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06-22 16:02:38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精选】设计方案模板汇总4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设计方案模板汇总4篇

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的】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⑵ 理解“爸爸”的形象。

  2、 难点:

  ⑴ 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⑵ 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生字词。

  2、解释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简介作家作品和《城南旧事》故事梗概。

  2、导语:

  在毕业典礼上,“我”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的笑声,也有感伤的泪水;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 ?请阅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生活片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请理清课文脉络。

  讨论后归纳,然后电子板书:

  眼前事 插叙

  夹竹桃 探爸爸 赖床受罚

  礼堂钟声 爸爸的病 爸爸爱花

  唱骊歌 盼望自己长大的人 闯练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2、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

  讨论后归纳:

  ⑴ 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对我的鼓励,今天,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⑵ 六年前,我因赖床受罚,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最早到学校的学生。

  ⑶ 我闯练成功。

  ⑷ 当我得知爸爸病逝的消息后,表现出镇定、安静,这就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3、“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讨论后归纳: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严格要求“我”,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他亲自给无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爸爸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四、小结

  这篇课文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彩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写出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对自己的鼓励和教育,塑了爸爸严厉而不失爱心的形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再次阅读全文后,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的插叙手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两个语段以及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的问题。

  三、重点研读

  1、朗读第“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思考下列问题:

  ⑴ “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⑵ 爸爸是个商人,家里也很有钱,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

  ⑶ 爸爸见我不起床为什么打我?

  ⑷ 爸爸既然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⑸ 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2、朗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讨论:

  ⑴ 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⑵ 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3、熟读课文,研讨问题:

  ⑴ 课文没有直接写爸爸病重、濒死,但处处埋下了伏笔,请同学们找出来。

  ⑵ 文章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⑶ 文章多次写花,有什么用意?

  四、小结

  本文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为线索,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完成《达标测试题》第2课。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羚羊木雕》(方案B)。

  ②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 课前请同学们在练笔里写写自己进入中学后在家庭中的变化,准备在班里交流。

  ② 课前自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师

  ① 查阅指导朗读的资料,教师参与分角色朗读。

  ②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本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设计时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已半个学期了,如春天的小树在慢慢长大,有的同学在练笔这样写:

  (大屏幕投影出示,请作者读一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初一10班 于双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羚羊木雕》(方案B)》。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育,长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初一10班 江颖楠

  (过渡)是的,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师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课文

  ① 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② 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自由回答问题并明确上述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有主动的、独特的感受,随时加以肯定。

  [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

  精读赏析

  师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读后进行评价。

  教师用大屏幕投影问题组:

  ① 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② 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

  (过渡)从大家的掌声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发现、有感悟,进而有创作。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对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结构顺序

  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① 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

  ②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作业

  ① 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一生。

  ②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小结

设计方案 篇3

  “学校心理辅导是本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京师心理应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心理辅导的实践也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关于什么的团体辅导,比如我现在发一个关于培养自信心团体辅导方案。培养自信心团体辅导方案目标:通过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寻找、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拥有成功的人生。

  活动安排:五次活动,每次60—90分钟,每周一次。

  活动对象:初二年级

  (一)我是谁——认识你自己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

  活动准备:纸、笔。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你了解自己吗?请在纸上快速写下10个“我是……”(10分钟)

  2、分享。请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3、教师点评。了解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己是知彼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角色、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生涯的规划,获得更美好的明天。这次活动将引导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4、自我认识活动。

  (1) 将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已(最好是两两不太熟悉的同学为一组)。甲开始自我介绍,已负责记录。甲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

  (2) 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的记录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次活动的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何者比较困难?为什么会如此?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人负责统整讨论的结果。完成之后,由负责统整的人向其他人报告讨论的结果。

  (3) 汇报结束,请每位同学强其签名的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自己对此同学的了解,在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次向右传,直到签名纸张回到本人手里。

  5、分享。每个人与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反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6、教师总结。了解与接纳真实的我是很重要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高估或者低估了自己,并把这种看法认为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的。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东西,对自己有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认识,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和他人的眼光来更好的发现自己。

  (二)积极赋义1、 将学生分组,约6、7个同学为一组,组员围成圈坐好。让同学们拿出上次活动所写的自己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纸,对每个成员写下的不好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赋义,如:多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竞争意识不强——积极赋义就是不争强好胜;鲁莽冲动——积极赋义就是勇敢积极;畏首畏尾——积极赋义就是小心谨慎。每组一人作记录,将小组所作的所有积极赋义的例子进行团体分享,并讨论某些性格特征什么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什么情况下具有消极作用,如何避免其消极作用。(30分钟)

  2、教师总结。苦瓜向来喜欢抱怨自己,抱怨老天,因为不仅生就一张凹凸不平的脸蛋,味道尝起来更是苦ㄚ!所以它平日就是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夏天来了。苦瓜遇见甘蔗,它对甘蔗说:老天真是不公平,你的脸长的这麼平直光滑,汁液又这麼甘甜可口,人人都喜欢,而我,咳!甘蔗经他一说,只是谦虚的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是阿!天生的我就是讨喜欢的甜味,和你是相反的,不同型的。

  可是如果没有你的苦,人们怎麼知道我的甜呢?再说,你天生的苦,并不坏呀!只有你才能让大家从小记得这种『吃苦的滋味』,吃下了你,也就不怕吃苦了。还有,从小也会记得摆一副苦瓜脸是不好看的,这可是你与众不同的.特色呀!瞧!你是多麼特殊!苦瓜心想:我比别人特殊多了!从此他总是高高兴兴的展现自己,劝大家别怕吃苦,吃下它也就不怕吃苦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一种性格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环境不同,同一种性格特征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所以,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三)寻找自信支点1、 自我寻宝。让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寻宝方式:我开始喜欢我自己,因为……

  寻宝要求:

  ①必须实事求是;

  ②必须是自己的优点或特长,也可以是自己的进步;

  ③每个人至少找到自己的5个珍宝。

  2、优点轰炸。

  小组成员轮流坐到中央,其他成员从他身上找特别的地方,然后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赞美对方。

  团体分享:当别人赞美你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赞美别人时,通常赞美哪些地方?你能给所有的人不同的赞美吗?你在赞美别人时,感到自然吗?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点,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寻找自信的支点,开发自身的潜能,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

  (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秘密大会串。

  (1) 请同学将目前最感到困惑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写好后折叠起来交给教师。

  (2) 教师从手中的纸条中抽出一张,将纸上所写的问题念出来,让所有同学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之间可以讨论,示范和提供书面资料等方式来帮忙解决问题。

  (3) 教师依次念出所有同学的问题,并让同学依次帮忙解决。

  2、自信百宝箱。给所有同学发一张心卡,让同学在心卡上填写“在自信心方面,我无法做到……”团队所有的成员对心卡上无法做到的事献策,不评价,重数量。

  3、教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借助团体的力量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五)温馨祝福,结束活动

  1、总结收获,自信人生。由学生反思总结收获。

  2、歌曲《相信自己》,在歌声中回顾走过的风雨成长心路,感受团体的力量,胳膊挽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唱起《相信自己》。

  3、温馨祝福。互赠祝福,感受团队的力量,祝愿自信人生到永远。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由《背影》中父子间的爱引出对大自然的爱

  2、观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后

  2、掌握下列生字词

  踞(jù)

  薄(bó)阴

  绺(liǔ)

  棱(léng)角

  穹(qióng)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

  挹(yì)

  掬(jū)

  3、思考问题:

  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

  明确: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2、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

  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

  比喻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

  (太淡)

  对比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太浓)

  西湖的波

  (太明)

  秦淮河的波

  (太暗)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联想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4、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五、全班配乐朗读。

  六、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本文,模仿《散文家谈散文》写一篇鉴赏小短文。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设计方案格式12-01

教学设计方案12-23

薪酬设计方案08-31

《雨点》教学设计方案01-26

《借书》教学设计方案12-17

《锄禾》的教学设计方案12-21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方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