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故乡家乡的散文

时间:2022-08-31 01:55:2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故乡家乡的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首先是家乡;其次是故乡,如今依旧还是家乡。——题记

家乡故乡家乡的散文

  我从未怨恨过命运,因为我知道,没有这个先天命运,就不会有我的生命。

  一个人再伟大,他也无权决定他的生命来自哪里;我当然不知道也不能够决定,我会出生在我的家乡。

  一个命运多舛,风华正茂的青年,周至县周至中学的高材生——我的父亲。突然间,至亲至爱的父母亲撒手人寰,我的父亲——接连失去了他的父母亲——我的爷爷和奶奶。我的父亲一夜间成了孤儿,他的姐姐们都出嫁了,家里只剩下他跟弟弟——我的叔父,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了。

  我的父亲,在伤心欲绝的时候,含着悲痛,参加了决定他命运的高考;尽管父亲给自己找借口说,由于高考作文题目令他为难之故,所以落榜了,但是,如今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时的心境,失去亲人的悲哀,是任何人都难以理解的。只有如今已经娶妻生子的我,历经人世间风风雨雨之后,才会有如此切肤之痛的感受,因为此刻,我的敬爱的父亲,已经长眠于九泉之下了。

  父亲在他的恩师召唤下,走上了教育岗位,开始了他的教育人生。那时父亲刚好二十岁,在天下第一村的豆村教书。听父亲说,那时候,工作条件极为艰苦,家里没有亲人,只好吃住在单位,几个月回家看看弟弟——我的叔父。

  回来之后,到我的爷爷婆婆坟上,跪在那里,手里烧着纸钱,脸上淌着泪水,心里默默哀悼者亲人,任凭风雨吹打,把对亲人的思念之苦,化作袅袅青烟,送到天堂;好久好久,跪在那里,惟等黄昏降临,方才擦干眼泪,久久站立之后,回头看看暮霭笼罩的村庄,转身朝单位走去。

  此后不久,认识了我的母亲。

  也许是同病相怜之故,我的母亲也很可怜。母亲的娘家,原来是在终南镇毓兴村。因为母亲的姨母一家,早一步从老家河南逃难到此落户,所以我外婆跟外祖父带着母亲和我的舅舅一起,从河南逃难到此。

  听母亲说,她从老家河南逃难到此的时候,才十一岁。

  小学到中学,都是在终南和周至中学度过的。

  母亲告诉我说,河南土改政策很残酷,地主富农资本家一律扫地出门。母亲娘家是大地主,家道殷实。记得很小时候,那时候还没有解放,母亲还有两个丫鬟服侍;她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可是,解放了,家中的所有财产一律充公,一家人被赶出来了,只有投奔亲戚了。

  母亲高中毕业后不久,也参加了教育工作,不久,就和父亲认识了,很快就结婚了。

  一九六一年阴历的七月初五,我在母亲阵痛中,来到了人间。

  从此后,人世间有了一个名叫小利的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我。

  我就出生在关中平原上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涧里村。

  我的村庄,南面距离翠微的终南山不到十五公里,北面不到两公里,就是关中平原上最大的河流——渭河。

  村子不大。六十年代只有不到两千人。

  自我懂事起,我就一直居无定所。

  叔父一家居住了两间土坯房。家里是无法居住,只有跟着母亲。那时候母亲在终南镇一家小学教书,白天一边教书,还要照顾幼小的我。

  六十年代,粮食很紧张。母亲总是省着吃,把剩下的饭菜留给我。夏天还好过,冬天实在冷得难受,母亲用暖壶为我暖热被窝。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把暖和的地方留给我,自己躺倒冰冷处;不小心,母亲的大腿叫暖壶给烫伤了,如今还留有一个很大的疤痕。

  我两岁了,能走路了,妹妹跟着来到了人间。

  两个孩子的拖累,迫使母亲告别了心爱的工作,忍痛含泪,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回到了村里。

  叔父一家,本来只有两间房,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两,回到村里,无法居住,父亲只好央人给别人家说话,好歹租赁了村里一户人家的闲房子。

  当时,我们就居住在租赁来的房子。

  院落中央,有一个很大的柿子树。据说这棵树已经很古老了,到底有多老,谁也说不清楚,问村中老一辈人,他们都说不上来,至少是民国初年以前栽种的。

  如今这棵树还依然健在。不过早已物是人非了。每当我走过这棵老柿子树跟前,我就会不由的想起幼年的情景。

  唉,人的生命何以如此脆弱?当年的老柿子树依然健在,可是,我的敬爱的父亲却早已经离开人世十六年了……

  五岁那年,父亲终于和叔父一起,合力盖了四间土坯房,兄弟两人勉强能住下了。

  记忆中,我家就住在村子最西边。靠近村中的小河——涧河。

  我家房子建在村中西边城墙跟前,西边是一片芦苇荡。

  房在高处建着,西面齐刷刷的是看不到边际的芦苇荡,小河就在芦苇荡中间穿过,再往西,就是一个很高的土坡,据村里老一辈人说,那是一个引水渠,是当年老书记的杰作,他想把村北面的新河里的水流引导到村子南面去灌溉。

  高土坡的西边,是高低不平的土地,那里是终南镇杨家大墙村的土地,跟我们村连畔种地。

  芦苇荡里的小河,沿着村庄走势,向北缓缓流去,流到背面,忽然一拐弯,又朝东面流走了,整个小河一直被芦苇荡所包围着。

  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背面向东拐弯处,是一个很高的地方,哪里有一个水打轮磨子,生产队的记工室紧靠着磨子。

  本队群众,都在这里磨面,一天到晚,很热闹;特别是到了晚上,大家都要要到这里集中,劳动一天的工分要记下,每家都有一个记工本,那上面记录的是一家人的全部劳动所得呀!(待续)

【家乡故乡家乡的散文】相关文章:

家乡经典散文06-12

家乡的味道的经典散文12-03

我的家乡散文08-23

家乡的路经典散文04-24

家乡的杨梅散文08-12

家乡春天散文05-13

我的家乡经典散文05-09

家乡饭经典散文05-10

写家乡的散文06-13

描写家乡的散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