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皮匠随笔

时间:2021-02-11 14:19:41 随笔 我要投稿

一个皮匠随笔

  要是你无事可做,就去德吉路拐弯处顿珠师傅的作坊里坐坐吧;要是你不想让自己闲下来,那就去作坊里当一名伙计。我的意思是,不管你有空儿没空儿,都可以到顿珠的皮货店里坐一坐。仅此而已。

一个皮匠随笔

  一间不足十个平米的矮房子里,年轻的吾赞·次仁顿珠飞针走线,和他的三个徒弟睁眼做着看不出挣钱的手工皮具生意。皮匠们知道,这些东西做出来,好久没有人来看上一眼,墙上的饰件,有的已经挂在那许多年了,还在等着那个人进来,仿佛它们的主人已经在时间里走丢了,至今没有回来。

  顿珠是这个祖传六代的皮匠家族中最后一位小皮匠。他十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手工皮艺,今年二十八岁,有个六岁的女儿和四岁的儿子。顿珠说,儿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当皮匠了,得让他好好念书,出去干点别的。顿珠说小时候他也不愿意做这个,父亲硬逼着他学,没办法。做皮子很累,也挣不着多少钱。他们家做了一百多年皮子,还待在这个破烂房子里,结婚都没盖一间新房子。

  顿珠的.父亲巴桑次仁也是十一二岁开始学手艺。那时候皮具生意要好一些,一年四季远道而来的牧民络绎不绝,父亲的师傅,也就是顿珠的祖父还为班禅大师打造过马鞍、马鞭和背袋。父亲络桑接掌皮店后,为活佛和住在宗里的贵族制作鞋帽服饰,一把剪刀一根针,养活了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

  他父亲说,祖宗给了我们一根针,就是让我们吃这口饭,我们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

  顿珠就这样硬着头皮干了二十来年,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门手艺,“泡水”、“揉皮”、“染色”、“绣纹”、“缝制”、“定形”,没有一样是他愿意干的。顿珠羞涩地说,十八岁那年他跑出了家,去拉萨、成都,还去了西安,做了几年小买卖,赔了,才垂头丧气回来接着缝皮子。 皮子是通人性的,你认真对它,它便好好待你。山坡上一茬一茬的牦牛和岗巴羊,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只有这些皮子留在了时间里,生生不灭。顿珠说,父亲临死的时候手里攥着的还是皮子,我只是不想让他的这道手艺在我手里断了,至于以后,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顿珠的母亲有七十多岁吧,她并不觉得皮货的生意不好做了。她说,早晚会有人来,把这些好看物件都买走,所以,得抓紧缝出来更多的茶盐袋、糌粑袋、酒壶、皮衣、藏袍、马包、绳索、面具、钱包和针线袋,万一有人来拿,还没做好,怎么行?

  皮匠把自己的年年月月缝进了皮子里,皮囊柔软,针细线长,穿过去,又引过来。这些看似简单却百年不变的手工活计,也许有一天,也许一念之差,便永远地在一间小屋子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顿珠说,再怎么着,也得把这个行当做到父亲那个年纪。他抚着下巴估算了一下,伸出四个手指,大概还要坚持四十年。四十年后,不知道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那时候,他是否会变得和父亲一样,即使自已当初不愿意做这个,却又逼迫着儿子接着这门拖累人的手艺。在寂寞而漫长的做活生涯里,一个人的想法保不准会渐渐变得和先人一样古怪——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世事如何繁华或者艰难,一个人总会在他一生的某一天,在一间暗淡、陈旧的屋子里,跟他远在时光那头的祖先,忽然想到了一起。

【一个皮匠随笔】相关文章:

皮匠的造句   09-30

老皮匠散文11-07

准乡绅刘皮匠散文08-30

皮匠对对联娶公主07-22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02-16

一个春天-随笔04-16

一个梦随笔03-07

一个车场随笔05-03

一个果冻随笔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