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10 14:20:31 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文学修养,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能够更有技巧和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时期,所以说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目前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1.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讲究,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教材内容的学习为主。对于名著阅读教学,只是作为一个课外辅助教学资源来利用的,大多数都是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名著建议学生去读一读,或者是拿来一些书籍来让学生自己阅读,但是名著一般都包含着较深刻的内涵,如果让学生自主的去阅读,则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越来越感觉名著阅读是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缺乏指导,阅读效果不佳。

  根据目前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对名著阅读教学高度重视起来,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方面也不是很到位。学生出现阅读疑惑的时候,并没有得到积极的指点,学生得到阅读反馈的时间比较长,严重的阻碍了对整篇名著的理解。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没有思路、阅读方法不合理是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不佳。

  3.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受阻。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局限在了教材上,只是在学习教材内容的时候让学生了解一下这是一篇名著,要重点阅读,但是并没有进行相关的阅读延伸,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阅读资源的匮乏,使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没有过多的了解,并不了解什么类型的名著是比较适合自己的。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教学现状,首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现在的网络资源非常发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查阅相关的名著知识,根据教材上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入的挖掘教材的相关信息,可以查找文字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结合一些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名著有的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等,利用影视表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一个教学引导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文章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有大概的了解,并且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想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老舍的《骆驼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故事梗概,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为了生活艰辛的活着,虎妞是一个大胆泼辣的姑娘,讲述了祥子和虎妞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在虎妞和祥子结婚后,在虎妞要生产的时候,虎妞难产而死,还有未出生的孩子,祥子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文章讲述了祥子买车之后“三起三落”的故事。学生听到这之后会对故事情节产生更大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引导介绍形式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也让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2.积极指导教学,促进习惯养成。

  阅读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因此在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指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两大主要组成之一,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对于阅读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方法掌握不当不但浪费时间还会降低效率,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的进行规划,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在进行名著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一边阅读一边记录的形式,准备一个小的笔记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记录在本子上,在阅读中读到对自己有较大启示的话语时也可以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将来写作教学的素材,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一边阅读一边记录的形式不仅能够加深阅读印象,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的询问教师,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良好习惯。

  3.扩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能力。

  名著阅读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拓展,进行延伸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对于名著阅读有更多的了解,找出适合自己的名著进行阅读。比如在学习《水浒传》的时候,教师可以顺便给学生介绍一下其他的三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阅读,扩展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如何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 策略。

  初中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语文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无论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形式上,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任课教师及时的发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促进整个课堂教学向前发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定上存在不明确等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定上,往往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比如,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时,其最终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使整个学生能够对于相关阅读材料有更好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水平是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目的。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将教学任务做出改变,有的教师任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课本中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按照语文基础课本上的内容那样讲透彻,分析清楚,因此教师花大时间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学生从语文阅读课本材料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自我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教学任务没有达到,阅读课的实质还是教师进行实际的讲解,使得学生没有完全将自我阅读的能力展示出来。

  2. 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

  有些语文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仍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策略。他们认为,这种教学策略仍然是十分有效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已经由传统教学的机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成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和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老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无法真正的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够。比如有的教师在进行诗词相关内容的讲解时,还是主要以对每个词、句进行解释,让学生进行背诵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理念也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诗词的意思就行。这种教学理念不仅仅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更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诗词的时候感到被动。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在面对诗词相关内容的讲解时,尽管要重视词语、句子的意思,但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极其重要的,而且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进去的。总之,相对老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素质教育成为了一纸空文,教学效果欠佳。

  3. 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相对粗放。

  新课程改革下,粗放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新课程改革实施前,许多学科教学一直延续着粗放式的教学,现阶段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在教学过程中以粗放式的教学手段为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粗放式的教学手段主要为单调的将语文教学的重点以满足各种测验、考试为主。教学重点环节和教学的形式上都是以怎么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最终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阶段内有所提高,但是断章取义的教学无法将语文这门兼具内涵和文化艺术的课程的美感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法真正的领略语文的魅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所缺失。

  4. 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够,课堂气氛相对不融洽。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善于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只是忙于教学中的一些规定动作。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无法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一些学生仍然是带着问题去继续听讲,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最佳。除此之外,没有充足的沟通和交流,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就会显得不融洽,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效果就显得有一定存在一定的生涩,这种生涩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显得不是那么的自然,课堂教学气氛也相对有些沉闷,不融洽。教师机械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则是被动地进行回答,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5. 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反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善于重视教学反馈,能够通过学生的测验、与学生沟通谈心,与家长沟通交流等形式,及时找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并得以解决。而有些教师不善于重视此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带着问题去继续学习,为什么考试总是考不好,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讲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教学反馈的不明确,使得教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存在障碍。

  二、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

  针对如上分析,笔者基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实际经验,对改进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策略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 教师要善于利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改变是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老套、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初中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感悟到语文的真谛。同时,教师要能够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将传统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不要让学生只重视机械的背诵,要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掌握学习方法等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将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具,如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让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真正的改变学生对于初中语文的`理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语文学习的热情为出发点,让初中语文能够迎接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前行。

  2.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为重要依托,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到语文的巨大的魅力,让学生更加愿意去进行语文知识方面的学习。

  3.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重视教学反馈。

  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在课下,教师同样也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通过和学生的必要沟通交流,教师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来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环节,让各种教学反馈的方式都能够形成教师掌握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动态的信息源,要及时的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地研究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让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之路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法初探 [J]. 学周刊,20xx,( 06) .

  [2] 张新龙。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中国校外教育,20xx,( 07) .

  [3] 钟家宝。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当代教育论坛,20xx,( 07) .

  [4] 田卫斌。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开出智慧的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xx,( 05) .

  [5] 罗万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 读与写,20xx,( 01)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语文是展示心灵的学科,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学生,开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转变观念;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要展示出学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环境,促进课堂和谐发展。同时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目的地进行个别开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

  一、转变教育观念,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交流就没有语文学科的发展;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没有平等关系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一种平等、一种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么?下面我先和同学们来讲一讲关于身边真实的故事好吗?……”教师先讲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绝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来再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教师认真倾听。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走进这一课的学习,将会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认识,懂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懂得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懂得了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幸与不幸,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学生这样的收获,都是教师为他们创建的课堂环境衍生出来的。教师课堂观念、地位的'转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内心充满阳光。

  二、挖掘教育因素,培养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正能量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出这些正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真善美不断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坚贞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等将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发现它们,感受它们,学习它们,让它们不断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让学生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例如《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的教学,很能激励学生。海伦凯勒,一个盲聋孩子,最终获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师,靠的是什么呢?我设置了若干环节让学生体验、讨论和感悟。课前,我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纸上写“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很难过”。然后,让学生捂紧耳朵“听”同学和老师讲话……学生看着黑板上重重叠叠的“字”,“听”不到同学和老师说什么的时候,他们真的感到了难过。我又顺势设置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面对自己成绩的时候,是不断地超越还是安于现状,甚至自暴自弃?”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一个健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甘于堕落?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逐渐明白了坚持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意义。教材中有着心理教育丰富的食粮,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出这些精神因素并加以拓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获得启示,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搭建作文平台,开启心灵

  初中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在这个时期面对着升学、早恋、攀比等各种情绪上的压力,心理问题是极其容易出现的。他们的倾诉对象往往不会选择家长和老师,当然有的时候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同学,而久而久之,这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便无从排解,从而形成心理诟病,且治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作文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心灵交织的纽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会选择一些易于了解学生心理的话题让他们习作,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比如,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曾以“转折”为话题布置过一篇作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告别了童年最要好的小伙伴;告别了度过六年美好时光的校园……上初中了,意味着人生的一次转折,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却容不进我所在的班集体,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许很久也不会知道这个孩子心里想什么。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于童年的美好时光,留恋曾经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现在所在的班级。写作文的时候,他毫无顾忌地宣泄了内心的情感,把淤积心中已久的话语在文章中倾泻而出。于是我找到了他,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他走出过去,面对现在。慢慢地,他融入了这个班级中,不再产生偏激思想,和班里的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作文教学是与学生心灵进行对话的窗口,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学生的心灵,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使学生走过迷茫的青春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一、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方面。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达,而更注重知识得到的原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过往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达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好的习惯,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与持续性。

  (二)课程结构方面。强调课程结构应更加合理,平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以及科学教育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全方面学习,全方位发展,更加从学生的本体考虑。

  (三)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重复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活”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为学习其实是简单的、容易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四)课程实施方面。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老师安排的一些活动,学会动手和合作,锻炼与人交际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方面。考核学生不再死板地只是看分数的及不及格,更加注重学生后续发展,例如如果学生差五分以内及格,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热情,那老师完全可以给到及格分,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充分深刻地认识到努力就会有收获。与之前的死板教学评估标准相比,这可算是一大变化和进步。

  (六)课程管理方面。原来实施的政策是教材一体化,现今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加强地方针对性,强调因地制宜,求同存异。

  二、初中语文素质教学

  在新课改的“督促”下,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群体所关注和身体力行的一个项目,在此,笔者阐述了几种有助于这个问题解决的几个具体措施:

  (一)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并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教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写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是被崇敬的,成为一名教师更是被憧憬的,所以为了使初中语文“跟上”新课改的“节奏”,教师应:

  1.认真进行教案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理念的关键,一定要给予充分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主角作用,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水平更是不同的,切勿为了省事而对学生不负责任。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适当降低难度,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这会使他们产生求取知识的欲望。现今,少数老师出现了不负责任的现象,对教案的设计敷衍了事,或者纸上谈兵。这些都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和实施,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监督和指导。

  2.创新教学方法,提起学生上课兴趣。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至关重要,所以要让学生提起对课堂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利用好这几十分钟,这就靠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领导人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民办性质的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例如,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将要讲的课文的音频,同时可以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将听、说、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加入学习语文的队伍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会使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快乐,减小学生对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自愿地学习。

  3.课本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里指的素质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文化方面,还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与思想道德联系更加紧密,学好语文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让学生记住这篇课文,知道学过这篇课文,不应该只做表面文章,更应该让学生从学习这一篇课文中得到些什么。老师在讲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联系自身实际或者结合亲身经历的事情来使学生感受情感的真实,从而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作为出发点,注意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激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丰富多样的知识,从而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行动力,也可以事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起到反作用,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潜意识认为局限于某个方面,适得其反。

  (二)教育机构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新课改。教育机构对新课改贯彻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机构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便利的硬件条件,如拨款、出资构建相关设施,也可以想一些具体可实施的措施,通过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

  三、结语

  语文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息息相关,素质教育应该从语文入手。初中生属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可以说尚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素质教育对其的影响意义重大。通过初中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循序指导,定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新课改为老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地学习以及提高学习质量,继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伟大事业。总之,新课改实施贯彻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海梅.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素质教育[J].软件:教学,2013:(4).

  [2]孙俊彦.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J].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

  一、巧用情境,首尾响应

  一堂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成效如何,关键要看课堂的一首与一尾。首先,从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引入来讲。开展写作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与目的,以此为基点进行相关素材的思考。情境的创设,便于学生融入到写作主题当中,切身去感受话题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素材类型。教师利用情境进行写作课堂的引入,是提高写作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比如说在以“我最喜欢的植物”为主题开展写作教学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自然气息的情境。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引入:“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你身处一片大森林之中。仰头而望,是一片茂盛的树冠。低头而视,是一片青葱的嫩草。伸手可及的,是一簇鲜艳的花朵。嗅而可感的,是一阵迷人的氛芳。选择其中你最爱的那一份,描述给大家看吧”。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利用联想为自己创造不同的写作情境。在大自然为主题的情境的感染下,学生会轻易选择到自己最欣赏的那一部分,融入真情实感,进行细致描绘。其次,从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结尾来讲。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结尾,对于初中生来进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环节。教师利用情境进行写作课堂的结尾,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意尤未尽的感觉,会对下一次的写作机会充满期待。同样以“我最喜爱的植物”这一写作主题来举例说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结尾:“看,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具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他们因为没有得到你们的描写而懊恼呢!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这些小生命”。这样具有拟人性质的情境设置,会令初中生感受到写作的意义,更能意识到写作传达感情的目的,更好地开展日后的写作行为。

  二、妙用情境,生活融入

  生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初中语文写作更是不可分离。初中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对于社会现象也不能进行完善与深入的分析。利用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是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初中生虽然不能很好地对一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却能深入体会到生活点滴当中所蕴涵的深厚情感。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写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铺路。比如在以“我最亲爱的人”为写作主题进行教学之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细小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走入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与父母的生活琐事为出发点,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写作情境。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情境的创设:“你们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包括老师在内,都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在你出生之前,替你憧憬美好的未来。在你出生之后,对你百般关爱。在你完成许多人生第一次之时,第一次爬行,第一次站立,第一次吖吖学语,会流出高兴的眼泪。在你取得良好成绩之时,会给你最高的评价。在你遇到困难之时,是你最后的保障。这个人就是母亲,对于老师而言,妈妈就是我最亲爱的人,你们呢?”利用生活与写作课之间的联系,教师用召唤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与思考妈妈为他们无私的付出。在写作课堂中深入体会那一份亲情的感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会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巧用实物,创设情境

  实物,是直接的教学辅助用具。利用实物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与体会到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情境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实物作为形象的真实存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之中完成写作教学的引导与指导任务。比如说,在以“我的兴趣爱好”为题进行写作教学之时,教师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相关实物的举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关注兴趣。教师可以首先表明自己的爱好是做手工,然后利用自己制作的简单的小手工为学生们进行一次简单的展示。教师在引导学生入境后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做手工了,它可以培养一个人气质,也可以使一个人安神。”之后,手举一个小台灯,又说:“这是我昨天备课后做的一个小台灯,制作过程很简单,需要卡片、剪刀、双面胶。”待教师介绍完制作过程,可以反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爱好怎么样,你们的爱好又是什么呢?”这样,在教师提问之前,学生已经处于兴趣爱好写作的情境之中,潜意识中对此已经有所思考。通过提问,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更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四、妙用音乐,打造情境

  音乐,是人们用来放松精神的有效载体,更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为初中生创设一个真切的感情情境,使学生感情迸发,加强写作中感情表达的力度。如在以“我最难过的一件事”为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在引导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些曲调低沉的音乐,使学生找到难过的感觉。利用这样的情感刺激,学生更容易以景生情,想起那些令自己难过的具体事情。在写作课堂上,教师最好利用轻音乐或者音乐作品的伴奏,以免歌词的误导,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影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因景而生的情往往是极为真实的,在音乐的感召之下,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对一事物进行更为细腻的描写。教师利用音乐为学生打造初中语文写作的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最容易接受与产生情感共鸣的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的创设对于初中学生语言写作能力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利用情境教学,加强写作课堂的引入与结束效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利用实物与音乐,打造适合初中学生心理水平与认知水平的课堂情境。这些是笔者基于自身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而得出的教学经验,希望通过本次分享来致力于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课中的广泛应用。更期盼情境教学模式为当代初中生带来写作能力方面的改变与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7

  1.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1.1课前预习

  初中生常见的学习方法就是课前预习。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预习的正确方式而放弃课前预习,这是因为课前预习的范围比较空泛,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在预习过程中收获实质性的知识内容,而且这种课前预习学习方法所得到的成果也不易被检验,所以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课前预习。以此就会引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感到迷茫的现象,从而引发的后果就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感到学习受阻而放弃。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可以通过文章读后感作业布置形式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学分析1教学课题:《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对本篇文章的设问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就本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比较喜欢《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的哪一部分,并将作出解释说明?教学分析: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能够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文字处理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1.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文章的特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文中的文字情感,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教学分析2教学课题:《背影》教学设计:教师为学生创设并模拟新生入学时,父母送别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离开父母后独立走上求学之路的心情,深刻体会到作者朱自清告别父亲后的依依不舍的复杂心理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学生感恩父母,感悟父母在生活之中的点滴之爱,进而更加珍爱亲情之可贵。教学分析:创设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缩短学生理解与分析文章的时间,通过情境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此能够对文章产生共鸣,从而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1.3合作竞争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基本相仿,合作学习可以帮助这些独生子女找到学习中的归属感,同时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最难的部分应该是文言文及古诗词,为了提高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小组学习成果来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分析3教学课题:《论语》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表演《论语》中的语句,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表演形式可以是小组一名学生朗诵,两名学生相互拥抱。根据不同的阅读语句情境,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不同的表演形式表达出来。教学分析:良性的竞争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动力,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经验,在交流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有新的理解并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2.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于知识的积累,阅读学习需要学生不断地坚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性的学习环境,以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近年来, 创新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新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思维;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沟通等能力, 是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学习中要注意技巧与方法,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这些素养需要学生在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等方面打好基础, 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解, 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 而且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基本是为了迎接考试而开展的课堂教学,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想, 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 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引导来回答问题,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在教学上大胆创新, 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做到平等、民主

  第一,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很多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 甚至不敢与教师主动说话, 更别说提问题,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败。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 要主动与学生交流, 营造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主动与教师交往, 做到平等、民主。第二, 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要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主发展,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新时代的发展使现代化信息也逐步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1.2 营造语文创新环境,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时, 可以尝试为学生营造语文创新环境,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语文教学课堂上, 对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 可以适当的营造一下氛围, 把教室布置得更具有文学色彩, 为学生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课棠之外也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 让学生聚集到室外共同看书、高声朗诵, 也可以设置一些游戏, 让学生成语接龙或举办一场辩论比赛,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到文化的魅力。

  1.3 根据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门课程, 涉及的内容也较为丰富, 如果教学方法得当, 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随着新教育改革的实施,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于当前课堂的教学。新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大胆创新思想, 采取一些情境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 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而不是通过教师一味的讲解, 教师应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发言, 课堂上多提问, 根据实情激发学生创新, 力求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学生的天堂。

  2 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数是教师在讲台上独自讲解, 教师占据整个课堂时间, 而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的接受, 对于心中的疑问或想法也无法真实的表达出来, 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被动的, 使学生形成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不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语文内容的讲解上, 教师基本是采用一套固定的模式进行语文教学, 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好处, 从而对学生写作、理解等能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 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当前语文教学方式的重中之重。

  2.1 调动学生的兴趣, 开启创新的大门

  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否感兴趣, 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并对语文产生一定的兴趣, 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对此产生兴趣, 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 他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无趣。所以, 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开展创新大门的基本途径。

  2.2 注重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语文教学过程的主目标是实现学生人格健全,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对学生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人格修养等形成十分重要。这些品格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 经常会有一些名人故事、好人好事以及一些科学创新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 这些案例的讲解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探索语文文化独特的魅力。

  2.3 教师要为学生传授好知识, 为创新打下基础

  创新活动不是任何学生都能完成的, 它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任何一项事物的发明都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与原理, 所以, 在我们的生活中, 仔细观察, 很多的发明都会应用到相关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是为学生的创新打下基础。此外, 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简单的传授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的掌握, 所以,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给学生充分消化和思考的时间, 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形成创新思想。

  3 教师应认真备课, 力求创新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 网络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 教师的备课环节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过去教师备课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来设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搜索, 查找一些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内容, 然后根据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这种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能否接受等因素, 这样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全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C]//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 20xx.

  [2]李静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C]//20xx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xx.

  [3]彭晔.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与比有关的一些概念[C]//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 20xx.

  [4]路学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性[C]//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 (山西卷) , 20xx.

  [5]梁俊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C]//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 (山西卷) , 20xx.

  [6]黄友芹.语湖泛舟撷明珠---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词的积累[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华夏教师篇:卷2) , 20xx.

  [7]马占红.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春》[C]//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 20xx.

  [8]鹿彩英.胸藏万卷任张扬---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和写[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四卷) , 20xx.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9

  一、引言

  审美活动或行为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在全球文明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具有恒久价值的历史文化景观。华夏美学哲学是人类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历史演化过程中,先民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农耕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美学哲学思想和理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构建个体生命的精神世界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价值。美学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学哲学在型塑人类精神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美学的教学和训练,一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从现实层面来讲,良好的美学素养不仅能够改善人的身心状态,而且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创造更高价值的目标。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思想文化教育,将会对其终身生命历程产生直接影响。目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及经济社会转型环境的影响,中学生中存在诸如价值观缺失、人文素质低下、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不能很好地平衡等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措施来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及传统文化的角度,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华夏传统美学哲学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以下内容的安排是,第二部分讨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华夏传统美学哲学教育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讨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华夏传统美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第四部分讨论推进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具体措施,最后是总结与讨论。

  二、加强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基础人文素养的需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软实力所在,是增进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质量的重要能力要件之一。通过华夏美学哲学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先民理解美、创造美和追求美的历程,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命、自然和宇宙世界,从而将个体生命放在与宇宙万物共生的高度来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境界。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要

  有研究表明,人类右脑和左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和功效,而对于右脑开发则对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美学思维及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正好是右脑的功能所在,经常性地持续地推进美学教育和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克服各类现实困难,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学哲学的需要

  中华美学是和西方美学具有显著区别的哲学体系,其显著的整体思维、气韵为先、刚柔并济等美学哲学理论和特点,和西方美学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华夏先祖的精神风貌。这些精神气质和风貌,应该通过美学哲学教育传承下去。

  (四)为跨文化合作奠定能力基础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全球文明发展的主要潮流。良好的美学哲学素养和美学哲学训练,能够在文化交往及合作活动中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信任,降低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各类不确定性和效率方面的损失。

  三、语文教学中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选择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知识来推进美学哲学教育,是较为可行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华夏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适度给学生介绍如下美学哲学的内容。

  (一)远古图腾

  远古先民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活动,是理解人文先祖美学精神的源头。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在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实际上是巨大的龙蛇,这可以看做是中华先民“龙”图腾的开端。“龙”因其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形象和气质,能伸能屈、进退自如的活动方式,成为中华先民主要的精神寄托和审美意象。

  (二)先秦理性精神

  先秦时代是华夏文化发展的特殊时代,也是古代社会最大的急剧变革时期。其理性主义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儒道互补一直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从艺术形式来看,主要是充满厚重的北方文化特色的《诗经》,这也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三)楚汉浪漫主义

  这主要是指在中国南方发展起来的和北方文化具有显著区别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形式,其主要代表便是屈原的《离骚》。通过感悟生命、自然和历史,又通过超越生命、自然和历史,屈原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美人香草、百亩兰芝、菱荷芙蓉、方泽衣裳,望舒飞廉、巫咸夕降,流沙毒水……屈原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化成了有机整体。这是抒情诗歌的真正光辉起点。

  (四)魏晋风骨

  魏晋时代的文化艺术以“人的觉醒”为主要特点。“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总之,魏晋时期的精神风貌摆脱了对外在的权威追求,开始了内在人格上的觉醒和追求。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五)唐代的诗歌、书法和绘画美学

  唐代是华夏诗歌艺术的高峰时期。其表现出的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酣畅淋漓、汪洋恣意的想象,一泻千里的表现手法,等等,构成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基本内容和创作方式。同时,颜真卿等的书法将楷体书写发展到新的水平,表现出一种刚正廉直、大义凛然的美学境界。在绘画上,精密严整的工笔画得到较好发展,为宋代书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六)宋代的长短句、山水画艺术美学

  在文学艺术上,苏东坡将宋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主要是追求一种质朴无华、自然平淡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人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将其提高到了某种哲理的高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绘画艺术上,山水画和花鸟画成为宋代文人和艺术家表现的主要题材,并和佛教等哲学思想产生了某种融合,追求一种“无我之境”。

  (七)明清戏曲、小说及园林美学

  明清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逐渐繁荣起来,产生了具有扎实生活基础的市民化艺术形式。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些作品更多来自民间艺人的加工和普通百姓的传播,主要内容更加生活化、大众化,也更容易被普通民众熟悉和欣赏。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将市民社会的全貌给出精湛的艺术表现,也将古典小说艺术推向了高潮。同时,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建筑艺术进一步发展,皇家园林就是其中主要代表,其整体上仍然注重天人合一、注重等级秩序、注重人文思想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形成了和西方建筑发展截然不同的路径。

  四、推进华夏美学哲学教育的若干措施

  (一)制定推进华夏美学哲学教学的课程教学计划

  根据现行语文教材的内容,在初级和高级中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教学计划来推进美学哲学教育。

  (二)适度增加或调整语文课程中的美学哲学内容

  在教材改革过程中,应该适度增加或调整美学哲学教学内容,让华夏美学哲学教育成为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内容之一。目前,可以通过引入经典诗歌、绘画、戏曲等作品的形式来增加美学哲学内容。

  (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加深美学哲学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念诵艺术哲学经典著作等形式来推进美学教育,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学功力和文化涵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定期检测和评估美学哲学教学效果

  采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测评方法,对学生在接受美学哲学教育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结构进行评价,发现有利于促进精神境界提升的积极做法,逐渐积累并上升为常态化的做法,改正其中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增强美学哲学的教学效果。此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以学生身心状态的变化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 [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2.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3.鼓励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

  一、忌“死守教参”

  《在太空中理家》(杰瑞M利宁杰)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和平”号空间站上理家的趣事,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文章语言准确严谨,全面表达了客观情况以及相关事理,又充分展现了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会按照教参来生搬硬套,教学展开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重点体会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并学习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然而,这个教学过程却没有太多的新意。为了多样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除了会参照教参中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我也会灵活的处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会和学生展开更多有趣的互动。例如,我会组织学生来模拟与表演天空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那种生存环境中。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体验。

  二、忌“照搬教法”与“硬套模式”

  初中语文课堂上另外两个重要的忌讳在于忌“照搬教法”与“硬套模式”。这些都是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的探究,这种探讨对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非常重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才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现今的许多教师在进行教法设计时都非常粗糙,既不考虑文本特色也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教学过程都是照搬那些陈旧的教法,教学模式也很单一。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打造的语文课堂不仅教学氛围会非常沉闷,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及投入也会非常低,这显然无法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很有必要做出积极的改善。《海燕》(高尔基)是一篇很有含金量的教学文本,传统的教法中只会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进而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同时,让学生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这些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然而,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只是采用“照搬教法”与“硬套模式”的方式是很难真正实现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领会文义,能够真正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会有意识的给予学生相关引导,尤其是对于本文的创作手法与创作技艺做出解读与剖析。我会给学生做相关介绍: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于物。一般来说,使用象征手法,借助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可以使思想性和艺术性圆满地统一起来。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如反动统治还比较强大,人民还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使用象征手法也是一种必要的斗争方式。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则不必拘泥于形似,而是通过联想和暗示着意于追求神似。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透过这些介绍也能够很好的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体会,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才是语文课堂上真正倡导的。

  三、忌“目中无人”

  语文课堂上另一个很大的忌讳在于教师“目中无人”。如何理解?简言之就是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是很有必要做出改善的,教师只有意识到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主体,才是课堂上的教学重心,才会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展开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才能够打造出更为生动多元的课堂。《错过》(刘心武)是一篇很值得品读的课文,为了深化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我会有意识的'和学生间展开交流探讨,并且尽可能的启发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我对学生说道: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当我们错过了一些事的时候,我们不要自怨自艾,一蹶不振,因为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我们要从那些错过中,汲取经验,争取接下来的快乐。诗人泰戈尔也曾说过:当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么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在成长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不要因为我们错过了昨天,于是我们就感伤着渡过今天。这样的对话显然是很富感染力的,不少学生对于这段教学导入都深有体会。这个过程不仅给后续的课堂教学做了好的铺垫,也凸显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四、结语

  想要打造出更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很有必要摒弃一些不好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死守教参、照搬教法、硬套模式以及目中无人,这些都是对于课堂教学的阻碍,只有摒弃这些内容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2

  一、发挥语文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需要“晓之以理”,还需要“动之以情”。前面提到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属于“晓之以理”,那么,什么是“动之以情”呢?本人以为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这就是“动之以情”。所谓美的陶冶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人的情感状态、意志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内容将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审美教育条件。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灵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教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要想把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能够带有表情地给学生范读课文,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故事,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和复述课文。对于课本剧的学习,教师要做到艺术性的指导,培养学生深入剧本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会文章美的境界。比如,在学生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我父亲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的感人事迹,很多学生都被感动地热泪盈眶,班里充满了浓浓的.情感氛围,学生怀着对父亲深深的爱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便达到了教育目的。再比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的美,很多文章都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中的人力车夫,虽然身份低微,靠卖苦力挣钱,可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态度令人敬佩;《散步》中的“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挑起家里重担的责任就落在他的肩上,他扶老携幼,表现了勇于承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章《魂》中的小姑娘,为了阻止一场冲突,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值得称赞……学生通过对这些人物人性美的学习,心灵得到了净化,健康的人格得到了塑造。

  二、通过生活实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生活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锻炼空间,使学生健康的人格得以更好的塑造。比如,教师节到了,我要求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老师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生活中的情况,对老师多一些关爱,并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做一个汇总,写一篇采访笔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了解到了教师更多课堂以外的故事。另外,我还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去户外游玩,让学生感受祖国壮美山河,增强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对塑造健康人格都十分有帮助。

  三、总结

  总之,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将不懈地努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于中学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对于中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媒体技术对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现代的初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给现代初中语文教育打开了新的局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整合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比较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少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传统的教学媒介是粉笔、黑板、挂图、教科书,显得沉闷呆板,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都比较低,致使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传统的课堂,电子技术媒体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无疑会使课堂效益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造情境,它呈现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音乐、视频、电子文档等,这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习氛围浓厚,并且多媒体技术可以节省大量书写板书的时间,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知识无需多讲,学生已经了然于胸。

  二、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课堂语文教学的优缺点

  1.多媒体技术对于中学课堂语文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在诗词和作文方面的应用。现在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利用到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品,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示范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利用多媒体鉴赏诗词的意境美,利用多媒体辅助诗词教学,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美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感受、领会。

  2.多媒体技术对于中学课堂语文教学的缺点。多媒体教学让教师的活动受到了限制,教师有意无意地变成了鼠标点击员,淡化了对于板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意无意地转移了方向,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是比较薄弱,他们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东西吸引,从而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经过教师精心制作的图片等,对中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最后该重视的东西没有重视,降低了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机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很多深层次的道理,需要多读几遍书,深刻的领悟才能得到,教材中蕴含有深刻的营养,毕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的。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方法

  1.以教学设计为主,辅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再先进,它也不能全面取代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再好的技术,离开了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倾情投入,都是起不到实际效果的。我们运用多媒体的原则是: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则坚决不用;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要有机结合,不要一遇到声音就想到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遇到画面就要用多媒体让它活动起来,一遇到事件和现象就不厌其烦地借助多媒体任意拓展。语文课中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宴会菜肴中的五彩配料,而不是食盐,画龙点睛而不是处处必不可少。在中学教学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做到研读教材内容,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三个环节的活动。在具体设计某一课文中,首先得备好教材,抓住本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紧扣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好总体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撰写教案过程中,就涉及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步骤,当然还有教学后记的部分。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以教材讲解需要和教案设计的过程为参考对象,进行可选择性的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搜集课程有关的素材信息,以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方式开展课堂。语文教师加以点拨与引导,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进行最大程度的知识学习与思维拓展。

  2.多媒体技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合理利用声音和画面。悦耳的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不同于教师声音的陌生载体,也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建议采用教材配发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合理利用多媒体几乎突破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知识,也就是说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木复杂、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变得直观,同时也变成浅显易懂的画,而画面感通常会比文字更加感性,更便于理解。

  3.发挥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的有利作用。多媒体所展示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是有时间限制的,而口说手写是一种非常耗费时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借助连续的播放,在宽大的屏幕上同时展示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观看欣赏过程中,全方位地迅速走进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多的信息,将有限的课堂加以纵向的延伸和横向的扩展。多媒体的扩大初中语文课堂容量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的节约上,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上。课本上的信息总是有限的,而多媒体则可以将书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加以全面的信息搜集,然后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更透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4

  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资源是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有价值的新课程资源。开发影视教学资源,实施影视艺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影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从时代的发展来看。自电影电视诞生之日至今,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视艺术因具有对各项艺术形式兼容并蓄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的特点,而代替书面纸质文字成为人们认识人类文化和外在世界的新宠。当代初中生更是在屏幕面前长大的一代。但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何甄别优劣,提高初中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力,就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其次从当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环境来看。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设备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中学相比依然差距巨大。多媒体教室数量少,设施不完备;电脑网络不普及,信息闭塞;学校图书数量有限,内容陈旧;学生家庭读书氛围缺失,存书量几乎为零,学生不读书,或者只阅读娱乐肤浅的低级杂志。综合来看,在农村初级中学,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资源严重不足,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条件不具备,阅读名著的条件不具备。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校一室一书,教学环境狭隘逼仄,效果"低、慢、差、费"。

  试举一例:一道初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请同学们谈谈对流行词汇"菜鸟""山寨"的理解。大多数同学的答案为,"菜鸟"是"一种鸟的名子","山寨"是"山里的村寨"。为什么这在城市的孩子看来很常见的语言现象成了农村学生眼中的"西洋景"?农村初中生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知识匮乏,现状堪忧!

  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在提高语言素养,拓宽知识面上具有强大的功能。

  第三从学生的个人需求来看。影视艺术具有丰富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声光图结合的多感官刺激能在极短时间吸引好玩爱动的初中生的有意注意,优化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引影视艺术入课堂,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在熏陶情感,养成性格方面更具有纸质文字所不具备的魅力因素。

  第四从人才的培养来看。影视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是很好的审美教育的题材。影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立体反映,更能促进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文化品位的形成。

  第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又要注重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影视艺术中蕴涵着丰富的语言信息、具备文学作品的情节和魅力、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语文素养、开放的视野等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影视教育的方式

  ⒈播放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电影或片段,与作品的书面文字作对比鉴赏。在两者的映衬对比中,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书面文字的兴趣,帮助形象化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能够加深对作品各项艺术特色的理解和体会。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数量众多。仅初中阶段课内外涉及到的名著,就有《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骆驼祥子》、《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被搬上屏幕。这些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观赏性,对学生在影视节目的选择欣赏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上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⒉播放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科技知识、人物专访等专题片,作为相关课程的辅助教材。既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字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的印象,同时还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如对于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来说,《百家讲坛--杜甫草堂之谜5》就是很好的辅助素材。在这节片子里,康震为诗歌的解读作了很完整的背景铺设,并通过对比解读了杜甫的济世情怀。它独具的学者风格和把诗歌放在宏大的背景下阅读的大家风范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生活无处不语文"的大语文观。

  ⒊根据单元题材播放相关影片。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战争题材编选内容,在单元学习后,可以播放战争题材的经典影片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延展。当战火烽烟在屏幕上蔓延四起时,人的生命弱如草芥的形象诠释,定能让学生对战争的残酷,血与火的真实意义有更切肤入骨的体会。

  ⒋在写作教学方面,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能够创设情境引导思维。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农村初中生的科技知识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是极为有限的,让他们课前自主搜集有关信息,囿于条件也不现实。央视大型记录片《森林之歌-竞生》和《云横秦岭》,色彩鲜明、音乐优美、解说词华丽厚重,展现了森林之美、自然之美,是拓宽视野、开阔思维、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写作创设观察的情景的好素材。《家园》中金丝猴争夺猴王和幼猴夭折的设定故事更是学生写作童话的好范本。

  ⒌在听说教学方面播放有关的影视资料,可以作为引起学生进行讨论的媒介,也可以作为说话表达的例子。

  ⒍影视资源中的人物传记对初中生健康人格和意志力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美国数学家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故事。主人公患有严重妄想症,但是他在妻子的帮助下,顽强克服这一心理疾病,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名人传记影片的励志的效果是枯燥空洞的说教所不能企及的。

  实践证明,应用影视资料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就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依然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艰巨任务。因此,在严峻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更应充分利用有限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搜集高质量的影视资料,实施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

  一、引言

  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视度在逐渐的下降,然而语文课程在考试中分数的占比却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重视并认真学习语文,并且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往往是强行背诵课文及生词,教师掌握着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这种授课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经验,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感受,所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阶段是形成其主要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去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等待教师的讲解。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身边实际发生事情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语文课程随不似其他理工科课程可以利用生活的事例进行举例,但语文课堂上的词汇及语句的运用还是需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结合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语句方式。因此,教师在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活中的特殊元素融合到初中语文课堂上当中去,让教学课程体现出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学习语文会更轻松,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授课的步骤,回家温习当天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就可以消化课堂内容。所以学生们常常将语文课程的学习放在次要的位置,因为学生们在语文考试当中,很容易就获得相应的分数,因此不重视语文课堂的学习。教师向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就需要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活跃气氛,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于学生进行沟通,抛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和交流中成为朋友,这样的语文课堂会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轻松的视频,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让学生缓解课程的紧张感,还可以提升听课的效果,让学生找到语文课堂的乐趣,这样就会更关注语文课所传授的内容,主动学习语文。教师在讲授小说赏析的课堂上,可以利用优秀的影视作品为学生展示出小说中人物的具体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三、利用生活化的例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科目考试中占比最大的一项,优秀的作文能为整张语文试卷增色不少。由于学生们没有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将作文看做一道难题,所以作文水平很难提升,在考试上就会失去优势。教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多练习写作,还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分析优秀文章的闪光点,并为学生们指出今后在自己的文章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小技巧。通过这样的讲解,再让学生们加大练习的强度,并在练习结束后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给进步明显的学生以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就会更好地学习作文写作。另外,教师还要将教材中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生活化的内容产生共鸣,并逐渐加强生活化素材的采集,利用生活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堂外进行采风,让学生观察我国自然风光的秀美,并体会到大自然生成的美感与智慧。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并利用笔将所看、所感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做好作文写作。还可以组织体育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竞技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还可以让学生到当地优秀的作者家中,与作者进行近距离的沟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更高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形成发散性思维,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的作文作品。

  四、丰富课堂的生活化活动

  语文课程是一项综合性的、人文性的、工具性的、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在展示语文学科魅力的过程中,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并将生活化的、实践性的活动融合到语文课堂当中去。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其思维、思想及生理发育的关键性时期,语文课堂上增加生活化的、实践性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提升。利用各种不同的生活化、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接触社会、充分地了解社会,为学生在结束学业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性工作。在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堂所学的内容与自己观察的社会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喜欢语文,从中收集到更多的语文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学生们语文读写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思想方式与成人不同,教师要认识到这点,在课堂上充分地结合这样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在讲授“喜欢”这一词语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喜欢的东西以及讨厌的东西,进而利用事物进行造句,利用这样类比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于词语的记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在不断丰富,并且展示出更多的教学方法,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运用,能让生活化的教学概念不断深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上,利用创新的方式,让生活化的概念不断在语文课堂深入、加固,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推动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分享论文06-13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论文06-15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04-1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6-1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2-10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3-29

初中语文教学探索论文06-1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精选06-1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06-1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