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的短篇散文

时间:2021-06-10 13:37:04 散文 我要投稿

关于多读书的短篇散文

  无论学习什么,要想学有小成,都必须多读书,学习写作手法更是要仔细琢磨,从字里行间发觉文字堆砌的实用与华美。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关于多读书的短篇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关于多读书的短篇散文

  篇一:多读书是很有必要的事

  最近,总想着要写点什么,对自己的生活应该有一些纪念,或是对自己的过往进行交代,但是每每有此念头后就顿住了,至于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学得不多,阅得不够吧。

  在网络世界了覆雨风云、酣战一番后,长长的伸个懒腰,发现自己桌上的书籍还真不少呢,大的有《全球通史》、远的有《谁动了我的奶酪》,近的有《吐曼春秋》,长的有《平凡的世界》、《兄弟》、《白鹿原》等,深的有《新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曾国藩家书》,散文有《山的那一头》,兴趣的有《全新摄影手册》、《身体语言密码》等,仔细一想,包络的内容还真不少,五花八门都有,但是真正系统全面地看完了的书籍,寥寥无几。

  在整理书籍期间,发现了几本前几年创作的手稿,粗略一看,稚嫩之气处处可见,很多地方逻辑前后不搭,有的言词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是自己的凭空臆断想象。记得新疆大学文学院的赵院长看过我写的东西后问我知不知道自己缺啥,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阅历”。是呀,一个在校学生,能有什么阅历呢,顶多知道一些庄稼怎么种罢了。阅历不仅仅是自己走过的路,或是经历过的去年、前年、昨天、前天,而是在这期间,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感想,而这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从书籍中获取、总结吸纳,因为我们不可能历经人世的每一种生活。

  最近在看根据路遥长篇小说拍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其中很多场景看得我鼻子发酸、眼泪盈眶,谈及此,突然发现剧中的一些情节在哪见过,再仔细琢磨,原来,在自己曾经走过的光阴里,能找到那样的片段。同事说,我们之所以会热泪盈眶,之所以会被剧中的某些桥段感动,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那种时代的生活。为什么我们创作不出如《平凡的世界》般优秀的作品呢,那是因为我们的阅历不够,加上缺少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思考。

  曾经有一段时间,睡觉前总要看上几页书才能安然入睡,那是一种难得的惬意,在情节的思考中进入梦乡,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可惜,这样的习惯没有很好地坚持过来。

  尽管我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这一情况的严重性,但还是乐于在游戏中满足自己内心的空寂,每天都要等时钟的指针划过十二点后,才懒洋洋的伸着懒腰睡觉,躺下后才发现脚还没洗,牙还没刷,但困意来袭,索性不管其他,倒头就睡了。这个问题是严重的、不对的,尽管我已经认识到了,但是在我的脑海中有两只猛兽在决斗,胜利的,往往是瘦高的那个坏蛋,我也无可赖何。

  昨晚深夜,弟弟来电话让我帮他思考一个创业策划书,思来想去,自己竟然不会写那种东西。突然我就反问自己,如果不加强学习,不看书,不思考,我还能做什么?

  同时,学习是一个系统而长期坚持的过程,必须将之变成内在的习惯才行。前天在百度知道回答网友提问,大抵意思是问:“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忘却曾经记忆深刻的东西,这是记忆力下降了?还是记忆力消失了?”我想到自己高中时候,各种物理定理、化学公式、名词解释、英语语法等内容烂熟于心,而今,能记起来的还有几个?

  由此看来,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是很有必要的。

  篇二:多读书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篇三:劝君多读书

  当现实苍白时想象便变得丰富,一个丰富的人生总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而读书则可以洗刷我们的尘俗,升华我们的灵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心灵。

  读书学习,其好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谓“书卷味”,就是指那些读书人的气质、风度和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富有文采和内在美。多读书,可以让你变得聪慧睿智,富有文采和内在美。只有勤读、多读,置身于书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书中的乐趣和奥妙。

  多读书才会有真正的学问,才可能具有高超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博览群书,才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爱读书的人,才最懂得生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多读书可以让我们知善恶辨美丑,明察秋毫,不误入歧途;

  一本好书,一本有韵致的书,一本有真正价值的书,实在是一个美妙的去处。即使幽幽独处,也绝不会感到寂寞。

  当你翱游在浩淼的书香中,就如同吸了一口浓郁芬芳的咖啡,口齿留香,回味无穷。那里芳草菲菲,酽茶浓郁,心香恬淡,怡人温馨。有温暖的小屋,抚慰烦躁或孤独的心灵;有空旷的原野,拂荡促狭或疲倦的胸襟;有喁喁低语,袅袅清音;有仰天长啸,惊涛拍岸;有千种景观,万般风情。它不会赐予你“千两金”,却能使你成为真正的富有者。

  读书,足不出户,却可畅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而可促膝而谈。读书,可给城市人乡村的质朴,给乡村人城市的繁华……年老的人可多读血气刚盛者的冒险故事;年轻的可学“饱经世故者”的经验。

  所以,在有闲之时,我劝君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篇四:人丑,就要多读书

  “人丑,就要多读书。”这句话不知道是谁先说起的,没有去考证,但我觉得很有道理。

  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丑,但是,我天生就喜欢读书。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还是摆在路的前面的,可见其重要。

  为什么人丑就好多读书呢?我想,人丑大抵分两类,一类是相貌丑,这一类人到是很好办,化个妆、整个容,再涂脂抹粉什么的也能够马上“改邪归正”,另一类是心灵丑,而这类丑是很难无自知之明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而我最喜欢这句“以书为镜照见不足”,常常读书,则可达到内外双修的收获。

  话说当年苏小妹容貌不扬,额颅凸出,眼睛凹进,不知是何等模样,正是她满腹经纶,洞房三难秦少游,叫一代才子佳人甘拜石榴裙下。

  还有,钟无艳,战国齐国无盐邑之女。因为貌丑,四十岁不得出嫁。可就因为她才高八斗,为齐宣王立为后,辅佐夫君,保国安民。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见,瑕不掩瑜,文能遮丑。

  读书能学富五车,博文约礼,好处无穷。读些什么好呢?人生苦短,学海无涯,我们不可能,也大可不必做一辈子读死书的书呆子。读,不是为读而读,而是为了用,而且要学以致用。

  作为炎黄子孙,人之初,未成年的时候,应该学点国学,懂得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根,懂得礼义廉耻,这在步入社会的时候,不至于数祖忘典,忘记了我们这条龙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不必,也不可能那么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知其然,而无需知其所以然,除非你是以此为业的专家学者。

  茫茫书海,不外乎是文史哲、数理化几大类,但是它和芸芸众生一样,良莠不齐。我们有必要加以选择,读一些有正力量的书,有积极意义的书。那些颓废的、黄色的、不健康的我们应该拒之门外,那些晦涩难懂过时的八股文章我们也可以敬而远之。

  我们可以在某个闲暇的午后,泡杯好茶,倚在窗前,拿本唐诗或宋词,摇头晃脑的吟诵,这时你独自陶醉,忘却了岁月。我们也可以邀三两好友,围在院落的梧桐树下,讨论黛玉为什么要葬花,你也可能把记不住金陵十三钗的兄弟,轻轻敲打。在雨天,也可拿出哪本泛黄的元曲,和着屋檐雨滴的节奏,唱出窦娥的千古奇冤。

  那么,怎么读呢?读书,我推荐囫囵吞枣。这个时候,你不妨在麦当劳里,不妨在候车室中,在任何可以借用的时空里,胡乱的扫描手中的文字,这时,它不叫书,也不叫文章。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快节奏的节拍里,我们无法把一切像文章一样的文字,心平静气的去读上一遍,那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对时间的浪费。

  虽然囫囵吞枣,我还是主张循序渐进,一定看简介,看前言,看目录。如果你稍微过目,你会发现很多,也可以决定要不要继续。

  在我们扫描猎物的时候,一旦读到妙处,我们就可以细嚼慢咽了,或者慢品,或反复,或笔记。有时候,我们甚至如牛反刍,如此反复,回味无穷,余香满口。

  古人读书给我们做出了好好的榜样:比如冬天吧,晋代孙康家境贫寒,映雪而读,寒门学子车胤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然荻读书大抵燃荻为灯的同时,还可以驱蚊吧?还有,更古老的孔夫子韦编三绝。而对于苏秦读书悬梁刺股,我是不大苟同这么辛苦的,一个原本幸福的享受,变成苦行僧的修行,何苦来着?青灯黄卷,焚膏继晷,凿壁,挂角,追日种种无不是对“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的讽刺。当然,也没有必要在读书的时候“红袖添香”,再咖啡一杯,毛尖一壶地去奢求了,那个环境,真不知道是读书还是品茗了。

  读书,什么时候读好呢?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看来(四月)春天就是读书天。而我奢望着何时放下每天为斗米竞折腰的牵挂,何时候关闭深恐客户不来的电话,就依坐在麓山书院门前的那颗老枫下,任微风拂煦,沉浸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这是多么惬意的啊?

  人间四月天,是最美丽的,林徽因把一句爱的赞颂就定格在这个季节,这个多姿多彩的时候,注定是做自己喜欢做的时候,不用借口的。但是,此刻读书,我也有俱多疑惑。记得易中天大师说:“春来不是读书天。……春天里应该去远足,去踏青。但,春天里读不得书,其他时候就读得么?也读不得的。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没什么读书的季节。”

  嗨,春眠不觉晓也就罢了,大师怎么把四季一股脑慨括了呐?更要命的是:“读书也未必有什么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云云,不过是一帮穷酸秀才编出来自欺欺人的鬼话。穷酸秀才们总是要编出诸如此类的鬼话来哄骗自己的,否则他们的书便读不下去。当然极个别读书读发达了的也有,但这并不能证明读书有用。因为他们一旦升了官发了财,先前读过的书便都束之高阁了。可见还是没有用。”

  读书,一年四季都不是时候,还传达出彻头彻尾的读书无用论。易老学究那些年的书是怎么读怎么教的啊?我仔细查找易中天老师论据所在,又有发现:“要想书有意思,首先得人有意思。也不光是写书的人要有意思,读书的人更要有意思。人没意思,再有意思的书,也读不出什么意思来。”(易中天《无聊才读书》)

  易大师一边鼓吹读书要有意思,一边极力证明读书没有用,早令夕改,前后矛盾的论调我当真晕了,还好,我又有了新发现,张元济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把这的结论研究得非常透彻,引经据典,头头是道,我终于大彻大悟,明白易中天老师“口是心非”和读书意思的妙处了,也明白为什么易中天大师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的了:不是寒窗苦读,他今天能够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的吗?

  读书吧,甭管长得美丽与否。书,会填补你的空虚;书,会抹去你的粗俗;当然,还可能带给你精神的,甚至物质的无穷好处来。

【多读书的短篇散文】相关文章:

短篇散文08-23

经典短篇散文08-24

短篇散文精选08-29

关于多读书的散文分享11-19

放手短篇散文06-16

礼物短篇散文06-20

下雪了短篇散文06-26

眼泪短篇散文06-26

思恋短篇散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