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古诗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优秀的所见古诗相关内容,仅供浏览。

所见古诗1

  3月25日上午第一节,朱老师如期来听课指导。我根据上次《松鼠与松果》中的不足加以了改进,特别是在课堂组织方面。课后,朱老师对我在组织方面的改进做了初步的肯定,但他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再次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提到的依然是课堂组织,这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一方面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再好的教学设计都是徒劳,因此朱老师对我也非常严格。他说在组织全班同学的同时,也要关注个别特调皮的学生,用正面的如:“某某同学坐的最好”加以鼓励,或者用反面的如:“某某同学没坐端正。”等方法。让调皮的学生也集中注意力。作为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应该是非常了解的,哪些调皮不认真的必须多关注。

  接着提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重点,朱老师认为我在课堂上过于的主体化,应该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多想多说,而不是自导自演,为拉进度就自问自答。朱老师鼓励我好好加油,希望下次听课有新的进步。感谢朱老师的细心指导与鼓励。

所见古诗2

  教材分析:

  《所见》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童趣: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书上蝉儿地叫声,就想要捕捉书上鸣叫的知了,于是他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出了“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学习这首古诗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背诵表演中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教学目标:

  1、 正确、熟练识记“牧、所、捕、蝉、闭、立”6个生字,能准确组词。

  2、 正确、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 体会古诗的美好意境,体会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正确识记生字 有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教学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谁来给大家背一首你学过的古诗?

  2、今天有位诗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叫袁枚,是古代清朝的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把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

  【设计意图: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故事就像故事一样有趣。】板书课题、诗人、朝代,齐读课题。解释诗题目的意思: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识记“所”——师:生活中我们会在哪里见到这个字?

  组词识记:厕所、招待所、一所学校、派出所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幻灯播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及概括能力】

  2、指名交流看到的。(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3、自读古诗,识记生字(自读:读准字音,语速稍慢,读准二、三声调值)

  4、指名读古诗,及时评析,集体再读古诗。

  5、逐句指名读,相机识记古诗中的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牧:(儿歌)骑牛写文章,牧童:放牛的孩子

  捕:做动作记忆,拓展提手旁的字:捉、抓、拉、推??

  蝉:看蝉图听蝉声,明白蝉就是知了 —— 幻灯片播放 立:做动作‘两脚脚尖点地,胳膊伸平’,请生观察“立”字和身体的相似处 头 胳膊 脚尖

  地面

  【设计意图:四个字采用了四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激发了学生识字的

  兴趣,且识字过程形象、生动。】

  巩固识字:(1)任意指读。(2)小黑板出示词语领读:

  所有牧童 放牧所以捕鱼

  捕蝉关闭 闭口 一所房子 卫生所

  6、读出节奏。(幻灯片播放) 所 见

  (清)袁 枚

  牧 童 / 骑 黄 牛,

  歌 声 / 振 林 樾。

  意 欲 / 捕 鸣 蝉,

  忽 然 / 闭 口 立。

  (师示范,生练习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三、再读古诗,感悟情境。

  1、前两句老师说诗意,请同学们来找找是古诗中的哪两句?

  过渡: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哇!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

  (1)交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理解:振林樾

  (3)体会牧童的心情(高兴、舒服、愉快)想象躺在摇篮里的感觉。

  (4)自由练读、指名朗读、评析、老师示范 、集体朗读

  2、(播放蝉叫)“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幻灯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3、你为什么这样想啊?他怎么知道树上有蝉?(从诗中哪个词你知道的?)交流牧童的表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图的能力,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4、指名交流:意欲:心里想要 捕:捉 鸣蝉:鸣叫的知了

  5、交流牧童的表情并引导体会牧童的心里:兴奋高兴(喜欢蝉,想捉回家)害怕(怕惊动蝉,蝉吓跑了怎么办)

  6、师小结引导: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

  (集体朗读、指名比赛评比、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7、带着对古诗的理解,集体朗读古诗。

  8、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吗?从哪知道的?

  四、指导背诵古诗

  1、一边做动作,一边想着古诗中的故事背诵。

  【设计意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助于背诵。】

  2、展示背诵(指名背诵: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自己当成牧童)

  3、集体做动作表演背诵。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说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2、同学们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谁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

  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黑板上贴上蝉的图片)

所见古诗3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歌声越来越近了,只见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山。你瞧,他头戴着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黄牛背上,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一边将小脚丫欢快地摆动着,好像做了好事被大人们夸奖了。肚子圆圆的老黄牛悠闲的迈着稳重的步伐,往村子里走去,似乎也沉浸在牧童那嘹亮的歌声中。

  牧童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响起。忽然,牧童从牛背山跳了下来,停住了脚,不再唱歌了。他又慢下步子,猫着身子,仰着头,牧童小心翼翼向蝉靠近。他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叫的蝉呀!近了,又近了,只见牧童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毫无发觉危险就要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叫着。这时,牧童迅速地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蝉立刻变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情景,刚好被清代大诗人袁牡看见了。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