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08-24 09:12:12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精选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方案(精选8篇)

设计方案 篇1

  活动名称:

  我们的圣诞节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

  活动地点:

  多功能厅

  活动对象:

  中班组所有幼儿、教师

  活动宗旨:

  “圣诞节”是孩子们喜欢的节日。每年12月刚到,各大商场、店面就布置一新,孩子们就会打听关于圣诞节的事情,既然孩子们这么感兴趣,就和他们一起过个快乐的圣诞节吧!希望通过活动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我们将“迎圣诞”的.宗旨定为:快乐、创新、感动、关爱

  环境创设:

  1、收集有关《圣诞》主题的音乐、卡片、图书、故事和flash。

  2、收集有关圣诞节的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进行圣诞节的主题环境创设。

  3、Jingle Bells(铃儿响叮当)碟片。

  4、多功能厅门口放圣诞老人一个,欢迎幼儿;大厅内放圣诞树;舞台背景挂圣诞喷绘、四周墙壁挂圣诞饰品。

  5、幼儿每人一顶圣诞帽。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长短

  2.幼儿用画纸、画笔。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谁的尾巴长

  出示图片:小兔子,猴子

  请幼儿观察比较,小兔子和猴子谁的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

  2.谁的耳朵长

  请幼儿观察比较,小兔子和猴子谁的的耳朵长。(兔子的耳朵长)

  3.比较长短

  趣味练习:比较(3-1 3-2)

  --两只长短不一的铅笔

  这两支铅笔,哪支长?哪支短?

  幼儿观察比较后说出,长长的铅笔,短短的铅笔。

  --两只长短不一样的钉子

  幼儿观察比较好说出,长长的钉子,短短的钉子。

  4.画长短

  --请小朋友画两根线,一根长线,一根短线。

  并能指着长线说:长长的线。指着短线说:短短的线。

  根据幼儿的兴趣,再画出其他长短不一样的东西。

  5.评价

  能正确区分长短。

设计方案 篇3

  一、 征集内容

  1.企业LOGO,并附创意说明。

  2.优秀设计创意说明,可附加画图(设计不熟练者)。

  二、 设计要求

  1.设计方案要求数字化设计,必须是原创,不得剽窃使用他人作品。

  2.方案设计要求体现公司 “水”的特性、品牌释义和公司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附:创意参考素材)。设计简洁鲜明,富有感染力,优美精致,符合美学原理,引人注目,而且易于识别、理解和记忆。

  3.标识表现形式:标识的设计要求提供企业LOGO单独设计、企业LOGO+ “清源水务”的组合设计和+企业LOGO “碧水清源 尚德至善”的组合设计三种表现形式。

  4.标识具有通用性。标识应用要适应各种工艺制作及有关材料印制,在任何使用条件下确保其清晰、可辨。

  三、征集范围

  公司全体职工

  四、评选及奖励

  征集活动截止后,公司将组织对所有作品进行评选,作品一经入选版权归公司所有。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提供优秀设计作品和创意的.投稿者奖励。完整设计作品暂定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创意说明暂定8个;根据设计作品收集情况经公司研究另行决定增加奖项或奖项空缺。

  六、投稿方式及时间

  1.投稿以部门为单位集体报送企业管理处。

  2.征集截止日期:20xx年4月16日。

  期待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分享创意的丰硕成果。

  企业管理处

  20xx年2月*日

设计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以迎新团拜会为依托,欢聚一堂,举杯欢歌,答谢员工一年的努力工作,调动拓展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斗志,激励员工投入到明年的工作之中。

  二、活动主题

  贵州诚隆集团迎新团拜会——携手并进,再创佳绩。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0日17:00

  四、活动地点 贵阳腾飞酒店四锦坊

  五、活动对象 公司全体员工

  六、活动形式与内容

  七、文艺汇演+晚宴

  八、活动流程

  1.20xx年12月20日,下午2点30分与会有关工作人员到现场,负责现场的.布置、调试话筒等工作; 2.下午3点30分,主持人彩排;

  3.下午4点30分公司员工陆续入场,工作人员保证会场一切就绪;

  4.下午5点,主持人上台作开场白(具体内容略),2分钟; 5.小游戏(…),主持人介绍相关游戏规则(15分钟); 6.抽奖环节,要求略(15分钟) 7.有奖问答(略)(10分钟) 8.独唱(5分钟)

  9.抽奖(要求略)(15分钟) 10.情景剧(歌曲串烧)(10分钟) 11.舞蹈(3分钟) 12.主持人介绍与会领导 13.颁奖仪式(30分钟)

  14.领导致辞(10分钟),晚上7:00,领导宣布团拜会正式开始(连饮3杯,第一杯:感谢所有员工一年的辛苦付出;第二杯:感谢缘分让我们相聚一堂;第三杯:携手并进,共创佳绩)

  九、前期工作安排 1.总指挥:左钰、钱俞斌 2.主持人:陈海峰、滕嫚 3.拟定节目内容:略

  4.各节目组负责节目的排练、彩排,具体负责:邓秋 5.服务组工作人员:钱俞斌、邓旭 6.协调小组:钱俞斌、邓旭

  7.文案,负责有奖问答的试题题库、主持人串词的写作、领导讲话稿,负责人员:后勤部门 8.主持人服装(自行解决)

  9.工作具体安排见下表

  以上个项目负责人,周三开会讨论决定。

  十、活动后期安排

  1.工作人员检查有无遗漏,确保物品全部带走;

  2.晚宴结束后,所有工作人员留下,确保所有人员安全离开后,再行离去。

  十一、要求与注意事项

  要求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年会的顺利进行,各个分工必须明确,如有急事,需提前5天请假说明。

  十二、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表

  其他:主持人服装、发型及其他临时费用

十三、预期效果与展望

  1.丰富业余生活,减轻工作压力;展现当代职场人士的精神面貌、青春向上的风采。

  2.提高跨“各个部门之间痛失的沟通与交流。

3.营造乐观活泼的和谐职场氛围。

4.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深化相互的友谊。

5.辞旧迎新,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设计方案 篇5

  通过多种物质的形式、色彩和质感传达同样感受的信息,将所有的存在物连续为一个整体景观,营造一个山中幽竹意境空间。

  关键字:景观意境与电影;有限空间;空间序列;中国竹文化

  根据心理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应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正如你所说拍电影是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

  中庭环境要给人的情感感受

  透过明净的玻璃门窗,丛丛的翠竹青翠欲滴,踩在洒满斑驳竹影的林间小路,深入竹林的海洋,感受绿波荡漾,闲坐竹下,洗尽一天的疲劳,静静欣赏竹子秀丽挺拔、高风亮节的风姿,品味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质和情操,汲取其精神的力量,洗涤人的灵魂和思想,使其得到升华。人们不由自主的吟出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

  中庭现状

  中庭面积约为670平米的庭院,矩形,长29米,宽23米,四周由建筑围和,南,北,西三面高16.430米,东面高7.090米为主入口,两个侧入口与其相联,西侧有一个入口,宿舍约入住900人左右,中庭是封闭的外部空间,与餐厅和超市相联接,所以首要解决中庭的交通功能。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供员工生活休息,中庭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温泉城的普通员工,要解决他们停留、休息、交流、观赏的功能。中庭四面围和,感觉比较狭小,封闭,要解决小中见大的问题。温泉城的大环境是以会议、度假为目的的现代生态园林景观(优于一般城市景观),如何于统一中寻求个性,解决景观的可识别性问题。

  设计构思分析

  通过多种物质的形式、色彩和质感传达同样感受的信息,将所有的存在物连续为一个整体景观,营造一个山中幽竹意境空间。

  1.交通分析

  1.1运动与通路

  根据运动与通路研究,人们的动行为分为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明确目标的运动是紧张的运动,道路需快捷简短,因此采用直线道路解决。通过十字形交叉多节点放射性步道网络解决交通问题,边缘的道路为人们提供散步,观赏等放松运动的通道,满足人们不同的运动需求。

  1.2引导性

  西侧原有廊道的改造,出口处各增加一个三角形铺装,明确完善了空间的功能,空间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

  2.空间分析

  2.1空间的小中见大

  东方园林通过空间的曲折幽深,空间的渗透,空间的多层性来实现。

  西方园林则通过多节点放射性的视景网络和步道网络以及几何图案来实现。两种手法的本质都是通过视觉和空间的变幻产生一种更为丰富,深远的空间体验。我们采用90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多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南北两侧条状翠竹景观,成为十字交通轴的对景,人在通过时有景可看,遮挡墙体与铺装的交接处,场所空间的边缘由实变虚,增大视觉空间体验。

  2.2空间的采光问题

  利用有限的自然光,,通过把一片完整的竹林用直线开出一条条的光通道,使空间变的灿烂而愉快。班驳的竹影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时刻变幻,镜面的花岗岩,嵌入地面的光带材料的反光折射效果,空间内的景物进行新的视觉重组,视觉信息量的增加,使空间丰富而明亮。

  2.3可用的户外空间

  作为一个中庭,应是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能让人驻足停留,可在其中漫步的自由,轻松的交流空间,90交叉十字交通主轴的边缘形成一些静态的空间,依据距十字交通轴的远近而渐变,距十字轴的愈远静态空间的功能愈明确,形成动态的,过度性,静态的不同空间,在统一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解决人们对不同功能空间的需求。方形树池宽0.45M,高0.5M,可以供人停留休息。

  2.4空间的可识别性与观赏性

  中庭的环境与温泉城的环境通过追求景观意境(生态的,原生的森林)的`一致性而达到统一的目的。通过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实现景观的可识别性,通过方形元素(镜面森林绿花岗岩树池与翠竹的组合)重复组合,加强人们的空间印象,达到易记易识别的目的。规则的几何图案为顶视提供了极佳的观赏景观。

  2.5空间的质感

  质感感受同样要为意境服务,整个基面以暖色(黄木纹)为主基调与建筑立面喷涂色调和谐一致,表面粗糙的质感朴实,厚重营造山林的意境。镜面冷色调的树池与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材质的粗糙与光滑同样形成强烈的对比,空间具备雕塑感,树池犹如从土中生出,绿色的竹子与树池连成一个生命体色调的统一,明暗的对比,本身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铺装上嵌草带与森林绿树池连接形成绿色的网状图案,石板,草坪构成象征的山体肌理。

  3.构成与景观序列分析

  景观序列是强化的序列,竹林高度5m、6m、7m、6M、5M弱强弱的节奏韵律来实现。通过同种元素的尺度递增的序列变化,人对整个空间的感受逐渐加强。以方形为基本母题,使得庭院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斜向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庭院中同组元素的重组产生一个强化空间。

  4.生态功能分析

  竹林的制氧能力比同面积的落叶乔木高出1.5倍,防噪吸尘作用强于一般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简单粗放,具有很好的自繁性。

  5.文化内涵分析

  竹子享有“岁寒三友”及“四君子”之一的美誉。古人形容竹子说:“竹子有清脆欲滴,四时一贯的色泽之美,也有潇潇的音韵之胜,更有含露吐雾,滴沥空庭的意境之妙”。中庭选用竹子,想创造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基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赋予在竹子潇洒、高节、虚心的文化内涵,使观赏者通过物镜的感受而联想起意境的感受塑造一个清幽宁静的空间。竹子四季常青,可雅俗共赏。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综合使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达到熟练、灵活运用的程度。

  2. 能力目标:

  学生将语言文字信息转化成图画信息,并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早晨。

  3. 情感目标:

  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产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激发学生的作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学生熟悉的《上学歌》,歌词描绘了一幅早晨的美丽图画。

  师:这首歌中描写了早晨景象,是通过什么体现的?你能画出这样美丽的早晨吗?

  你能想像一下这些景物在画中的位置吗?

  二、绘制作品

  1.图画的设计

  师:除了歌词中提到的绘画素材,你还能找到符合主题的其他素材吗?

  提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挥想象,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那样只能限制学生的思考,可以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同地区、环境的学生会有不同设计,如农村学生画的内容可能更多的涉及到农田、家禽等,城市学生会自然的想到画高楼、汽车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寻找素材。

  各类素材在图画中位置的安排,是提示学生要对整个图画进行构图,在脑海中或者纸上简单勾勒画中景物的'大致位置。

  2.画出美丽的早晨

  A、复制已经画好的图形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要先选定对象再复制粘贴,选定图形的操作可以使用“选定”或“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通过具体操作比较出二者有什么不同。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使用Ctrl键复制和使用菜单复制的不同(菜单方法总是将图形复制到画布的左上角)。

  B、选定工具的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两种模式,实际上是被选定对象背景色有无的设置。在叠加图像时,可以选择透明背景使背景色所覆盖的那部分图像显露出来,相反选择不透明背景就可以用背景色遮盖某些图像。

  C、使用“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工具可以变换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小鸟,进行操作时,需要向学生强调应先选定对象,否则整幅图画将被改变。

  三、交流

  1.介绍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设计和完成的。

  2.春、夏、秋、冬四季的早晨各有什么特点,画画时怎样体现?

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 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五、总结全文

  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寻找答案。六、作业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反思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语文课堂也离不开一个“美”。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一、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

  二、挖掘文本美。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是他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凸现出他散文的特点,语言诗般优美。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如品味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推敲,体会时光匆匆等,这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落实工具性的目标,也让课堂充满着语文味。《匆匆》的第一自然段,朱自清在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时,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语言像诗般优美,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着的小诗。挖掘到这一文本美的特点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排比、比较、追问等精妙的表达方法,进而发现文本诗意的美,然后顺学而导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美读积累和升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

  三、流露情感美。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细读课文,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充满深挚情感。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设计方案 篇8

  一、活动设想:

  合作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消除幼儿内心的抑郁、孤僻、爱捣乱等消极心态和行为,增强他们愉快和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我学区“幼儿合作能力与意识培养”的课题目标,特设计了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让幼儿在愉快自由的集体活动中,互相协商,分工合作,通过撕、搓、粘、画、剪、说、议等多种手段表现主题,让幼儿掌握春季的季节特征,知道它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从中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二、集中教育活动:

  (一)仿编诗歌:春天到

  活动目标:

  (1)学习仿编诗歌:“春天到,春天到,桃花咧嘴笑,青蛙呱呱叫,大家都说春天来到了。”

  (2)知道诗歌的特点:简洁、押韵。

  (3)能正确运用:粉红、嫩绿、温暖等词。

  (4)在初步合作中,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春游,开展“找春天”的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春季树木、花、草的变化和一些小动物的活动。

  物质准备:春天背景图一幅,动、植物变化的图片若干,如:桃树开花,小草发芽,柳条变绿,蝴蝶飞舞,青蛙,蝌蚪在水中游动……等。

  活动过程:

  1、听幼儿园外的鸟叫声,以“找春天”等简短谈话引出主题。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这几天我们开展找春天的活动,你找到了什么?”请幼儿回答后,教师将幼儿所说对象贴在背景图相应的位置。

  2、教师仿编诗歌,并提出活动内容及要求后,幼儿中小搭配两人一组,学习仿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3、总结评价,以继续找春天为主题结束活动。

  (二)、美工活动:美丽的春天(合作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壁画,掌握简单的构图,并通过活动巩固撕、搓、粘、画、剪等技能。

  2、培养幼儿学习欣赏并评价自己及同伴的作品,从中发现美,体验集体制作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3、通过集体作画,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旧彩色挂历纸,废图书,眼药水瓶,水彩颜料,长条各色绉纹纸,正方形腊光纸,色笔,图画纸,浆糊,剪刀若干,春天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1、以简短谈话引出主题。

  2、引导幼儿协商,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启发幼儿用色笔,图画纸,画出各式小鸟,并把小鸟剪下来,贴在相应的位置。

  第二组:启发幼儿,挑选各色纸,制作小花、小草、蝴蝶、柳条等。

  第三组:启发幼儿废物利用,将废旧图片上的动、植物剪或撕下来,贴在相应的位置。

  第四组:启发幼儿用眼药水瓶,水彩颜料,喷出各种颜色的小花。

  在此活动中,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基础上协助能力差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3、合作画完成后,组织幼儿欣赏并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4、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工具。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经典】设计方案07-22

(精选)设计方案08-06

[经典]设计方案08-05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9

设计方案(经典)08-14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