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09-29 08:29:05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3篇(合集)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3篇(合集)

设计方案 篇1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设计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 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 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 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对象:

  一年级 二年级 四年级

  四、评价方式:

  1、一 二年级评价标准;

  A、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兴趣、及参与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小乐器演奏能力,欣赏表现,创编能力,课堂乐器演奏能力,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具体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即时性评价活动,累计各种奖项(如:笑脸数、星数、我能行等)标准师自定(40%)

  B、 基础知识

  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10%)

  C、 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50%)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音乐;

  (2)、以表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要求背唱;

  (3)、能够在唱歌或是聆听音乐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4)能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D特长表演:“个人才艺展示”

  它指在校外教育活动所接受的艺术学习,如:扬琴、二胡、笛子、钢琴、电子琴、小提琴、舞蹈等这些学生可在综合素质表演中可以酌情加分。

  2、四级评价标准:

  A评价内容:

  (1)自选内容:

  指这个学期所学的歌曲,自己选择最喜欢和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

  (2)平时表现

  是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于评价、累积各种奖项(如:音乐演唱星、音乐才艺星、音乐创造星等评价奖励)。

  (3)特长展示:口风琴演奏, 或是一首歌曲演唱,优秀者加星加分;

  B评价标准:

  自选内容 40% 平时表现 30% 技能演奏 30%

  特长展示 加分加星

  总之,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老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以上就是本人本学期音乐学科的期末考试考评方案,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批评。

设计方案 篇3

  一、霍尔效应实验设计方案

  电子从电子枪加热发射而出,经加速电压加速,穿过极板射向荧屏。这个过程产生霍尔效应中所需的工作电流。在无外磁场的情况下,观察亮点的移动情况,测量霍尔电压;在极板处加上垂直于电子束及极板方向的磁场,电子束因此受到洛伦兹力而偏转,在极板积聚,产生电压,测量得霍尔电压UH;除去磁场,观察荧光屏上亮点位置移动情况,待位置稳定后,测量此时电压。

  二、霍尔效应实验的实现步骤及实验检验实验步骤

  将磁铁和示波管组装在一起,提供磁场;连接外电路开关,打开电源,开始实验;调整聚焦及亮度,使亮点集中到荧光屏中央,测量霍尔电压;加载磁场,测量极板处磁感应强度B,观察荧光屏亮点移动情况;稳定后,测量霍尔电压UH;除去磁场,观察亮点移动情况,测量霍尔电压。实验结果与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在X偏转板处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0.00017T,示波管内部是固定结构,为使示波管正常工作,对电源供给有一定要求,可分析出加速电压UO为阴极K与第二栅极G2之间的电压,约为1000V(因为实验时G2电位可调范围为±100V,实际加速电压为900V至1100V)。示波器内X偏转板之间的距离(由于在透明的真空壳体内不能准确测量,目测为1cm)约为0.01m。将示波器的亮度调大,所测电压逐渐增大;当亮度调节到最大时(输入电压约为900V至1100V),所测霍尔电压达到最大值33.8V。理论上,电子经加速电压加速后,亮点在荧光屏上迅速向上偏移,这个过程时间极短。这是受洛伦兹力作用,使电子束向上偏转。由于偏转极板两侧电荷积聚,产生霍尔电压,电子束同时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作用平衡。但是由于对于此时电子速度,极板长度不可忽略,所以电子束相对中央位置发生偏转。过3min,待稳定后,再除去磁场,如图5。亮点迅速移动到下方,这是由于磁感应强度为零,霍尔效应消失。这个过程是极短的。这些现象都符合霍尔效应,所以本实验成功验证了霍尔效应。

  三、结语

  本文所设计的霍尔效应实验利用电子枪作为电子发射装置,讨论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经过磁场时产生的霍尔效应现象。从荧光屏上电子的亮度变化可以推断出从通过控制光栅中心小孔的电子密度(电子数目)增减;通过观察荧光屏上亮点的移动情况,得到霍尔效应内部的平衡过程;并根据测量X极板上的霍尔电压判断霍尔效应现象的`明显程度。相比于传统的霍尔效应实验,本实验仪器最大特点就是实验过程动态可知、实验结果直观易得。通过荧光屏上的亮点亮度变化可以得知电子束密度增减,亦即电流强弱;两极板电压可以直接测量得霍尔电压;通过观察亮点在荧光屏上移动情况,可得知霍尔效应内部电子受力平衡过程。因此本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霍尔效应的过程和本质。另外本文所设计的霍尔效应实验,由于仪器由示波管简单改装而来,所以制作容易,操作简便,成本低、互换性强,适合学生实验。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9

【经典】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经典)08-21

[精选]设计方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