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1-10 11:09:05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精华(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精华(3篇)

设计方案 篇1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对麋鹿与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解说词的形式将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真切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课文层次。

  3、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麋鹿。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旧引新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珍稀动物吗?(学生回答)

  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提醒“鹿”的笔顺)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于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新知的学生做好准备。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终生学习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课题预测课文的内容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3.交流检查:

  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骑,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由来已久,曾在汉朝时销声匿迹,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后惨遭厄运,或遭杀戮或颠沛流离,幸英国贝福特公爵的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回归故土,种群发展到近千头,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沛、殖、涉。

  4.理清课文脉络: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绍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5.验证预测

  过渡:想对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麋鹿。

  【设计意图:出示包含课文中生字词的一段文字,既能检测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随后安排用更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三个生字的指导环节不容忽视,识清形、写好字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素养。先预测课文内容再进行验证,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2-4自然段,走近麋鹿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点

  (1)出示麋鹿图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你认为它长得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奇特来的?(四不像)

  (2)演示对比验证“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还表现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长尾巴、宽大的`蹄子、毛随着季节变颜色

  (4)提问: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样吗?()

  (5)总结:齐读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

  (二)、麋鹿的生活习性:

  过渡:除了写麋鹿外形的奇特外,还有它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

  (1)指名说:

  “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补充课外的资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3)齐读。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朗读。

  4.休会说明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介绍麋鹿外形、生活习性的奇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迁移练说:

  设计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一片林草丰茂之地,看一大群麋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游客,他们对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不了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热心的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

  自由练说,上台展示。(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麋鹿外形的奇特和生活习性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同时学习有顺序地介绍事物、把握住特点,最后设计小导游的环节是激发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积累。】

  四、深化延伸 升华感知

  1. 介绍其他的珍稀动物(出示)

  2.齐读警语

  3.听录音、激趣

  这里到底是哪儿?曾经是麋鹿的栖息地,为何它还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样的传奇经历,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麋鹿,揭开谜团。

  【设计意图: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要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对麋鹿传奇经历的期待,从麋鹿的命运中获得到更多的感悟。】

  五、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自行选定动物,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从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张贴在班级展板上。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数学读本)四年级下册第96--98页《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方案设计过程,讨论得出符合各种要求的方案及最优化方案。

  2、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活动的方案。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方案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表格、挂图(路线图)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学生活动

  备注

  五、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最近学校要组织学生去西山玩,你们觉得先要考虑哪些问题,才能将这次的旅游活动开展好?

  同学们考虑得都很周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着重研究如何进行方案设计。

  揭题:方案设计

  六、思考与交流

  1、出示:(挂图)

  从A处到西山旅游的路线示意图:

  ABCDE西山

  2、设计几种往返方案,包括路线、费用和时间。

  (1)尽可能节省费用;

  (2)往返的路线最好不一样;

  (3)尽可能早点到西山,可以多玩一会儿。

  七、练习与应用

  星期日,社区辅导员带4位小学生去动物园游览。

  (1)他们想参观猴山、去钓鱼池、坐高架桥、玩迷宫,怎样购票比较好?

  (2)自己选择参观点和活动点,思考怎样购票比较合算。

  八、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看图独立思考。

  从费用总计最少考虑:A---C---西山

  费用总计:24元/人

  从4种路线中任意选取2种作为往返路线:

  ●A---B---C----西山

  ●A---C---西山

  ●A---D---西山

  ●A---E---D---西山

  从到达西山的总用时最少考虑:A---D----西山用时49分钟

  可以分别从两方面考虑:

  1、只买门票+游览券

  2、买联票+游览券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味、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体会比喻、反复等修辞的妙用。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冰雪消融、种子发芽等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联想到了什么。(稍停)

  2、教师导语: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联想到了春天、成长和生命,跨越时间的长廊,放眼世界万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一刻都会有生命的诞生和结束。“生命”是古往今来,许多大文豪及“迁客骚人”们常谈常新的话题。生命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生命?不同的人会告诉你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谈生命的散文,一起来听一听冰心对生命持有怎样的看法。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

  1、快速默读,体会文章内容与情感:

  ⑴请学生打开书,速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与内容。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师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学生默读全文。)

  ⑵设计问题:同学们喜欢本文吗?为什么喜欢本文?此文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多角度挖掘本文闪光点。教师点拨,强调一点: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空白点)

  2、自由研读,分析文章比喻的妙处:

  教师提出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说其中比喻妙在何处。

  (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可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哲理句、结构形式多角度进行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教师适时进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渗透。)

  (本环节是本课主体部分,教师依旧播放舒缓的钢琴曲,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此处既是重点、空白点,也是德育点。)

  3、朗读欣赏,更深层品读课文:

  请学生看大屏幕,带着对生命的珍惜与敬仰,再一次品读课文的比喻部分。教师可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挑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朗读给大家欣赏?”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朗读喜欢的段落,教师配与课文相联系的.“春水奔流”、“小树生长”等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内涵。)

  (这也是重点和德育点。)

  4、齐读结尾,品味哲理语句的含义,把握主旨:

  ⑴深层启发;本文再现了冰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目标的执着追求,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的理解,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结尾部分,提出你读不懂的内容,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也可以是形式,一会儿我们一起研究。

  (结尾部分与学生人生体验有一定距离,本环节主要解决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主旨,齐读课文后,留空白,让学生自己研究、体验、品味,提出问题。)

  ⑵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分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构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对学生进行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的教育。这是难点、空白点和德育点)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我们对生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此时,教师可用启发的口吻对学生说:“冰心用散文,梵高用画,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创新点)

  四、反思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上:

  思想上:

  方法上:

  (教师请学生概括总结,留有空白,教师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五、课程结束

  最后,让我们伴着贝多芬铿锵有力的命运交响曲,聆听着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这个曲子的伴奏下,聆听同学对生命的感悟,及生命寄予,来结束本课;此种方法留有空白,有余音绕梁之感,再次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热爱。)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经典)08-14

(经典)设计方案08-30

(精选)设计方案09-04

[经典]设计方案08-05

设计方案【经典】09-19

设计方案(精选)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