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归来日记

时间:2021-06-12 11:47:34 日记 我要投稿

美国留学归来日记

  我刚刚从纽约回来。

美国留学归来日记

  去纽约之前,我有过无数的幻想:我在各种电视节目,电影,各种文艺作品中看到过那么多的纽约,我终于要到纽约去了。我要到“世界的心脏”去了。“如果你生活在纽约,你就和世界生活在一起。”,“如果我在罗马时代我就要住在罗马,我在21世纪我就要生活在纽约。”我想,我如果站在帝国大厦的顶端,我会不会就正站在今天这世界的顶端,即使我只是靠电梯站在了这个符号的上面,暂时地感受一下那种感觉。

  下车的地方是纽约的唐人街,也是全美最大的唐人街,其实更应该说是广东街。耳边不停飘来各种粤语的片段。看到的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和国内一样的各种作坊,脑子里最先映射出的不是纽约,更像是老港片里的香港小巷。碰上来接我的学长后,跟着他往地铁站走去,路上耀眼的是华人阿姨大妈们挎着各种各样的gucci,LV,Coach的名牌包,蹲在路边挑着最便宜的内衣和卖剩的处理青菜。各种各样讨价还价,争吵,闲言碎语伴随着那些特有的眼神,口吻与得到满足后的眉飞色舞,趁着嘈杂肮脏的街道,实在很难产生什么吸引力。

  在悲剧地坐错了地铁多绕了一大圈后,我们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晚饭,学长执意要在第一顿尽地主之谊。朋友说今天这么冷,得喝点小酒。然后跑到附近的酒庄买了两瓶不知名的白葡萄酒,真看不出什么区别。回去时候哥伦比亚的宿舍每人只能带进去一个客人,学长又叫了一正在读统计的学姐下来。出了电梯走两步就是学长的单人间,不大,但是风景奇好,窗口正对着哈德逊河。晚上的灯光映亮了半边天空,深秋的树木色彩斑斓,随风隐谧地反射着。河中的倒影摇曳,一样的橘黄色让人觉得温暖。

  之后学姐来拿酒,告诉我们正在喝酒,要不要一起。走进这一层的小客厅,已经有几个学姐在喝酒了。桌上还有买来的或自己做的小菜。我惊异于哥伦比亚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大家边喝边聊,说着各种知道与不知道。他们都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我问他们,你们在国内喝酒不,大部分是不喝的,或者原来想喝不敢喝的。我又问,那你们有没有学不下去的时候啊,他们说有啊怎么没有,天天有,累死了。喝了会酒之后,一个长的绝对是乖乖女的学姐说,我下去抽根烟,你们一起来不?大家说好啊好啊,去透透气。出门走三分钟就是哈德逊河,就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看着哈出的白气。他们抽烟,我说我不会抽。学姐笑笑,说,我原来也不会抽,来这边后压力实在太大了。我过了一会问他们,你们原来都是学本专业的吗?接我们上楼的学姐说,不是,我本科学的生活,研究生还是生物,我就想换门学科,当时觉得统计挺有意思的,就报了。我沉默了下,我说学姐你也是南大的吗?她说我不是,我中科院的。我小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是想告诉我的父母,我只是学习不努力而已,我错的就是这个而已。而不是好孩子们从来不做任何不对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他们也有学不下去的时候,也有想放弃的时候,这是人之常情。只是牛人都挺过来了,其余的都倒在了关口。

  抽完烟上去已经快一点了,学长说,你先睡吧,我得干活。我有点吃惊,说非要这时候干吗?学长说一般都是这时候干啊。到了这边也得适应这边的作息规律,一般晚饭到十二点基本是社交和休息的时间,然后十二点往后是工作时间。我说那你要是工作时间很长呢?例如说要七八个小时?他说那就做呗。我追问,那你第二天怎么办?学长说还能怎么办,按时起床去上课啊。

  第二天早上学长在八点准时叫我起床。我问他你昨晚几点睡的?他说3点吧。我又问,那你几点起的?他说7点半啊。我说你今天没课啊。他说是啊,但是我在这里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是七点半起的。我也有过一周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繁忙生活,但是每一天都我洗涮完了拿了地图就出来了。第一天想去xx公园看看。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政府留了宽五个大街区,长51个街区的绿地给市民活动,传为美谈。公园位于在曼哈顿的正中间,由此得名。其实真正走进去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块大绿地,除了必要的人行道之外,没有过多的各种设施,没有健身器材,没有假山,没有喷泉,没有国内公园该有的各种东西。但是这里的草坪可以踩,这里的一切你都可以用,你可以再这里办活动,做游戏,野餐,而且每个人会把自己的垃圾都收走。我不是要照着老调子说你看人家老外多么多么有素质,而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这样的。一般没有服务员的餐馆可以不给小费,但是都要在自己吃完之后端着盘子把吃剩的东西倒掉。这只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衍生出的不一样的习惯,仅此而已。

  从xx公园出来就是第五大道,纽约最著名的商业街,各种品牌与地标云集。我从第五大道和第九十七街开始顺着第五大道开始走,在xx公园范围内(五十一街)沿着一路走下去,可以看到很多在街边卖画的画家,卖照片的摄影师,卖自己制作的工艺品的手艺人,在接近第五大道的地方有一个中国大妈在用叶子编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种在国内已经鲜有人问津的表演在国外引来了大量非中国游客的围观,各种有意思的表情。在马路的另一边就是著名的上东区了,深宅大院,路边停的,中间跑的都是高档车,出入的人们也都开始显得高深莫测。之后就上了商业地段,一路上都是叫的响的牌子,耳边可以听到世界各地的各种语言。我终于见识了我大陆游客的能量,几乎每一家店里都可以见到我大量的同胞,有一掷千金为自己的收获开心不已的,也有学生打扮的依偎着羡慕的,好多店里,尤其是珠宝和衣饰,都配了能讲普通话的店员。

  路上路过洛克菲勒中心,停留了很久。洛克菲勒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个商科的学生来说都可以说代表了值得仰慕的商业成就。我站在大楼下,看着那个青铜雕像,背着地球的大力士,深深地被那种霸气折服。我也终于明白,这座建于美国大萧条期间的摩天大楼以及其附属的建筑群,代表着资本主义在美国几百年的历史与大萧条后近百年的繁荣,其中的根基于强大的实力实在不是一朝一夕,凭着收购就可以如之奈何的。

  最后的最后,终于到了时代广场。我原来很喜欢这个名字,时代,我觉得这名字代表着一种最大的力量,就像孙中山说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逆的推动趋势。每次看电影时候,从远景拉近,导演配着宏大的音乐试图展现一个时代时,我都觉得鼻子发酸。这说不上是感动,或许只是感慨。虽然时代广场不代表时代,它只是纽约时报集团买的一块地,冠上了“Times”这个名字,直接的翻译更该是时报广场。我站在时代广场的中间,看着来往穿梭的人流,巨幅的广告牌,心想,这就是时代吗?就是我所在的时代的缩影?所谓时代的脉搏?我站了好一会,发现没有电影里你闭上眼,认真倾听,可以听到咚咚的心跳声,什么都没有,这里只是一座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和北京,和上海,和南京一样,只是一座城市而已。不是什么华丽的辞藻和煽情的描述所谓的“每一个人的故乡”,它只是一座城市,而已。就像人一样,它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褪去各种光环,本质里,还是个人,一样要吃喝拉撒睡。它只是个城市,一样,只认可成功者,不在意失败者的城市。

  之后就在时代广场坐了地铁直接回去哥伦比亚了。学长和昨晚一起喝酒的学姐带我参观了一下。哥伦比亚在美国的大学里不算大,但是各个建筑都有自己的`威严,高大的雅典立柱与刻在墙上的先哲,校友的名字,都让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雄厚积淀。其实走在哥伦比亚里,我最大的感觉是,这里的中国人好多好多啊,可能是校园比较小的缘故吧。哥伦比亚的商学院造型很奇特,学姐解释说,你从空中看的话,商学院的这个楼是个取款机的形状,然后楼前面的造型比较扭曲的雕塑其实是个美元的符号,只要俯视,就会发现这个设计恶俗无比,一个取款机吐出来一个美元。学姐是建筑系的,可以理解。

  晚上请学长学姐吃饭,感谢他们收留我。晚上买了水果回去坐着边吃边聊。依旧到了十二点他们开始工作。我开始查明天的地图,晚饭约了另外一个哈佛毕业,现在在纽约工作的学姐,之后就回费城。

  第二天早上又是八点,学长叫我起来然后一起去吃早饭,吃完早饭和学长道别。在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路上接到同学的电话,说大都会周一关门,想想算了,要不去xxx看看吧。xxx是除了纽约唐人街之外最大的华人聚居地,与唐人街不一样的是,这里是以北方人为主,广东福建人相对少一些。xxx可以从时代广场开始上七号线,一直坐到底。中间经过布鲁克林大桥,看到窗外破败的一面,发现真是纽约不能代表美国,曼哈顿不能代表纽约。各种低矮老旧的建筑,更加肮脏的街道,来回游荡的失业者与翻看垃圾箱的流浪汉。地铁到了xxx之后感觉又像是回到了中国。小饭馆里还是和国内一摸一样,伙计把沾着各种调料的一次性餐具飞快地撤走,用抹布随意抹一下桌子,店里是站着坐着各种表情的食客。我觉得吃惊的是,在远隔重洋的纽约,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中国人还可以保持着和国内一摸一样的生活方式。

  问了好几次路才找到xxx的购物中心,倒不是来买东西,而是听说这里的北方菜特别正宗。每家的老板都很热情,都打着家乡的招牌,山东菜的老板是山东来的,西安菜的老板是西安来的,台湾小吃的是台湾来的,不过这些热情好像都是在你付钱之前。付了钱之后基本就不怎么理你了,要加点盐都要挨个白眼。回去的路上又遭遇无数不屑,不禁想起学长说的,问路什么的还是先问美国人,实在说不清时候再问华人。中国人在海外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人,到现在都还是弱势群体,除了文化差异,是不是和老移民坑新移民,新移民坑留学生有关呢。

  中间在哥伦比亚休息了下就去时代广场附近买车票。晚上和学姐约的是六点,吃晚饭结束再去唐人街估计赶不上,到了费城也太晚也不安全,和学姐吃饭约的也是在那附近。吃饭时候学姐带了两个朋友。晚饭吃的很是欢乐。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学姐希望保持学姐的风范,我也中规中矩,扮作乖巧小朋友。聊着聊着不可避免地谈到留美生活与原来国内的比较。才知道大家在国内都是很能玩,更能学的那种。学姐说,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厌学,在我厌到极致的时候,我从南大毕业了。后来又说起在哈佛的时光,学姐说真是非人的生活啊,活到现在压力没有那么大过。然后几个人就叽叽喳喳地回忆南京有什么好玩的,顺带讨论下他们今晚的乐子。我坐到七点半就走了,赶上回费城的长途汽车。

  在回去的路上路过自由女神,第一次看到时候的激动已经所剩无几,更多的是一种沉重与无耐。就像百年前,无数人怀着自由,成功的美国梦,自由女神不知接受过多少憧憬的眼神,然后那些眼神逐渐变淡纸质消失。无论多么煽情的描写,即使是纽约,也是以陌生人和现有文化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的,虽然那么多文化在庞大的城市里和平共处,但是背后都是美国的文化作为血液互相流淌把它们连在一起,彼此互不侵犯,但是也不相往来。上东区看不起下东区,曼哈顿看不起布鲁克林。所谓大熔炉,那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把每个人都溶化,然后把各种元素摊在每一个人身上。想融入主流,不好意思,主流是美国,移民们想融入只有尽量地和他们相似一条路,而且可悲的是,移民们只能和他们相似,而成不了他们。移民们的后代已经基本可以算作美国人了,这个另当别论。

  我并不是悲观,觉得自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而是觉得,认识一个城市本质之后,在去看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与跌宕起伏,好像一下子都合理了。

  思绪纷乱,耽误您的时间了。

  祝好。

【美国留学归来日记】相关文章:

美国留学交换生的生活经历留学日记06-20

美国留学计划11-18

美国留学礼仪知识03-21

美国留学规划报告11-18

关于美国留学的作文09-05

留学美国梦作文12-13

老公归来日记02-06

留学日记 :美国买衣服的两三事06-04

申请美国留学开具留学存款证明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