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随笔

时间:2021-06-12 15:14:17 随笔 我要投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随笔范文

  一、成功之处: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随笔范文

  (一)数学课堂激发兴趣,回归生活。

  学生对“面积”并非一片空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他们早已从家长们关于“买房”、“卖房”、“装修”的谈论中,耳濡目染了“面积”、“平方米”等等,然而这时的“面积”和“平方米”对他们来说,还都只是停留在“词”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的课堂教学就从学生感兴趣的拍手游戏开始了。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体会到“表面”的含义,慢慢的向“面积”靠拢,让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接着通过摸一摸自己和同桌的手掌面,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摸一摸书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再将物体的面描下来,通过涂一涂、比一比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面也有大小之分,不管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都有一定的面积,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生发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经验的积累,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二)数学课堂激发自主探索,掌握数学方法。

  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就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法,基于以往的多媒体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也无法真正去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我巧妙地借助了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激发起学生要亲自动手把图形进行重叠,从而探索出比较图形大小更好的方法——重叠法。电子白板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给予学生创造数学方法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欲望,从而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创造出了生成性资源,便于学生在以后惊醒数学探究的应用。

  (三)数学课堂强化过程,体验乐趣。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剪——拼摆——用统一的标准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自我需要,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一开始,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发现无法准确的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可参考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进行拼摆,加以验证。 此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纷纷要上台进行拼摆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探索知识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很容易的选择出测量图形面积时应使用的合适的测量工具。通过电子白板的回放页面功能,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表象。紧接着,利用白板的隐形幕布功能,通过猜猜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从而水到渠成,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呈现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猜想操作、推理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同时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和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数学课堂在实践中提升数学素养 。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做到及时巩固新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以数学乐园为主题,精心的设计了本节课的练习题。包括:智慧岛、应用园和故事屋。我利用白板的超链接功能,使学生轻松有效的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不足之处:

  1、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这节课中小组活动似乎变了味儿,有的学生独领风骚,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还有的学生孤军奋战,……今后要从平时课堂训练着手,使小组活动扎实、有效。

  2、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学生在比较两个圆形大小时用到了观察、重叠、拼、剪、摆等多种数学方法,但老师只评价“这种方法不错”,到底不错在哪儿,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也不够到位。小组合作的成果只由个别学生参与了汇报,忽视了其他成员的参与,只注重对汇报的同学评价,却将其他同学的功劳一笔勾销,势必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为个人展示,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3、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活动缺乏实效。还不得不漠视了许多孩子的感受,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孩子们的探究是否完成就将活动嘎然中止。比如最后的测量活动,孩子们活动的兴趣盎然,瞧他们的认真劲儿,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但铃声已响,我无可奈何,汇报时显得匆匆忙忙,许多孩子都被我“下课再和老师同学交流”、“下课再接着测量”等轻描淡写的语言打发了,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失望的眼神、遗憾的表情,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在思考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分开讲,尽可能使每个活动更充分、有效。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同学们,明天我们上灵动数学课要用扑克牌,请大家放学回家准备一副扑克牌,明天上学时带来!”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变得热闹起来。“用扑克牌怎么上数学课啊?”这是聪明的小李在发问。“我会玩扑克牌!”这是自信的小王在炫耀自己的本领。“扑克牌有黑桃、梅花、方块、红桃四种花色。”这是实力派的小张在讲解……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生活中没有接触过扑克牌,但受了身边同学情绪的感染,也变得兴奋不已。

  看来,用扑克牌上数学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选对了教学的载体。

  “谁来介绍一下扑克牌?”“扑克牌有大猫、小猫!”“扑克牌有1、2、3、4这些数。”……同学们虽然感兴趣,但毕竟才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对扑克牌的了解还是很有限。我把收集到的有关扑克牌的知识呈现给孩子们:“扑克牌的发明与自然和历法有紧密的联系—四种花色对应春夏秋冬四季,除大小猫外有52张牌,对应一年的52个星期,每种花色有13张牌,对应一个季节的13个星期……”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哪里还用老师组织课堂纪律。

  “今天我们来用扑克牌进行猜数游戏,你肯定想做赢家,怎样才能赢呢?”我问道。

  “要知道游戏规则!”孩子们抢先回答。

  “有没有诀窍?”我又问。

  几番对话,孩子们很快就切入到本节课的主题。我适时说道:“游戏规则很简单,我手中有1—9各一张,共九张牌,你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猜是哪一张,我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比比谁能更快猜中。诀窍需要大家在游戏中思考总结。”

  “先玩一次吧!”同学们急不可待。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两次游戏之后,我问孩子们:“怎么猜能更快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一次猜一个数要猜九次,怎么猜能更快呢?”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突然,一个同学猛地举起手来:“不能问是不是几,要问比哪个数大或小就可以确定范围,减少猜的次数。”“真聪明!那选择哪个数来确定范围呢?”很快有人提出用5来确定范围。“那就试一试。”游戏继续在讨论与思考中进行……经过几轮游戏和讨论,学生最终明白了游戏中的奥秘,并很快掌握了游戏的诀窍:依次找中间数确定范围,就能减少猜的次数。我趁机总结提升:“看来,游戏中有学问,我们要做有智慧的游戏者,就可以做赢家。那如果换成两位数来猜呢?”课堂仍在继续……

  通过猜数游戏,同学们对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们在游戏中合作学习,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合作意识,更增长了智慧,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

  在多数人的眼里,扑克牌只是大众娱乐的工具,甚至还有些低俗,怎么能用来教学呢?可是经过老师们精心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扑克牌居然能在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致盎然、深入思考的样子,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如果说猜数游戏这个内容对学生数感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捉十”游戏则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加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看到孩子们在课间三五成群地玩扑克游戏,我不禁感慨:原来学习可以这么快乐!

  一年级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有困难,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本节课,我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始,我就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以卡通人物引出g、k、h,将学生引入课堂,接着又设计“课间操”,围绕卡通人物g、k送小朋友见面礼物,配乐表演念儿歌,学完后,又让卡通人物g、k、h 对小朋友说些鼓励的话。这样,学生的兴趣一次又一次的被激发。

  二、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习兴趣。

  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如“玩橡皮泥”、“一对一”、“考一考”,让学生编编顺口溜,读一读、写一写,玩一玩等多种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浓浓的状态。

  三、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让每一组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并进行互评时,学生就显得异常激动,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旦得到其他组同学的肯定,脸上幸福快乐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显露出。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面积与面积单位03-16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06-27

面积和面积的单位教学反思06-27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1-27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06-16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04-1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06-21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07-0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