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2-22 10:46:13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4篇[实用]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4篇[实用]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⑴ 解释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⑶ 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⑷ 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⑴ 解释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⑶ 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⑴ 解释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⑵ 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⑶ 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míng

  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向)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填空题

  4、《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5、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②

  ③

设计方案 篇2

  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制订个人的学习目标,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了解制订目标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设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你们都有什么新的打算,在学习上有新的计划和目标吗?今天我们讲为什么要制订学习目标以及如何制订学习目标。

  二、 讲授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课文,然后讲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王涛和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故事,最后作小结。

  教师:同学们,从约翰、王涛和桑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目标在人的心中是多么重要,它能给人以动力,唤起人们的极大热情,从而坚定不移地去获取成功。我们在学习上也要给自己订出恰当的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行动更加自觉、刻苦,顺利寺完成四年级的学习任务。

  三、 课堂活动

  1、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1) 美国少年约翰给自己制订了怎样的目标,这对他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2) 王涛和桑兰的目标是什么?

  (3) 你给自己制订新学期的学习目标了吗?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对促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画一画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三张白纸。请学生给白纸编号,即白纸1号、白纸2号及白纸3号。

  教师:请同学们在白纸1号上随便画什么都行。(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2号上画一只小企鹅。(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3号上画一只黄嘴巴、黑身子、白肚皮的小企鹅。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无目标、有目标及有明确目标进行学习,其学习结果大不一样。

  3、 写一写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请你将自己制订的学习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写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总目标是在小目标的实现活动中得以实现的道理。

  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请写出你的具体做法。

设计方案 篇3

  1.建筑内部空间

  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2.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

  任何建筑都必定坐落在一定的基地环境之中,要处理得协调统一,与环境融合一体,就必须和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方位、朝向、形状、大小、道路、绿化以及原有建筑群的关系等,都对建筑外部形象有极大影响。

  3.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它必须运用大量的材料并通过一定的结构施工技术等手段才能建成。因此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建筑体型和立面构图中的美学原则,就是指建筑构图的一些基本规律,例如均衡与稳定,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等。要综合利用这些美学基本原则来创造完美的建筑形象。

  知识点

  【形式美的法则】:

  1.主从与重点

  2.均衡与稳定

  3.对比与微差

  4.节奏与韵律

  5.比例与尺度

  【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

  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在表现建筑性格特征时,也可以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艺术构思,并以此突出建筑的性格特征。

  应对策略

  1、建筑细部设计的意义

  (1)实用功能

  依附于建筑主体的建筑细部大多都是建筑的功能性构件,具有 一定的实用功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主要表现在围护、排水、采光、通风、保温、防热、防噪等诸方面。墙体、屋盖——围护作用

  大门——出入、室内外空间渗透

  窗户——采光通风

  阳台——接近自然

  楼梯——垂直交通

  (2)审美价值

  任何细部都体现形式的美感。

  建筑细部参与和深化了建筑的造型过程,强化了建筑的意境和 气氛,增加了建筑及其环境的审美价值。

  (3)尺度感知

  建筑的尺度是指建筑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印象与真实形状之间的大小关系。

  从建筑处理的角度看,局部尤其是细部对于整体的尺度影响很 大。局部、细部愈小,通过对比作用,反衬出整体的高大。反之,过大的细部,则会使整体显得矮小。

  2.造型重点——窗

  (1)点窗的形式与功能

  A、调节平衡

  B、重点强调

  C、点窗的线化和面化构图

  当一排或一列点窗的窗间距小于窗子本身的宽度,并且延伸得足够长,则可以形成线窗的感觉。

  通过墙面的色彩或质感变化来联系点窗,共同形成条窗的感觉。

  通过窗及窗间墙的突出或凹入来形成条窗的感觉。

  通过立面上其它构件联系点窗,使其有条窗的感觉。

  (2)线窗的形式与功能

  在建筑立面上,线构图的窗即线窗。

  A、分割

  当一个立面整体或部分显得臃肿,或过于厚重时,用通长的线窗进行分割。

  通过分割,整片的面变成面与面的组合排列,于是立面的表达变得丰富起来。

  建筑的山墙部分经常会用到这 种处理手法。线的分割把整体 划成部分并形成新的图形,具有造型功能。

  B、连接

  建筑设计中,形体的连接、穿插是经常使用。

  将体量间直接连接,有时会给人形体粘滞、含糊的感觉。

  在连接处用线窗处理则会清晰的表达形体间的关系。

  条窗要做得简洁完整,窗棂与窗面颜色接近。

  C、方向性

  粗线--厚重、稳健有力、坚固

  细线--精致、脆弱、敏锐

  直线--刚直、坚定(并排的垂直条窗能给人以向上、刚正、挺拔、坚毅的感觉;平行的水平条窗能给人以平稳、安定、祥和的感觉。)

  曲线--优雅、轻盈、调和(曲线因形式不同又有不同的性格区别。)

  D、条窗的面化

  条窗大面积的密集排列可以形成一种“虚”的面。

  条窗和墙面平齐,尤其当墙面是铝板或铝塑板等光滑材料时,它们构成的立面如同一张光滑完整的表皮。

  (3)面窗的形式与功能

  可以看作是点窗的面积扩大或条窗的`宽度增加。面窗的面积较大,所以视觉效果更为醒目,富于力度感。

  建筑立面上的面窗有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由窗所构成的“虚面”,一类是由点窗和条窗的高密度集合而形成的面。

  A、强烈的虚实对比

  B、通透感的营造

  C、面的转折形成体

  3.造型重点——色彩

  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敏感的、最富有表情的要素。色彩可以在形体表现上附加大量的信息,使建筑表达具有广泛 的可能性和灵活性。窗的色彩主要是 靠窗面来表现, 最常用的窗面材料是玻璃。立面上不同颜色 玻璃窗相搭配可 以丰富建筑的视觉表达 。

  造型重点——肌理

  肌理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它细致入微地反映不同形象的差异,使人产生各种感觉。例 如,软与硬、干与湿、粗糙与细密、有规律与无规律、有光泽与无光泽等各种物质属性。

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展示您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近海鸥。老师用教态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问的好,答的好。(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在哪里?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样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

  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总结板书: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5.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告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可以获得个性和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

  6.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这句话的理解,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7.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答案: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3.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设计意图]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达到自然迁移,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内容。

  二、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老人为什么要给海鸥起名字?

  ②海鸥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呼唤?

  ③独脚海鸥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④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立刻动起来?

  ⑤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讲情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⑥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是如何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个问题。可以研讨一两个问题,也可以研讨全部问题。

  3.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①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②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③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④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这说明老人对海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情谊。⑤海鸥向老人告别,连续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从海鸥告别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⑥海鸥善解人意,可以预报天气,又是航标。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情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使学生人人有机会与文本对话,在队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探讨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①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②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直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一句什么话?(预设答案: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是告别,是守灵,是悲哀……可能会说:……)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预设答案:依依不舍,不忍离开、恋恋不舍、怀念老人……可能会讲……)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写一句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五、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同学们,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谐社会。读了这一篇课文,想一想,你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做一些什么贡献呢?(交流讨论)

  3.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识老人

  老人喂海鸥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情切切

  赞老人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特别建议】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经典)08-14

设计方案【精选】07-29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精选)设计方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