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0-26 12:57:46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5篇[优秀]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5篇[优秀]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第6一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出示练习三第6题,指名学生口算。

  2.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l.教学例2。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先求体积,才能求这堆沙的重量;这里已知直径和高怎样求体积的。

  2.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思考第(1)、(2)题怎样做,把第(3)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明第(3)题是怎样做的,突出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应用公式求体积。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怎样求出体积的?再怎样求重量?

  (1)讨论练习三第11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29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布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三第7~9题。

  家庭作业:练习三第10、11题。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目标:1、通过剪拼等方法,将盘子制作成可爱的动物。

  2、尝试用各种线条在动物身上进行添画活动。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

  教具准备 一次性纸盘、剪刀、蜡笔

  学具准备

  活动过程:一、出示一次性纸盘引出活动。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 纸盘除了能装东西,还能变出很多东西哦?

  3、 看看能变什么呀?(小鱼、蝴蝶、帆船)

  4、 它们是怎样变出来的.呀?(用剪刀把它剪开来,然后进行拼搭)

  二、尝试用各种线条来进行添画。

  1、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更漂亮呢?(在上面画上漂亮的花纹)

  2、尝试用各种线条在上面进行添画,可以用横线、竖线、曲线来添画,

  3、画上花纹之后,它们是不是变得更漂亮了?

  三、充分发挥想象,大家一起来用盘子变变变哦!

  1、小朋友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剪拼盘子。

  2、盘子变好了之后,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画上一些漂亮的线条,这样就更漂亮啦!

  四、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

  1、小朋友相互来介绍一下,自己变的是什么?是怎样变的?

  2、我们一起把这些漂亮的作品一起展示出来。

设计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重点】

  认识12个生字,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借说话,引入学习

  1、看老师写一个字借,认识吗?读三遍。

  2、平时你向谁借过什么,或者别人向你借过什么?(说话练习)

  3、那么你借过这个吗?板书生日。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生字)和课文中的生字认识一下,会读的.大声读,不会读的问问旁边的同学。

  2、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3、游戏:

  分苹果。巩固字音。

  给这些生字分分类。(前鼻音、后鼻音。)

  4、(课件出示)看谁说得多:

  放:放心 放松 ( )

  班:上班 班长 ( )

  正:正在 正常 ( )

  快:快乐 飞快 ( )

  5、现在,这些生字全跑到课文里去了,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拼拼音,争取把它读正确。

  6、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⑴ 自由读。

  ⑵ 其中这两句话特别长,谁来读:

  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

  ⑶ 评议、区别:

  您──你:

  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示范组词,谁在来试试给您组词。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同桌互读:

  (介绍互读的方法:一个读第一段,另一个人认真听他读正确了没有,另一个读第二段,一个听,如此往复。)

  2、师巡回指导。

  3、齐读课文。

  4、说一说,读了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怪了,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

  5、从哪儿看出妈妈把生日给忘了。

  6、看图读句子: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⑴ 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⑵ 齐读。

  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⑴ 妈妈真的忘了吗?

  ⑵ 妈妈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却把小朋友的生日记得牢牢,这说明了什么?

  板书:

  爱

  7、你们只发现了妈妈爱小云吗?你还发现了什么?从书上哪里看出来?

  8、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这么快乐的一天,小云却愿意借给妈妈,可见( )。

  9、那么小云会怎么说这段话,想象自己练习一下:

  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

  指名读,齐读。

  10、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延伸

  你爱你的妈妈吗?你是怎么表达你对妈妈的爱的?

  五、课中操

  唱一唱《好妈妈》。

  六、作业

  画一画自己的妈妈,写上一句最想说的话,悄悄地放在妈妈的枕头下。

设计方案 篇4

  一、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典型工业产品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为核心技术,进行基于减速器生产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根据减速器生产过程,课题组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确定了车削、铣削、钻镗削、磨削及装配五个教学项目,与减速器的加工过程相对应。本课程还以减速器的零件作为主要的学习情境,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以减速器零件加工过程安排教学任务;以减速器零件加工安排实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均以减速器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充分体现了基于减速器生产过程的课程建设的思路。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首先根据减速器的生产过程安排教学项目

  减速器的生产过程是从零件的加工到部件的装配。那么在安排教学项目的时候,根据这个过程,先安排切削加工项目:车、铣、钻镗、磨(加工减速器零件),然后进行装配知识的学习。

  (二)按照零件的加工过程安排项目顺序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车削、铣削是学生从事最多的两个工种,是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中最为主要的两种,作为重点内容先学习,钻镗及磨削次之,所以先安排车铣后钻镗磨削。此外一般零件的加工都是由粗到精,车、铣两类方法也是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的方法。而磨削是精加工的方法,所以由粗到精组织教学任务。

  (三)以项目实现过程安排学习任务

  下面以车削为例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思路做一简单的介绍,通过减速器的拆分拆分出传动轴及端盖等轴套类零件:

  1)任务一:传动轴是哪类机床可加工的典型零件?———车床。从而引入车床的知识:包括车床的应用、结构、分类等方面内容。

  2)任务二:切削加工要用到刀具,车床用什么样的刀具?从而导入车刀的知识。包括车刀的种类、使用、角度及磨刀方法等内容。

  3)任务三:有了刀具了,工件如何在机床上进行定位?从而引入夹具的知识。包括夹具的组成、典型夹具的结构及夹具的`应用等内容。

  4)任务四:具备了机床、刀具、夹具等必备的条件后,如何在车床上把这个零件加工出来?从而把车削加工的有关知识以这根轴为学习情境进行讲解。

  5)质量检测:首先理论讲解质量检测的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分组对自己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质量进行。以上5项任务完成车削部分的教学。每一个项目后面均设计了典型学习情境,每一各任务书后面均设计了学生用的工作单,每个工作任务后面还附了完成本任务的评分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完全理实一体化。此外对知识的讲解是:先分解再整合,如分开讲解车床、车刀、夹具,后整合,在每个项目中都有相应的综合实训环节如车削综合实训。

  (四)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材参考书:《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实训指导书》。教学资源还包括:教学资源库、网络课堂、实践教学。在立体化网络课堂中采用大量典型零件加工实例、图片、三维动画、视频资料及虚拟实训等多媒体素材,使网络课堂更贴近于实际、现场,更具高职特色,更实用。资源库大量采用三维动画,可实现任意方位的观察,便于学生对零件的加工原理的理解、对于工艺的编制方法累积素材,加深理解。

  (五)教学设计思想与效果

  1.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学、作一体化;◇为构建后续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平台服务。

  2.教学设计思想:“分步实施,系统整合”

  1)将最后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如:要达到学生能够完整认识切削加工,并能够编制工艺、加工出合格零件,先分步骤实施下列任务:机床结构、基本操作;刀具;夹具。

  2)将以上内容学生掌握后,进行系统整合;操作机床加工零件;零件质量检测。

  (六)学习情境及课时分配四、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确定与其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机械制造》的课程特色,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六步教学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六步教学法:授课过程为:学生信息收集-制定计划-选择方案-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部过程。教师再这个过程中知识一个指导者,学生是教学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

  (二)案例分析法

  由于《机械制造》是一门较为综合而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针对本课程开发出了适应这门课特点的案例分析法。就是在介绍各个课题的时候分别以典型零件为例,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把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减速器”这一典型零件,通过减速器不同零件的加工和整体装配来学习相关内容。

  (三)分组讨论法

  在有些授课环节上采用了分组讨论法,如在讲授加工工艺的制定内容时,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工艺,共同分享成功后的喜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五、教学基本保障条件

  1)工业用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10套、配套图纸10套;

  2)测绘工具10套;

  3)普车及配件10台、铣床及配件10台、钻床及配件10台、镗床及配件10台、磨床及配件10台。本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并进,培养高技能人才。注:此课程设计获得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主题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研讨。

  二、活动目的

  1.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2.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有效课堂。

  三、活动形式

  研究课与互动交流研讨,依托网络延伸交流。

  四、活动内容

  1.研究课

  ①第一节课(微机1室)

  教学内容:图像处理(水墨路径初体验)

  时 间:8:55-9:40

  执教者:张雅琪(南京梅园中学,玄武区)

  ②第二节课(微机1室)

  教学内容:图像处理(Photoshop中的'魔术)

  时 间:10:05-10:50

  执教者:沙佟祎(南京市29中学,鼓楼区)

  2.互动评课与交流

  时 间:10:50-11:15

  五、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20xx年4月1日(星期五)上午8:30

  2.活动地点:南京市梅园中学 明德楼5楼 微机1室

  3.参加人员:全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区县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

  4.承办单位:玄武区、鼓楼区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8-05

(精选)设计方案08-06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精选]设计方案08-24

设计方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