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3-07-23 07:47:33 论文 我要投稿

精细化管理论文[优]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细化管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细化管理论文[优]

精细化管理论文1

  一、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概述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目的是让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利用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化,让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认真负责,将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与细节进行完善。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对每个工作的每个部分、每个细节都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明确各方责任,让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工作部分与工作细节都能够被精细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与工作流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高校财务精细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突出重点,从高校自身的财务工作进行切入,对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明确规定,将工作的注意力放在重点内容上,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次,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注重细节,对于财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覆盖,达到事无遗漏的程度,并且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作为工作遵循的原则。再次,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内容与行为准则进行规范,要求财务工作人员自觉遵守,让这一规章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每年的支出费用是庞大的,因此需要对校内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以此来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壮大,高校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对财务资金流动具有充分的了解,对高校的资金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控制,让资金的利用变得具有效率,保证资金可以应用在高校最为需要的地方,让高校内每一名师生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益处,形成与财务精细化管理相关的思维与意识,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进行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让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被应用于高校工作的每一个地方。2.提高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资金是维持着高校存在与发展的命脉,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则是把持着这个命脉的人,他们的水平决定了高校能够在未来走多远,因此实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财务管理人员向服务型人员转变,改变目前的工作模式,由过去的验算记账型工作向现在的管理经营型进行转变,对即将发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及时的作出相应准备,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让高校更加具有竞争力,为高校自身的`存在于发展提供保障。

  三、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1.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财务监督精细化与财务核算精细化是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其中主要包括执行精细化、制度精细化以及考评精细化。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对整个财务管理界面以及管理体系的清洗,改变高校自身的管理手段,对各方面的行业准则、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操作方法进行研究,并且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守则,对各个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责任、财务管理流程、会计计算流程、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建成指导性强,层次明显,功能全面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2.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高校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标准化原则。需要对财务收支建立统一的标准,这是让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具体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证与核心内容,实现标准化必须制定相关的纪律与条例,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顺利进行,杜绝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无序性现象和随意性现象。其次,数据化原则。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体现出数据的作用,以数据作为原则,利用数据来进行对财务的分析与控制,保证财务支出的正确性,并且以此对相关的工作要求进行确定,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检验,让数据成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流,保证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正常运行。再次,操作性原则。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一切内容都需要按照指定的制度、标准来进行操作,以此来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高校领导需要对此进行重视,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每一的步骤进行监控,保证制度、标准的正常运行与操作,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基本保障。最后,程序化原则。将财务工作分为不同的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同工厂中的流水线作业一般,保证各个程序处理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工作,为自身的工作质量提供保障,继而对各个不同的工作程序进行整合、分析、改进、简化以及优化,让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更为合理,提高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整体质量,让财务精细化管理为高校、为学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建立相关的信息平台。在高校中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务精细化管理必然条件,对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来说,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成本管理精细化与预算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精细化需要以部门为单位建立财务制度,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一般支出,减少不必要支出,减少资源的消耗,在信息平台上,很多关于成本的信息都一目了然,比如关于备品的支出,关于教学物品以及教学设备的支出等,这些都有利于财务管理部门对高校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高校的部分支出,减低高校运行成本,保障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了解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且利用信息平台对高校的正常支出,运行成本进行计算,降低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指的是控制成本与提高收益,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需要在事前进行考核,事情发生时对动态进行控制,在事后进行分析与评估,继而对财务预算进行控制与管理,为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提供帮助,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平台的建设时,应该将科研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加入其中,为财务预算提供标准,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对高校接下来的财务工作进行预算,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2.建设相关财务团队。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有人员的加入,因此高校需要对相关的财务团队进行建设,并且提高人员素质。首先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要求他们对计算机熟练操作,可以使用信息平台进行工作;其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愿意为自身工作作出牺牲,为高校无私奉献;再次,改变财务管理人员的旧有观念,转变当前的工作模式,要求从原来的记账型工作向服务型工作进行转变,加强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这样的团队更加适合这个时代,也能够胜任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这一工作,能够帮助高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3.高校领导应重视这一工作。在高校中,领导往往决定着高校工作的具体走向,如果领导不重视某件事情那么即使各方再努力恐怕也只是收效甚微,因此高校领导需要认识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这一工作的实际作用,重视对这一方面工作的建设,统一各方思想,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让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在高校中顺利的进行。

  作者:廖丹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xx,(18):64-65.

  [2]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xx,(2):46-47.

  [3]吕晓蕾.高校财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xx,(8):4-5.

精细化管理论文2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通过进行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效率,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工作过程中,要大力推行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为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所谓精细化管理,主要是能够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等的一种现代有效管理方式。一直以来,建筑工程采取的是开放式管理,在施工众多环节并没有施工质量,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与工程效益,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往往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影响到建筑工程社会效益的发展。鉴于此,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有必要注重精细化管理,以此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环保以及节约资源等目标的实现。本课题就精细化管理应用进行简单论述,希望以此为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精细化管理概念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文化,这是随着社会分工明细化的一种必然趋势。在现代管理学中,认为管理分为三个层次:①规范化管理;②精细化管理;③个性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概念中,主要是通过合理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要素,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优化组合,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而在工程管理中,主要通过对人员,材料以及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项目的逐渐增多,大多数的企业为了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经常会出现还没有完全竣工就已经将主要的施工团队赶往下一个工程现场的情况,这样盲目的追赶工期,极为容易造成工程质量无法达标,这个工程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2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施工人员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由于他们没有通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操作不够规范,同时遇到的突发情况不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使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目前施工人员的素质无法进行顺利施工,无形中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建立健全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要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不仅需要施工人员自觉,还要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尽量减少出现不规范的施工操作,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各个工程环节的施工工艺,保证这一技术可以得到全面的落实,充分发挥其作用。

  3.2质量精细化管理

  ①建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工程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体系,通过该标准可以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评判,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及国家建筑工程标准。②建立工程施工进度跟踪机制。建筑企业应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对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创新施工工程管理方式与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3.3安全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管理目标之一就是在施工过程不要出现意外事故,对于施工工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关注他们的身体状态,对于天气变化要对施工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建立健全安全施工体系,让所有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人可以真正的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为了起到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可以充分利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的约束作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所制定好的施工计划中对各个工作区域的划分,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材料的堆放,以确保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同时还要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正确分类各项施工材料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工作。对于工人的施工操作要有严格的标准,施工现场一定要求工人带上安全帽等防护工具,避免违规操作和疏忽大意造成的意外。

  3.4人员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刚招录的农民工进行建筑施工流程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本企业制定的施工流程,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以适应现代精细化管理对于施工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给予农民工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可以在户口、住宿、工资等各项待遇方面吸引农民工长期从事施工建筑工作,避免施工企业因人才流动频繁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3.5进度、预算精细化管理

  ①要结合实际工程施工情况科学制定各类施工计划,全面考虑有可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以确保工程施工得以按期、顺利进行。②要全面考虑施工资源储量以及作业现场情况,合理配置充足的施工材料、设备以及人员,以确保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开展。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施工进度协调会议,以切实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并对重要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以确保能够在规定的工程进度内完成施工任务。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做好统筹预算工作,有利于控制施工成本,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精细化管理,体现了施工管理机制的改革对策。施工时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环节,根据区域的规划标准来设计施工管理决策,体现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趋势。坚持精细化管理意识,可转变早期施工作业流程的不足,引导施工单位从标准化方向拟定管理对策。同时,施工单位要转变原有的工程管理思想,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施工中,有效的解决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浩.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xx(23):159~160.

精细化管理论文3

  一、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

  1.可细化、量化的管理科目

  可细化、量化的管理科目是指以行政管理整体为对象,将其拆分为若干个细小的部分,方便行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主观直观的感受对这些细化的任务进行考虑、分配。通过可细化、量化的管理科目,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工作进行分类,改进工作的流程,促进效率的提升。其作用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借此可以有效地把控好时间,提升每一个管理细节上的监控力度;二是出于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目的,就需要将管理机制进一步的量化,不仅仅是指每项工作任务或者是工作的量化,还包括了不同工作协调机制上的量化,将传统的任务模式转变成任务量化模式。

  2.标准化、流程化理念的融合

  生产车间流水线的运用,是企业产生过程中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是一个标准化与流程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在行政管理中,也需要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这对于提升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具体而言,标准化与流程化的行政管理理念,需要将目标任务或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解,按照一个发展情况对其进行顺序上的衔接,而后在全面整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管理工作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通过标准化与流程化的新行政管理模式,可以保障行政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

  3.经济化、协同化意识的导入

  经济化、协同化意识的导入是指由于行政管理工作不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众多部门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庞大、复杂的集合。这种特点就需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环节之间、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理念中必需要树立一个经济化、协同化的意识,注重怎样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率或者经济回报。总之,学会用正确的行政管理模式做适当的事情,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

  二、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具体思路与对策搭建

  1.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单位人员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判断其容易出错的地方,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克服并且加以改进。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大力推广宣传、从细节上凸显出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整体的行政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对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奠定一个坚固的基础条件。

  2.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除了需要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外,还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在体现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体现出经营化的现代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内部控制标准。具体来讲,需要在进行精细化行政管理之前,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制定出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的现代内部规章制度,形成一个规范性的办事操作流程。另外,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一个目标性、计划性的统一标准去完成各项工作,最终实现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目标。

  3.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

  在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方面,需要加强对员工素养的培训工作,原因在于当下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好精细化的行政管理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此外,只有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细化意识水平,才能够在各项细节工作中实现效率的提升。创新作为目前企业最重要的活动,必须要提升人员的素养,扩展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创新的目标。因为,在行政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引导行政管理超规范化、系统化、创新化的道路前进,引领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三、结语

  总之,面对复杂繁琐的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思路可以减轻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务量,保障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行政管理的水平,降低管理上的成本。

精细化管理论文4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升,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增加,现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已经被不断的完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渐的增加,由粗放式的管理向着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越来越重要。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传统的粗放式的建筑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尤其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管理的方式也要不断的发生变化,这样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才是十分关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成本,在建筑工程中,精细化管理有留言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减少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是对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1.1有助于施工管理的精确化

  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良好的`建筑管理理念对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整个施工管理的基本过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精细化管理理念可以对建筑施工提出更加明确的目标,规范施工人员的日常行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管理的方面也比较多,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一项十分完备的工程管理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参照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精细化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确的把握,以更加严格的方案来要求自己,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施工管理的精细化。

  1.2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着明确的目标,如果一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那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会找不到方向,也就导致了施工标准存在着不合理性,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着问题。建筑施工管理中,管理的主体就是施工工人,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工程的具体走向。建筑工人,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参考设计人员的意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建筑施工。作为建筑工人必须要对严格的规范建筑人员的基本行为,明确自身的责任,使每一个工人都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工作,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施工的质量与预想的是一致的。

  1.3有利于协调人员关系

  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缓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人际关系,明确责任,在奖惩上也要保证公平。例如建筑管理人员的基本矛盾中人际关系的细化,有很多的责任没有细化到人,这样就导致了施工的过程中,产生责任推诿的情况,对后续的施工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想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必须要使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将每一个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奖惩也要分明,根据制度进行人员的管理。

  2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纵览全局,注意细节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建筑单位使用的是粗放型的管理理念,这样就给整个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成本,这样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会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瓶颈。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重视细节的处理,如果在细节上没有把握好就会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整个工程都是不利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每一个细节都与建筑物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要认真的对待,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的事项有很多,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在制定施工管理计划时就应该细化到每一个步骤,保证每个环节在建筑中都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企业要转变只要掌握大方向就能掌握全局的思想,要从小处着手,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每一个隐患,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2确立明确的建筑目标

  工程最终完成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要达到一些什么样的标准,这些都应该是在施工前就要确定好的问题,只有明确目标,才会获得充足的动力。现阶段有很多建筑工程出现烂尾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后期资金跟不上,可另一方面我就认为是一开始没有确定好建筑目标,导致到中途修建不下去了。要怎样才能确定好一个项目的目标呢?我觉得首先得定位,你要确定即将要开始的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项目,并明确建筑过程所需的各种东西,提前做好准备。其次,你需要结合实际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承认自己的实力,凡事量力而行,企业不勉强接自己不擅长的项目,个人也不要随便动工,要遵循设计操作。

  2.3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与分工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老板携款潜逃、工人责任推诿等事件早已司空见惯。这些状况不仅会造成施工进度的停滞,还会拉低企业的形象,影响公司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正在修建的项目正好是一项有关民生的项目,那一个失误将给很多人带来伤害。所以,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度,保证出了问题就能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及时解决问题。施工过程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主体,每个人也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而把这种责任具体化则更有利于管理。此外,制定了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贯彻到底,不然无论多么高明的计划最终都得不到有效利用。注重细节,明确目标,分配责任,控制成本等都是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企业要在坚持使用的基础上在更多的领域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

  3结论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是非常合适的,它能够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注入更多的活力,并使其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同时,它也能让工程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人员关系得到更高的发展。这些优势都是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所不具备的,因此,改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理念,树立以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利益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实现对现有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与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董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xx(23).

  [2]郭万泉.怎样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08).

  [3]王建国.施工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之我见[J].科技信息,20xx(14).

精细化管理论文5

  摘要:本文以某煤炭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实践为例,分析了当前企业界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信息化精细管理概念,探析了信息化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实施与应用,为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 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 精细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对改变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现象,提高管理效率和管控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在企业界达成广泛共识,并逐渐被许多企业所采用。然而,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原因,在企业推进精细化过程中出现了与精细化管理目标不相适应的现象,如数据信息量的庞大造成统计困难;来自基层的信息因架构原因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等问题,更严重的是精细化管理的不完善反而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高效运行。

  单一的推进精细化管理已经面临着诸多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不现实的。某煤炭企业在推进精细化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控水平和运行效率。事实证明,将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当中,可以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支持平台,化解精细与效率的矛盾,促进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1当前企业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探索完善自身管理的意识也逐渐增强,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而在企业界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以煤炭企业为例,一个上规模的煤矿往往涉及众多的人员和业务流程,对其进行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在于对每个流程都能做到干预,从而实现管控。某煤炭企业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如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模式。然而,大部分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只限于概念或简单的架构铺设,而对深层次的'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有效运用并没能充分的理解。另外,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与精细化的深度融合是时代的特征,也是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精细管理时必须加以重视的。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管控能力提高的重要性,纷纷加强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如办公自动化的推广,尤其ERP系统的应用已成为体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不过,当前信息化与精细化的融合,信息化的潜力和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信息化与精细化在融合当中还面临诸如技术、理念等问题,这始终制约着管理效率的提高。

  2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

  信息化精细管理强调的是信息化与精细化的有机融合。所谓的信息化精细管理,就是要实现信息化与精细化的同步运行,利用信息技术为精细化管理提供高效运行平台,解决精细化管理与提高效率的矛盾。

  从信息化角度来看,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动化处理能力,为大量的信息进行自动统计和处理,从而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促进信息加快运行,这在个人信息录入、班组信息统计中运用广泛。另外,信息化的优势还体现在其自动监控功能。企业管理者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监控生产的全过程,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行动态。同时,信息技术由于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有助于维护信息的真实性。信息化最根本的优势在于实现信息的共享,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出现的决策滞后和决策失误。由此看来,信息化对企业运行过程的全程干预,与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不谋而合,这无疑对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关键是,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与长处,实现信息化与精细化的无缝对接。

  3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实施与应用

  3.1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只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必须借助有效载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夯实企业自身的管理基础,为信息化的融合搭建有效载体。从基础管理角度来看,完善基础管理核心是细化责任,通过对各个部门进行责任细化,提高执行力,强化监督,从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某煤炭企业在完善基础管理过程中,通过目标分解、流程再造、定额管理等方式对基础管理内容进行了加强,并对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物资管理等环节进行了完善,逐渐形成了从计划、组织、领导到控制一套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信息化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打造有效的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平台必须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切合,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信息化的实施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孕育而生的。信息化是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共同发挥作用,单一的推行某一项技术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可靠性也会降低,如单一地应用某种自动化技术,而没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辅助,那么所谓的信息化程度只是浮于表面。煤炭企业而言,涉及到的信息系统多而且复杂,信息化平台必须做到全面、有效综合且相互衔接,组成一套完整有效系统,才能使信息化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因此,企业在信息化推广过程中,必须事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确保各个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并与精细化管理环境和目标像相一致,以实现信息从采集、加工、传递到最终的利用全程顺畅有效。

  3.3信息化嵌入模式的选择

  信息化与精细化融合必须有一个正确适宜的嵌入模式,以保证融合的有效。信息化精细管理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管理体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各个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嵌入模式,以防止信息化推广因不适应企业特点反而出现制约精细化管理运行问题。一般而言,有效的嵌入模式基于两种选择:一是先局部而整体的谨慎推进。企业可采取局部试点,在取得成功后再全面推广,这样有利于给企业预留足够的适应时间,弊端是可能局部向全面转换的时间漫长,这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发展不利;二是一步到位,有利于企业迅速实现精细管理,以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缺点是可能出现水土不服而对企业原来管理秩序造成冲击。因此,对企业而言,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种适宜的模式来推广,这样才能在外部激烈竞争环境下实现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

  4结语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渐提高为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中进行信息化推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虽然企业在信息化与精细化融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对精细化研究的日渐成熟,以及企业对信息化程度的日益重视,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的能力也将日渐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论文6

  摘要目的:评价在肿瘤患者化疗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94例,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精细化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中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精细化管理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管理中,能够减少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化疗护理;肿瘤患者

  肿瘤的发病率在我国呈增长趋势,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经是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因而化疗成为了晚期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作为医院管理的组成部分,肿瘤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1]。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承担大量肿瘤患者的化疗护理工作,如果护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2]。精细化管理是常规管理模式的优化产物[3],能够通过分工与配合细化护理人员的分工,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了研究精细化管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特进行本次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肿瘤患者94例,纳入标准为:所有的患者均采用静脉化疗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精细化管理组,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常规管理组与精细化管理组相比,P>0.05。

  1.2方法常规管理组按照以往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即做好相关工作的部署以及效果评估。

  精细化管理组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精细化排班:包括办公室排班、责护组排班和夜班的排班,将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

  ②加强对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培训肿瘤专科护士、静脉治疗专项护士、PICC导管专项护士,以讲座或集中学习的方式,对护士进行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专题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带教,使其他护士,尤其是低年资的护士快速、全面地熟悉化疗药品的使用方法、特点及不良反应,督促护士掌握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并多进行练习,要求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处理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指正,以不断提高肿瘤专科护士、静疗专项护士、PICC导管专项护士的专业能力和安全观念,促使其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落实在实际护理操作中;

  ③做好化疗准备和健康教育:在进行化疗之前,收集、整理患者的检查报告,统计患者有无过敏史、化疗药物外泄史、有无静脉炎等,然后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为每一位患者建立巡视卡,详细记载每一项输液,定时巡查,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介绍化疗流程、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处理办法,并向患者讲解保护血管的方法;

  ④化疗过程中的配合:护士应合理选择静脉,熟练地进行穿刺,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注意穿刺部位应左右交替,避免24小时内重复穿刺同一静脉,加强液体巡视以便及时处理渗液等不良事件。同时应观察患者的尿量,嘱咐患者多饮水,通过排尿降低肾毒性;

  ⑤化疗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化疗不良反应:由护理经验可知,患者在化疗中经常出现不良反应,如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塞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作出合理的处理,例如当患者出现静脉炎时,要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对发生炎症的地方进行湿敷,每天三次;必要时涂抹喜疗妥,每次涂抹必须清理干净皮肤,每2小时涂抹一次。

  1.3观察指标

  ①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静脉炎、药物外渗、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四项,统计各组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例数,计算发生率;

  ②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急救品管理、文件书写和工作质量、健康教育知晓评分,统计各组所得分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耐心度、操作是否熟练3方面,共20题,满分100分,分以上视为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用(x±s)表示所有的计量资料,用P表示组间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精细化管理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而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对比如表2所示。表2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常规管理组与精细化管理组相比,P<0.05。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更细致的管理,是对常规管理的理解与细分。应用于医疗领域,有利于医疗安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的改善[4]。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应遵循预防为先,安全为主的原则[5],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化护理操作,尤其注意规范特殊操作,所有的护理操作和用药必须符合规定;

  ②落实肿瘤专科的所有管理工作;

  ③严格控制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不定期检查,建立严格的核查标准和质控制度,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总之,精细化管理,是针对肿瘤专科的工作特点,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系统的防范及处理制度。我院合理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工作进行的细化与规范,分工明确,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使得我院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综上,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管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的化疗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燕颜.精细化管理在采血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xx,21(7):80-81.

  [2]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xx,19(18):142-144.

  [3]陶慧丽.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23(7):64-65.

  [4]王红.精细化管理在县级医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xx,10(7):1797-1798.

精细化管理论文7

  摘要: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与国际金融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的经营效益,不仅要不断地扩大资金来源,更要加强对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这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费用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加强费用精细化管理与控制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全面提速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来临,我国金融体系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转变,金融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更高更深更远的层次。由于大型金融企业存在明显的同质性,国有商业银行在注重规模效益的同时,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将取决于管理行为的精细程度,如何优化费用资源配置,提高费用控制能力和使用效率,是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费用管理及其现状

  (一)商业银行费用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中,我们所说的成本是指总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费用(财务)成本、税务成本、风险成本、经济资本成本。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费用指其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折旧、邮电费、印刷费、差旅费、无形资产摊销、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商业银行费用管理旨在不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通过费用预算管理、支出审批制度、绩效考核、优化业务流程等管理手段,将费用控制在最低水平,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加强费用管理与控制,对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费用管理与控制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商业银行,无不把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作为其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其次,费用管理与控制的好坏反映了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与控制能力的高低。此外,在我国银行资本收益约束与收益风险约束不断加强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银行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二)国有商业银行费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与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制约性问题。一是费用管理缺乏风险补偿理念。具体表现为绩效考核中缺乏成本费用控制理念,目前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对业务及管理费用控制关注不够,在业绩激励上的“当期兑现”将导致“利益即期回报,风险隐患留行”,被考核者经营活动的影响可能要延续若干年才能充分体现,但其薪酬、业务费用取决于当期实现的业绩。责权利的不对等往往诱使经营人员为完成短期考核任务而不顾长期经营风险。二是缺乏实质性的费用管理与控制。银行对报表揭示的信息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将费用分析的重点放在各费用科目的均衡及同比变化情况上。而现实情况是不论采用报账制、额度管理还是成本收入比等管理办法,都存在上下级行之间的博弈,下级机构总是“用足用好”费用预算,在此过程中缺乏投入产出分析、本量利分析、机会成本分析。三是银行内部存在费用资源浪费现象。除去与业务量密切相关的部分变动成本,如邮电费、印刷费等以及营业必须的固定成本,如折旧摊销、水电费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费用与银行内部组织行为密切相关,如会议费、公杂费等。奢侈浪费现象的存在,使得这部分费用逐年升高,资源内耗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四是缺乏同业比较、学习的途径。通过与同业的比较才能够分析出费用投入的总额和结构是否合理,寻找差距才知道哪里需要改进。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与其他股份制与外资商业银行的比较,需要加快学习更为先进、成熟的费用控制经验,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五是费用管理中违规现象难以杜绝。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但是从相关新闻报道及审计署审计结果来看,“小金库”、虚列乱支、突击花钱等违法违规现象,在各商业银行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费用精细化管控思路

  (一)树立全面费用管理理念

  按照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现代商业银行对费用管理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事中的费用核算、事后的费用分析上,而更应重视事前的费用预测与规划,对费用实行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管理,以期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目前,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不讲效益、不讲核算、不计成本的现象大量存在。目前的费用控制工作主要通过上级行核定下级行下达费用指标,执行统一费用管理措施,统一检查、监督和考核。但银行内部各部门并没有明确费用控制的责任,费用管理与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至于费用增减原因,何部门节约了成本费用,何部门存在浪费,则无从考查。各经营部门在费用管理当中缺乏合作和配合,员工缺乏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因此,首先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和培训的方式,使各级机构、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形成全面费用管理的理念,从自身做起,变“要我节约”为“我要节约”,把控制成本、增加效益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具体而言,可以先针对银行费用开支较大的事项,如网点建设、科技投入、大宗采购、业务外包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实施重点突破,一件一件地落实,一个一个地解决,把全面费用管理融入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之中,这也是费用精细化管理取得实效的基础。

  (二)建立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的费用控制体系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大多建立了费用预算和控制制度,但基本上都采用自上而下的纵向预算管理体系,分机构层级进行费用控制和管理。这样做虽然能保证每一级机构的费用总额不超出预算控制,方便进行额度管理。但就具体业务经营而言,分级管理的模式不利于费用的精确分摊,也不利于条线进行成本费用的效益考核。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银行的做法,如美、加两国的美洲银行和美一银行,它们实行的费用开支并非单纯以纵向的分支机构为主要的控制单位,而是采取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的方式,既以分支机构为预算控制单位,也以管理小组或部门为预算控制单位。如从总部便开始分为若干个管理小组或部门进行费用计划的预算控制,在管理小组(部门)分管的下级经营单位中,费用开支不属机构所在地负责人管理,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只是统计。如实行条线管理的国际业务部门开支费用直接由总部的管理部门负责,不受当地机构负责人的管理。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责任落实,管理细化,一旦各行管理部门参与到费用控制中,以条线为基础的费用管理将便于对条线管理部门和产品的核算,部门也有了主动控制成本的责任。

  (三)建立针对部门和个人的成本控制目标考核体系

  目前,商业银行中与预算管理相配套的考核体系一般是针对分支机构设置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大多建立了行长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但对部门和个人的成本控制目标考核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没有一套完善的奖励办法,对那些铺张浪费、费用管理混乱的部门,也未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挫伤了各部门节约费用支出的积极性。从这个层面看,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员工没有推进成本管理的愿意,或者迫于政策压力不得不推行,也都会找各种对策打折执行,使成本管理流于形式。通过建立成本控制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使费用控制与员工自身经济利益、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来促进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于部门而言,通过成本控制目标考核,形成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促使费用资源向业务发展好、盈利能力强、成本利润率高、对全行发展战略贡献大的部门集中,让费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根据不同的费用采取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的费用内容、不同的控制对象与目标,抓住控制的关键点,选择不同的费用控制方式、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控制。如总行与分行层面所产生的业务费用,可以采取零基预算结合过程控制的方法,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上加以控制,以达到费用控制的目的;对于作为责任中心(利润中心)的部门,采用机构边际收益反映机构成本投入与其效益产出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对作为经营单位的支行,因其费用主要与业务相关、涉及面较小,则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收益分析结合业务流程分析,从而实现对费用的管理与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产品作业成本分析方法,以判断该产品及其费用的合理性,并以此为依据对金融产品进行管理与控制。

  三、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费用精细化管控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财务核算精细度

  通过财务集中,进一步减少核算主体,将财务核算科目CKYJ(20xx年第2期)进一步细化,并借助信息系统对考核对象设置账户进行核算、考核,使管理和考核粒度大大细化。通过提高核算精细度,在制定费用预算时,总、分行可以根据经营环境、经营目标、发展潜力,分项目制订预算标准,按照“每一项资产都讲收益,每一项负债都讲成本,每一项投资都讲回报,每一项创新都讲求投入和产出,每一个机构都讲求经营绩效”的价值管理原则,进行资源分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提高核算精细度,总、分行就可以将财务核算细化到行内的各个部门、产品、产品和客户,每个部门、每个机构、每项业务的经营情况、利润贡献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将资源投入到产出效益最大的业务和机构中去,也就是将“钱用在刀刃上”。

  (二)明确资源配置重点,分类费用区别对待

  财务费用资源历来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财务资源,有效助推全行经营发展,是各商业银行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费用精细化管理,一是要保证费用投入适应提升全行经营效益、创造股东价值的需要。坚持“谁创造价值大,谁使用费用多”的'原则,在保证全行正常经营的前提下,促进费用资源向价值贡献大的产品倾斜,提高费用的投入产出比,推动全行盈利能力的提高。二是精细化管理要求费用管控应分类进行,区别对待。对于与业务经营、客户服务密切相关的费用,如广告费和营销费用等,应考虑到重点业务发展战略的需要,拿出专门费用与重点业务挂钩,以促进重点业务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而与组织行为相关的部分内部管理费用,如会议费、公杂费、差旅费等,以及各项开门性费用,应本着厉行节俭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进行压降。三是加大实施定点采购和集中采购相关措施的力度,对于各分支行购建、维修固定资产、购置出纳机具、大宗办公用品、电子耗材、安全防卫设施等项目,应逐步纳入省级分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供应。同时,对大额支出应坚持进行效益分析、论证,实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四是要加强授权管理。费用开支要严格执行“先批后支”、权限内“一支笔”审批制,实行费用一本账、一口出。

  1.实行精细、准确的预算管理

  一是精细编制预算。财务预算不仅应包含辖内垂直机构,还应涵盖机关部室,同时精细化到基层各经营单位。细化到具体项目上,财务预算对象包括大到大额房屋租赁费支出,小到一匹空调的电费、凭证耗材等的开支,均应经过严格测算,纳入全行全年财务预算,使财务预算不遗漏。二是上下充分沟通,预算编制完成后,各级行应召集各相关单位面对面地进行充分沟通、修正,使上下层级之间、各平行单位之间达成充分的共识,不猜忌,不抱怨,为预算具体执行彻底清除障碍。三是强化预算执行力。要确保全行年度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之外的一切开支必须严格审查、集体决策。

  2.建立费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对全行各级机构实施费用控制的实际成效实行定期的信息反馈,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费用控制的成效需要通过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除去与预算的比较,还应对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可以选取的参照系还有以前年度费用以及同业水平。在选取以前年度作为参照系的情况下,不能仅作总体的增减比较,应分解至不同类型的费用并考虑是否由于经营环境、业务规模的变化而影响费用的多少。同业的比较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与同业费用的比较差距直接能体现出银行的费用控制能力与水平。通过费用控制指标的计算得出当年费用控制的成效,通过落实费用控制责任制,强化预算与考核兑现的执行力,在实施费用控制的业务流程再造中,对涉及费用控制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整合现有费用资源。

  总而言之,费用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有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根据自身状况而制定不同的费用管理与控制模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加强费用精细化管理,以控制并解决银行费用管理粗放的问题,实现费用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够提高银行经营效益,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良性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波,刘砚平.商业银行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姜建清.银行全面成本管理导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3]薛文才.加拿大、美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做法与借鉴〔J〕.参考与借鉴,20xx(1).

  [4]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R〕.20xx.

  [5]约瑟夫.F.辛基著.潘功胜,樊志刚,张伟武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xx.

精细化管理论文8

  摘要:在煤炭企业基于内部市场化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酸刺沟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以全面预算为统领,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区队为核算单元,以二级预算、三级核算为主线,以计划、定额、价格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精细化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对煤矿实施精细化管理系统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最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酸刺沟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系统

  1概述

  内蒙古酸刺沟煤矿是由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粤电能源有限公司三方分别按照52%、24%、24%的股权比例出资组建,注册资本金10.8亿元人民币。酸刺沟煤矿井田面积49.8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4.14亿吨,可采储量8.22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200万吨/年,服务年限52年。煤矿于2005年6月开始建设,2007年8月7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年8月8日试生产,2010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综合竣工验收正式投产。酸刺沟煤矿自建成投产开始,就不断探索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14年以来,更加重视利用基于内部市场化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煤矿成本节约的控制作用,向内部经营要效益,将赢得成本和管理优势作为企业竞争的重大核心战略。在此基础上,酸刺沟煤矿逐步构建了自己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并在实施过程中优化、创新,以提升煤矿的'核心竞争力。

  2酸刺沟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

  在实施内部市场化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基础上,酸刺沟煤矿逐步实现了以全面预算为统领,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区队为核算单元,以二级预算、三级核算为主线,以计划、定额、价格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精细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由保障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三大体系构成。保障体系主要是建立市场化组织机构,配备专属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办法和标准,使每一个动作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等;运行体系主要是在实施运行过程中要构建强有力的内部要素市场、基于科学定额基础上的多层次价格体系、内部市场结算体系等;评价体系是指实施内部市场化前后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所达到的效果评价,准确地把握企业整体真实状况。图1酸刺沟煤矿内部市场结算流程图煤矿将内部市场划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的四级核算体系。对于业绩考核,每一级的核算单位,都是统一的内部价格核算标准,其主要方法是利用增加值原理来核算绩效。通过队煤矿生产组织形式的了解,成本管控体系分为四级市场核算主体,一级为矿,对上接受集团考核,对下与各科室进行考核;二级为矿属科室、区队,三为班组,四为岗位或员工个人。各主体在岗位上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并且制定严格的标准,互相监督遵守。

  3酸刺沟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为酸刺沟煤煤矿提供一个一体化的全面预算市场化结算考核平台。借助该系统实现酸刺沟煤矿预算指标管理、定额价格管理、考核结算管理、单项工程管理、班组工资核算管理,以及与集团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等信息系统的接口管理。

  3.1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要素确定

  系统要素主要有定额价格、计量管理、考核管理、结算管理、台账报表、多维分析、生产分析、经营分析和周转材料等模块组成。要素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煤矿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组织结构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等环节考虑,通过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反馈和经验汇总,最终确定的。以定额价格模块为例,煤矿通过对投产以来历年的成本管控分析,逐步建立起来生产各环节、各模块的基础定额库,形成了结算类定额、考核类定额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定额库,结算类定额又细分为采煤定额、掘进定额、矿务工程定额、零星工程定额、洗选定额和通防定额等子定额;考核类定额细分为经济指标考核定额和管理指标考核定额。同时,定额库建立后会定期更新和完善。以矿务工程定额为例,根据矿务工程单价和材料、人工、机械台班定额情况,定额库每月更新一次,确保工程结算价格真实、及时,更加贴近市场。

  3.2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首先制定精细化管理系统工作任务,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酸刺沟矿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总体推进方案;(2)编制酸刺沟矿定额手册;(3)编制酸刺沟矿内部管理的价格手册;(4)酸刺沟矿两级预算管控体系方案设计与实施;(5)酸刺沟矿三级核算分配体系方案设计与实施;(6)酸刺沟矿矿务工程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7)酸刺沟矿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指导与实施;(8)酸刺沟矿基础管理工作(安质健环、制度、计量、流程、物资设备管理等)完善指导与实施;(9)定额价格、计划预算、核算分配、矿务工程、安质健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指导与实施。其次,制定精细化管理系统项目总体实施计划。本着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全面推行的原则,煤矿首先选取采煤一队、机运队等一线生产队伍试点实施,取得了很好的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大试点单位和项目,最终得以全面推广,实施信息化。最后完成定额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其中涉及工程预算的人工定额、材料定额、电费定额、修理定额等常用定额,按不同分类用统一格式录入计算机,通过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可以查询、使用此数据,为定额数据的查询及修改提供方便。设计部门通过定额管理模块计算得到工程的设备使用、材料消耗,人员、电力等数量,以及设备租赁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电力成本预算,完成系统总体实施计划。

  4结束语

  构建以全面预算为统领,以安全质量环境管理为始点,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区队为核算单元,以二级预算、三级核算为主线,以计划、定额、价格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精细化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全面预算管控和内部市场化运行,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生产经营理念的创新,实现了“六按”:按规程设计、按定额预算、按预算开支、按标准验收、按价格结算和按制度考核,最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精细化管理系统上线运营当年,很大程度提升了一线职工、管理部门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控创造了近4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日)今井正明,周健等译.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原书第2版)(珍藏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3-97.

  [2]牛占文,褚菲,等.基于因子分析的生产过程维度下精益实施能力分析及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9):111-116.

  [3]潘玉香,齐二石,等.钢铁企业精益生产成本优化控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01):84-90.

精细化管理论文9

  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增长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行业市场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愈发的激烈,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比必须要对原有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而其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一项基础保证。纵观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有非常多数量的企业仍然才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从而大大影响了企业在新形势环境下的发展速度。基于此,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是所有企业管理人员都应当去重点思考的一项现实问题。

  一、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涵义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实践中狠抓落实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近几年,精细化财务管理逐渐被中小企业重视和应用。简单一些解释,精细化财务是一个动态化的管理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的经济所得可以实现最大化,并同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类风险降到最低。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理念就是放大所有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微小细节,件工作细分成多个微小份额,利用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精细化财务管理更加符合新形势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与经营现状来随时进行调整。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在确定企业的发展与经营目标以后,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就可以将用于生产和经营的成本降到最低,并将可用资源的效率提到最高。此外,精细化财务管理还要求企业中的所有事项都要拥有详细的信息记录,为企业积累更多经营经验的同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日常生产和经营工作紧密的结合到一起,从根本上达到拓展财务管理职能的.最终目的。

  二、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 一) 将“三个转变”作为管理核心

  事实上,企业所有类型的经济活动都用拥有着其独有的财务意义,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三个转变”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均可以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三个转变”的内容如下:第一,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记账核算转变为经营管理;其次,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静态核算转换为动态控制;最后,将传统财务管理的工作风格由机关型转变为服务型。

  ( 二) 将拓宽领域作为管理重点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精细化财务就是将财务管理工作划分成多个细小的部分,通过不断分解与整合的动态管理过程来提升财务工作的整体质量。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通过拓宽财务管理领域的方式来逐渐的形成企业内部的精细化财务体系,从而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经营决策的实施以及经营方案的调整工作中,确保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可以将提高精益效益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

  ( 三) 将科学制度作为管理手段

  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完善监督机制的方式来细化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有效促进企业人人治化管理到法治化管理的过渡。

  ( 四) 将提高效益作为管理目标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它通过不断拓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来将潜在于日常管理和经营工作当中的效益价值充分的发掘出来,让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均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三、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在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法律环境、信贷条件都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这就需要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着一定的动态性。由于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所重视的是制度的稳固性,从而无法很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现代企业的这一苦恼,其不仅能够让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精、更细,同时还能够在面对不同变化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让企业的资源与成本均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其次,新形式中的行业市场需要有柔性化的财务管理战略作为支持,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所具备的数据化、标准化以及流程化的特点正好满足于柔性财务管理思想的诸多要求。企业财务考核的数据化分析能够全面的增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化分配则能够让成本支出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通过以点盖面的方式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盈利水平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四、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 一) 增强企业财务精细化的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者要对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给予更高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对原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的工作当中,为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现代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经常性的举办一些有关于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所有的财务人员都可以熟练的掌握精细化财务的管理方法。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要不断的深化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结合企业当前的经营现况来建议一套适用于精细化财务模式的管理制度,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可以更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生产与经营活动中。

  ( 二) 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建设

  对于新形势下的现代企业而言,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具体一些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有大量的精准财务数据作为及基础支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按照企业日常的经营业绩来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做出正确的评估和改进。基于此种情况,企业管理者需要去不断的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确保其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将企业当前真实的财务状况呈现出来。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财务人员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细化分析,并结合当前的行业现状来对财务体系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力争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出更大的动力支持。

  ( 三)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落实同样也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准的一项有效措施,它能够让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变得更加高校且准确。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领导者不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经营资金的实际去向,同时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资金的不当使用做出改进和调整,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具体和精细,让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都可以更加详细的掌握企业当前的发展动向,有效提升经营资金的应用效率,杜绝资金浪费现象的再次出现。最后,伴随着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深入落实,企业还能够节省出更多的精力来提高投资项目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让企业的资金不再受到不必要的占用。

  ( 四) 健全企业的内控体系,提高对风险的把控水平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内控制度的方式来提升企业自身的风险把控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在实际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建立在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之上,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力度,从企业内部的各个基层部门着手来发现风险和化解风险。

  ( 五) 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在日后的管理工作当中,企业领导要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经常性的将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引入到企业内部,利用专业知识来指导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落实提供更多便利条件。首先,企业领导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准入条件,在对财务工作者进行招聘时,不仅要对其专业技术水平展开全面的检验,同时还要确保其具备超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其次,企业领导要尽可能的为内部员工提供参加再教育的机会,不断扩大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面,让他们可以在提高工作水平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前端业务,从而更加顺利的应用精细化管理技术;再次,企业领导应当在内部建立传帮体系,让经验丰富且技术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一对一培训,通过这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来缩短新员工的适应时间;最后,企业领导还要高薪聘请一些行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专家来到企业当中进行现场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向财务管理人员灌输精细化财务管理知识,让他们可以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紧张工作。

  ( 五) 提升企业提升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建设智慧企业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不断进步,促进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在逐步完善实施信息化管理,但是企业内部依然存在大量的设备、岗位、等资源和能力仍处于离线状态,企业内部各环节工作信息传达与反馈时间较长。企业通过对整个企业所有工作流程和环节实施信息化改造,不断完善提高设备的智慧化水平,整合集成内部不同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各环节数据采集、共享和工作协同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大数据系统,及时的进行分析汇总,真正做到财务管理精细化,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精细化管理论文10

  摘要:

  精细化管理模式一般应用于企业管理,符合企业规范细致的要求,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而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缺乏严密精准的管理手段。本文主要从精细化制度管理、精细化校产管理和精细化财务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制度、校产和财务的不完善,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确保为小学整体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制度;后勤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

  小学是教育机构中最为基础的教育单位,其后勤工作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影响。针对后勤工作,学校应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保证后勤管理工作每个细节做到完美,搞好学校内涵建设。完善小学后勤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精细化制度管理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成功开展教学活动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从整体上说,小学后勤精细化工作管理需要从制度下手,优良细化制度的约束管理作用。一般来说,小学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财务的管理、校产的管理和设备的采购等,为了避免管理疏漏,还需要重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和后勤管理系统的严密性。满足以上要求,可以说是完善小学后勤工作制度管理精细化的基本要求。

  但是,精细化的制度建设应该要把一切意外扼杀在摇篮之中,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未知因素,避免意外情况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确立一套备案作为应急方案。那么怎样设计一套合理可行的制度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处理好上下级的管理关系,而后勤管理工作也要注意这一点,做好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的顺利执行。举例说明:从短期计划上说,该小学本学期校园建设该如何进行并且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明确其目标,全面开展计划,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检查结果;从长期计划上说,近几年该小学的绿化建设、宿舍的修建、教学设备的采购引进等问题需要时刻强调,陆续实现,不能冲动同一时间全部开始,否则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由此可见,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小学后勤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从大局上确保了其整体工作计划的平稳开展。

  二、精细化校产管理

  校产是指学校的固有或非固有资产,如房屋和教学设备等等,而小学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校产,对其进行精准全面的管理。实现精细化校产管理,主要细化分为:建立记录制度、实施校舍管理制度和公开演讲等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记录制度就是对于学校的资产,如其房屋不动产、设备引进换新等等进行记录。前期记录,应该创办资产登记卡,记录学校每项资产的购买时间和花费,确保账目清晰明确,这种传统的记录模式优点是容易起步,缺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内容累积过多,容易造成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后期记录作出了很大改善,每年根据实物清查情况重新登记记录,然后利用计算机程序制作电子版,同时保存原始记录和电子版本;第二,校舍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学校固有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要定期检查学校的`排水系统、电路情况和消防器材,对有问题的部分及时维修,保证不对学生造成伤害。并且需要定期清查校舍,尽快解决查出的问题,检查频率每月一次为最佳;第三,定期开展校舍维护的早教演讲,通过学校早操时间发起安全教育演讲,发动全校师生,鼓励大家爱惜维护公物。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

  在系统管理时,精细化管理往往是最常使用手段,所以尤其引人重视。特别是在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之中,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重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管理系统很大部分的比重。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系统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又有预算、支出、监控、统计等几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份子,它们相互依赖,相互约束。首先从支出角度上看,最重要的部分是采购,如何花费是一门学问,那么对于采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答案不言而喻,第一采购不是谁都能做,我们要选出适合的人去做,第二要清楚了解采购路径,保证消费价格在合理预算当中。其次预算亦是财管中着重重视的,计划经济在这里看来就非比寻常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计划重点,统筹兼顾,满足学校正常支出,着重计划经费,监控公务费支出,既能满足学校工作需求,又能满足计划经费。通常情况下,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需要增加支出指标,必须到计财处申请追加支出指标,之后交给校长审批,审批通过后便能得到相应的支出预算指标。

  四、结语

  通过上文阐述,校园建设离不开管理系统,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是具有优越性,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弥补了制度建设的缺陷,强调了校产、财务的重要性。因此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系统保证了工作效率,更为校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秦际原.浅谈高校后勤管理如何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J].知识经济,20xx(21):88-90.

  [2]王雅.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xx(01):50-53.

精细化管理论文11

  1ERP环境下的农业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与传统成本相比较ERP系统将销售系统、采购系统、存货系统、供应链以及总账系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简化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程序,加速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速度,减少了因信息滞后带来的机会成本,将原本孤岛的信息逐级传递。ERP系统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从规划阶段,物流,资金的管理三个模块来实现良好的成本管理,及其全方位管理操作。

  1.1农业企业生产准备、计划的精细化

  传统生产准备人为的主观意志作用比较强,对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变化,都是听风则风,听雨则雨。没有准确的市场预测信息,也没有明确的生产计划。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料用量也没有准确的数据,而由于人工记账操作,库存数据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这一系列的管理弊端,最终将导致存货的滞留和堆积,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被迫停工,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资金占用现象严重,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1.1.1主生产计划的精细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只有做好了计划,农业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ERP系统接收到市场的销售预测信息、客户的订单以及其它信息后,首先由主管人员做出主生产计划,计划精确地包含了每一生产阶段的毛需求量。紧接着进行粗能力的权衡,确定出所需要关键工作中心的加工能力和设备的负荷能力,与实际的数据进行比对,进行初步的计划确认或调整,再与销售部门做出的销售计划进行比对以进一步确认和调整主生产计划,最后提交给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计划的确认,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修正。

  1.1.2物料需求计划精细化。ERP系统解决了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物料需求计划,即MRP详细记录了物料需求信息、物料清单、生产的工艺路线以及物料的可用量。例如要生产一台仪器,那么制造这台仪器所需要哪些物料,物料的需求量是多少,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当前的库存量信息,都会在系统中记录,一旦某一个环节断层,系统会给出提示或者警告,而依据传统的生产方式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生产节奏,农业企业内部都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1.3能力需求计划精细化。计划的最后一阶段是对能力需求的计划,即CRP。简单的来说它就是依据生产的每一阶段和工序的物料需求信息,精确地计算出需要投入的能力和设备的负荷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企业生产能力以及负荷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制定出CRP。运行时系统会根据CRP中加工产品的数量,所在的时间段,实际所需要占用的能力负荷,对比在系统内设定的标准能力负荷情况,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而传统的生产准备计划阶段,并不能够像ERP系统这样实施全面精细的计划,物料的需求、能力的负荷情况都不能得带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补充的信息也不能够及时更新信息。

  1.2农业物流管理精细化的实现

  1.2.1农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的缩短,对品种的需求多样性不断提高,产品的交货期不断缩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传统的生产车间管理没有进行明确地分批分类管理,对于生产所需的物料也得不到及时反馈,没有明确的进度安排,产品交货时间也没有明确统计,对每一项加工产品的工序也没有进行细致分工。对于插单的业务,农业企业也疲于应对,物料需求跟不上进度,生产能力也不足,农业企业往往需要拆东墙补西墙,而且传统的期间费用分配也不准确,分配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人工或者机器的工时总数来定义,管理者无法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无法做出具有竞争力的定价决策。ERP系统下,生产的整个过程是由MPS生成各个车间和工作中心的生产任务,下达产品生产指令,根据产品交货的到期进行产品的任务优先级的排序,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都有明确的规划,确保产成品能够及时完工交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ERP系统下每一项完工产品都有固定的工艺路线,物料需求也有明确的信息记录,能够保证产品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并且细化工序,将一项复杂的加工业务简单化、重复化、高效率化。半成品在车间的转移,原材料、配件的领用,生产加工进度的控制,各个时间段加工状态的信息,在产品的统计分配信息都被统计及时记录到了工作中心中,由工作中心生成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ERP系统下的其它有关子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信息进行生产调度,物料的补充等等;这些信息也是产成品成本计算和制造费用分配的主要依据,它定义了许多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公式,比如机器加工的工时和物料的用料比例,由成本动因推动费用的分配,期间费用能更加准确地分配给完工产品,统计数据显示在ERP系统的车间管理下制造成本下降了12%左右,停工待料减少了60%,产品延期交货下降了80%。因此走ERP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农业企业实现利益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1.2.2农业企业库存管理的精细化。库存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投资。传统的制造业库存管理中,由于农业企业所属行业产品的复杂性,管理已经销售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让原本就复杂的库存管理受到了许多非技术性的影响。统计与汇总指标的工作量巨大,库存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严重制约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存货积压、资金严重占用的现象。ERP系统下的库存管理贯穿整个农业企业管理,覆盖范围广,利用数据库将存货的信息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中,提供的登记出库入库的信息,存货的类别,提供下级编码标识,产品的批次,出入库时间、质量状况以及价格等,都被详细地计入在系统内,支持存货跟踪查询,能够即时反映库存的盘点数据,并对其它相关联的子系统提供实时数据,这是传统管理无法实现的。在发货的时候严格按照先入先出的顺序发货,降低了因存货变质、积压而增加的风险和机会成本。ERP下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仓库保管员的劳动组织方式,对仓库可以按照产区分类,按照业务进行区分,细化了日常的管理业务。ERP系统对存货的控制方法也有许多种,如ABC法、零库存控制法、在途物资的管理方法等等,农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库存的复杂性进行方法的选择。对于入库管理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发出需求,降低不必要的库存费用,降低资金的占用和存货毁损的风险;对于领料出库的业务,可以限制材料的数量,以防止因为任意领料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引起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失去市场竞争力。统计数据表明在ERP库存系统管理下,库存下降了30%~50%使得库存资金投资减少了1.4~1.5倍,库存的周转率提高了50%,这些都是传统库存管理无法实现的,因此农业企业只有在ERP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的平台上才能越走越远。

  1.2.3农业企业采购管理的精细化。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行为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模块,采购工作主要是在合适的时间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合适的质量、价格、数量的原材料(或加工部件),以保证生产顺利正常进行。传统的采购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管理供应商,致使采购信息总是不能及时下达到供应商;其次采购计划编制不准确,采购数量不足或采购不及时以及物料逾期未入库,车间的生产线只能被迫停产。生产制造过程中,插单的业务极为常见,物料计划人员无法快速评估其影响,信息传递慢,采购提前期长。无法及时下发采购信息。而且对于市场的价格走向也没有很好统计记录,主观判断采购存货的数量以及批次,致使采购成本高昂。ERP环境下的材料采购计划是由主生产计划生成,根据生产车间以及销售部门传递出的物料需求信息,然后下达到采购部门,并同时将信息传递到总账系统以及仓储部门,简化了信息传递的流程,极大增加了信息处理效率,据统计表明应用ERP系统实现采购管理的农业企业,采购提前期缩短了50%。ERP系统中建立了一套信息精确的客户资料,以及客户所能够提供的物料信息,一旦系统得到采购的命令就能及时将信息下达到供应商,逾期未收到的采购物资也能在系统中得到查询,发出催货通知,或者及时变更供应商降低生产线停工的风险。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一旦有插单的业务发生,计划部门也能够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修订,进行能力的评估,将物料需求信息及时传递到采购部门,及时进行物料的补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ERP系统还提供了物料需求的.规格资料,保证入库产品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系统还提供了比价的功能,能够让管理者迅速做出最优决策。

  1.2.4农业企业销售管理的精细化。在一个农业企业的销售系统是农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外部市场的轮毂连接,是价值的生产是实现农业企业最关键的一步。其主要职能是以满足客户消费需要为前提,实现劳动价值到社会财富的转换。而传统的销售管理下,销售部门往往凭借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报价,缺乏成本数据参考,无法获知准确的订单利润,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客商信息混乱,信用额度很难掌握,增加许多无形的财务风险。对于地区以及不同的客户报价策略在手工作业下工作量庞大,准确性也很难把握。销售人员很难追踪订单的采购状况、生产状况、入库状况,导致销售人员很难和客户沟通进度。逾期交货现象严重,信用等级下降,客户流失现象严重。ERP系统下的销售模块将销售任务细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根据预测信息和销售订单制定销售计划,并做出合理报价决策;②开辟可供销售市场,并对市场进行细分,建立确定的客商档案和长期可供稳定销售的销售渠道;③结合历史、目前、市场调研数据进行销售;④根据客户的订单信息,组织货源,下派生产命令,并组织仓库发货;⑤开出销售发票,并转交财务系统记账;⑥对已经销售的产品提供跟踪服务,进行信息反馈、分析,提出方案。根据应收系统的传递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制定销售策略,发出催收货款的指令,而传统的销售管理无法及时对订单做出反应,也不会对销售进行售后的跟踪分析,不利于市场地位的稳固和简历长期稳定的销货渠道。

  1.3农业企业资金流管理的精细化

  资金是一个农业企业的血液,资金的运转是关乎到农业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传统的农业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对于资金的预算、费用的支出很难控制,对于未来的资金流入流出也无法掌握,科目繁多,往来账目不清,管理人员工作量大。ERP系统下,当采购或者销售行为发生后,系统会根据采购订单、发票在应收和应付形同中生成相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为农业企业提供精确的未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相关的票据还含有供应商以及客户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地将每一笔收入以及费用与客商相联系。对每一笔零用基金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能将收入或者支出与相应的票据相联系,实现收入与票据相匹配,对于外币也有专门的账户管理,能够及时地反映账户的资金信息,减少了人工管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资金的预算和费用的支出都有严格的控制,大大降低了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使得农业企业的资金能够维持农业企业正常运转。

  2农业企业ERP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对ERP认识程度低

  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而不是单一的数据储存软件,很多管理者思想仍然停留在只是单一的将财务信息化,而没有融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再加上国内实施ERP成功的也就只有联想、海尔、移动公司等一些大型的知名农业企业,因此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精细化也只是持有观望的态度。

  2.2农业企业缺少精细化成本文化气氛

  尽管许多农业企业引进了ERP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但是农业企业没有注重对精细化的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些制度建立得并不合理,甚至导致极少数个别员工出现抵制的情绪,而农业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无法落实。

  2.3ERP系统实施对人员要求较高

  ERP成功实施对操作者、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不仅仅要懂得操作还要懂得原理,否则实施的过程中麻烦不断。而ERP系统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普及的程度也不够,许多管理者甚至没有ERP的概念,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ERP将管理与技术融为一体,这要求操作者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要是个技术员,而且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4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规范性不够

  科学的管理,要求农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是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它会影响到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2.5实施ERP系统后期维护不足

  许多农业企业在引进ERP后,前期没有制定计划和目标,导致后期发现团队实施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系统的二次开发上。农业企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仅靠一次完整实施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这又使得ERP后期发展滞留,最终导致农业企业摈弃实施。

  3ERP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3.1管理者转变思想

  ERP精细化管理要成功实施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思想上的觉悟,将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农业企业运营上。管理者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培养整个农业企业的员工精细化的意识,只有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才能使得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在农业企业中得到真正的应用。管理者需要将目标放长远,从各个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带领农业企业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

  3.2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农业企业文化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同样农业企业文化氛围也是农业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农业企业文化氛围,农业企业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建立起农业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首先需要培养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现有理念才能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诸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调动积极性和惩罚措施,让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农业企业精细成本管理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3.3加强对员工的后续教育

  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以及操作的关键人员,要在后期不断的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于ERP这样先进的管理系统,随着时间的变更也会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在操作和应用过程脱节,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ERP运用需要熟练的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只有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使得ERP的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4规范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

  农业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农业企业实施和管理的前提,只有坚实的基础,农业企业可以在未来发展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农业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农业企业原始信息核算的管理,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再次是优化农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优化农业企业生产流程,加强全面成本预算的管理。

  3.5成立实施ERP精细化的项目组

  要成功实施和应用ERP系统,光依赖软件公司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有在农业企业内部建立一个ERP执行和组织协调的ERP组织机构才能解决问题。在其领导之下,农业企业内的所有部门达成一致的目标,却又各司其职,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培训,让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不仅能够了解ERP运行的情况,还能够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经验一起分享,问题一起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ERP系统运行起来,使得ERP精细化的管理成功地在农业企业内部实践,提升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小结

  总之,ERP系统是农业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优策略,它对农业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进行管理,将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化重复化,解决了传统制造一手包揽的问题,降低了技术人员流失农业企业制造环节中断的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外进行的市场分析调查,客商档案的记录,弱化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业企业的管理成本。ERP系统从全方位的精细业务,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精细化管理论文12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由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渐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引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完成效率,实现成本最低,排除安全隐患,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实现稳定顺利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

  1 土木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项目管理与施工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弥补了以往工程中的管理缺陷,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的整体目标。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互动,避免人员之间产生矛盾。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进程,确保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要求各个部门分工明确,明确每个部门中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层层管理来提高管理效果。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充分的实现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经济效益。

  2 当前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 监督制度不完善

  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土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不能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在工程项目中缺乏监督管理机构,相关人员的管理不到位,面临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2.2 技术不够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先进的科学作为理论技术。而在当前的建筑项目上,无论从施工决策、设计。还是在施工过程当中,都缺乏科学的技术作为支撑,整个施工过程比较普遍化。只有运用科学的技术作为指导,才能保证建设出保质保量的建筑。

  2.3 人员素质低下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会决定施工的进程与质量,施工人员对工程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给工程的建设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工大量出现在建筑行业中,其基本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也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4 施工资源浪费严重

  在建筑工地,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现材料丢失、材料损失、材料浪费的现象,水电浪费现象惊人,关于一些能源的消耗并不是施工所必需,严重加大建筑成本。针对资源与材料浪费的现象,施工企业要严加管理,做好施工现场监督工作,杜绝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3 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内容

  总的来说,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管理、施工过程管理与安全管理。

  3.1 建筑材料精细化管理

  建筑材料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做好建筑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根据合同规定,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明确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在购买之前做好市场调查,合理的`选择材料生产厂商,调查生产单位是否具有国家级产品质量认证,综合评审材料的报价等。对于购买的材料要进行进场检验,确保质量合格。其次,做好材料的现场管理,主要是材料的存放,做好防晒防潮等措施,坚持“先进先出,推陈出新”的原则,严格按照材料的看管制度执行,避免材料的丢失。最后,做好材料的运用工作。明确工程成本控制内容,完善相应的控制工作,施工人员只能在限额内分期分批领取材料,若超出额度,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及时解决。

  3.2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

  为了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完善相应的管理部门与组织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①要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于员工的培训内容要多样化,根据员工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制定培训计划,对于基层管理者要加强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的培训,加强其沟通与交流管理能力。对于项目经理的培训要偏重于概念技能与人际技能的培训。建筑企业所制定的培训管理计划要有针对性,建立适合于自身企业的人员培训体系,使各个层面的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提高。②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在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合理统一,保证每个人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③加强奖惩力度。人力资源在建筑企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企业要通过相关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与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把个人责任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对于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员工进行处罚。对按照规章制度完成任务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高效率的施工建设。确保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管理掌控之中。

  3.3 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施工过程将决定工程的质量,施工成本等相关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明确目标成本,根据分项目具体的实物量,结合预算单的定额,把成本进行分解,根据工程进度来控制成本核算,具体核实到每个员工。对于成本的控制会影响项目最终的实际利润,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成本的精细化控制,主要做到:制定控制标准、衡量控制绩效、纠正偏差。

  3.4 安全管理

  安全是土木工程建筑的永恒主题,在建筑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现场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施工现场安置警示牌,张贴安全标语。确保每一位施工工人都能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全面实现安全施工。只有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确保建筑工程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企业能够在此行业中占据不败之地,一定要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建筑材料、施工人员、施工现场等进行严格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为建筑企业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精细化管理论文13

  1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出现的问题分析

  1.1管理思想较为粗犷

  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三公支出严重超标的现象,虽然这一现象在国家颁布实施的八项规定下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随着近些年教育资源的购置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十分的严重,仍然出现了很多铺张浪费以及中饱私囊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高校的教学部门,科研部门以及后勤部门中,这些部门中,由于业务或者是项目的收支非常的繁琐,所以一般财务人员针对这些部门中,其核算管理也就会出现一些忽视,此外,一些费用较大的部门,一般都是间接的在财务部门中使用,而财务部门则因为不了解相关部门的资金计划和需求,从而导致了这些部门在财务行为或者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

  1.2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

  只有严格的按照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才能确保高校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经费控制的科学合理.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针对学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思维与现实相比差距较大.很多部门只是简单的认为预算的制定就是财务部门需要管好的事,从而导致了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采取粗放、简单的工作态度去迎合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而这样做不仅会因为雨水出现偏差而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同时也会造成偏离预算目标的情况,造成预算执行力的下降,最终对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学校的预算监督较弱化.很多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了财务部门无法及时有效的核查和掌握各个部门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详细情况.而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高校预算编制不够精细或者是高校的预算执行能力力度不足,从而造成这种现象加剧,导致了部门和项目的资金矛盾的出现,最终对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3预算成本管理精细化程度较低

  首先,高校成本费用核算中,其难度较大.高校师生对于成本意识问题,由于长久的习惯所致,导致其意识较为单薄淡薄,这就无形中增加了高校精细化推进的进程,推行过程中精细化分摊成本难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其次,高校自身是一个非盈利的事业单位,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隐形成本是无法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而这也是导致高校办学成本与财务精细化管理严重脱节的关键因素;再次,高校中一般采用的都是收付实现制进行财务核算,对固定资产也没有计提折旧.因此,高校的成本核算中,就会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从而增加了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难度.

  1.4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

  财务的精细化首先要保证财务的信息化,只有财务信息化落实到位,其精细化也就相对容易实施,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高校财务在利用数字化功能公开财务信息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进而导致了财务信息和公众的需要不相一致的现象,甚至出现了高校财务信息失实的现象发生;其次,各个高校还没有实现财务信息与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对接.而这不仅增加高校财务系统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其所发布的财务信息也无法匹配其他部门的信息数据,最终导致高校内部信息的杂乱无章,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增加了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

  2绿色经济理念下高校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2.1财务精细化管理绿色化是基础

  高校作为绿色经济理念的实施者,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地区,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每一名教职员工以及学生都必须树立校园绿色经济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校园内的各个高职岗位,才能在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利用价值的基础上,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1].首先,各个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思维.高校领导必须具备较强的精细化管理推广意识,从校园内各层次的管理人员着手,有效的建立信息化以及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更为便捷的推进财务管理的工作力度,才能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高效化以及绿色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广大师生也必须积极的配合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推行和落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师生绿色意识的提升,开展诸如节能降耗、绿色活动的主题形式,最终使得校园精细化财务管理逐步的提升自身的绿色意识,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财务精细化制度细化是着力点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推行渗透,必须以健全、精细以及可操作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首先,对于高校三大主体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相关要求,对财务的各项经费进行审批,尤其是一些数额较大的支出要重点审查,进行逐级的审批;制定严格的内部财务控制和审计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保证会计流程的合理,同时,应当在财务内部进行定期的审计,保证财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处理,按照岗位责任制对管理人员进行规范,保证工作中要尽责;其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必须细化到校园内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经费核算口径、岗位职责、审批权限等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各个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以此为标准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才能确保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再次,高校内各个工作岗位的人烟必须切实的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所有涉及到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则都必须做到精细化计算和计量;只有切实的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将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3财务精细化管理内涵是关键要素

  首先,要精准分摊教学成本与费用.目前高校教育成本主要包含有教学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公务成本等多种类型,其中,教学成本则主要包括了所有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教学仪器、图书馆资料、实验实训设备经费等相关费用;而管理成本则主要指的是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职员的差旅费、工资福利、折旧、办公用品的开支费用、办公设备的购置等[2];而公务成本则主要指的是处理与学生家长或者社会交往等各方面活动所生的相关费用.所以,高校必须精确的进行各种教学费用的分摊,才能汇总出最终的教育成本;其次,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统一管理,分工合作,学校涉及的资产数额和数量都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建立规范化和精细化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的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高效固定资产的评估以及采购,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各个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开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高校固定资产调剂管理工作的力度,才能从根根本上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控制高校固定资产的目标;最后,严格的按照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控制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的支付保障,加强对各项支出成本的分析.必须按照规范和牙签制定明确的开支执行标准.比如,高校举办的会议、接待、差旅住宿等各项开支,都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才能确保精细化控制和管理高校日常教学开支目标的顺利实现.

  2.4财务精细化信息化是发展点

  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与校园绿色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信息化平台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比如,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将会计软件中的各项系统规范化,这样对于高校财务的管理效率的稳步提高,同时也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在校园绿色经济理念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和协调职能;其次,对财务人员要强化建设.对于高校财务人员,需要组织一些培训活动或者是学习活动,鼓励其参与自管考试,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必须将绿色财务意识与师生员工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3].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员工培育成,具有绿色意识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观念,更好的通过各项环节,对高校日常的运行成本进行控制,从而更加便捷的推进节能、绿色以及低碳的财务管理,确保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在节能、绿色以及信息化的基础上,才能确保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则要求高校必须及时的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运行,为最终实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与校园绿色经济理念的紧密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秀红.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xx(02):32-36.

  〔2〕祁兴慧.新高校会计制度视角下的预算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xx.

  〔3〕梁茜.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J].经营与管理,20xx(08):145-146.

精细化管理论文14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经济的竞争,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实现其管理的精细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一、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概述

  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指企业在优化会计核算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会计核算内容,对会计核算的领域进行拓展,使其融合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然后通过转变会计核算的职能,让核算人员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的收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中做到严谨、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对具体的数据核算要做到精打细算,确保账务的清晰准确。

  二、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三个转变为核心;以拓展财务管理领域,深化财务管理内容为重点;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平台。

  1、目标。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对财务工作实施拓展,从而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在价值,增加财务活动的高效益,达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目的。

  2、核心。三个转变首先是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其次是工作领域的转变,从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静态控制转变;最后是财务工作作风的转变,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3、重点。主要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和整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管理领域实施拓展,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具体化,在企业预算指导下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优化整合,将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快速融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平台。建立健全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细化岗位职责,使得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人治向法治过度的管理。

  (二)管理会计和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监督和决策等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会计,它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注重市场的发展变化,重点立足企业内部的管理,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规划和预测。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的管理手段是信息化,管理标准是数据化,在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注重专业化和系统化,此外,精细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将被服务者的需求作为服务焦点,这样的管理模式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也能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主要利用最基础的核算资料进行算账,为了能够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在算账过程中要做到仔细,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算细账,首先对核算单元进行细分,对数据仔细观察,然后通过数据了解过去工作情况,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一些弱势管理进行改进。这样的管理方法符合管理会计的要求,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将精细化管理和管理会计相结合才能为企业管理带来更好的成果。

  (三)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会计内部核算中的作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可以借助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规则对内部核算体系进行完善。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转变传统管理中的内部核算体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核算人员的转换上,精细化管理模式会将会计人员充实到核算岗位上,其次是核算方式的变化,以前管理中的核算为统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会将统计核算转变为会计核算,紧接着是核算内容的转变,精细化管理扩充了成本核算的领域,由以前的部分成本核算转变为完全成本核算。除此之外,精细化管理还加大了成本考核力度,除了矿业公司统一控制的成本之外,其他的各项成本指标都由各单位进行分摊控制。与此同时,还将单位的内部成本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核算中实现了核算主体的下移,按照层次进行分类核算,从而更加体现了管理精细的特点。

  (四)发挥企业内部银行作用,促进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企业内部银行的主要职能有管理、结算、信贷、监督和控制职能,管理职能是负责制定内部银行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对业务范围和运营程序进行制定,通过公司审核然后实施。结算职能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往来进行结算,进而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资料。信贷职能主要是对设备资金和工资提供信贷业务来满足生产需要。监督和控制职能是企业对市场的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企业内部的信贷情况进行分析以保证资金流动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有关资金控制人员还要对企业提供资金流向分析报表,方便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对会计工作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推动市场化精细管理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向着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也能够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论文15

  一、建设工程材料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的研究

  1.建设工程材料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工程领域,精细化管理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澳大利亚Jennings房屋建筑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比实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节约建筑材料库存90%,施工人员减少了50%,利润增加了20%,效果极为显著。美国建筑工业协会CII也在研究报告中推荐了这种科学的建设工程管理方法。我国的一些企业也认识到了科学管理方法的优越性,在建设工程管理中也推行了这种管理模式,如中铁二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就颁布实施了《项目部物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根据统计,建设工程的材料费用占据了工程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建设工程材料的管理既可以充分保障施工进度需求、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是施工企业利润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如果建设工程材料的管理不善,将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成本目标与进度目标等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企业效益滑坡、工程项目亏本,直接危害了企业的信誉和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建设工程企业在工程材料管理上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工程项目的需要,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所在,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2.建设工程材料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2.1成立建设工程材料管理组织、开展材料的市场调研。建设工程施工企业需高度重视材料的管理,根据施工需求成立相应的材料管理组织。不仅在总公司要有材料管理部,在施工工程项目部也应该成立材料管理科,而且在工作队也需安排专人担任材料员,负责材料的管理。要对各级材料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使之了解、掌握精细化管理理论和具体方法,强调各人互相配合、协调,共同对建设工程材料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工程材料的市场调研,掌握当地及外地材料的生产、供应、价格、运输方式、质量检验部门与检验方式等各类信息,形成调研报告以及工程项目材料物资管理策划书,确保对于材料管理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2认真制定工程材料物资计划。建设工程材料物资计划包括投标过程中的物资计划和开工前的`物资计划,它是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文件,必须强调材料物资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编制工程材料物资计划的依据有:施工合同、设计图纸、招投标文件、材料调研报告、材料物资管理策划书、进度计划和资源管理计划。工程材料物资计划不仅要确定工程材料供应的总量、供应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工程材料各阶段供应的数量、采购方法等。如果可以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就尽量采用招标方法,这有利于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提高材料采购的质量以及采购工作的公开透明。

  2.3库存决策的科学化。根据精细化管理精神,减少材料库存可以降低企业施工成本,但是同时也需要保证施工的正常需求和特殊情况的施工需要,如抢工期情况下和恶劣天气下的施工需求。进行材料库存决策需从材料供应条件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开展深入的研究,实施综合分析。

  2.4严格材料验收。按照事先制定的材料管理制度,工程材料进场要实行验收手续。材料验收的依据是材料采购合同、质量标准与保证资料等。工程材料验收一般由材料保管人员、材料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参加,需要抽检的必须进行抽检,需要进行试验检验的必须通过监理人员的见证取样后再送检。发现数量不对或者质量不合格的,决不能轻松验收通过,确保入库材料数量准确、质量合格、包装完好、技术资料齐全,单据账目正确。

  2.5提高材料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仓库保管制度。依据精细化管理原理,材料管理要为顾客服务。材料仓库保管服务对象就是施工队。当施工队需要使用工程材料时,仓库保管人员应按照保管制度主动配合,根据材料调配单进行发货与交接,交接手续齐备,并努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剩余材料及时清点,建立账物盘点制度;如果发现工程材料有损坏的或者质量不合格的,应依据报损、报废制度组织人员检验后,方可实行报损或者报废;材料保管要建立仓库值班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奖勤罚懒,使得建设工程材料管理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二、结语

  精细化管理在世界许多大中型企业实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建设工程企业在工程材料管理上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点所在。建设工程材料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点:成立建设工程材料管理组织、开展材料的市场调研;认真制定工程材料物资计划;库存决策的科学化;严格材料验收;提高材料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仓库保管制度。

【精细化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精细化管理论文08-01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02-15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15篇02-15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精选20篇)05-28

食堂精细化管理方案07-09

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07-14

对班组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讨08-10

食堂精细化管理方案(精选20篇)12-09

《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管理08-20

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精选20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