?你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人们上去救他,却发现什么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喊,人们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没有。第三次真的狼来了,他喊“狼来了,狼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不都一样吗?你怎么认为这个就精彩了?

  生:这是小孩子在骂德国兵的。

  师:是骂德国兵的,而且是婉转的,但又是面对面地骂他“你是野兽,你是野兽!”可那个德国军官却怎么样啊!有口……

  生:难言。

  师:是啊,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所以你认为很精彩,是吗?(生答是)骂敌人是野兽。看我写(板书“斥”),斥,什么叫斥?(生答斥责),什么叫斥责?生答:很狠地批评,(狠狠地骂)骂谁呢?(板书“敌为兽”)斥敌为兽。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

  生: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

  师:那你把那些对话都来读一下。(生读文)小孩子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是真的那些鸟儿,还是说敌人是乌鸦、猫头鹰?

  生:敌人。

  师:这可错了。他是说真的鸟儿。他故意说一些真的。让敌人看作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小孩话,就不怀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敌人打岔、兜圈子。从小孩子整个应答的过程来看,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的表现吗?

  生:巧妙。

  师:可以,还有吗?

  生:(数人答:奇妙、机智、新奇、奇特、机巧、奇异、又奇又巧等)

  师:看来你们对“巧”和“奇”两个字最感兴趣。大家看黑板,我这里已经写了“斥敌为兽”,如果用“奇”字,该怎么往下写?

  生:写“对答奇”。

  师:很好,很好。还有别的吗?

  生:写“应对奇”。

  师:“应对”不是和“对答”一样的意思吗?

  生:写“应对”更像写诗。

  第二部分

  师:有意思,他看出来我想写成诗,说“应对”有点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点古味儿。好,我们就按他的写。(板书“应对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写“巧”字,谈怎么写?

  生:写“巧安排”

  师:编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没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敌人巧妙地应答,对话。

  生:写“应对巧”

  师:不太好,一是和刚才“应对奇”太相似,二是念起来不顺口,“应对巧”,听,都是往下压的语调。

  生:写“巧对答”

  师:也不太好。看我写一个怎么样?(另外板书一行“斥敌为兽巧周旋”)“周旋”懂吗?就是用说话和敌人怎样?(用手做绕圈子的动作)

  生:绕圈子。

  师:对了!和敌人绕圈子说话。这一下我们的任务可重了,每段都得写两句,最后出来两首诗?好吗?(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难啊!希望大家努力,把这两首诗写出来!现在开始再看第二段“带路”,孩子继续和敌人周旋。这一段文字少,很短,应该好搞一些,你来读一下吧!

  (学生朗读课文)

  师:孩子一边走一边学鸟叫,还用手打树枝,拾松果(做动作)你们觉得孩子怎么样?

  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从从容容,叫敌人不怀疑。

  生:这一段小孩子又说敌人是蘑菇,洋蘑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德国军官问小孩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孩装傻,说(读文):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一边装傻,一边就把敌人又骂成了蘑菇。

  师:很好,这一小段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联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是他和游击队约定的暗号。夜莺叫一声就代表一个德国兵,杜鹃叫一声代表一挺机关枪。这是小孩子在给游击传递情况,敌人的情况。

  师:也可以叫敌人的情报,敌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讲得差不多了。那么这里怎么写(指黑板)?

  生:写“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不简单,七个字写出两种鸟,但没有说明这鸟儿在叫。

  生:写“夜莺唱完杜鹃叫”。

  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们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答行)“罢”就是唱完了,也有一点古味儿,“啼”当然就是叫了,这就和上一句的“奇”押韵。还有第二首诗呢,上一行最后的一个字是“旋”,怎么写押韵?

  生:就写我刚才说的“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韵是押上了,但还是没说出鸟在叫啊!让它们叫起来。

  生:写“夜莺唱罢……唱杜鹃”。

  师: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还给改一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师:刚才说小孩子给游击队送情报,送到没有?

  生:送到了。

  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答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

  生:敌人被歼灭了。

  师:孩子怎样了?

  生:孩子不见了,他听见口哨声,也是暗号,就钻到密林中去了。

  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孩子不见了,哪个好?

  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

  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有学生举手)

  生:两个都用,第一首诗就又不押韵了。

  师:说得好,动了脑筋。但是我告诉你,诗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们把它写上。(板书“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板送达敌被歼”──啊呀!这个“歼”字是第一声,和上面的“旋”“鹃”都是上扬的声调,读起来不好听。我们这样写吧,改成“歼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

  生:土匪、强盗。

  师:“歼德寇”行吗?(生答行,教师改写板书)第四段比较简单,孩子又去做什么?

  生:又学夜莺叫。

  师:对。(板书“莺声又起”)孩子又像原来一样去等谁?

  生:等敌人再来。

  师:是的。这个“等”我换一个字(板书“待”)行吗?

  生:可以。

  师:等敌人再来,(板书“敌”,与“待”字中间留一空)等待什么样的敌人?一个字。

  生:强敌。

  师:太夸奖他们了!

  生:顽敌。

  师:行!这个可以。(板书“顽”)还有第二首呢,也把这一句“莺声又起待顽敌”写上行吗?

  生:不押韵了。

  师:小小地变动一下就可以了。谁有这个机智?

  生:把“敌”和“顽”两个字换一下,变换一下位置,写成“敌顽”。

  师:非常好!(板书“莺声又起待敌顽”)太聪明了!我们一下子写出两首诗来,大家一起把它读一下第一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应对奇,夜莺唱罢杜鹃啼。情报送达人不见,莺声又起待顽敌。”

  师:好,读第二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巧周旋,夜莺唱罢鸣杜鹃。情报送达歼德寇,莺声又起待敌顽。

  师:(看表)从上课到现在我们用了二十三分钟,学习了几段课文的主要意思,但学习得比较粗。课文语句中还有很多写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学?(生答想)想学,但是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学。这不分了四个组吗?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小组内学,学完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想出一个汇报的形式,怎样汇报,各小组自己想办法,看哪组的办法好。好了,现在开始自学,议论,下节课开始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共学习十五分钟,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师:好了,时间到了,先下课,下课后没商量好的小组可以抽点时间再研究一下。下课。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

  师:准备好汇报没有?哪一组先汇报?(第三组举手)好,你们先来。(第三组全体同学拿着课本上台前)

  师:谁是负责人?啊,是你。你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

  生:(负责人)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角色怎么分配?

  生:由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

  师:好吧,开始。

  (“学生”们围坐在地,“老师”站在圈边)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

  “学生”: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专门用学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负责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

  “老师”:第一个问题答对了。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

  “学生”:他穿绿色的衣服是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

  “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色衣服就方便逃跑?

  “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的衣服颜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钻就不见了。

  (教师插话:这个小孩利用了“仿生学”──保护色!笑声)

  “老师”:在第九自然段,书上说:那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

  “学生”:这个军官突然想到了让这个孩子给他带路,去寻找游击队。

  “老师”:那他为什么要冷笑。

  “学生”:其实他是想装个笑脸,但装不好,勉强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师”:很好,表扬你!(众笑)下一个问题,在第十六自然段那军官喊了一声“蠢东西”,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学生”:因为战争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个人,所以军官说他是蠢东西。

  “学生”:(女)老师,他说得不对!我认为在上一句小孩子说“野兽来了”,也许这个军官听出来是骂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难言,不好说什么,就气愤地骂小孩子蠢东西。

  “学生”:那军官要是听出来是骂他,他早把小孩杀了!

  “学生”:(女)军官想让小孩带路不现在杀他,先让他带路,带完路肯定要杀他。他想先利用小孩带路就忍着气没有..没有发出来(教师插话:没有发作)没有发作,只骂了一句蠢东西,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里可能在说,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一会儿再收拾你!

  “老师”:你们两个人辩论得很好,但我同意关玉婷(女生)的意见,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齐)同意关玉婷的。

  “老师”:那就是关玉婷说得对!(教师插话:哈!少数服从多数。笑声)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军官用什么东西来引诱小孩让他带路的?

  “学生”:军官是用火机引诱小孩的。

  “老师”:这节课上完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学生”:我不知道“木屑”是什么意思。

  “老师”:谁来答?(“学生”举手)请荣庄同学回答)

  “学生”:木屑就是削木头时削下来的碎片碎沫。

  “学生”:我不明白“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学生”:垂头丧气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

  “老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了,我们就下课。

  (教师插话:我有一个问题可不可以问你们?)

  “学生”:可以。

  (教师问,课文中哪一句话突出地表现了德国军官的凶恶?)

  “学生”:第十九自然段军官说:“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们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这一句表现得敌人最凶恶。

  (教师:很不错。全组学生走下台前并向全班招手示意。)

  师:第三组同学表演了一段上课的情景,“老师”提了问题,大家回答,又让“学生”提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很好,还形成了小小的辩论。但有的问题提得太简单了,比如德国军官用什么引诱小孩带路,答案只有两个字“火机”,太容易了。不过总地来说,你们认为第三小组的汇报可以得到 A、B、C、D哪一级的评价?(学生答A级)好吧,大家都同意A级,我们就给他们评A级。(板书“第三组A)下面由第二组表演

  ,(第二组全体上台前)谁来报告?

  生:我们第二组是用电视剧的方式来汇报这一段,曹毅然表演军官,王智慧表演小孩,其他人表演敌兵,我来当画外音。

  (一学生用课本和手做了一个电视剧开拍的动作,并说:电视剧《夜莺的歌声》第一集,灯光、摄影、录音就位,开始!笑声)

  画外音:夜莺的歌声响起来了。

  (小孩子用口哨模仿鸟叫,军官领着一队德国兵大摇大摆,挺胸凸肚走来,大笑声)

  画外音:一个德国军官带着一队德国兵来到一座烧焦了的村庄。他们发现在这很静的地方,一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低着头,手里削着什么。

  军官:喂,小孩!你在削什么?让我看看。(小孩递哨子)你做得挺巧啊!

  画外音:军官点了点头,他那阴沉沉的脸上闪出冷笑的光。

  军官: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又用嘴学鸟叫)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小孩:怎么会剩下我一个,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有,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你这个坏蛋!我问你还有没有人?

  小孩:人呀,战争一开始就都跑了,村子里着了火,人们说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画外音:军官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军官:你这个蠢东西!你认识到苏蒙塔斯村的路吗?

  小孩:当然认识,我常到那儿去钓鱼。那儿的鱼的可凶了,能吃掉小鹅。

  军官:行啦行啦,你带我们去,给你这个小东西(掏出一支钢笔)这是进口的打火机。要是你带错了路,我就拧下你的脑袋。哼哼!(做拧的动作)听懂了吗?

  画外音:我们组的电视剧演完了,谢谢!(台下鼓掌)

  师:演得不错,下一组,第四组吧!先介绍汇报方法。

  (第四组学生上台,有三个钻到黑板架后面)

  生:我们也用表演的方法。不过我们演哑剧,军官和小孩都不说话,只做动作,后面专有一个人读叙述,两个人分角色读军官和小孩说的话。前后配合着演。)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表演。

  生:这样不用背,(师插话:不用背台词)对,不用背台词,又演得比较全。

  师:不错──我也奇怪,为什么有人钻黑板后面去,原来是“幕后音”!(众笑),好,开始。

  (口哨声响起,从开头朗读课文,军官带士兵上场,与小孩对话。对话中“军官”不时穿插几个英语单词如NO,OK等。表演过程记录从略)

  师:第四组搞得有新意,有点像多人双簧,有创意。这位军官先生还说几句英语,让人们看出他是外来侵略者,很有办法。要是你会几句德语就更好了!(众笑)下面就剩第一组了,请上台!(第一组学生上台,组长介绍汇报方法)

  生:我们组用讲故事的方法汇报,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爷爷,他就是当年那个小孩,现在老了,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他当年的故事。

  师:形式很好,开始吧。

  第二部分

  (学生围坐在地,“老爷爷”坐在正面)

  老爷爷:孩子们!(众笑)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当年的故事。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和你们现在差不多。(众笑)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德国鬼子来侵犯我们国家。有一次,一场战斗刚结束……(后面的内容基本与课文相同,讲述中间“老爷爷”曾两三次向“孩子们”问话,如“你猜孩子怎么说?“你说可恨不可恨?”等等,过程从略)

  师:四个组演得都很好,汇报的方法各组都不同,但都很有想象力,很有创造性。刚才第三组得了A,现在评一下第一、二、四组,应该评哪一级?(学生议论,最后都评 A级)好!都是A级。(板书第一组A、第二组A、第四组A)下面我们进行课文第三段的学习和汇报──第一、四段很简单,就不汇报了。但是这次你们四个组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学习汇报。我要求一定要有创新,要与众不同。哪一组的方法最好。我才请上台来。听明白了吧?我只请一个最有创造性的组来。现在开始商量方法。

  (各小组研究,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时间约12分钟)

  师:商量好了吧?各组长先来简单介绍你们组用什么方法汇报。

  生:(第一组)我们请一个同学演双角色,既当军官也当小孩。其余的同学当配音。

  师:什么配音。

  生:就是模仿小孩子的各种鸟叫声,游击队员的说话声──因为他们是埋伏着的,不能出来演。还有最后的打仗的枪炮声。

  师:模仿鸟叫和枪声,在舞台上那叫“效果”。第二组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还是画外音加表演。

  师:和刚才的方法一样。

  生:是一样。

  师:第三组,你们用什么方法?有没有创新?

  生:我们也是表演,但我们觉得游击队的战士也能演,让他们在那边,站在一张桌子后面演。

  师:为什么要站在一张桌子后面。

  生:桌子代表山,他们在山上。

  师:课文上没说游击队埋伏在小山上啊,是树林深处。

  生:那桌子就代表树林。

  师:嗯,办法不错。第四组讲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我们演一个电视直播节目。我当主持人,请支老师当特邀佳宾,其他同学当观众,他们可以给我们打热线电话。

  师:大家一起来评判,你们觉得哪一组的方法最新颖,最有创造性?(生齐:第四组)好,我们就请第四组来表演这场电视直播。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意见,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但我得征求第四组同学的意见,看他们同意不同意。(对第四组)我想让全班同学当电视机前的观众,他们也可以给你们现场打热线电话。可以吗?(生:可以)好,大家注意,第四组的同学邀请全体同学当电视观众,你们也可以给现场主持人打热线电话,好不好?(生:好)那你们第四组除去主持人,佳宾,其余的同学就算现场的观众了,好不好?(生:好!)那这场现场直播马上开始──谁要打热线电话就举手,我们这是土办法。(笑声)

  (第四组学生上台,“主持人”坐在正面椅子上,对面是“佳宾”支老师,现场观众坐在“佳宾”的左侧)

  主持人:观众同志们,大家好!又到了我们每天的“电视剧评论”节目了。最近我台开始播送电视剧《夜莺的歌声》,昨天已播到第 3集,观众反应热烈。今天我们请来了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支老师,(全场大笑)来做我们的佳宾。大家欢迎!(学生鼓掌)有不少观众给我们打来电话,询问有关这部片子的问题,您能做一些解答吗?(“主持人”的.这段话有手稿)

  佳宾:可以,尽我所知。谢谢大家信任!

  主持人:各位观众,您如果有什么话要说,或有什么问题,请拨热线,我们的电话号码是1234567(全场大笑)支老师,我先代表观众向您请教一个许多观众问过的问题:电视剧里描写的这场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手稿)

  佳宾:这场战争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的法西头子希特勒,勾结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东条英机,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侵入了东欧各国,也侵入了当时的苏联,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苏联人民英勇抵抗,发起卫国战争。全世界人民也英勇抗击德意日反动派,最后获得了全面胜利。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当时苏联国内的事。

  主持人:当时我们中国参没参加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佳宾:参加了。日本当时侵入了我们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抗日战争,到1946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笑声)各位观众请拨电话。(有人举手)

  现场观众:我想问支老师一个问题:游击队员的口哨一响,小孩就钻进树林不见了。那树林树那么高,怎么能看不见一个人?

  佳宾:这位观众的问题很有意思。一般在树林里不但有高高的树木──那叫乔木,都有树干、树枝分明,比如松树、白桦等。树下一般还长着灌木,就是那种没有主干,丛生的,不很高的,如用来编筐子的荆条,公园里剪得很整齐,像一堵矮墙的黄杨等等都是灌木。小孩子完全有地方可藏。(台下有人举手)

  主持人:这里有观众从家中打来电话,您请讲。

  电视观众:刚才支老师提到了白桦,课本里也说了。请问白桦是一种什么树木,我们这里有没有?

  佳宾:白桦是一种乔木,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白色的树皮,非常柔软,能一层一层剥下来,薄得像纸一样,好像有油性,一点火很爱着。课文上插图画的就是白桦,银白色的树干,很漂亮。老舍先生曾在《林海》里写过“白桦的银裙”。这种树喜欢寒冷,俄罗斯有很多,我国只在东北有白桦。这里是长江流域,应该不会有。还有,这个字读 huà,不要读成 huá。

  主持人:谢谢老师的指导,请你讲。

  现场观众:我觉得游击队要一个小孩子去诱敌人,这有点危险,万一小孩应付不了,就坏了。

  佳宾: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我觉得我们的观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主持人:观众同志们,哪位能回答这个问题,请拨1234567。(众笑)

  现场观众:这个小孩子很聪明很机智,他敢当面跟敌人军官开玩笑,(有一学生情不自禁地反对,不是开玩笑!)行,不是开玩笑,他当面敢骂敌人是野兽,敌人还没话可说。他很机智,根本不用担心。你这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全场大笑)

  电视观众:我有一点补充:让小孩子去引诱敌人,敌人容易上当,他们想不到一个小孩子会把他们骗了。

  主持人:支老师您看观众们的回答可以不可以?

  佳宾:答得很好。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故事,比如《鸡毛信》里的海娃。当然做这样的诱敌工作的确也很危险,因为敌人是非常凶残狡猾的。我们有一首歌里唱的“王二小放牛娃”不就是被敌人杀害了吗?不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

  主持人:各位观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再请一位观众提出问题。请拨热线。

  现场观众:游击队员知道有32个鬼子,两挺机关枪,说“对付得了”,就开枪了,歼灭了敌人。如果来的鬼子很多,比如一百多个,二百个,游击队员人少,对付不了,那该怎么办?小孩子还能跑得了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还请现场观众来回答。你如果是那个小孩,你怎么办?

  现场观众:我要是那个小孩,一看有这么多敌人,估计游击队对付不了,我就想办法不带他们去。

  现场观众:其实带去也没关系,能消灭多少消灭多少,打死一个少一个。反正树林很密敌人地形不熟,小孩子也会钻进灌木丛,游击队员也转移走了。

  现场观众:游击队和小孩子一定有事先的约定,多少敌人可以怎么办,都是商量好的。(台下有举手)

  主持人:好,请你把电话打进来。

  电视观众:我认为打不打由游击队员决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反正孩子什么时候都能钻进树林,书上说“对付得了”,就说明也有时候“对付不了”的情况。

  主持人:我认为观众同志们讨论得很好。现在我向佳宾支老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您拍这部电视剧,是想告诉观众什么?(台下鼓掌)

  佳宾:我要告诉观众的,简单地说就是:侵略者必败,也让观众知道这个不知姓名的孩子是多么机智勇敢!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光临今天的节目!各位观众,今天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电视剧评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关注我们的节目!再见!(全场鼓掌)

  师:电视节目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课也该结束了,今天大家学得非常好,非常有创意。好,下课吧。

  【全课板书】

  诱敌──斥敌为兽应对奇 斥敌为兽巧周旋 第一组A

  带路──夜莺唱罢杜鹃啼 夜莺唱罢鸣杜鹃 第二组B

  歼敌──情报送达人不见 情报送达歼敌寇 第三组C

  再诱──莺声又起待顽敌 莺声又起待敌顽 第四组D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 . 战争图片、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2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

  伊拉克战争场景中的和平鸽等,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一: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并展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2 .教师介绍和平鸽的由来。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除绘画外还有什么美术形式可以表现和平题材 ?

  3 .展示介绍招贴画。

  《和平》、《和平运动》、

  讨论:生活中有那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可以用招贴画表现?

  展示《拯救动物》,构图与主题的表现、形式美感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到图形的大小、位置、色彩处理。

  活动二:

  尝试改变招贴画《宽容与尊重他人》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学生将剪好的图形展示,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4.优秀公益广告欣赏

  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5.作业布置

  收集色纸、牛皮纸、报纸等,用剪贴形式设计制作一张公益招贴画,也可尝试用电脑制作

  6 .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11-04

设计方案[精选]11-04

(经典)设计方案08-30

设计方案[经典]10-28

【精选】设计方案12-27

设计方案(精选)09-14

(经典)设计方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