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09-12 12:38:32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汇总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汇总8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2、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激趣释题,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

  2、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路。

  3、分段精读,质疑探索、组织讨论、总结归纳、边议边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理解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景物特点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 情地朗 读全文。

  【数学过程】

  一、情境引导新课,整体感知

  老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 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老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 读)

  老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 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 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轻声读或默读课文。学生轻声读或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学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老师:你是从哪一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一)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

  我们进入课文,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长廊的`好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读书所得。

  3、教师随机板书 : 长 美

  4、指导感情朗读:

  (二)老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 么;作画的人是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老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么样的语气读这段呢?(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老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请学生朗 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一)老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 情地朗 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 现都十分积极。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二)出 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 读感悟,导游讲解

  1、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2、 汇报交流

  3、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相机板书出各个景点的特点,并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学习过渡句

  老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学习了“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了“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到了颐和园中这些秀丽的景色,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些不同的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划一划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学生朗读)

  老师: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过 渡句,使用过 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板书:

  过 渡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练习

  老师: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学生:不是

  老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老师:好,我们今天的练习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小伙伴作讲解。

  

设计方案 篇2

  【摘要】根据国产大型垃圾焚烧炉的工艺特点,提出了以垃圾实时热值为核心的垃圾炉燃烧控制方案,并在国产700t/d大型垃圾焚烧炉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热值计算;垃圾炉;控制方案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越来越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暴发式增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成为城镇化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最佳方法。国内已经建成超过10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但是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自动控制一直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是困扰行业内的难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变化大,并且不可能直接实时测量。本文提出种城市生活垃圾热值的软件测量方法,并将垃圾热值引入到垃圾焚烧炉的给料机控制、炉排运动控制、一次风二次的控制方案中,实现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自动控制。

  1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实时计算方案

  由于垃圾热值成分不稳定,热值变化大,很难直接实时测量。采用软件测量的方法对垃圾热值HVL进行实时估算成为一种有效方法。在本文的算法中采用垃圾焚烧炉热平衡的方法实现入炉垃圾热值估算。FLwaste为2~3小时内焚烧的`垃圾量。可以由垃圾吊的实际投料量来统计,也可以由给料炉排速度来计算。HVwaste为2~3小时内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HVwaste根据垃圾焚烧炉热平衡原理计算得到.HVwaste=∑HVsteam+∑HVfluegas+∑HVDwater+∑HVslag-∑HVair-∑HVwater+∑HVoil其中:∑HVwaste为累积生产主蒸汽的热量;∑HVfluegas为累积烟气带走的热量;∑HVDwater为累积排污带走的热量;∑HVslag为累积灰渣带走的热量;∑HVair为累积一次风二次风输入的热量;∑HVwater为累积给水输入的热量;∑HVoil为累积燃油输入的热量。HVsteam=∑FLSteam+Hsteam其中:FLSteam为锅炉出口蒸汽流量,Hsteam为蒸汽的焓值。

  2基于垃圾热值的燃烧策略

  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自动控制回路主要包括给料机控制、炉排控制、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控制。四个控制回路协调配合才能实现焚烧炉的稳定、经济可靠的运行。这四个控制回路的核心思想是保证焚烧炉的能量动态平衡,保证这个平衡的最关键点是入炉垃圾热值的量化。本文以垃圾热值为中心提了这四个关键控制回路的控制方案。

  2.1垃圾给料机控制

  垃圾给料机控制是垃圾焚烧炉关键控制回路之一,垃圾给料机控制方案原理图。根据主蒸汽的需求量计算出所需要的能量,通过垃圾的热值折算成垃圾需求量,最终体现到给料机的平均速度,通过给料机的平均速度计算出给料机每走一步之间的等待时间,送到给料机液压控制系统来控制给料机的运行、停止。

  2.2炉排控制方案

  炉排控制是垃圾焚烧炉另一个关键控制回路,炉排控制方案原理图。根据主蒸汽需求量计算炉排运行速度的基础值,通过2小时修正及料层厚度的修正得到炉排的最终速度,并计算炉排在每次循环完成后的等待时间,送到炉排液压控制系统控制炉排的启停。

  2.3一次风控制方案

  垃圾焚烧炉一次风为垃圾焚烧提供主要的所需氧量,同时兼顾料层厚度的调节及炉排冷却功能。一次风控制方案原理图。一次风来自垃圾坑的上部,由主蒸汽气的设定值或是需求值计算而来,通过炉层厚度的修正后送到一次风机的控制模块。

  2.4二次风控制方案

  垃圾焚烧炉二次风为垃圾焚烧提供补充氧量,兼顾控制炉膛温度的功能,二次风控制方案原理图。二次风也来自垃圾坑的上部,由主蒸汽的设定值或是需求值计算而来,通过氧量修正及炉膛温度修正后送到一次风机的控制模块。氧量的设定值由主蒸汽流量经函数发生器后给出。炉膛温度修正是以调整炉膛温度在850℃以上为目标。

  3结束语

  以上控制方案在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ECS-700DCS平台上实现,应用到国产700t/d级垃圾焚烧炉的控制中,目前已经在现场正式投运。结果表明,此方案与ECS-700DCS平台相结合,提高了焚烧炉控制的稳定性和自动化投入率,为焚烧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电站锅炉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2]ECS~700控制系统产品说明书.杭州: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xx

  [3]曾卫东,姜因.垃圾焚烧发电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热力发电,20xx(8)

  [4]陈亮,俞海斌,金建祥.引进的600t/d垃圾焚烧炉DCS系统及其控制方案[J].热力发电,20xx(2)

  [5]贾勋惠,许润.炉排式垃圾焚烧炉ACC自动控制技术[J].电站信息,20xx(7):33~36

  [6]方红.往复式机械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燃烧控制[J].技术创新,20xx(5):96.

设计方案 篇3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1.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i.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r

  d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d=2r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

设计方案 篇4

  一、现状

  现行螺杆式空压机的工作流程如下:空气通过进入过滤器将大气中的灰尘或杂质虑除后,由进气控制阀进入空压机主机,在压缩过程中与喷入的冷却润滑油混合,经压缩后的混合气体从压缩腔排入油气分离罐,从而分别得到高温高压的油、气。由于机器温度的要求,这些高温高压的油、气必须送入各自的冷却系统,其中压缩空气经冷却器冷却后,最后送入使用系统;而高温高压的润滑油经冷却后返回油路进入下一轮循环。

  空压机在运行时产生高温高压的油、气,其中温度在80 C ~100 C之间。产生的这些热量通过空压机自身的散热系统散发到空气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二、余热回收原理

  1空压机散热原理

  空气压缩机长期连续的运行过程中,把电能转换成螺杆的机械能,螺杆对空气做功产生压缩空气,此时会导致空气温度的聚升,同时在压缩过程中也会摩擦发热,产生的高热部分由空压机润滑油的通过风冷排出,部分由压缩空气带走。

  2余热回收原理

  为了充分利用空压机所产生的余热,可采用我公司的余热回收技术,利用该技术不仅回收了余热、提高了压缩空气品质,而且可为锅炉提供55C~75C的热水,减少煤消耗量。

  螺杆空压机热泵机组就是利用热能转换原理,对空压机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提高水的温度。同时降低空压机组的运行温度。

  3 余热回收器特点

  1)、该空压机余热回收器可实现对空压机的油气进行双回收,余热回收效果好,可以为锅炉提供55 C以上的软化水;

  2)、安装空压机余热回收器后,可以有效的控制油温,完全不影响空压机的正常运行;

  3)、在余热回收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水垢问题的解决,设计了自动水垢清洗装置;

  4)、降低了空压机的温度,提高了产气量;

  三、余热回收方案

  1设计原则

  1)、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针对空压机余热的`充分利用和锅炉补水需求情况,方案保证空压机的运行稳定。

  2)、依据技术可靠,安全卫生、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3)、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和高导热材质,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2设计依据及标准

  1)、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参数及相关信息和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3485—83)

  4)、《螺杆空压机的选用与节能》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6)、《环境保护工作者手册》(第2版)

  7)、《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6422—86

  8)、空压机相关运行数据:空压机运行温度80℃~90℃;空压机连续负载运行,运行压 力≥7。8kg/cm2;空压机运行电流为空压机功率的1.80倍以上;热水温度检测点位在空压机热水机出热水端。

  3方案内容

  HK—250KV型余热回收器可达到如下的技术参数:

  回收热能:180000kcal/H;

  时产热水:4吨/H;

  每天产热水:96吨;

  HK—350KV型余热回收器可达到如下的技术参数:

  回收热能:252000kcal/H;

  时产热水:5.6吨/H;

  每天产热水:134.4吨;

  4主要器材选型

  5 系统运行描述

  1)、空压机运行时,空压机余热回收器回收空压机热能,空压机停止时关闭供水系统,自动停止换热。

  2)、15℃的自来水经过空压机余热回收器一次便可将温度提升至60℃,加之温控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使空压机温度恒定在80℃~90℃之间最佳运行状态下运行。

  3)、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增加切换装置,系统维修或不用空压机热水器时可把油路手动切换到原有的空压机运行系统状态,而不至于影响空压机的维修使用。

  4)、空压机热水系统还可配套全自动水垢清洗装置,自动清洗空压机热水器内部的水垢,使空压机热水器的使用寿命长达10年。

  5)、两台空压机安装一台余热回收器,当一台空压机运行时余热回收期本机使用,当本机因为故障、或者维修停机时,可通过切换12个机械阀门(油气双回收)切换至另一台空压机使用。

  四、经济效益评估

  1 产气量效益评估

  目前空压机厂家给出的空压机的额定产气量是以80℃为基准测定的,一般风冷散热的空压机都在88℃~96℃间运行,因此空压机不可能一直在80℃标定的产气量下运行。

  螺杆空压机的产气量会随着机组运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具体为:温度每上升1℃,产气量就下降0。5%,则安装余热回收装置后,可以提高生产用气量4%~8%。

  根据改造空压机(250kw、产气量为38。2m3/min;350kw、产气量57 m3/min)的运行参数,热泵可以使其运行温度保持在80℃~84℃间运行,这样可以增加产气量为3%~5%。假设空压机的运行效率为0。85,可得:

  注:压缩空气价格按照0。1元/m(ANR)进行计算。

  2节约用煤效益评估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安装后,锅炉采用余热回收后温度为55℃以上的软化水进行补水。

设计方案 篇5

  《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于是,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资料来了解桂林的山水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功能优势,利用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进行导入、导学、导文、导读、导练是本课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特色与切入点。这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轻松、有趣、高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教学理念:

  贯彻“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通过欣赏画面和配乐品读、评读、诵读、引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作者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文章语句精炼,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然后,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篇讲读课文是看图学文,课文中配有插图,但结合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这一情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播放录像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其以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让学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课例,我用两个教时完成,第一教时:以学习、理解课文,进行感悟、积累为主。第二教时:进行练笔、学习生字词和背诵课文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个地方吗?(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独特之美吧!(齐读)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老师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去年暑假游览过的广西桂林(播放一张桂林旅游的照片)桂林美得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拍了一些照片来作美好的回忆。但是,作家陈淼游览过后却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不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先自由拼读,再指名读三组词语,师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屏障、嶙峋”的读音和“骆驼”的轻声。

  xiá pān luò tài zhàng

  无瑕 攀登 骆驼 泰山 屏障

  lán mián wù

  波澜壮阔 连绵不断 危峰兀立

  luó luán lín xún

  奇峰罗列 峰峦雄伟 怪石嶙峋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是写山的,哪个自然段是写水的?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观赏漓江的水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圈出关键的词语。

  2、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漓江水的特点吗?(板书:静、清、绿)它的静体现在哪里?

  (1)出示静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静。漓江的水清得怎样?

  (2)出示清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清。漓江的水绿得怎样?谁能读出这种绿和美?

  (3)出示绿句子,齐读句子,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无瑕”的意思。

  (4)把三个句子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和感悟。

  (5)拓展句子练习:

  出示静图片: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静得就像是……(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 )

  出示清图片:假如你站在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出示绿图片和翡翠图片:漓江的水除了绿得像翡翠,还像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谁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把我们说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介绍漓江:是啊,漓江真美啊!这美丽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的猫儿山,就像一条秀丽的玉带流经桂林、阳朔,全长有170多千米。从古至今有多少名人为它写下了赞美诗篇,连作家袁鹰也为它写了一首赞美的诗。

  3、出示《浓碧》

  (1)自由地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写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2)男女比赛读。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来读第二节,看看谁读得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

  5、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试背第二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背诵。

  6、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得让我们感觉像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一样,他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具体的巧妙的写作方法。相机板书:比喻 排比、对比)

  7、小结学法:作者是这样描写漓江的水,那他又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的呢?请同学们运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圈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来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观赏桂林的山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和词语,并圈出关键词。

  1、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桂林山的特点吗?(板书:奇、秀、险)

  桂林的山究竟有多奇,多秀,多险呢。请看:

  (1)出示配有词语的图片,师引导学生理解“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

  (2)拓展思维训练:桂林的山还有很多的形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出示桂林山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

  (3)出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观赏山和水相辉映

  1、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师相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默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这样的山是指 ,这样的水是指 ,画卷是指__________ _,画卷里有 。

  师:是啊,这条百里漓江与两旁的山相互辉映,如诗如画,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这么美丽的画卷作者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就是作者的感受。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5、配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写作的巧妙和桂林山水的美。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课文,你能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吗?

  五、作业:仿写练习,延伸课外。

  1、利用图片激趣:是啊,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像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那是因为作者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其实,我们的祖国除了甲天下的桂林,红叶似火的香山等,我们美丽的家乡――新兴也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国恩寺、藏佛坑、狮子腰瀑布等都很美(出示图片,相机介绍),你们去过吗?

  2、出示作业: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你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注意用上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山: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指导学生练习仿写。

  1、小组内交流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练习说话,注意用上好词佳句。(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口头表达,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堂上练笔,师巡视指导。

  4、学生堂上朗读、展示自己的小练笔,师生共同评价。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师相机正音。

  3、让学生指出难读的生字音。

  4、学生口述识字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妙。

  5、让学生指出易写错的生字,并指导写一写。

  6、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7、齐读并自由识记生字词。

  8、小组开展生字听写比赛。

  9、小结。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写生字。

  2、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作者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风景的喜爱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升感悟。

  课伊始,我便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所说到的大海、西湖、泰山、香山图片和桂林游玩的图片,并让学生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描述这是怎么样的地方,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课文中我又利用课件适时地展示了桂林山水风光的图片、文字和录像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高效。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再读,画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并通过展示画面和结合想象,通过个性化朗读表现出来;接着师生配乐朗读,老师情景范读,学生品读、评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相互吸引、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都想读、能读、爱读、乐读,读出美感、读出情感,让学生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三、通过品味读重点句子,学习表达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着重抓住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手法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生动的。在教学“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时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为第二课时的仿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

  四、体现“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这一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整节课的教学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包括解词、品句、朗读等,教师只是适时地引导、点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境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重点讲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漓江水的特点后,第三、四自然段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运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读课文,画重点句子,圈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适时地展示相应画面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体会,让学生通过出示的图片很自然地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含义。最后让学生仿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同时,将语文课和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六、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这篇文章要求整篇背诵。因此,在学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漓江水的特点后,我指导学生看着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先自己练习背诵,然后,老师用引背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学生兴趣盎然,只一会儿功夫,就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整段背出来了。这样,课后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背诵全文也就轻而易举了。

  总的来说,这节课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化难为易,教师上得比较成功、高效,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又提高了语文素养。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不够到位,主要是老师自己未能彻底地融入课文的情景中,也欠缺这方面的指导技巧;因为时间处理得前松后紧,所以,最后结束得较仓促等。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利用有效资源使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不断琢磨、实践、反思,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达到最佳的整合。

设计方案 篇6

  为了营造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我院学子的卫生意识与个人素质,促进男女生宿舍的整洁卫生及同学们间的相互交流,营造和谐温馨的寝室生活环境,特开展本次"新生内务男女互评"活动。

  一、活动主题

  新生内务男女互评活动

  二、活动目的

  学院开展“新生内务男女互评”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取长补短,督促同学们积极改善宿舍文化环境;加强男女生宿舍间的文化、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解决部分宿舍脏乱差问题,并使同学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体同学借此机会深入交流,减少拘束,共同学习,从而营造一个更舒适的宿舍环境。

  三、活动对象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XX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XX年11月22日—25日

  五、活动地点

  1、叠被大赛:南校区北操场

  2、宿舍男女互评:5号,11号,13号,21号公寓

  六、活动流程策划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植保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配合此次活动制作展板生活桥宣传;通过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下发通知,鼓励14级同学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2、叠被大赛活动每个宿舍自愿参与;宿舍男女互评活动要求14级每个宿舍至少一人参加,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3、社区服务部根据日常宿舍常规卫生检查情况,在XX级全部宿舍中初步选出男生优秀宿舍10个,较差宿舍5个;女生优秀宿舍15个,较差宿舍3个,作为“宿舍男女互评”的受访宿舍。

  4、社区成员根据叠被大赛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将宿舍男女互评的参加人员分组,社区服务部每两名干事带领一个组,每组两个专业。

  5、宿舍男女互评活动提前申请进入公寓的`相关证明。

  (二)活动进行阶段

  1、叠被大赛

  (1)参赛成员自行准备被子、凉席等用品,于11月22日上午9:30北操场集合。

  (2)由团委老师和主要学生干部作为活动评委,进行成果考核,现场计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2、宿舍男女互评活动

  (1)参加互评活动人员11月22日下午2:30,在7#公寓楼下集合,由各负责人向参加活动同学说明注意事项,并参观相应宿舍。

  (2)活动过程中,鼓励参观同学可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被参观宿舍的优点及其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并对各宿舍内务情况进行打分,各负责人要做好正确的辅佐引导及记录工作。

  (3)宣传部对相应的活动寝室进行拍照记录,新闻部进行新闻记录。

  (4)互评结束后各负责人再次核对参加人员信息,清点后统一注销登记带出公寓楼。

  (三)活动后续阶段

  1、将活动过程中宣传部拍摄的照片进行整理筛选并在生活桥进行展示,于11月24日-25日开展为期两天的“我心中的优秀宿舍”投票活动。该投票活动面向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全体学生,每人限选两个优秀宿舍。

  2、投票结束后由部门干事对选票进行统计整理排名。

  3、撰写活动总结,通过人人网公共主页、QQ等平台让大家及时了解本次活动的情况并参与其中。

  七、奖项设置

  最终评选出的优秀宿舍给予宿舍成员相应奖励。

  八、突发情况应急处理

  若22日上午出现下雨等不良天气情况,将叠被大赛改为周天下午。

  植物保护学院社区服务部

  XX年11月15日

设计方案 篇7

  一、酒吧吧台设计

  吧台设置

  吧台设置虽然要因地制宜,但在布置吧台时,般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视觉显著

  即客人在刚进人时便能看到吧台的位置,感觉到吧台的存在,因为吧台应是整个酒吧的中心,酒吧的总标志,客人应尽快地知道他们所享受的饮品及服务是从哪儿发出的。所以,一般来说,吧台应在显著的位置,如距进门处、正对门处等。

  2.要方便服务客人

  即吧台设置对酒吧中任何一个角度坐着的客人来说都能得到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便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活动。

  3.要合理地布置空间

  尽量使一定的空间既要多容纳客人,又要使客人并不感到拥挤和杂乱无章,同时还要满足目标客人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在入口的右侧,较吸引人的设置是将吧台放在距门口几步的地方,而在左侧的空间设置半封闭式的火车座,同时应注意,吧台设置处要留有一不定期的空间以利于服务,这一点往往被一些酒吧所忽视,以至于使服务人员与客人争占空间,并存在着服务时由于拥挤将酒水洒落的危险。

  4.酒吧结构

  因酒吧的空间形式、结构特点不一样,吧台最好是由经营者自己设计,所以经营者必须要了解吧台结构。

  5.吧台设计类型

  吧台就其样式来说主要三有种基本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两端封闭的直线型吧台。这种吧台可突人室内,也可以凹人房间的端。

  直线吧台的长度没有固定尺寸,一般认为,个服务人员能有效控制的最长吧台是3 米。如果吧台太长,服务人员就要增加 另一种形式的吧台是马蹄形,或者称为“U”形吧台。吧台伸人室内,一般安排3个或更多的操作点,两端抵住墙壁,在“u”, 形吧台的中问可以设置一个岛形储藏室用来存人用品和冰箱。第三种主要吧台类型是环形吧台或中空的方形吧台。这种吧台的中部有个“中岛”供陈列酒类和储存物品用。这种吧台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展刁‘酒类,也能为客人提供较大的空问,但它使服务难度增大。若只有个服务人员,则他必须照看四个区域,这样就会导致服务区域不能在有效的控制之中。

  6.吧台设计注意事项

  其他还可为半圆、椭圆、波浪形等,但无论其形状如何,为了操作方便及视觉的美观,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酒吧是由前吧、操作台(中心吧)及后吧三部分组成。

  ◆吧台高度大约为1 一1 . 2 米,但这种高度标准并非为绝对真理,应随调酒师的平均身高而定。

  ◆前吧下方的操作台,高度一般为76 厘米,但也非一成不变,应据调酒师身高而定。一般其高度应在调酒师手腕处,这样比较省力。操作台通常包括下列设备:三格洗涤槽(具有初洗、刷洗、消毒功能)或自动洗杯机、水池、拧水槽、酒瓶架、杯架、以及饮料或啤酒配出器等。

  ◆后吧高度通常为1 . 75 米以上,但顶部不可高于调酒师伸手可及处,下层一般为1 . 10 米左右,或与吧台(前吧)等高。后吧实际上起着贮藏、陈列的作用,后吧上层的橱柜通常陈列酒具、酒杯及各种酒瓶,中间多为配制混合饮料的各种烈酒,下层橱柜存放红葡萄酒及其他酒吧用具。安装在下层的冷藏柜则作冷藏白葡萄酒、啤酒以及各种水果原料之用。

  ◆前吧至后吧的距离,即服务人员的工作走道,一般为1米左右,且不可有其他设备向走道突出。顶部应装有吸塑板或橡皮板顶棚,以保证酒吧服务人员的安全。走道的 地面铺设塑料或木头条架,或铺设橡垫板,以减少服务人员长时间站立而产生疲劳。

  二、 酒吧门厅设计

  最规范的人口门厅从门入口起就应直接延伸,一进门就应马上看到吧台、操作台。门厅本身又具备种宣传作用,从外观上应非常吸引人。

  门厅一般都有交通、服务和体息了种功能,它是客人对酒吧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空间,而日是多功能的共享空间,也是形成格调的地方,客人对洒吧气氛的感受及定位,往往是在门厅,所以它是酒吧必须进行重点装饰陈设的场所。

  酒吧门厅是接待客人的场所,所以其布置必须有产生温暖、热烈、深情的接待氛围,又要求美观、高雅、不宜过于复杂.还要求根据酒吧的大小、格式、墙璧、家具装饰色彩,选用合适的植物和容器装饰。门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人流频繁,来去匆匆,不宜让客人过多停留,所以厅内陈设宜采用人效果观赏性的艺术陈设,些技艺精湛、精雕细刻、内容丰富需要细加欣赏的艺术品不宜在此处陈设。

  在灯光方面,无论是何种格调的大厅,都适宜采用明亮、舒适的灯光,而形成明亮的空间,产生一种凝聚的心理效果。厅中的主要家具是沙发,根据需要在休息区域内排列组合,或置于门厅的中心一侧,可以是固定性、常规性地布置于某区域,也可以是根据柱子的位置设置沙发,但其形式和大小要以不妨碍交通为前提,并要与门厅的大空间相协调。与门厅相协调并同样重要的是外部招牌及标志的设置,它是吸引目标客人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要根据目标客人的特殊心理需要而设计。

  酒吧创造的不是表面装饰材料的粘接,而是根据其功能分区,不同标志以及文化色彩整理出一个适合客人特殊需求的厅内装饰,大厅的风格并不突出,但要以大方的线条和色彩画出一个美妙的厅内空间。

  三、 酒吧内部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是酒吧设计的最根本内容。结构和材料构成空间,采光和照明展示空间,装饰为空间增色。在经营中,以空间容纳人,以空间的布置感染人,这也是作为既要满足人的物质要求,又要满足人的精神要求和建筑本质特性所在。

  不同的空间形式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气氛

  ◆方、圆、八角等严谨规整的几何形式空间,给人端庄、平稳、肃静、庄重的气氛。

  ◆不规则的空间形式给人以随意、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的`气氛。

  ◆对闭式空间给人以内向、安定、隔世、宁静的气氛。开敞式空间给人以自由、流通、爽朗的气氛。

  ◆高耸的空间,使人感到崇高、肃穆、神秘。

  ◆低矮的空间,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富于人情味。

  同时,不同空问能产生不同的精神感受。在考虑和选择空间时,就要把空间的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同样一个空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在空间设计中经常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改变室内空间的效果。比如:一个过高的空间可通过镜面的安装、吊灯的使用等,使空间在感觉巨变得低而又亲切;一个低矮的空间,可以通过加线条的运作,使人在视觉卜变得舒适、开阔,无压抑感。洒吧在设计空间时应知道,比例尺度适‘宜在酒吧室内空间,可以使人感觉到亲切舒适。客流不多而显得空荡的大门使人无 所适从,而人多拥挤的空间使人烦躁。在大的门厅空间中分割出适度的小空间 ,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区,可提高空问的实际效益。在表现空间艺术中 ,结构是最根本的,它可以依据其他因素创造出袱有特色的空间形象。装饰和装修应以空间为主 ,从空间出发,墙面的位置和虚实、隔断高矮、天棚的升降、地而的起伏以及所对应采用的色彩和材料质感等因素,都有了设计构思的依据。

  在考虑酒吧空间设计的听有因索中,最中心的问题是必须针对酒吧经营的特点,经营的中心意图及目标客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如针对高层次、高消费的客人而设计的高雅型酒吧,其空间设计就应以方形为主要结构,采用宽敞及高耸的空间。在座位设计时,也应以尽量宽敞为原则,以服务面积除以座位数,衡量人均占有空间 ,高雅、豪华型的人均占有面积达2 .6平方米。而针对寻求刺激、发泄、兴奋为目的的客人而设计的酒吧,同时应特别注重其舞池位置、大小的没置,并将其列为空间布置的重点因索。针对寻求谈话、聚会、约会为目的的目标客人而设计的温馨型酒吧而言,其空间设计应以类似于圆形或弧形而同时体现随意性为原则,天棚低矮、人均占有空间叮较小些,但要使每个单独桌有相对隔离感,椅背设计可高些。

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www.think.com平台、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11-03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9

设计方案(经典)08-14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精选)设计方案08-06

【经典】设计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