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散文的经验分享

时间:2022-09-27 17:29:53 散文 我要投稿

写散文的经验分享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那么,如何写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散文的经验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散文的经验分享

  写散文的经验分享1

  一、散文写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们首先要闹清我们讲的散文的概念问题。我所讲的,不是泛意义上的散文,而是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当前,散文写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1、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怀旧忆旧题材的散文一拥而上,泛滥成灾。

  2、节日性、季节性题材的散文应时而动,如清明、端午、中秋、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3、小女子散文、小男子散文流行病一样泛滥,盛行不衰。

  4、风花雪月、花草虫鸟、小情小调小情趣,难登大雅。

  5、受QQ空间日记文章影响,空洞无物、云里雾里的纯情感类文字让人头疼。一家刊物的征稿启示明确注明:纯情感文章就别寄了,本刊谢绝登载!

  6、跟风散文,鹦鹉学舌,食而不化,比如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横空出世后,出来了一批模仿者,可由于知识结构、历史知识修养不够,所以只求形似,不求神似,在写作中大量堆积历史资料,冒充知识渊博,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7、游记文章移步换景,面面俱到,像导游词、旅游广告,缺乏主观精神的积极介入、深度介入,没有深层次的生活感悟、生命感悟。

  8、评论家所称的“书斋散文”也大量充斥,这类脱离生活、远离红尘的东西,是作者坐在书斋里拍脑袋拍出来的,除了风花雪月、花草虫鸟外,就是从古诗词、古书中往外套,利用他人资料、公共资源进行二度创作,由于见解流于一般,或者缺乏“当下”眼光,让人生厌。

  9、死抱着所谓“美文”的写作样式不放,往往是作者经验老到,操作驾轻就熟,语言表述华美,结构尽善尽美,在写作手法上形成固定格式,起笔、镜像、资料、古诗句点缀、结尾,形成固定流程,初看无可挑剔,细看没有新思维、新立意、新表现手法,不疼不痒,成为一种“花瓶”式散文。

  10、还有一些看似新、实已旧的散文题材,如呼吁环保、反映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曾经是新意识、新题材,可随着一窝蜂都来写,就不再是新的了,可还是有好多人不去翻出新意,甘愿步人后尘。

  二、好散文的标准

  西部作家论坛散文精华文章的五条标准:

  一看题旨(立意)。精华文章,应内容独具创意,角度新颖,有打破传统的意识和表现,做到了立意出新,题材出新,表现手法出新,文体风格比较独特。或者在别人涉及到的题材、立意上,在纵横深广程度上又有新领域的开掘、发展、突破。

  二看思想含量和情感浓度。对人生、人性、人的灵魂以及人间苦难等,既有关爱、悲悯情怀,又有积极的考量及灵魂拷问,从而把个人生活感受、生命体验和人生经验上升为社会经验,并镜像化、细节化构成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宽度和厚度,并集娱乐性与教化力于一体。

  三看布局和节奏。一般说应视角巧,进入快,富有诗歌、音乐的节奏美。同时层次清楚,衔接自然,布局合理,起承转合圆润完整,有较高的情技。(倒叙、横截、延联、翻尾等为另例。)

  四看语言魅力程度。做到了文字流畅,富于表现力,既不塞满,也不稀薄,简而不柴,厚而不腻,手法纯熟,文采斐然,有阅读的快感和美感。而不是将题旨和蕴意直接“说”出来,避免了“说教式”、“评书式”,而具有可读、可品性。

  五看遵章守规。即必须是严格遵守了国家对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涉及敏感问题时,言论不出轨,不突破底线。

  所坚持的审稿要点是:

  1、理清作者的思路,识得“文眼”,吃准立意。

  2、搞清楚作者采用的构思方法,以及切入的角度,表现的艺术,如细节、场景描写与气氛、意境营造,领会文章的神韵。

  3、品味语言风格,看叙述节奏的把握。

  4、看有没有思想性,情感是不是饱满。

  5、看留白、诗意、空灵、含蓄的程度,了解采用的情技。

  6、看语言规范程度,看有没有病句与错别字。(此条同样合适小说版。)

  根据以上这几家对散文写作要求和评价的标准,我个人的看法是:文学创作贵在创新,那么,散文的立意出新是生命线。当然,语言、结构、语势(节奏)、意蕴、意境营造、思想内涵、情技等,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总之,好散文就是:充满激情,饱含哲理,能唤起人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文章,令人欢天喜地的文章,令人潸然泪下的文章,令人反复品味、思考的文章,令人读过以后就不会忘记的文章。

  三、目前散文的发展动向

  自从改革开放后散文打破“杨朔模式”以来,散文创作的温和平静状态被打破,一潭死水变成了激流彭湃,拉开了散文快速发展变化的帷幕。

  ——提倡散文是美文的贾平凹,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并成为旗手。

  ——余秋雨首开“文化散文”的先河,吹响了大题材、大视野、大主题、大情调的散文写作进军号。

  ——与这两种散文相对接,散文界出现了“新散文”流派,并且形成了很大的气候。“新散文”代表之一的祝勇认为:“近50年来的散文作品都是一种‘体制散文’。”“散文急切地需要一场革命。在革命中,所有的陈规陋习都应当打破,所有的陈词滥调都应当排除,所有的陈年老帐都应当重新审视”。甚至有人将此称之为“新散文运动”。

  ——“在场主义”更是来势凶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场主义”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的解释是:“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所以,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敞亮的散文,本真的散文。按这派的人说,在场主义在致力于流派建设的同时,还自觉地肩负起了廓清中国散文的天空,为中国散文立论和立法的历史使命。

  ——“禅意散文”也弄出了不小的动静。

  此外,还有“原生态散文”、“新媒体散文”、“行走散文”,甚至还出现了“披头散发”的“四不像”散文。最近,又有人推出了“轻散文”的概念,其提倡的要点就是“短、轻、精”,我看就像小说里的小小说一样。

  从上面可以看出,现在散文发展可以说是流派纷争,令人目不暇接,说明散文在积极地探索着发展进步的出路,不甘心做文学大餐上的一碟小菜。但也有评论家说,当前的散文出现了“破体”、“失范”现象。

  写散文的'经验分享2

  在以“漫谈散文创作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文学沙龙环节,主持人刘君、嘉宾李掖平、何慧颖、葛小明从散文的现状、好散文的标准、散文出版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共同探讨。丰富的内容,精彩的碰撞,吸引了场下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眼球,大家细心聆听,不少人还举起手机录像。

  李掖平:散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最自由的书写”

  在沙龙环节,对于该如何认识散文,尤其是“有人认为散文写作在文学创作中是自卑的,不如小说等”这个问题,青未了散文奖评审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其他门类的文学作品被影视改编的可能性和空间更大,所以,散文在当下创作中不受追捧。”李掖平说,但其实在她看来,散文是中国文学最具贵族气和最成熟的文体,它如同心灵广场上的自由漫步,可以用最简单的文字、最饱满的真情勾连起最丰富的世间万象,较之小说,散文可以更加灵活和随心所欲。

  “散文最可贵的特点就是它是最自由的书写,没有什么是散文不能涉及的疆域。”李掖平说。

  作为本次散文奖的评审专家,李掖平觉得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给她和很多评审带来诸多惊喜,其较第一届的作品在创作量、题材、好作品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希望大家守住我们的散文创作阵地。精心地去为这个时代,为周边无数鲜活的生命,也为自己内心的那种真情和激情,定格下一行行美丽的文字,让时代的光影、历史的积淀和人性的鲜活都经由我们的散文文笔,敞开他所有的魅力、活力和感动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以一种精神的方式与永恒套合在一起。”

  何慧颖:全社会应当保护散文创作者的热情

  本次沙龙中,作为友谊出版社社长的何慧颖从出版人的角度谈了一个当下散文创作中的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从事散文写作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特别突出的散文好像又并不是太多”。  

  “其实现在散文的出版,从某种程度来讲,面临一定的困境,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资本追逐的点可能更倾向于有大IP转化可能的这种文体。所以,小说、报告文学,它更容易有这种大IP转化的可能。”何慧颖说,对于大众来说,散文作为创作入门来说比较容易,但现在大家都比较难依托对散文的热爱来养家糊口,因而创作者一般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散文创作中,很多作家只是在创作其他文体的间隙写散文。“所以从某种程度说,散文创作的高峰会少一些。”何慧颖说。

  即使在这种前提下,散文的出版方面也存在各种困难,在何慧颖看来,全社会仍然应当去保护大家的创作热情。“我们可以用大赛的方式,去遴选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和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进行分享;可以依托各类文学创作团体发展散文创作,这是他们创作的‘娘家’;另外,可以借助自媒体这个广义的出版平台,它可以协助作者把作品更便捷地送到读者面前。”

  最后,何慧颖表示,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愿意不计经济效益,尽最大的可能帮助散文出版。“我们友谊出版社从去年开始无条件赞助日照散文季优秀散文的出版,从今年开始,我们将会和青未了有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每届的获奖作品,我们都将无条件支持出版,不仅要出,而且要出出精品。”

  葛小明:散文出版需要文章具有相关性

  在本届青未了散文奖评选中,葛小明的作品《早餐里的烟火》拿下一等奖,并获得了众多创作者的一致好评。文学沙龙中,葛小明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也畅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散文、散文创作中突破的方法等多个问题。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路,葛小明强调“得益于遇到了几位好老师”。  

  葛小明说,自己之前是从事诗歌创作的,2015年,在一次创作比赛中,他结识了李掖平。“当时李老师是去现场颁奖的,会后她特意找到了我。出于对文学的公心,李老师告诉我,在另一个文学作品的比赛中,她把我的文章评为了二等奖,前辈对于晚辈的这种提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鼓励人心的。”

  葛小明发表的第一篇散文《二甲双胍》刊登在《天涯》杂志上。“二甲双胍是一种糖尿病人服用的药,我的母亲就是服用这种药。”葛小明说,当时无意间发现《天涯》主编的博客上有邮箱地址,就投稿过去,没想到很快便得到回复,虽然出版周期漫长,但第二年还是发表出来,这给了自己莫大鼓励,写作也就此坚持下来。而早期写诗的经验,也让他转成散文写作后具有一定的优势。“我是1990年出生的,我觉得自己还算年轻,我认为我的散文还有多种可能,鉴于前期我是写诗歌的,我可以在语言上利用诗歌的一点点语言积累,希望在新的散文题材创作上有所突破。”

  对于散文的出版,葛小明说,近两年也有出版社的编辑老师联系到他,让他发了一部分散文稿过去,大概十几万字。“他的意思是散文的出版也得考虑一定的市场。本来散文的出版就比较弱势,得考虑一个总体的选题。说白了就是你这一本书能成书的话得有一系列相关性,并不是说你的散文已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了,东凑西凑起来就是一个散文集,这个散文的出版是不太现实的。散文的出版更加注重的是内容的相关性,哪怕质量不是非常高,但是你达到一个中上水平,你又有相关性,这个书就有可能进入出版社的视野。”

  刘君:散文应把日常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

  在青未了散文奖文学沙龙上,作为主持人的刘君为嘉宾们抛出了多个问题,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看法。比如对于“什么是好的散文”这个问题,刘君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刘君说,在读中文系的时候,老师讲得最多的就是,一篇作品如果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那它一定就是一篇非常好的作品。

  而后来,老作家刘玉堂跟她说过的一个观点让她印象深刻:“好散文是看完之后让人会心一笑,或者若有所思的。”

  而散文大家董桥对好散文的标准则是须学、须识、须情。“我一直都觉得,要把情放在前面,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诗意通透。”刘君说。

  刘君也解读了散文家刘烨园老师的看法。“他说散文的第一点就是要是文学气息,就如何把那种日常的情感能够转变成一种审美的情感,这也是很难的。如果我们只是把日常发生了的事,平铺直叙地写下来,这不能打动别人。因而散文要有深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深度,另外,散文当中包含的元素越多越好。”

【写散文的经验分享】相关文章:

分享我的成功经验散文10-01

销售总结与经验分享04-13

关于分享经验的名言11-12

学习英语的经验分享06-28

安全知识经验分享02-14

背古诗的经验分享09-07

SAT作文经验分享05-25

《父亲写的散文诗》歌词分享12-15

经验分享:如何写一篇好作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