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6-16 20:41:58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5篇)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段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

  自由练读,指名读

  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

  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

  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

  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

  【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

  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

  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

  【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

  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

  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

  小青蛙心里想:“”

  语气词:呀吧呢啊哩

  练习说话

  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

  读句子,认识纹

  积累:指纹、掌纹、皱纹

  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

  圈出动词

  看谁记得快

  选择动词填一填

  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

  三、儿歌复现

  1.【出示儿歌】拍手读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说话,谁学理?

  宝贝连忙问妈妈,

  蛙妈妈,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纹碰岸荡回来,

  原来这是回声啊!

  2.写字:影倒游

  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

  范写:影

  倒游:左中右结构

  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

  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写: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

  【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4.互动评议。

  (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

  (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

  (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魔术过程:教师展示宣纸,折叠——浸染——展示染纸作品。)

  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画笔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三、学习新知

  1、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

  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看来宣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所以我们要使用它来进行染纸。

  师:还有哪些纸也可以用来染纸?

  生:(餐巾纸、毛边纸等吸水较强的纸。)

  2、展示范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才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师:先折后染。

  教师板书——折、染

  四、研讨折法:

  (1)、介绍“米字折”

  师:老师刚才是先对折,再斜折,展开就像“米”字,我们称之为“米字折”。

  (2)、折纸竞赛:还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

  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

  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五、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才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可以将纸进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其实几种染法可以结合使用,瞧,刚才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可以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六、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一张作品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们称为单色染纸。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再看看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样?谁来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一下!

  彩色染纸: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七、染纸作品展

  1、染纸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举办一个染纸作品展,好不好?请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折法、染法多染几张,最后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最漂亮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的展览。

  2、作品展示

  3、作品评价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认为哪些作品还需改进?怎么改进?

  八、课堂延伸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这些美丽的染纸有什么用途呢?

  瞧!(这衣服)这些书签、窗花也是用染纸做成的。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教学设计方案3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染纸活动的乐趣。

  2、体验不同折法染纸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感受对称美。

  3、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二、活动准备:

  盘子、颜料、纸巾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乐趣。

  2、活动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折法染纸所产生的奇妙变化,掌握染纸的折叠、泡染等方法。

  四、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欣赏印染作品。

  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案像什么?每件作品中图案都一样吗?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感受色彩、图案的对称美。

  2、谈话讨论,引导幼儿观察美丽的印染作品。

  (1)这些美妙的图案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2)为什么它们是对称的?

  (3)我们怎样才能染出不同的颜色、图案?

  3、尝试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进行染纸活动。

  (1)先将纸折叠,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颜料中,感受纸泡在颜料中的长短与染色面积大小的关系。

  (2)泡染的面积大,泡染在颜料中的时间就要长;反之,泡染的时间要短些。

  (3)染好后慢慢将纸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4、观看重叠晕染效果,尝试进行重叠晕染。

  (1)尝试重叠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后泡染在不同颜色中会产生奇妙的色彩变化。

  (2)为了避免后染的颜色完全遮盖先染的色,第二次染色可以不要泡染太深,时间简短些。

  5、请幼儿自由尝试多种泡染方法,并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到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6、分享交流。(延伸活动)

  (1)将幼儿作品放置在展览区中。

  (2)请小朋友互相欣赏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染纸方法,感受染纸的艺术美。

教学设计方案4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⑵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教学设计方案5

  【学习目标】

  1、熏染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全新理解。

  2、细致入微探究课文的方法。

  3、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对生命的诠释。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心目中,生命是什么?或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命不单是宇宙间的匆匆过客,不单是流星转瞬即逝的那一刹那。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便有了生机与活力,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么人的生命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意义究竟何在呢?)

  原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带走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她对生命也作了一番深入地思考,颇有见地,并且发出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

  板书:

  2、学生介绍作者。

  提示:作者从小身患重病,困卧病床,但却写下了40多个剧本和10多本散文集,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为什么她能做到呢?

  说到底,就是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信念的执着,这样的生命是鲜亮的,这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她对生命的感悟。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

  1、文中讲了三个事例,请用一句话概述。

  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在观察、体会生命。

  动物、植物、人类。

  3、这是三个怎样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复述并作答(在文中找出关于生命的关键词、中性词理解全段)。

  板书:

  脉 动物→生之欲望→敬重生命 层

  络 植物→生 命 力→珍爱生命 层

  清 人类→生 命→展示生命 递

  晰 进

  4、再读文,画出你最为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记牢!

  三、探究学习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

  学生说后放投影: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人的一生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烧,我要让他燃烧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

  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2、名人的话,使我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否讲一讲我们身边、你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呢?

  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蒂芬·霍金、张海迪、马利、向生命奔跑等。

  伟人的事迹让我们倍受感染,也赋予我们生命无穷的力量,愿同学们都做生命的强者。

  3、生命在杏林子眼中,是险境中挣扎的飞鹅,是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是听诊器中强健而有力的跳,那在你眼中,生命是什么?请用生命是说一句话 。

  投影小结:

  生命是悬崖上傲然挺立的松柏。

  生命是搏击风雨、冲刺苍穹的雄鹰。

  生命是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雪梅。

  生命是青翠碧绿,遍步天涯的小草。

  生命是一次次更快的冲刺、更高的跨跃。

  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向前飞奔的河流。

  四、小结

  还可以说,生命是一辆飞速前驶的列车,它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与片刻的松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车的车手,只有时刻紧握方向盘,集中全部精力向我们的目标飞奔,生命才会凸现它特有的风彩与魅力!愿我们每个人都做最优秀的车手!

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教师:

  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教师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⑴ 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局囿( ) 招徕( ) 饽饽( ) 秫( )秸

  荸荠( ) 隔阂( ) 商贩( ) 蘸( )

  ⑵ 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招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机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和阅读兴趣:

  ⑴ 学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声。

  首先在各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到班上进行交流。具体要求有:对此吆喝进行简单的介绍、模仿和评价。或者先由学生模仿该吆喝声,然后由其他同学猜猜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种商品的经营,最后由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

  ⑵ 在学生介绍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声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列出四至五种吆喝声:

  (兼顾时间、品种、声调特点),请2~3名学生尝试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同学的介绍,并就同学的介绍写下若干的优点和不足,包括内容、条理、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二、研读与赏析

  自读课文,通过比较把握课文的内容及结构:

  ⑴ 自读课文,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课文介绍了关于北京街头吆喝的哪些内容?与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异同?

  与同学的介绍相比,课文的内容似乎更为丰富、复杂。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楚、杂而不乱的?

  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

  ⑵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思考讨论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相关提示如下:

  课文介绍的内容:

  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4~10段);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11段);吆喝的声调(12段);吆喝的音韵节奏(13段)等。

  课文的结构层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梳理出如下板书:

  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

  ⑶ 在讨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在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介绍时,如何才能做到有条有理,秩序井然?

  参考提示:首先,要将要介绍的事物分成若干“类”(或若干方面的内容);其次,将这些“类”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安排好先后顺序;最后,应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和上下连接的过渡句。

  【体验与反思】

  1、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

  ⑴ 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教师也可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京味语言的示范)

  ⑵ 五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

  2、交流与讨论:

  你如何看待当前街头的吆喝声?

  此题意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答案不求同一。教师宜引导学生从现代城市形象的角度来思考,并最终落实到“关注生活”这一目标上去,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课堂讨论后,可让学生以“城市的吆喝”为话题作文,作为课外拓展延伸的作业。批改后,出一期作文展。

教学设计方案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录像入手,引导自读自悟。

  (1)出示课件,看白鲸洄游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

  口技专家

  嬉耍游玩

  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

  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8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⑵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⑶ 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王 林)

教学设计方案9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教育改革已经紧锣密鼓,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其教育的思想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素质为纲,作为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的物理教育,应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

  一。在物理教学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素养,知识经济的时代,物理也将更广泛更普遍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表现得与人类的生存质量,社会的发展水平休戚相关,因此,人们不能不对教育有新的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因为“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纵横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教学在前进,课堂教学设计也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去攀升新的高度。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观点。简单地说,就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树立观点。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当前学生能力的发展缺少应有的知识储备,而国家课程的一统性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为解决国家课程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指的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预先决策和超前把握。

  1.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从它的形成过程讲,可分为两个阶段。

  1.1思路设计。所谓思路设计是指教师根椐教学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课程

  基本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思路的前提下,编制出具有一定层次的教学程序。例如,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引入课题、激发动机→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思维加工、得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巩固运用、强化记忆”。教学思路的设计只是教学方案的初步定向,此时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只是原则的、笼统的、概括的,其包含的素材还相当贫乏,缺乏具体,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才能明确、丰富和充实。

  1.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是指教学各阶段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业方式的确定,即师生双方在各教学时间内做什么,怎样做,任何教学思路的展开都必须通过活动来实践。如果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学设计的共性,那么,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个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同一种教学思路可以由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课题的教学可以用“教师讲”的活动方式展开,也可以用“教师指导”的活动方式展开。就前者来说,其活动过程简单易控,只要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特出、难点突破,学生接受讲解的结论也不困难,可要让学生信服这些结论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许多观念与物理学的结论往往是相勃的。

  2.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2.1 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乐学 。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问题的解决。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较复杂些,因此需要有意识的寻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出试题法就是让学生编写物理试题,来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老师事先定好格式和内容,并提出试题质量要求,要求有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出的试卷先交老师审阅,然后互相交换做试卷,谁出的试卷谁批改,由于在自考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掌握考与评的主动权,因此思维十分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自然形成了。

  通过出试卷,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评选优秀试卷,给出题人以极大的荣誉和鼓励,也给其他同学很大的启发,促进了学生们去寻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的习题,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自然转变。

  2.2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3.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教学设计思想是注重学生的经历与操作,引导学校积极参与试验过程,关注学生试验分析,讨论,交流,质疑等等应该是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摸索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规划。教学设计最总还是靠老师在课堂的导演下完成的,是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

  教学设计是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老师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即依赖于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缚。我们可根据教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让老师有发挥的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物理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与备课是有明显区别的,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设计的核心为“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提出的依据)设计、“问题情景”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支持教学活动展开的教学资源”设计和“工具”设计。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总之,要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求知和创新,从而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就能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方案10

  一、新课程下如何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能力与创新: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何区别与突破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曲线工具的使用。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教案《例说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

  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11

  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

  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设

  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设计意图】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设计方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杰

  炽

  作

  热

  《雨之歌》

  深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教学设计方案13

  一、设计思想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十:作业设计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穷人

  [个人简历]

  田科,男,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语文老师。中央电教馆“远程项目学习”骨干教师。甲骨文教育基金会世界教育专家组成员。多次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现着力进行“协作式小组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题项目获全国合作学习一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15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2-23

《公输》的教学设计方案07-22

《春酒》的教学设计方案07-21

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07-08

《雪》教学设计方案06-27

《组歌》教学设计方案07-16

《口技》教学设计方案07-16

《山雨》教学设计方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