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沧海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沧海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10-14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沧海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沧海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10-14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沧海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古诗《观沧海》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9-18
【ruiwen.com - 观沧海】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观沧海》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观沧海》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

  “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观沧海教案 集锦15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8-26
【ruiwen.com - 观沧海】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沧海教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沧海教案 1

  《观沧海》是曹操苍凉慷慨写景抒情的一首优秀作品,同时又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的名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诗,应先让学生简单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及政治抱负,理解诗中景色描写,流露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感情。通过学习后,培养学生面对多姿多彩大自然,也能悟出自己的情感。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人物,同学们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我在教学上设计:先让学生自主去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抱负,然后文中诗句师生共同合作切磋,在学习中一定要质疑问难,师生再深入探究并解决之。

  一、 教学目标

  1、 朗读,背诵全诗。

  2、 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负。

  3、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 导入新课及写作背景

  同学们都很熟悉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著名的人物。建安五年(200),他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于建安十二年(207),又亲率大军北上,大破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在凯旋班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教学设计

  【自主性学习】

  1、 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观沧海教案 (汇编15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8-26
【ruiwen.com - 观沧海】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沧海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沧海教案 1

  年级:九年级课型:诵读欣赏课时:2课时执笔:xxx

  审核:语文备课组时间:20xx.3.3班级姓名: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理解深邃的意境。

  2、鲜明的艺术特色。

  3、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内涵和写法。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观沧海》

  1、资料链接

  曹操,有人称他为枭雄,有人称他为奸雄,也有人称他为英雄。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观沧海教案 合集15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8-26
【ruiwen.com - 观沧海】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沧海教案 1

  《观沧海》是曹操苍凉慷慨写景抒情的一首优秀作品,同时又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的名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诗,应先让学生简单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及政治抱负,理解诗中景色描写,流露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感情。通过学习后,培养学生面对多姿多彩大自然,也能悟出自己的情感。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人物,同学们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我在教学上设计:先让学生自主去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抱负,然后文中诗句师生共同合作切磋,在学习中一定要质疑问难,师生再深入探究并解决之。

  一、 教学目标

  1、 朗读,背诵全诗。

  2、 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负。

  3、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 导入新课及写作背景

  同学们都很熟悉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著名的人物。建安五年(200),他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于建安十二年(207),又亲率大军北上,大破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在凯旋班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教学设计

  【自主性学习】

  1、 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观沧海教案 (15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8-25
【ruiwen.com - 观沧海】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沧海教案 ,欢迎大家分享。

观沧海教案 1

  年级:九年级课型:诵读欣赏课时:2课时执笔:xxx

  审核:语文备课组时间:20xx.3.3班级姓名: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理解深邃的意境。

  2、鲜明的艺术特色。

  3、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内涵和写法。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观沧海》

  1、资料链接

  曹操,有人称他为枭雄,有人称他为奸雄,也有人称他为英雄。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观沧海教案 15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8-25
【ruiwen.com - 观沧海】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沧海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景、人、情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意象和意境的含义。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情怀。

  3、技能目标:学会通过意象的赏析来鉴赏古诗的意境美 。

  教学重点

  1、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日常的情感积累,考察“意”与“境”是如何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的。

  2、通过对作者、写作风格、写作背景的了解来把握诗歌的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把握意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

  2、讲读教学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学生背诵所学过的古诗,引出对诗歌赏析的三个层面: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同时通过骆宾王的《咏鹅》来讲解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出示《咏鹅》图片)。

  个体 整体

  意象 意境

  情景交融的景和物 整首诗的意象构成的境界和氛围

  二、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把握诗的意境

  1、播放录音(听朗读谈感受)

  2、学生集体朗读,找出诗中意象以及象征意义。

  高耸的山 ,辽阔的沧海,动荡的水波,耸立的山岛,丛生的树木,茂盛的花草,洪波海浪,秋风,日月。

  作者对这些意象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思呢?这些意象的组合能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高中语文《观沧海》教案(通用10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8-16
【ruiwen.com - 观沧海】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观沧海》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观沧海》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品味体验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学习古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观沧海》,思考诗歌根据哪个字展开?即诗眼

  二、“水何澹澹······若出其里”引导景物分析,诗歌赏品

  引导语:观字即为“看”的意思,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举手发言。

  学生们描述了“水、山岛、树、草、风、波涛”等景物和景物特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逐句把学生所举出的景物相对应的诗句写在黑板上做板书,通过板书写学生易犯的错别字,落实生字词。通过学生逐句举例景物,和特点时,落实诗歌的大意。每一句诗理解后,给学生自由品读的时间,再请学生朗读。

  照此方法赏析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细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引导语:“日月浩瀚”,“银河璀璨”真的是从大海里生出来的吗?

  学生们通过自然知识解答这是虚景,是作者想象的描述出来的沧海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大海的波澜壮阔的特点。

《观沧海》教案(通用7篇)

标签:观沧海 时间:2022-07-25
【ruiwen.com - 观沧海】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沧海》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沧海》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的名篇,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五月,曹操率军北片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感慨万分,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诗中描写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诗歌先突出写大海边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勾画了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接着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 的生动写照。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教学时应适当介绍诗人的经历及写作背景,也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感情。教学时,以 朗诵为载体,读中理解,解后再读。充分领会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