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06-16 09:13:20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关于设计方案模板汇编4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设计方案模板汇编4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教学方法 :读、研讨。

  教学手段 :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写过信吧?

  那么大家写信有没有题目呢?

  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种比较简单的书信题目“与……书”(板书),意思就是“给……的信”。比如我给张三写信,题目就可以是“与张三书”。从前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游历了奇特秀丽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给好友朱元思写了封信“与朱元思书”(补充板书)。下面就请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赶快读一下友人给你写的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2.指定一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明确读音和句读。

  3.全体齐诵。

  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生答)

  师 :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4.俗话说“三分七分读”,下面由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风烟俱净......天下独绝。”

  点拨: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5.小组为单位参照课下注释翻译。一位同学起来翻译,老师订正。

  三、分析赏析课文

  我们再来诵读,这次大家要扮演吴均的角色,在脑中想象一下。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全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全体齐背第一段)

  1.结构分析:总分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特点,同学们用八个字概括“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和第三段就分别来写的水和山。

  2.提出问题: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异在哪?

  A.先赏析异水

  水的特点:清、急。

  原文对应的诗句是什么?(生答)

  运用了什么修辞?夸张、比喻。表现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动静结合。

  当堂背诵第二段。生齐背或读。

  B.再赏析奇山

  看——山之形。

  24字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充满生机与活力。

  听——泉水、鸟、蝉、猿之声。

  天籁之音,和谐悦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作者是怀着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写的。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正是作者的感慨。

  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有没有结束?

  接着看——山之色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找一位学生翻译。

  四、明辨主旨

  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时的心情吗?

  (生讨论回答,师点拨指导)

  五、小结

  根据板书回顾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六、作业

  背诵全文。

  用现代文介绍“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比喻

  奇山——看——形

  听——音(泉水、鸟、蝉、猿)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色

设计方案 篇2

  长期边际成本理论简介

  分时电价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成本定价法。在充分竞争的电力市场中,市场中的现货价格(分时电价)基于短期边际成本产生;而在政府定价的情况下,上网电价实际是长期合同价格,应以长期边际成本为基础制定分时电价。

  上网侧分时电价方案的设计

  A省的电源主要包括水电和燃煤机组两类。当前水电装机容量约占总装机容量的65%。单机5万kW以下的小水电在数量上占优,但具有季调节及以上调节性能的水电装机容量占水电总装机容量的56%。“十二五”期间,多座大型水电将陆续投产,水电装机比例将进一步提高。火电以大容量燃煤机组为主,单机30万kW及以上燃煤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96%,单机60万kW及以上燃煤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40%。至20xx年,单机60万kW及以上燃煤机组在火电机组的比例将超过60%。2)供需情况。当前A省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时段性的缺电。但随着多座调节性能较好的大型水电投产,自20xx年起,A省将出现全面的电力电量富裕,即使是在枯水期的高峰时段也将有较大的电力电量盈余。3)机组发电特性。A省主要依靠调节性能较好的大型水电进行调峰。统计结果表明,季调节及以上调节性能的水电站在全年范围内均可较大幅度地参与系统调峰;日调节和径流式水电站,发电出力几乎为直线,对系统调峰的贡献很小;火电机组在丰水期基本按最小技术出力运行,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承担有限的调峰作用。由于A省中具有年调节及以上性能的水电站很少,所以水电发电量的丰枯季节差异很大,整体上水电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发电量占到全年水电发电量的70%左右。因而A省的火电机组主要起到的是枯水期发电,平水期和丰水期备用及电压支撑的作用。

  如前所述,上网侧分时电价的理论基础在于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发电边际成本不同。因而,是否有必要实行分时电价以及是同时实行峰谷、丰枯电价,还是单独实行峰谷电价或丰枯电价,取决于该市场的发电边际成本。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电力负荷的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只是峰荷的增长,而是基荷的增长,同时考虑到我国“贫油少气”的资源现状,经过优化规划后的边际机组往往是大容量燃煤机组。根据式(4),边际容量成本在不同时段或季节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划中的边际机组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若该机组承担着为系统调峰的作用,峰谷电量的差异较大,则边际容量成本在不同时段的差异较大;若该机组承担着枯水期发电丰水期备用的作用,则丰枯电量差异较大,从而边际容量成本在不同季节的差异较大。

  根据长期边际成本定价理论,边际电量成本在不同时段或季节的差异在于不同类型电源的燃料成本不同,因而经过优化调度后,系统的边际机组不同。由此可见,边际电量成本差异的根源在于电源结构多样化。若在电源结构比较单一的市场中,例如火电为主的市场,边际电量成本的差异将较小,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仅在少数经济发达省份有一定装机容量的燃气或燃油机组,在少数省份有核电机组,大部分火电为主的市场基本以燃煤机组为主。在我国当前“关停小火电”,“上大压小”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大部分省区燃煤机组均以单机30万kW和60万kW的机组为主。其中,30万kW级燃煤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35.62g/kWh,60万kW级燃煤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22.02g/kWh,两者之间平均设计煤耗的差异约13g/kWh[7]。由此可见,在大部分火电为主的市场中,燃料成本的差异较小,因此不同时段或季节,系统边际电量成本差异较小。根据A省的电源规划方案,边际机组为30万kW的燃煤机组。从机组发电特性分析可以看出,由于A省调峰电源主要为水电,燃煤机组在全年各个时段的发电量比例比较均衡。因此,对于A省而言,边际容量成本在峰谷平时段的分摊比例趋同。同时在运行层面,由于A省电源主要为水电和30万kW以上火电机组,火电机组运行成本高于水电,因而A省电网在不同时段的边际机组均为火电燃煤机组,边际电量成本在峰谷平时段趋同。所以,A省电网峰谷平时段的边际成本趋同。但由于火电机组在丰枯季节发电量比例差异较大,边际容量成本在不同季节分摊比例不同,因而A省电网在丰、枯、平季节的边际成本不同。由此可见,对于A省,仅适宜实行上网侧丰枯分时电价,而不适宜实行峰谷分时电价。

  此外,在当前厂网分离但却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发电竞争市场的环境下,发电公司不能自主甚至很难参与制定其发电计划,峰谷电量的分配完全在于电网公司的调度部门。由于对峰谷电量的分配在日前发电计划以及实时调度层面,涉及到复杂的电力系统安全约束问题,不仅事后对峰谷电量分配的“三公”监管难度较大,而且较难制定一个可操作的“公平”原则供调度部门在实时调度中遵循。而在丰枯季节电量的分配上,一般在年发电计划和月发电计划层面,遵循的是尽量减少水电弃水的“以水定电”原则,监管相对而言较为容易。综上,本文建议,对于A省仅实行上网侧丰枯电价机制。

  文献[8-10]根据长期边际成本定价理论建立了上网侧峰谷电价模型,在同一时段全网所有机组执行相同的上网电价水平。该方法符合“同质同价”的经济学原理,但全网统一上网电价水平,将造成各方主体利益较大的调整,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文献[11]分别以各个机组的实际投资成本和变动成本分别确定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者综合得到发电侧峰谷电价。该方法对各方利益调整较小,但需确定每个机组的峰谷电价水平,核定的工作量较大,而且当系统的供需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电价进行调整时,调整的工作量也较大。因此,为便于政策的实施,本文建议仍然沿用现行的上网侧分时电价方式,即在政府审批电价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得到丰枯分时电价。考虑到水电和火电的发电特性差异较大,若采用统一的分时电价浮动比例,将会在水电行业和火电行业之间产生交叉补贴。所以,本文建议应按照水电和火电分类制定浮动比例。

  从价格反映市场价值的角度出发,经过上浮后的枯水期上网电价应与根据长期边际成本理论计算出的枯水期边际电价接近。因此,本文建议按照测算的枯水期边际电价以及火电厂和水电站的政府审批上网电价来确定枯水期的上浮比例。丰枯电价浮动比例设计思路见图1。对于上网电量的取值,文献[12]以节能调度为导向,并引入环境价值参数,通过优化建模的方法进行求解。理论上虽然可行,但由于其环境价值参数的取值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可参考,而其取值会影响水、火电的上网电量,从而影响发电企业的利益,在实际应用上可能会引起诸多争议。因此,本文建议:上网电量的取值可参考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规划预测数据,以便于方案实施。

  上网侧峰谷电价调整机制。1)枯水期电价浮动系数的调整机制。枯水期电价浮动系数需根据系统供需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本文建议:在每个电价管制期末,根据下一个电价管制期的电源规划、负荷预测等数据,本文所建立的模型重新测算丰枯电价浮动系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2)丰水期电价浮动系数的调整机制。由于分时电价浮动系数的测算基于历史和预测数据,与实际运行的结果难免发生偏差。3)基准电价的调整机制。本文以政府审批电价作为基准电价。因而当发电成本发生(如火电厂的燃煤价格、水电站的水资源费等)变化时,价格制定者应及时予以联动,调整上网电价水平。

  上网侧分时电价测算

  本文取机组投资成本为4196元/kW[13],平均厂用电率为6.24%,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为92.51%,运行维修费率按经验取3%,贴现率取8%,机组逐年投资比例为20%:30%:30%:20%,运行年限取20a。根据式(1)—(3),计算得到边际容量成本为571.38元/kW。取30万kW火电机组平均煤耗335.62g/kWh,平均到厂煤价700元/t,计算得到边际电量成本为0.23元/kWh。边际容量成本在丰枯平季节的分摊比例为:23%:57%:20%。取值为20%,取值为8%。计算得到A省分时边际电价为:枯水期为0.39元/kWh,丰水期为0.32元/kWh,平水期为0.37元/kWh。

  p火审批取值0.36元/kWh,p水审批取值0.3元/kWh,测算得到K火枯和K水枯分别为8%和30%。A省火电枯丰电量比例为2.54,水电枯丰电量比例为0.48,测算得到K火丰和K水丰分别为20%和15%。

  虽然本文设计的方案基于“减少对发电企业利益调整”的原则,分类制定水、火电企业的分时电价浮动比例,保证了水电行业和火电行业的整体利益不受影响。但由于不同电厂的发电特性不同,丰枯电量的比例有所差异,因而不同电厂的利益调整情况不同。1)火电企业。通过对A省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算可以看出,火电企业因上网侧分时电价政策造成的利益调整差异很小,方差为104。2)水电企业。由于水电站的调节性能不同,不同类型的水电企业利益调整情况不同。整体上,单机5万kW及以下的小水电,因调节性能普遍较差,实行分时电价后发电收入普遍降低,利益调整的方差约为3103。单机5万kW~10万kW的中型水电站由于调节性能和流域来水的差异,实行分时电价后发电收入的影响情况差异较大,约65%的电站发电收入降低,35%的电站发电收入增加,利益调整的方差约为102。单机10万kW以上的大型水电站由于大部分调节性能较好,半数以上的水电站发电收入增加,利益调整的方差约为5103。

  对水火电价格差异的探讨

  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因能在供需相对紧张的枯水期多提供电能,因而从分时电价政策中获益,不仅体现了“优质优价”的原则,符合电价改革的方向,而且还有利于促进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建设,改善当地电源结构,充分利用水资源。由于当前我国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因而在“合理回收成本,合理获得利润”的政府定价原则下,水火电的上网电价差异较大。水火电是否应“同价”在电力行业引起了广泛争论[14-15]。水火电价格的差异似乎与《电力法》中“同网同质同价”的电价原则相违背,但实际上却不尽然。由于电力供需形势的不断变化,不同时段电力商品的价格不同——高峰时段和枯水季节价格高,低谷时段和丰水季节价格低。因此,电力商品的定价应是“同网同时同价”。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调节性能好的电源因为可以在价格较高的时段多发电,所以年平均价格较高。一般情况下,火电机组的调节性能优于日调节和径流式水电,而劣于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电站,因而火电的价格理应高于日调节和径流式水电,而低于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电。从A省的实例数据来看,在本文所设计的分时电价机制下,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电站年平均上网电价将上涨7.26%,该类新投产的水电站年平均电价约为0.32元/kWh。虽然仍略低于当地火电价格0.36元/kWh,但与火电的价差比未执行分时电价有所缩小。换言之,虽然在本文所设计的机制下,不能完全理顺水火电之间的价格关系,但对逐渐合理化水火电的价差有一定积极作用。

  结论

  本文对现行的上网侧分时电价政策进行了完善。以长期边际成本定价理论为基础,针对某省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分时电价浮动比例的计算模型,避免了浮动比例由价格制定者人为确定的不足。同时,本文详细设计了上网侧分时电价的调整机制,以动态调整取代现行的静态方案,不仅有利于分时电价政策的执行,而且提出的“电网公司通过上网侧分时电价政策增加的收益由发电公司和用户共享“的方案,将有利于政府部门合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实现本省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地方经济有序发展。

设计方案 篇3

  广东版高一课标教材《语文》(必修1)选了屈原《离骚》片段,内容和人教版原先的选段不同,具有相当的难度。刚接触时,学生和老师都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内容的生涩,大多数老师就选择了读,但学生读的欲望不强,目标不明,所以热情不高。学习停留在知识层面,如生字词、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

  我带学生学习此课,选择从人物形象出发:屈原是谁?我们生活中现在哪些传统和他有关?你从什么渠道获取过关于他的信息?他给你的原有印象是什么?

  关注人物和事件,是学生本能的兴趣。问题以发散的方式由学生去展开,在七嘴八舌中大家勾勒出屈原的最初形象。老师并不下结论,而是直接将兴趣引入课文。

  有学生说《离骚》是屈原的精神自画像。也有学生说因为“君不圣,相空贤”,他要苦求美政;信而疑,忠被谤,他要宣泄愤怒。

  然后迅速切入文本,按照“五读”的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

  一读:

  整体感受他是怎么画自己的,或者说他是怎么苦求或宣泄的?按照自己的感觉诵读课文,把第一遍阅读的感受告诉同桌。

  用分享的形式来完成初步感知,给学生思维的碰撞搭建了第一个平台,这是最基本的合作。深浅、对错、好坏姑且不论,不以老师意志或教参意志僵化约束学生的感受,这种感知体验的过程正是学习的要素之一。

  学生说得很乱,也有说得离谱的,还有自己找参考资料来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这个环节中得以体现。

  二读:

  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并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根据老师的朗读在原文中画出节奏符号(斜线)和重音符号,并在不会读的、容易错的字词上标注拼音;二是感觉一下《离骚》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这样,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自然地提出来解读,就生成了一些问题。

  如“孟陬”就引出了屈原的出生问题,引出了“血统、出身、气度、名字”等,由内容的描述自然转到去探究内容背后的东西,完成内容到内涵的自然过渡,并且就势而问“为什么”,学生思路活跃而不混乱,就慢慢梳理出“非凡—非凡人—非凡责任”的初步结论。

  至于句式,学生最容易发现的便是“兮”字,由“兮”字生成新的问题:为什么用这么多“兮”字?首先学生解释这个字(楚地方言“啊”),教师适时带出文体知识(楚地特色;楚辞代表作,二句成对,四句成节等)。然后学生由教师的朗读想到抒情性,教师再适时穿插文学常识(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浪漫主义杰作等)。下面一个问题也就自然生成了:按照对屈原情感的理解选读课文,看他抒的是什么情,又是如何抒情的?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问题的生成,即要让学生产生问题,让问题产生于学生,这样学生才有探究、解决的欲望。同时,问题的产生又不能远离文本和学习的目标,所以巧妙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理性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环节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恰到好处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同时完成了基本知识的学习。

  三读:

  请学生范读第二段,问学生的新发现。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最后集中到两点:一是大量出现的第一人称;二是大量出现的香草美人形象。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契机出现了,于是立刻安排讨论,以四人一小组的结合方式,各自选题,进行较为充分的探究。最后请小组发言人总结发言。

  学生们的收获是令人惊喜的:

  讨论“第一人称”,问题有:文章反复出现“我”可见诗人什么特点?和“我”相关联的内容是什么?从中能读出屈原的什么品格?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自我表白的欲望。学生联系第一段来解说。

  ●强烈的自我意识。学生联系反复出现或省略掉的代词“我”来展开。

  ●勇于肯定自我、褒扬自我(带有自我崇拜的味道)。学生联系“内美”“修能”来展开。(这里学生还有了一点小争论,即“自我崇拜”是褒是贬。)

  教师适时拓展:《离骚》2400多字,300多句,直接提及“我”的有80多处,出现频率之高,比较少见。再读,沉思,倾听作者灵魂的声音。学生有精彩感悟:

  ●感觉到了他的悲苦。一个人受了委屈压抑,有苦无处说,积郁难忍,就会形诸文字;屈原因为有“我”所以苦,但又因为能有“我”而见其坦荡。

  ●感觉到了他的孤独。他缺乏在那种权力圈子里巧妙周旋的能力,因此也就注定在这个圈子里难以长久立足。一个无法与众人沟通的“我”,一个遭众人排斥的“我”,怎能不孤立呢?独醒者、自修者注定是孤独者。(有老师的穿插提升在其中)

  ●感觉到了他的执著。这种执著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众人皆醉,世人皆浊,但他不随波逐流。世俗之所以可怕,就在于毫无准则、法度,所以执著最难得。

  ●感觉到了他对自己的珍惜。他若不尊重爱惜“我”,是可以妥协、投靠、改变以取富贵,或者楚才晋用,或者做个逍遥的隐士。但他不愿意,他要“抚壮”还要“道夫先路”。为了成就自己,为了自己所坚持的生命价值观、生命理想,他只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他是被历史留下名字但毕生从政失意的文人典型。从失败走向失败。他后面还有贾谊、曹植、李白等人。这是天才的悲剧,任何一个理想主义者都避免不了这样的悲剧。

  ……

  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环节,让学生读透、谈深、说到位,这个学习过程也成了学生精神提升的一个过程。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同时得到了提高,是此环节一大得也。整个过程中老师以关键的语句进行穿插,构成讨论的一个分子,并适时引导、拓展、提升。

  讨论“香草美人”,问题有:“香草美人”象征什么?写这些对塑造诗人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有:

  ●佩带香草———品行高洁、芬芳。

  ●朝搴夕揽———积极修身,完善自我。

  ●去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志向坚贞。

  教师拓展屈原作品中常见意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奸佞。提问:香草仅指作者自己吗?(学生答:还泛指贤臣。)追问:“美人”是谁?(学生一认为是爱恋的女子;学生二否定,说本文不是爱情诗,屈原是爱国诗人,他最担忧祖国,“美人”是祖国;学生三进一步补充:祖国的'代表在当时就是国君,爱国就是忠君,所以“美人”是楚王。)学生还在争论,教师适时转移:诗歌有一段专门写到了国君,还写到了其他一些人,我们一起来看看,都写了谁,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屈原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四读:

  品读第三段。联系上面留下的问题,思考,自由组合讨论。最后形成了下列一些意见。

  ●写了尧舜(耿介、得路)和桀纣(猖披、窘步)的对比(自然点一下手法问题)。

  ●写了党人(偷乐、幽昧险隘)和诗人(惟、恐,道夫先路)的对比。

  ●诗人(奔走、不舍)和君王(信谗、怒)的对比。

  ●作者态度:爱憎分明。对楚王:满怀热情、满怀期待,忠诚、忠心。对党人:疾恶如仇,决不妥协。

  ●作者态度何以见?一从对人物的称呼上见(对楚王用荃、灵修、美人等);二从作者对他们的用语上见。

  学生在阅读、探求的过程中,立体地理解了屈原,以及他周围的环境、他所处的时代。

  五读:

  齐读课文。教师提出书面练习的要求:屈原辞别了这个世界,现在我们用什么语言来辞别他呢?

  作为课堂作业的一种形式,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用心贴近心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借语言的载体得以充分的展示。举例:“千年的尘埃未能掩埋你的风骨,王朝的变更无法改变你的语言。沧桑岁月里多少成与败的轮回,岁月换了容颜,你却在污浊的尘世里行至永远,以至形成了一座雕像、一首咏叹曲,永世挺立,亘古回旋。”

  最后布置课外作业:屈原对我们的心灵形成了一种冲击,或许从此以后,我们的生命或多或少会跟他发生某种关系。请找出对你生命影响最大的五个人,分别配一小段评述。

  作业是完全开放的,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感知屈原之后,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需要引导的,或许他们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样除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开始思索人生,让精神层次得以提升。

  反思:

  这是一节常规的讲读课,但学生成了这堂课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课文资源的调动者、整合者。多种学习方式的交替使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深入探究,学生们穿越了文本的重重迷宫,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探究,从探究到生发,从生发到鉴赏领悟拓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有发现,有生成。这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堂课上,《离骚》不仅是以古诗文的形象出现,更是以屈原的傲岸挺拔的形象出现。走近屈原,认识屈原,和屈原对话,这些生涩的文字已经在对话中消融在学生心里。人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落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的,它和知识、能力等相交相融,不可割裂。

  具体说来,本课的

  1.学生意识=当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从语言到内容,偏重扫除语言障碍这些主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不感兴趣后,把教学切入点调整为对作者的感悟与把握,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同时,让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以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功体验。学生的范读、学生的发现、讨论与归结问题,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发现意识=本课的教学始终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开始教师在范读时就要求学生去寻找问题,学生找出了“出生”“兮”等问题,在三读以后,又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学生发现了“第一人称”“香草美人”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生成来自学习现场,因而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自然就成了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责任感驱使他们主动思考分析,从而为学习效率的提高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3.起点意识=按照过去的常规做法,首先是扫除语言障碍,让学生在词句上能够疏通后才进入内容。但是,学生对作者并不陌生,通过注释也能够了解一些文意,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从把握作者入手,进入课文,会有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印象,在这个基础上再相机指导点拨一些语言上的特点,同样可以殊途同归,达到学习本课的基本目的。教学起点也涉及教学中对这些古代文化的价值定位问题,即我们的人文性如何体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就是充分信任学生,站在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高度来确定教学起点,这样学生收获颇多,也颇实在。

  4.拓展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生发的问题顺藤摸瓜,梳理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教师还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拓展,由“兮”字拓展到当时的“楚语”再到“楚辞”,由“美人”到“国君”再到各种“意象”,既合逻辑,又自然流转,学生学习起来非常顺畅,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升华了认识。从开始到结束,要求学生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拓展的地方很多,使得课堂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发现了“第一人称”“香草美人”等意象后的感悟,就是思维拓展的很好说明。

  5.教师意识=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怎么定位呢?本课的教学就努力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成果的分享者的角色:组织学习,设计切入口,相机诱导,集中大家的问题,比较分析鉴别问题的轻重,引导学生把握住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中自然进行一些穿插讲解,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拓展。这当中,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为文字艰深就满堂灌般地一讲到底。在这里,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使得全场的空气都凝重了起来,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最后作业的布置,更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一个提高人文素养的平台。由屈原到其他一些我们灵魂为之震撼的人物,当我们的学生和这些精神巨人相伴而行,我们可以预想到这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精神成长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一是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得还不是十分到位,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是有牵引的痕迹。不牵怕学生走远,牵了又违背了自主原则,这是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二是文本知识点和情感体验的和谐问题没有处理好。本课努力想协调二者,但事实上字词落实还不够。三是由于班额太大,不能把更多的机会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

设计方案 篇4

  前言

  大坝监测预警系统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状态的耳目,是保证大坝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传统大坝监测系统由于受到气候、坏境、安全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大坝安全相关数据。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不仅能克服这些因素,更能全天候、实时监测,保证大坝安全。

  华测自动化大坝变形监测系统是一个集GNSS卫星定位、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数据处理与管理、分析计算及新型传感器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利用现有各类主流传感器获取的有关坝体、边坡、气象、水位等各监测指标的数据,通过采集器组成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将监测数据在没有有线通信和移动通信信号的条件下,安全高效地传输到监测中心,最终实现大坝安全的多源监测集约化与可视化。

  鹊山水库在线监测系统概况

  鹊山水库位于济南市北郊,于20xx年4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总库容4600万吨,兴利库容3930万吨,堤顶高程32.24米,最大坝高9.6米,坝长11.63公里,坝顶宽7米。水库自建成以来承担了市区居民生活用水的重任,是济南市居民的用水大动脉,为保障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发挥着重要作用。

  鹊山水库此次自动化监测工程包含表面位移、内部位移、浸润线、库水位、降雨量等的监测工程。

  水库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水库实时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分析及管理子系统(监控中心)。其中数据采集子系统由安装在水库坝体表面、内部以及其他区域的各项监测设备组成;采集的原始数据通过由无线信号搭建而成的数据传输子系统进行传输;原始数据流最终传到监控中心由软件进行自动解算、分析。

  组件安装图

  大坝共布设有:13个GNSS表面位移监测项;48个渗压计监测项;12测斜仪监测项;1个雨量计监测项;1个库水位监测项。能实时提供包括雨量、库水位、坝体表面位移、内部位移、浸润线等相关数据。

  监测预警软件运行

  该安全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库区的水位、降雨量、坝体表面位移、内部位移、浸润线等坝体安全相关数据,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增加传感器,定制监测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可以真正做到全天候24小时监测预警,全方位的替代人工监测和巡视,是保障大坝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重要的手段。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2-23

薪酬设计方案08-31

设计方案格式12-01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05-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2-14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