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1-30 16:54:18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推荐]设计方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设计方案5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细致的观察自己的书包,发现自己书包除了背书以外还有何其它的功能?

  将自己的书包与同桌进行对比,设计一款多功能的书包。

  培养学生敢动手设计书包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书包每个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教学准备

  彩色纸、彩笔、尺子、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包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必不要少的工具之一,现在的书包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的美观,学生背着自己的`喜欢的书包,就仿佛象平时穿衣穿裤一样必不可少,它可以说是我们的贴身伙伴,那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现在将自己的书包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同桌间细细的观察一下,书包中每个部分都有什么样的作用。

  大兜——小兜——侧兜——里面格——层背带——提手

  2、大家还观察到哪些特殊的设计?

  3、小组内互相进行观察,自己的书包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4、小组讨论:你觉得书中的哪一个部分设计的不合理,你想怎么样进行改进呢?你们还想增加什么功能?

  三、学生制作

  1、展开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完美,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让它成为一个完全智能化书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选出几位制作出色的同学。

  五、教师小结:

  看到同学们设计了多种多样奇异的书包,老师有了一种想法,希望同学们设计一款智能书包,当你把书放进书包的同时,书本上的知识就像电脑一样贮存在你的脑袋中,而且当你背上书包的时候,感觉不到书的重量,这样能使你们的负担减轻。但希望是希望,我们能不能凭借幻想生活,我们还得为现实的生活打拼着。

  教学反思:

  1、学生在设计时出现对书包的装饰过于繁杂而忽略了对实用的考虑的情况,可通过观察与分析解决。

  加强教师辅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寻找并理解体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3、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深切的爱。

  【说明】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趣味的小小说,很容易引起预备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喜爱,母子间的故事也能让他们联系生活产生思考。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全文虽然短小,但字词句的运用上有感点、有言外之意、有表达感情丰富之处,都可引导学生去感受。同时,作为一篇小说,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发展变化也让人感慨万千,尤其是母子俩截然不同的帐单既是对比,又是映衬,而蕴涵在其中的就是无私深切的母爱,也是全文最耐人寻味之处,是学习的中国和终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设置情境。

  理解帐单含义,为父母开一份抚育自己所花费的帐单,并与文中帐单比较。

  引导学生站在父母角度思考,回顾父母在自己身上所付出的财力人力。产生差异,与课文中的帐单形成对比,引起思维冲突。

  梳理情节

  品味词语从情节的铺垫、展开、高潮、结局几部分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有言外之意或感情丰富的词句。(例学习建议中的词语)围绕情节发展变化,寻找出反映小彼得相应的内心变化的词句从而把握其心理活动发展和文章巧妙的`构思。

  学生把握情节的发展无非通过内容的概括或寻找文中的相应词句来感悟,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可渗透小说要素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对语言的感受过渡到对语言文字理性的认识。

  深入研读妈妈的账单参与讨论,点拨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帐单来探究母爱的表现内容(物质、精神等形式)再挖掘出母爱的本质无私深沉(若能联系到单元主题更好)。

  文章明明写了两份帐单,题目却叫妈妈的账单,这份困惑应是全文最中心最本质的问题,当然必须通过课堂讨论解决。除此之外,学生对中心主题的理解应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份帐单应是教师组织学生钻研文本、水到渠成的依据。

  课后作业小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感到羞愧万分,请你为他设计一段10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展现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回家完成作业。

  这是一份扩写练习,在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书面语言文字来表达,也是深入体会作品,在实际情境中发展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

  【基础练习】

  1、积累成语并造句:如愿以偿、小心翼翼。

  2、从全文看,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何含义?与之照应的有哪些句子?

  3、妈妈看到帐单后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你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吗?

  4、从哪些心情和动作可看出彼得收到妈妈的账单后羞愧万分?

  5、你认为文中哪些字词运用得既贴切又精彩,举一例说明。

  【教学反思】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妈妈的账单》是一篇国外短篇小说,文中两次出现母与子分别开给对方的账单。因此,理解两份账单不同的含义是此文学习的重点。于是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每位学生站在母亲的位置,角色互换,为十几年来家庭为自己成长付出的代价开一份账单。这个课堂任务一布置,同学们纷纷兴致勃勃地列起清单来,顿时,林林总总的数额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是,有好几位学生的账单上都出现了无数元或不计其数的字样。恰好与文中母亲开出的0芬尼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无限大,一个是无限小,但它们之间却被浓浓的爱划上了特殊意义的等号。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就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学等式中展开,学生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挖掘等式背后的深意。

设计方案 篇3

  活动目的:

  1、认知:通过这次主题队会,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老师、朋友的恩惠。

  2、 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提高素质,做生活的强者。

  3、 行为:通过朗读诗歌、歌曲、故事、舞蹈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正视感恩的魅力,明白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做人的责任。

  组织者:五年级各班中队辅导员、中队委员会

  活动时间:40分钟队会课

  参加人员:平山小学五年级各中队全体队员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会场布置 、音响、学生准备书法、绘画、手工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中队长:会议进行第一项:各小队整队,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中队长:会议进行第二项:出队旗,全体少先队员向队旗敬礼

  中队长:会议进行第三项:唱队歌,全体起立。指挥:刘之仪。请坐。

  中队长:队会进行第四项,“感恩的心”主题队会现在开始。请主持人上场。

  a:有一种行动叫做感恩,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美丽的。

  b:有一种行为叫做感恩,做着感恩的事的人是高尚的。

  a: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b:感恩是一份铭心之谢。

  合:平山小学五年级“感恩的心”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a:首先欢迎我们最敬爱的辅导员陈老师致辞。

  第一板块:感恩父母

  b:人是万物之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用爱编织而成的。

  a : 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每时每刻,我们都包围在爱心怀抱之中。

  合:感恩先要知恩,知恩当思报恩。

  a:早晨,你发烧了,妈妈把药片放在你手中,你可曾感激?

  b:路上,你摔倒了,陌生的阿姨把你扶起,你可曾感激?

  a:课堂上,你遇到难题,老师的指点使你豁然开朗,你可曾感激?

  b:下课后,你跑得满头大汗,同学静静递上手帕,你可曾感激 ?

  a:我们生活在爱的包围中,你可曾想到感谢家长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情?

  b:我们生活在爱心怀抱里,你可曾懂得珍惜,知道感动,想到回报?

  (停顿一会儿播放公益广告)

  a: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

  b: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呀

  a:妈妈孝敬老人,孩子也学会了感恩

  b:当他吃力地为妈妈端来洗脚水时,妈妈的心里是多么甜蜜啊。

  a: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自由采访)

  b: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的深情。

  a: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无私的母爱。

  b:请欣赏舞蹈《烛光里的妈妈》

  (队员表演舞蹈)

  a: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与母爱。

  b:世界上最深的情,莫过于儿女情。

  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拾起一颗孝心给我们的父母吧!

  a:请听献给父母的诗朗诵《他们——》

  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

  是他们,哺育了我们。

  是他们,拓开了道路。

  父亲,犹如一把船桨,为我们辨别是非的方向。

  母亲,犹如一只船身,为我凝聚童年的欢乐。

  船身声船桨为我不辞辛劳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是残缺的。

  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是跛脚的。

  他们的存在,使我们的'世界完整。

  他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生命鲜活。

  父亲犹如一扇敞开的大门,把我领进智慧的殿堂。

  母亲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籍,赋予了我理性与自信。

  大门与书籍给予了我无穷的知识与力量。

  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超越历史。

  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赢获明天。

  因此,我爱他们,我们爱他们。

  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辛苦了——!”

  他们给我们的,

  我们也可以一样给他们:

  一片蓝天白云,一轮明月朝霞,一双眼睛,一座家园,一颗赤子之心。

  第二版块:感恩老师

  a: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合:是老师

  b: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合:是老师!

  a:是老师让我们健康成长,

  b:是老师把青春无私奉献给了我们,我们永远感恩。

  a:请听快板《夸老师》表演者:石志豪、董泽龙、任峰林、邓冠宇

  快板

  合:打竹板,劈枇啪,咱将老师声声夸。

  a:声声夸,夸个啥?

  b:夸咱老师顶呱呱。

  c:哪些事,顶呱呱?

  d:咱们今年二年级,老师每天不离班。

  a:教什么?

  b:他教我们文化知识要记牢,为国学习要争光,为人服务记心间。

  c:教的好!

  d:他教我们学习文化要勤奋,各科作业要认真。

  a:他教我们成绩面前要谦虚,困难面前莫畏惧。

  b:教得透。

  c:他教我们早晨练、晚上练、三伏练、三九练,一年四季练练练。

  d:这么多个练,是为个啥?

  a:老师说,身体是个宝,锻炼身体把担挑。

  b:教得全!

  c:思想是先导,做人道理老师教。

  d:学习是基础,老师教咱走正道。

  合:这个夸,那个夸,人人争着把老师夸。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老师,老师,我爱您!

  a:四位同学夸得好,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同学们,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他们教给我们做人的方法,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你想对我们的老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男:现在请上我们的任课老师,让我们当面表达我们真诚的感谢。

  (请上任课教师,少先队员代表为任课教师佩戴小花,行队礼)

  女:让一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送上我们对老师的感恩。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第三板块:感恩同学

  a: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b:我们同在一个班级。

  a:一起分享欢笑、眼泪

  b:一起分享失败与荣誉

  a:一起分享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合:在分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美好的一切。

  a:亲爱的同学,你还记得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值得我们欣赏和感激的事吗?

  (采访,学生自由谈)

  学生交流: 遇到不会的题同桌认真给我讲;

  我生病了,同学们问寒问暖;

  我个子小,大家帮我做值日……

  第四板块:倾诉心声

  a:是啊,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美好的一切

  b:我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不再感到孤单无助,爱把我们聚集在了一起。

  a: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谢谁,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写感恩。

  (李墨涵弹钢琴,学生制作。)

  (放《感恩的心》学生送感恩纪念品)

  b: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看了你们的节目,听了你们的话语,现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永远记住这六个字:感恩、知足、惜福!是的,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足以涵盖了生活的全部含义。心存感激,生活中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心存感激,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和安祥。感激地生活,才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惠赐。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时时感受生活中的“拥有”而不是“缺少”。我相信这是个美好的开始,在将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把这份感恩之心,化为实际的行动!让我们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音乐《感恩的心》 )

  中队长:(全体起立)呼号:准备着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少先队员敬队礼!)

  合:平山小学五年级“感恩的心”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建立函数模型。2.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讲解

  小刚家因种植反季节蔬菜致富后,盖起了一座三层楼房,现正在装修,准备安装照明灯,他和他父亲一起去灯具店买灯具,灯具店老板介绍说:

  一种节能灯的功率是10瓦(即0.01千瓦)的,售价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的,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是一样的.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

  父亲说:“买白炽灯可以省钱”.

  而小刚正好读八年级,他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说:“还是买节能灯吧”.父子二人争执不下,如果当地电费为0.5元/千瓦.时,请聪明的你帮助他们选择哪种灯可以省钱呢?

  问题 节省费用的`含义是什么呢?

  哪一种灯的总费用最少

  灯的总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电费=0.5×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时)

  问题如何计算两种灯的费用?

  设照明时间是x小时,节能灯的费用y1元表示,白炽灯的费用y2元表示,则有:

  y1=60+0.5×0.01x;

  y2=3+0.5×0.06x.

  观察上述两个函数

  若使用节能灯省钱,它的含义是什么?y1<y2

  若使用白炽灯省钱,它的含义是什么?y1>y2

  若使用两种灯的费用相等,它的含义是什么??y1=y2

  若y1<y2,则有

  60+0.5×0.01x<3+0.5×0.06x

  解得:x2280

  即当照明时间大于2280小时,购买节能灯较省钱

  若y1>y2,则有

  60+0.5×0.01x>3+0.5×0.06x

  解得:x<2280

  即当照明时间小于2280小时,购买白炽灯较省钱.

  若y1=y2,则有

  60+0.5×0.01x=3+0.5×0.06x

  解得:x=2280

  即当照明时间等于2280小时,购买节能灯、白炽灯均可.

  解:设照明时间是x小时,节能灯的费用y1元表示,白炽灯的费用y2元表示

设计方案 篇5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②点的轨迹,由于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而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难懂。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4课时

  第一课时:圆的定义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让学生自己画圆,自己给圆下定义,进行交流,归纳、概括,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点的集合来研究,给圆下定义(参看教案圆(一));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己观察、分类、探究,在“数形”的过程当中,学习新知识。

  第二课时:圆的有关概念

  (1)对(A)层学生放开自学,对(B)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概念较多而没有很多发挥的内容,老师没必要去讲;

  (2)课堂活动要抓住:由“数”想“形”,由“形”思“数”,的主线。

  第三、四课时:点的轨迹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来加深和帮助学生对点的轨迹的理解,一般学校可让学生动手画图,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观察、思考、理解的过程当中,逐步从形象思维较强向抽象思维过度。但我的观点是不管怎样组织教学,都要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

  第一课时:圆(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对圆的定义;

  2、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确定圆的条件;

  3、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

  4、渗透“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点和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以点的集合定义圆所具备的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式

  教学过程设计(总框架):

  一、 创设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1、让学生画圆、描述、交流,得出圆的第一定义:

  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记作⊙O,读作“圆O”。

  2、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圆的第二定义。

  从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

  观察:

  共性:这些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

  想一想:在平面内还有到O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吗?它们构成什么图形?

  (1)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定义2: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自主完成得出结论)

  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点在圆外d>r。

  “数”“形”

  二、 例题分析,变式练习

  练习: 已知⊙O的半径为5cm,A为线段OP的中点,当OP=6cm时,点A在⊙O________;当OP=10cm时,点A在⊙O________;当OP=18cm时,点A在⊙O___________。

  例1 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已知(略)

  求证(略)

  分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C,OB=OD;AC=BD

  OA=OC=OB=OD

  要证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的圆上

  证明:∵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OA=OC,OB=OD;AC=BD

  ∴ OA=OC=OB=OD

  ∴ 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

  符号“”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C=OB=OD

  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

  小结:要证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可以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问题拓展研究:我们所研究过的基本图形中(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哪些图形的顶点在同一个圆上。(让学生探讨)

  练习1 求证:菱形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

  (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A层自主完成)

  练习2 设AB=3cm,画图说明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

  (1)和点A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2)和点B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3)和点A,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4)和点A,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点的集合;(A层自主完成)

  三、 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1)主要学习了圆的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在用点的集合定义圆时,必须注意应具备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3)注重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

   82页2、3、4。

  第二课时:圆(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弦、弧、弓形、同心圆、等圆、等孤的概念;初步会运用这些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2、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实践,总结出新概念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

  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

  3、通过动手、动脑的全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理解圆的有关概念.

  2、难点:对“等圆”、“等弧”的定义中的“互相重合”这一特征的理解.

  3、疑点:学生容易把长度相等的两条弧看成是等弧。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交流和与教师对话交流中排除疑难。

  教学过程设计:

  (一)阅读、理解

  重点概念:

  1、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

  3、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4、弓形: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5、同心圆:即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6、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7、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二)小组交流、师生对话

  问题:

  1、一个圆有多少条弦?最长的弦是什么?

  2、弧分为哪几种?怎样表示?

  3、弓形与弦有什么区别?在一个圆中一条弦能得到几个弓形?

  4、在等圆、等弧中,“互相重合”是什么含义?

  (通过问题,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排除疑难)

  (三)概念辨析:

  判断题目:

  (1)直径是弦( ) (2)弦是直径( )

  (3)半圆是弧( ) (4)弧是半圆( )

  (5)长度相等的两段弧是等弧( ) (6)等弧的长度相等( )

  (7)两个劣弧之和等于半圆() (8)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

  (主要理解以下概念:(1)弦与直径;(2)弧与半圆;(3)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4)等圆、等弧是互相重合得到,等弧的条件作用.)

  (四)应用、练习

  例1、已知:如图,AB、CB为⊙O的两条弦,试写出图中的所有弧.

  解:一共有6条弧. 、 、 、 、 、 .

  (目的:让学生会表示弧,并加深理解优弧和劣弧的概念)

  例2、已知:如图,在⊙O中,AB、CD为直径.求证:AD∥BC.

  (由学生分析,学生写出证明过程,学生纠正存在问题.锻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巩固练习:

  教材P66练习中2题(学生自己完成).

  (五)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做出总结:

  1、本节所学似的知识点;

  2、概念理解:①弦与直径;②弧与半圆;③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④等圆和等弧.

  3、弧的表示方法.

  (六)作业

  教材P66练习中3题,P82习题l(3)、(4).

   第三、四课时 圆(三)——点的轨迹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了解轨迹的有关概念以及熟悉五种常用的点的轨迹;

  2、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提高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对圆点的轨迹的认识。

  2、难点:对点的轨迹概念的认识,因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

  教学活动设计(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学习情境

  1、对“圆”的形成观察——理解——引出轨迹的概念

  (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

  观察: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的点的集合;(电脑动画)

  理解:圆上的点具有两个性质: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2)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的点都在圆上;(结合下图)

  引出轨迹的概念:我们把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这里含有两层意思:(1)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符合条件;(2)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轨迹的概念非常抽象,是教学的难点,这里教师要精讲,细讲)

  上面左图符合(1)但不符合(2);中图不符合(1)但符合(2);只有右图(1)(2)都符合.因此“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轨迹1:“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研究圆是轨迹概念的切入口、基础和关键)

  (二)类比、研究1

  (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电脑动画,学生归纳、整理、概括、迁移,获得新知识)

  轨迹2: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轨迹3: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三)巩固概念

  练习: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轨迹:

  (1)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轨迹;

  (2)到∠AOC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3)经过已知点A、B的圆O,圆心O的轨迹.

  (A层学生独立画图,回答满足这个条件的轨迹是什么?归纳出每一个题的点的轨迹属于哪一个基本轨迹;B、C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或带领下完成)

  (四)类比、研究2

  (这是第二次“类比”,目的: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这次通过电脑动画,使A层学生自己做,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整理、概括、迁移等能力)

  轨迹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并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轨迹5:到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五)巩固训练

  练习题1:画图说明满足下面条件的点的轨迹:

  1.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轨迹;

  2.已知直线AB∥CD,到AB、CD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A层学生独立画图探索;然后回答出点的轨迹是什么,对B、C层学生回答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要从规律上和方法上指导学生)

  练习题2:判断题

  1、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直线.( )

  2、和点B的距离等于5cm的点的轨迹,是到点B的距离等于5cm的圆.( )

  3、到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等于8cm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的平行且距离等于8cm的一条直线.( )

  4、底边为a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轨迹,是底边a的垂直平分线.( )

  (这组练习题的目的,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正确性.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交流、反思)

  (教材的练习题、习题即可,因为这部分知识属于选学内容,而轨迹概念又比较抽象,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了解就行、理解就高要求)

  (六)理解、小结

  (1)轨迹的定义两层意思;

  (2)常见的五种轨迹。

  (七)作业

  教材P82习题2、6.

  探究活动

  爱尔特希问题

  在平面上有四个点,任意三点都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你能找到这样的四点吗?

  分析与解:开始自然是尝试、探索,主要应以如何构造出这样的点来考虑.最容易想到的是,使一个点到另三个点等距离,换句话说,以一个点为圆心,作一个圆,其他三个点在此圆上寻找,只要使这圆上的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即可,于是得到如图中的上面两种形式。

  其次,取边长都相等的四边形,即为菱形的四个顶点(见图中第3个图)。

  最后,取梯形ABCD,其中AB=BC=CD,且AD=BD=AC,但是这样苛刻条件的梯形存在吗?实际上,只要将任一圆周5等分,取其中任意四点即可(见图中的第4个图).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四点有且仅有三种构形:①任意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其外接圆圆心(即外心);②任意菱形的4个顶点;③任意正五边形的其中4个顶点.

  上述问题是大数学家爱尔特希(P.Erdos)提出的:“在平面内有n个点,其中任意三点都能构成等腰三角形”中n=4的情形.

  当n=3、4、5、6时,爱尔特希问题都有解.已经证明,时,问题无解.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经典】设计方案07-22

(经典)设计方案07-28

[精选]设计方案08-24

设计方案(经典)08-21

设计方案(经典)08-14

设计方案【经典】09-19

设计方案【精选】07-29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精选)设计方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