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慧礼赞散文

时间:2021-02-04 12:46:41 散文 我要投稿

李淑慧礼赞散文

  我爱看戏,特别爱看蒲剧和眉户,刚好南风广场就有一个老年蒲剧团和红星眉户团,我就天天来到这里欣赏剧目,已经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一天,我正看得“情到深处”,有个老头却跑到我的车前,说:“你是王部长吗?麻烦你写写李淑慧吧!她名义上是个团长,实际上是个跑腿的,服务的,也是出力最大的……”于是,我才写下了这篇《李淑慧礼赞》。

李淑慧礼赞散文

  李淑慧,走路一颠一簸的,今年77岁,是个从小就爱唱戏的主。1996年从盐化南星公司退休后,她天天早晨来到西花园锻炼,一是散步,二是唱戏。唱戏就像“卖扇惹猴”,越唱人越多,没有伴奏她们就“清唱”。时间稍长,又有几个乐器爱好者自愿从家拿来二胡为她们伴奏。随着市民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中央也有了这方面的要求,李淑慧便审时度势,顺应民心组建了“西花园文艺演唱队”。南风广场建成后,市、区老龄委又帮助她们把地点转移到了南风广场,还给他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南风老年蒲剧演唱团》。从此,她们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城乡文化的旗帜高高举起。

  “地摊”一大,就需要资金,李淑慧便和鱼明、李文明等几个文艺爱好者商量,由自己凑钱买了板、锣、钹等必须乐器。后来,李淑慧又找到原市委常务、宣传部长于波,经于波和文化局研究,由文化局拨了几千元。夏县一对戏迷夫妻——史阿丽和韩铁军也慷慨捐资了1.8万元,为演唱团购买了一对进口音箱、功放调音台和无线话筒等设备。

  为了寻找伴奏者,李淑慧东访西跑,从退休人员中找了几个现成的。为了找一个“拉板胡”的,她又找到才从税务局副局长的位子上退下来的程子林,程子林说:“我只是一个板胡爱好者,拉得不好,但愿意学。”李淑慧便实言相告:“咱这可是没有报酬的‘地摊’!”程子林也直截了当地说:“义务服务我当仁不让!”就这样,老程一干就是八年,经过八年磨练,已经成了这个剧团离不开的板胡师傅!团里还需要一个打板的,李淑慧又三顾茅庐,请来了原在吉县蒲剧团拉板胡的杨玺运,杨说:“打板我不精,但也懂得一点,但我愿意学!”一学就是几年,终于从略懂到认知,从认知到熟练,从熟练到行家,现在成了群众夸赞的“专业板师”。后来剧团发展了,乐队也壮大了,不但有了板、锣、钹、二胡、板胡等必备乐器,而且有了大提琴和小提琴等“洋乐器”,成了一个乐器基本齐全的伴奏乐队。

  李淑慧的家庭离南风广场较远,她就天天提前起床,叫上邻居陈桂云,一瘸一拐地赶在早上7点多来到南风广场,然后就自己动手,和几个来得早的志愿者把音响、电线等搬出来,安排妥当,再把小凳子摆到观众席上,直到8点整乐队奏起开场曲,她才有机会坐下来安排演唱顺序。

  此时,观众们早已把剧团围得水泄不通,或坐在观众小凳上,或骑在自行车上,或坐在电动三轮车上,有的睁大眼睛,有的谜着双眼,有的还用手指在大腿上敲着鼓点儿,开始享受这场十分美妙的“开场曲”——乐器大合奏,然后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蒲剧演出……

  直到10:00时许,李淑慧宣布“今天到此结束,明天我们再会!”她才又和大家一起打扫“战场”,把所有东西,如电线,音响,板凳等等,再一件一件放回原处,她才肯不舍离去。

  “一个人做点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我划计了一下,李淑慧在这个“义务岗位”上已经干了22年,约8000多天,一个已经77岁的老太婆为了群众文化事业能够坚持22年如一日,一天不缺,一场不少,试想,你、我、他能够做到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她写一篇《礼赞》吗?不应该重视一下这些文化团体吗?同时,我也斗胆建言,市、区财政部门、宣传文化单位是不是也应该将他们——《南风老年蒲剧演唱团》、《红星眉户团》、《群众文化义务服务站》等——列入“财政预算”,给他们一点资金支持!

【李淑慧礼赞散文】相关文章:

李慧珍习惯歌词11-10

李淑云礼物阅读答案10-20

傅园慧散文07-22

原本慧的经典散文08-20

回忆淑敏的散文12-14

漂亮的李慧珍的经典台词06-16

我的好朋友李慧作文10-10

白杨礼赞散文03-22

胡杨礼赞散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