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孤独随笔心情

时间:2021-07-09 19:04:38 随笔 我要投稿

心灵的孤独随笔心情

  孤独是一种特别的感觉,许多人都对你漠视,想靠近他们,却事不关已,被拒绝的打击,拉下无底的深渊,心中是一阵阵刀割的疼痛与忧伤。心灵的孤独随笔心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心灵的孤独随笔心情

  心灵的孤独随笔心情【一】

  诗歌就是诗人生命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面,可以看到他们的纯净、天真、激情、悲伤。在这个喧闹繁华的世界里面,很多人已经静不下来了。每天生活在聒噪的环境里,心不免会累,赶不上身体的步伐。而当身体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心却越来越孤独……

  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思想能承受的程度。总感觉一切已经不一样了,你慢慢的和这个社会脱节了。站在世界的中央,你发现大地不是原来的大地,天空已不是原来的那片天空,渐渐的灵魂感到无比孤独。只想找片净土,安静地种上几棵果树,养几只小鸡,门边再拴一条大黄狗。时而可以听听鸡鸣犬吠的声音,时而听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心里总住有一条小溪,心累了就躺在溪流中任由溪水抚慰变体鳞伤的心灵……

  走在今日的大街上,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慢节奏的思想会被嘈杂的车的轰隆声埋葬。脚步想慢,但是已经慢不下来了。感觉身后总有一股劲在使劲地把你往前推,一点一点地向前……慢了一分钟,你就会与公交车擦身而过;慢了一分钟,你就会失去一次面试的机会;慢了一分钟;你也许就会老板批评。你还敢慢?慢慢地,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脚步变得如此匆忙,以至于思想追不上了我们自己的步伐。

  当你跻身城市一角,就如鸭入鸡群,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高楼大厦比不上几尺高的茅草屋,宽阔的广场不如青草铺地的旷野,修得再整齐的树不如高山一棵松,只想闻着乡村泥土的味道,踩在枯叶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风的声音。

  混凝土的味道飘散在整座小城,听着汽笛声由近至远,然后消失。思绪仿佛被那声音牵着走了很远很远,接着被黑夜隐藏。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就那么静静地躺在床上,想着曾经走过的稻田路,曾经白天下田捉泥鳅,黑夜里抓蚂蚱,那些场景在大脑中一幕一幕的如同电视剧一样地播放着。嘴角会不经意的微微扬起。往事注定是用来回忆,用来留恋的。回忆的越多,才发现现实的生活有多暗淡。

  心灵的孤独随笔心情【二】

  孤独是一种处境,更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人类是群居动物,一旦长期独处,就感到孤单、无助、失落……这绝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状态。但人们往往还是不得不陷入孤独。

  孤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失恋的孤独、失亲的孤独、身在异乡的孤独、被排斥的孤独、无依无靠的孤独、失去权钱后的孤独以及由性格所致不合群的孤独等等。它的外在标志是独处,心里感受是落寞。这种孤独以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的无助感最为典型。当然,这种浅层次的孤独感将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容易消除的,消除后继续在肤浅中徘徊。

  深一层次的孤独者是思想者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来自外界环境,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是灵魂的孤独。因为人的灵魂只有一个,有这种心境人的灵魂又都是头一无二的,永远“独处”的。他们即使面对喧闹和繁华也孤独,狂欢后会陷入更加盛大无边的孤独,甚至比在荒漠中更甚。这种灵魂又往往缺乏明确的主张,左顾右盼,不知走向何方,只有找到同道者的时候,孤独感才能慢慢消失。但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所谓 “知音难觅”就正是指这种情况。有幸寻到知音后将幸福地一同走向前方。

  神话电视剧《古剑奇谭》中,有一种叫做“梦幻枝”的植物,能消除人的孤独。使用方法是:用法术把人催眠后,给睡眠者含上梦幻枝,他就会长眠不醒,在梦中他的一切理想都能实现,一切愿望都能满足,处于快快乐乐的状态。但当他醒来之日也就是死亡之时。这种方法即使有,大约也没人愿意用。它是用虚假而残酷地方法告别孤独,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引导人走向前方。

  我们读书人无论是在环境上还是心灵上,独处的时间都要比一般人长得多,会经常体会到这种难捱滋味。

  但是,这种孤独也有好的一面:是灵魂生活地展开,它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在的整合,实现外来印象的自我消化,拓展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有时独自面对事物能获得许多在书本上得不到的启示:一次我到山东威海的成山头旅游,那里的大海礁石很美,最后我把目光停留在佛像上。我长久的注视着大佛的面部表情:那种平静、恬淡、慈悲、深邃……让我久久的思索不忍离开,渐渐地使我深深的醒悟、震惊。刹那间,我好像读懂了好多好多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多东西似懂非懂,更有好多好多读不懂的东西,这是一本深奥的大书,需要慢慢地去研读、体悟、咀嚼、消化……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独处可以增加灵魂的深度,不能忍受孤独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还有一种孤独是真正的孤独,是曲高和寡的孤独,典型的是尼采式的孤独。

  历史文化的星空,群星灿烂,那最早出现的,未必是最明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尼采就是这样一颗星。一百多年前,这位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漂泊于南欧的山水之间,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纵横奔驰,携雷携电。然而,这个世界却把他遗忘了。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中度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的生前身后为他的诗做了诠释。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孤独的。

  尼采1844年生于德国,他的祖父是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1865年,21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文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文学。这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是一个反叛。他,得罪了整个家族。

  1869年,25岁的尼采在李契尔教授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李契尔在推荐信里不无夸耀的说:尼采“将在德国语言学界名列前茅。”尼采的就职演说也令同行叹服。但这位前程无量的学者不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而是用“酒神精神”去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使他在德国语言学界被孤立。

  接着,他又批判了最好的朋友,德皇威廉一世推崇的大音乐家瓦格纳等人,并和其彻底决裂。这次他不是像上两次那样只是得罪了某一部分人,而是彻底的被时代放逐了,陷于彻底的孤立。他不断的走向孤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灵魂注定不得安宁,不断地摒弃曾经推崇的一切,打碎一切偶像,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他总是不断地在寻找。

  他寻找什么呢?他在探索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他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这样的人,在他面前没有禁区,他向一切传统思想挑战。他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同伴也就越来越少。最后,他将自己逼进了沙漠。他要将自己的全部,连同遇到的一切,都化作烈火和光明,他在为自己的思想而战,他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对人生和世界有独特感受的他,当然十分渴望被理解,得到支持和爱。可这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理解、支持和爱的。这一点他自己也非常清楚。尼采说自己是新世纪的“早产儿”,他是在为未来写作,到那时他会有读者,会受到赞美,会得到支持和爱。

  他果然一语成谶。

  他孤独了一生。孤独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避难所,长久的孤独会使人精神沮丧,意志瓦解,会使人病弱、奥伤、屈服,乃至毁灭……尼采自己最后也疯了。他去世后,他所希望的一切,都来了。

  这就是孤独者。但他们不后悔,这条路永远断不了,永远有人走。

  真正的探索者天性是最坚强的。这样的人精神足够充实,在沙漠中不会沮丧,反而感觉到孤独的乐趣;这样的人精神足够热烈,在冰窟中不会冻僵,反而感觉到凛冽的快意。这样的人虽然不能给人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他们有探索的真诚和勇气,反映出探索途中的曲折和悲欢。爱的火焰在那里燃烧,智慧的光芒在那里照耀。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某些重大的根本性问题而激动,他们为此会奋斗不息……

  

【心灵的孤独随笔心情】相关文章:

孤独心情随笔06-11

孤独患者-心情随笔06-12

孤独着,美丽着心情随笔06-12

黄昏的孤独心情随笔06-25

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04-09

孤独的幸福心情随笔06-11

孤独心心情随笔06-12

孤独有感心情随笔06-12

真正的孤独叫心灵的孤单杂文随笔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