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07-24 19:13:45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精选设计方案模板汇编4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设计方案模板汇编4篇

设计方案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从更深的层面上认识到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的核心作用。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直接制约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其自理能力,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教育德为先。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年级新生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系列有效的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丰富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时间

  养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初定本次活动时间为一学年,即从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以学校园地为主阵地。9月1日举行养成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三、活动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本次活动的内容分为下列几块:

  (一) 礼仪常规

  1、开学第一周,着重让学生懂得:

  2、上学穿戴要整洁;

  3、上课铃声响,立即有序地进教室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二)学习常规

  1、老师上课时应向学生强调读书写字的基本要求:读书时姿势要端正,手持课本,眼睛和课本距离一尺。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脚平、握笔正确,胸口离课桌一拳,眼睛离本子一尺,每节课握笔写字前要求学生背一背读写姿势口诀。

  2、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及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并交老师批改,如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

  3、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要利用晨会和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学会专心倾听,积级思考,主动表达。

  (三)纪律常规

  1、每天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

  2、集队做到快、静、齐,行进中不打闹。

  3、上下楼梯时靠右走,不准推挤别人,不扶肩搭背。

  此项活动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引导教育,另一方面要依靠家长的紧密配合,双管齐下、齐抓共管。各班主任每月要和家长互相反馈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信息,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五、活动要求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学校领导在其中要起统帅作用,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班主任要认真落实活动内容,学校拟每学期进行评比一次。

设计方案 篇2

  课题一: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除法的意义和第68页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完成第68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l一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问的关系。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问的关系。

  教具准备:把第67页除法的意义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写在三张纸条上,把下面教学过程()二中的`4栏式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意义和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除法。

  一、教学除法的意义

  1.教师出示第67页第(1)题,指名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怎样计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0×4=160(人)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40和4是什么数?160呢?”教师在上面算式40和4的下面写因数,在160的下面写积。

  “结合这个例题想一想,乘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教师强调指出: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运算。

  2.教师出示第67页第(2)题,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60÷4=40 (人)。

  3.教师出示第67页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60÷4=4 (班)。

  “计算第(2)题和第(3)题所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所涉及的数有哪些?跟乘法的一样吗?”

  “计算第(1)题所列出的乘法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运算,看一看除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7页的下面关于除法概念的结语,齐读两遍。

  “在除法算式中,已知的积叫什么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什么数?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什么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除法算式的160的下面写被除数,在已知的因数的下面写除数,在所求的因数的下面写商。

  4.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

  “刚才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再比较一下,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三个算式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一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哪两个数是已知的?哪个数是未知的?”

  “再仔细观察一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概括:从上面的三个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已知的;这就是说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像这样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两种运算叫什么运算?”

  教师: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想一想,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怎样求因数?”教师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商=被除数十除数

  “除数和被除数怎样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可以进行验算。)

  让学生自己验算第68页上的乘、除法。

  3.做教科书第68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意,强调不要计算,要根据题目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学生做完后,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4.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1)第l题,提问:

  “第1小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重量和筐数,求每筐的重量,怎样求?为什么?”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编的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把什么作为已知的,什么作为未知的。

  (3)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根据。

  三、教学l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

  教师逐步出示下面各题。

  (1)10÷1= (2)0÷5= (3)5÷0= (4)0÷0=

  31÷1= 0÷25= 10÷0=

  198÷1= 0÷987= 789÷0=

  1.教师先让学生看第(1)题。提问:

  “先算出得数,再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2.再看第(2)题。学生计算出得数并说出规律后,教师指出:0除以不是0的数还得0。

  3.再看第(3)题。让学生想一下,然后提问:

  “5除以0商几?想0和几相乘得5?”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所以5除以0得不到商。

  4.教师指第(4)题提问:

  “0除以0得多少?”先让学生发言,说出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0除以0不能得到确定的商。

  教师:从第(3)题看出,因为和0相乘不得0的数不存在;从第(4)题看出;0除以0找不到确定的商。所以0不能作除数。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6题。

设计方案 篇3

  为切实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强化班级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使各班形成班风正、学风浓、要求高、管理严的育人环境,通过班级量化管理评比,使全校师生能清楚看到各班管理的水平,班与班之间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特制定优秀班集体评比方案。

  一、评比办法

  1、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从常规管理、考试成绩、各类竞赛活动三方面考核,校级优秀班集体名额占班级数的1/3。

  2、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后得分相同,看前两顶的名次。

  二、评分细则

  (一)、常规管理100分竞赛(安全纪律,教室区、楼区、校园清洁区,厕所,车棚卫生区、车子摆放,课上,课间,集体活动等方面)权重0.3。

  此项评分依据日常管理人员检查评比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1、每周有专人管理检查,并及时把加减分通知单发到各室。

  2、以班为单位每两周公布一次检查结果,一个月算出累积分并排列名次,每个年级发流动红旗两面。

  3、学期末按各月名次赋分算出累分,再排列最后名次。

  4、常规管理按最后名次量化赋分:第一名赋30分,第二名赋26分,第三名赋24分,第四名赋22分――以此类推。

  5、以表格的形式公布每两周的累积分情况。

  (二)、考试成绩权重0.6

  此项内容七、八年级考核期中总平均分、优秀率和期末总平均分、优秀率,九年级考核期中、期末优秀人数。

  1、总平均分的算法

  先将各班实有学生按总分排序,从前取相同人数的成绩,计算出七、八年级学生的总平均分、优秀率,九年级学生的优秀人数,然后以年级为单位分别排列名次。

  2、按名次得分

  期中总平均分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8分,第三名得7分,第四名得6分——依此类推。

  期中优秀率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8分,第三名得7分,第四名得6分——依此类推。

  期末总平均分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得18分,第三名得17分,第四名得16分——以此类推。

  期末优秀率(优秀人数)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得18分,第三名得17分,第四名得16分——依此类推。

  3、考试成绩量化赋分是期中总平均分得分、优秀率得分和期末总平均分得分、优秀率得分之和或优秀人数名次得分之和。

  (三)、各类竞赛活动(权重0.1)

  1、以年级为组以班为单位的单项竞赛活动,能排列名次的排列名次。

  2、单项活动按名次得分:第一名得分(班级数+1),第二名得分(班级数-1),第三名得分(班级数-2),第四名得分(班级数-3)——依此类推。

  3、算出各班所有单项竞赛活动的累积分并排列名次。

  4、各类竞赛活动按累积分名次量化赋分:第一名赋10分,第二名赋8分,第三名赋7分,第四名赋6分——依此类推。

  5、各类竞赛活动,如果适合评选安全文明班集体的,要评选安全文明班集体。

  6、以表格的形式公布每次竞赛后的积分情况。

  三、奖励办法

  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班级及班主任将受到学校的表彰或奖励。省、市、县级先进班集体或个人,按县局要求分配名额,优秀班主任在优秀班集体中产生。省、市、县级先进班集体没有到期末评选,按县局要求的截止日期进行量化考核。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

  (板书课题,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读。)

  老师想先看看同学们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吗?看屏幕,谁能读词?

  (学生读出生字词。)

  现在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你们喜欢怎样读课文呀?(生答:自由地读)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如果你能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那就更好了。

  生: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我能回答这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了四种小动物,有小黄牛、小兔子、小猴子和小熊。

  生:小动物们在爱护树木的过程当中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生: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当书签;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一片树叶做纪念;小熊捋下一片树叶尝尝滋味。

  师:接着请同学们到小组中读课文,你们组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一边读一边用波浪线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表现,并在组内互相检查。

  师:你们组是怎么读的?

  生:我们组是分角色读的。

  生:我们组是齐读的。

  生:我们组是一个人读一段。

  ……

  师:哪一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完后,其它同学评议。)

  三、细读课文,理清情节。

  师:这几只小动物都这么可爱,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把它说的话和它的做法读给大家听吗?

  生:我最喜欢小兔子,因为它蹦蹦跳跳的真可爱。(接着读小兔子说的话和做法。)同学们,我读的怎么样?

  生:不好。你读的不流利。

  生:你读的没有感情。

  ……

  师: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比一比,请同学们也给老师评一评,好不好?

  生:(兴奋)好。

  师:(读课文)

  生:(给予掌声)

  师:谁能比老师读的还好?你们先练练兵。(学生先练习朗读,再指生读课文。)

  师:你比老师读的还好,老师甘拜下风。

  (学生依次汇报喜欢的小动物)

  四、图文对照,深入理解。

  师:几只小动物知道同学们这么喜欢它们,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中间。

  (多媒体放映书中小黄牛栽树彩图及动画片)

  师:这幅图写的是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这是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看到了爱护树木,小黄牛是个爱护树木的小动物,我也要向小黄牛学习,做个爱护树木的好孩子。

  ……

  (多媒体放映书中五只小动物摘叶子的彩图及动画片)

  生:这是文中2至8自然段的内容。我想,这几只小动物不应该因为自己喜欢就去采树叶,应爱护树木。

  ……

  (多媒体放映书中小黄牛目瞪口呆一幅图)

  生:这是文中第9自然段的内容,小黄牛一看小椿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惊得目瞪口呆。

  生:小椿树对小黄牛说:“快救救我吧!”

  ……

  五、自编自演,形象生动。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导演,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怎样演。

  师:谁能到前面演,其它同学当小观众,评出最佳演员。

  (生惟妙惟肖的表演)

  六、总结全文,回到整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今后你会怎样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2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网络设计方案07-20

设计方案模板07-22

设计方案格式12-01

教学设计方案12-23

薪酬设计方案08-31

鲸的教学设计方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