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10-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郑中海  

  

          素质教育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郑中海

内容提要

主  题  词

叶圣陶先生曾把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确定为教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引文除另有注明之外均出自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种“自能”之境界,就是语文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当今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过于强调或强化了语文的应试作用,而真正忽略了语文应有的读书和作文。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决不能只是文化成绩优秀的“书虫”,这其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人的素质培养的首要的和重要的任务。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章熊认为,当前,语文在观念上处于转变时期,出现很多的不适应,一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引起语文教学任务的变化,传统教学以写作为中心,现代社会不仅仅需要协作能力,而且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教学目的要“以写作为中心”向听说读写全方位转变,教学观念要从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转变。张志公先生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培养目标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说,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中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如历史描写智力超常的‘才子’们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敏捷准确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

无论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还是张志公先生强调的“敏捷准确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其基本的要义就是要求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挣脱“应试”的束缚,还语文教学以轻松和谐的环境。

我们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出发,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因素,对于改变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象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拟就读书和作文两个方面谈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问题。

  读书 -- 感悟语言

关于读书之道,自古以来多有论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记》中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我国古代的许多语文教育者都十分重视让学生反复诵读。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诵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手段和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一个过程,而教学的目的是感悟语言。荀子在《劝学》篇中把为学之术慨括为“始乎诵经,终乎读礼”,他认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户四体,形乎动静”,必须“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指导下,可以实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最高境界。当然,教学生读书以自得为原则,并不排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所起的引导与启发的作用。

谈到诵读的作用,叶老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至于怎样诵读,叶老说:“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第一求其合于规律、第二求其通体纯熟。”“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感悟语文大致有四个阶段:识字--辨析--品味--研究。这一过程大致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思维发展规律。针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提出语文教学要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要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他说:“学生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条正确途径。”(洪镇涛《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见《课程   教材   教法》98年第3期)

品味语言,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的甄别辨析的基础之上。品味感悟,既可在反复诵读中实现感悟的升华,又能通过一字一句的点染而体会语言的妙处。如一“闹”字,出现在许多有名的诗句中,“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红。”(晏几道《临江仙》)“水北烟寒雪似梅,水南梅闹雪千堆。”(毛滂《浣溪沙》)“车弛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闹”字,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象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正是这样对语句的品味感悟,展现出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

品味感悟就离不了读。叶圣陶说:“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说理的文章,大概只需论理的读,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着无非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一段关于“美读”的说法,也就是品味语言的基本要领了。

读书之后,便是语言的实际应用问题--

写作-- 语言实践

现今的作文教学,许多人把它当作一种技巧来对待,把教作文等同于数学中讲例题。为了应付考试,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孤立的协作技巧。叶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学说过这样的话:“我想劝大家不要把作文当技能看”,说或写似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人教社94年版《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三551页)他强调说话写东西要“适应日常生活和本职工作的需要”,批评“多数的语文教师不知道教语文做什么,尽往不切实际的道路上去瞎钻研”。(同上539页)对这些话可作两个方面的理解,其一,作文本质上不是一种技能,因而采用统一的训练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养成过程。其二,学生作文应当为实际需要服务。“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维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命题作文之办法。”

怎样作文,要重视源头和文风。作文的真正源头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思想情感和充实的生活,其中人的思想情感又从生活中来,因此,作文的最根本源头就是生活。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自己的话,其要义就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富饶。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这并非如一个瓶罐,有一定容量,而是可以无限地扩大,从不嫌过大过充实。”

思想情感与充实的生活,这二者之间是互相关联的,“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文风   受应试作文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已形成枯燥乏味的文风,千篇一律的“八股”,是最典型的形式。怎样才能端正文风呢?叶圣陶说:“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惟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具体说,不妨采用“定量”与“定向”的作文练习。

所谓定量,不由教师出题目(包括给写作材料),只规定写作数量的要求。在一个时期内,放手让学生去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困境思考,要求学生在充分发展其健康情趣的基础上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做到有话可说。所谓定向,引导学生从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拟定专题,有目的收集材料,分析整理,写成文章,发表切实的见解,以此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素质教育,不是在空中楼阁中建立起来的;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完全可以从叶圣陶先生博大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更多的从叶老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述中找到我们行动的指针。所有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们,还是多看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诸多论述吧!

                                              二00一年四月 作者邮箱: zhonghai1234@sina.co

[素质教育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关于叶圣陶的故事

2.叶圣陶教育名言

3.语文教育专家论文

4.语文教育教学故事

5.语文教育的论文

6.语文教育研究课论文

7.语文教育专业论文

8.语文教育研究论文

9.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

10.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