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论文

时间:2022-12-14 10:57:31 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信息论文精选15篇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信息论文精选15篇

计算机信息论文1

  摘 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所需要遵循的原则。通过对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探讨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建立完善的医院计算机信息化体系,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水平。据此,有利于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保障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从而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化;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随之提高,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必须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医疗事业大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突破,医疗水平也更上一层楼。医疗事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为提高我国医院经营水平,必须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以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对医院发展所提出的高要求。现如今,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规范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推动医院稳定而健康的发展,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医疗事业又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则必须突破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树立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充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实施有效的医院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医院管理工作质量。建设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方便人们看病、治病,而且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总而言之,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 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建设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所建设的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应当符合医院经济效益,要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在管理方面要以患者为中心,考虑医院的成本费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实现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效益最大化。其次,在建设医院计算机信息化,不仅要重视眼前的利益,还应当考虑到长远利益,不可以因为部分利益而损害了整体利益,因而所实施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一定要以医院的整体利益为基础;最后,建立完善的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要以保护医院信息安全为目标。有效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够为医院提供最新的数据信息,可以医院具体发展状况,来科学的管理医院信息。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有利于设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医院信息资源的安全。

  3 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问题主要在于医院所建设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还不够完善,其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医院中相关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不高。医院并未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至于在实施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有些力不从心,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医院并未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维护,未建立健全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也并没有根据医院的具体管理状况和特点来制定科学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利于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4 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

  在建立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有成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越来越好,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水准。采取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施全面的医院管理,能够确保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在建设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的时候,可以从医院各个部门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医院管理状况。比如说:在医院门诊部门可以建立完善的电子挂号系统,通过这个个系统向患者提供其需要的科室信息、专家信息,以使患者看病更为便利;在专科专治中,医院应当设立电子缴费查询系统,让患者能够清楚的查询到费用明细,了解自己的付费用处。

  第二,医院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内部建立医院信息交流平台,应用相关计算机数据技术,创新相关应用软件,以不断地完善临床信息系统。要根据社会现阶段的医保和农合制度等来建立一直相匹配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药房药品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了解药品的数量和使用量,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活动中设置物资管理模块,以此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加强医院的核算工作,减少医院的成本费用,有效利用综合查询功能。通过视频、图画、声音等形式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的信息,丰富医院的通讯手段,妥善管理医院的相关医疗数据,从而保障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

  第三,医院可实施电子病历。在新时期下,医院为了促进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应当采用电子病历,不再使用过往的人工手写病历,以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减少医生们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这种电子病历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的额管理,能够避免一系列的人为差错,值得推广。

  4.2 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为了确保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定期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保障各科室的电脑安全,要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有效的备份;其次,必须由专业的操作人员来使用电脑,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操作水平,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规范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保障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而且在医务人员登陆的时候应当做好纪律,不可运用医院的电脑系统进行私人事务的处理;最后,在处理医院相关数据和文件的时候,必须经过上级的同意,不可私自删除或是更改。而且要做好电脑系统的维护工作,定期杀毒。

  5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各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促进医院的发展,企业应当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并以此技术为基础来建立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为医院工作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相关信息,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在建立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时候,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工作,以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推动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3]万蕾.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3):137+139.

计算机信息论文2

  [摘要]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见到计算机的“影子”。当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办公自动化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计算机处理技术的角度对办公自动化的影响和应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信息处理;办公自动化;技术应用

  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过程中实际就是产生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当前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所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信息和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办公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在大众推广,办公自动化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办公自动化不仅有效提升了办公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工作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平台和依据,因此,要重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1计算机处理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的关系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获取、传输、监测和处理分析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对获取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主要是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构成的。办公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结合通信科学技术让人们在进行办公活动时能使用办公现代化的技术和设施对各项办公活动进行方便快捷智能处理,是办公人员和办公技术设备共同组成的处理系统,在办公处理时必须要处理软件和硬件都齐全完好。办公自动化这项综合办公技术在发达国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而在我国的出现则相对较晚,但是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办公自动化从最开始只能在办公过程中扮演辅助角色提供辅助作用的办公产品向着能系统操作大型工程项目产品的方向靠拢。而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办公管理和操作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高。

  2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有效扩大办公管理区域,优化办公处理环境。在传统的办公室处理工作和业务中,往往会受很多客观条件限制。比如说办公的时间、办公的空间、办公的场地条件等,这就导致了在办公室处理中难以发挥出作用,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有效改善了这种办公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样在日常处理事情和办公时就不再局限于在楼房、在房间内,可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实现办公,这样使得办公的区域和环境得到明显优化。而且,办公人员的办公操作也不需要进行单纯的手工操作了,而是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机器操作和人工操作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人工机器办公系统,使得办公模式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这样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使得相关单位、相关企业、相关部门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更加完善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大大提升了办公效率。在未来的日常办公管理中,办公自动化会成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能简单及时快速地满足信息资源的检索需要。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在新信息时代,尽可能地了解最新社会经济动态、随时掌握最准确的数据信息能对生产营销提供判断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网络结构的四通八达能让各项信息和资源数据的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摆脱了办公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通过在办公部门建立数据信息库,对于办公的文件档案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在数据信息库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存储形式像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进行存储。办公人员在需要信息和数据的时候就通过数据信息库进行系统检索,由于检索包含了各种存储形式,这样在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的时候就可选择不同的方式和呈现的效果检索,满足不同的检索需求,在数据信息库中可查询过往的存储文件。同时,还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了解和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和动态,对于办公人员所需要的各种有效信息,都能通过互联网及时得到,有利于提升办公决策的准确性,有效提高办公效效率。

  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未来发展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画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通过无线网络办公的形式,能让办公更加多元化,办公设备更加便捷化,只要有无线通信数据的传输,办公人员就能实现办公,无论是在机场、酒店、公园、家中都能进行。而且,办公设备也更加先进,像平板电脑、手机等等都成为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管理设备。在办公信息和数据传输上,未来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会更加快捷和迅速,而且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文字、声音,还包括视频、录像、实时传输等等,在文件形式上更加丰富,而且通过云语言等现代存储平台能实现永久性保存。

  4结语

  由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于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程度和广度都不断提高。因而,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计算机处理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更好推动办公自动化发展,提升企业和单位工作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xx(20).

  [2]周丽丽.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15).

  [3]常学洲,朱之红.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20xx(2).

  [4]顾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才智,20xx(6)

计算机信息论文3

  一、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问题

  (一)统一标准尚未建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国家针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方面并未给予明确的制度规定,且未建立全面的管理机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问题涉及到各领域、各行业以及各系统化的管理组织结构,若无强有力的管理结构根本无法实施资源共享,进而也使档案部门的共享建设难以保证。各系统之间的分散性以及资源布局的混乱性,使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实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应建立统一的标准。

  (二)档案部门管理不科学。当下虽然有大部分部门的档案意识逐渐增强,但对档案管理却不科学;大部分档案网站可以浏览的内容较少,甚至部分网站仅对馆藏的档案目录进行简单的列举,而可进行浏览全文的档案信息网站却甚少。此外,将国内的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与国外对比相差甚远,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也仅限于页面浏览。而我国省级的档案馆网站虽然有较为全面的数据资料以及图片档案,但是查询的方式以及提供的服务也极为落后。

  (三)人才不足。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较为缺乏,且部分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进而造成档案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建设进程的减慢。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目前就职于档案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工作的人员有所增加,但是该类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另外,因对档案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建设投入的资金有限,进而导致档案信息工作人员的环境、待遇以及福利均较其他工作较低,因此仍无法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发生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因此提高信息化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四)缺少规划管理和专项经费投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因受到各档案机构的孤立化影响,致使档案信息管理机构间合理的计划以及有效的管理难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需要多方面的结合才能完成,在经济上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硬件以及软件支出,且还需要给予专用的软件制造等资金,这是任何一个档案信息部门均无法提供的,而目前仅是依靠政府的扶持,其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必须要先解决资金问题才能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策略

  (一)建立统一标准。对信息资源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需要建立科学的标准化体系,并使资源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管理等有章可循,进而才能真正实现实用性的信息资源整合。在建立该标准时应以全面推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出发点。其中SC9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同时也是 ISO/TC46 的分委员会,其设定了具体的文献管理、识别以及阐述等标准制度,具有管理电子文献等方面的权利,目前制定的相关的信息整合标准主要有:MARC格式标准(ISO2709)、SGML格式标准(ISO8879)、数据形式与要求(ISO11179)、语言名称相关代码(ISO639)、国家名称相关代码( ISO3166)等各种标准。在目前全球化的发展中,对档案文献信息的管理不能仅是对目录的介绍,而是要有详细的文献内容以及信息单元等;为能够方便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应该采用国际化以及国家可用的标准,所有的档案信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据规定才能允许入网。在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时,应避免使用独特化、个性化等标准;而再选用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标准时应参考图书以及其他部门所使用的标准。

  (二)完善技术更新,提高服务水平。档案信息资源完善相应的数据库建设,可使档案信息资源数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还利用数据库进行采集和获得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时,应该在档案信息资源原有的规模上,进行分析和组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加工,并进行不断丰富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参考价值。为了使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实现网络化以及自动化,因此应将其与档案部门区域网结合;并利用互联网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服务系统,可建立具有公务网性质的档案信息归纳和整理,以推动档案管理的全面化,便于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档案信息资源由单一、封闭、混乱而逐渐转化为全面化、开放化以及有序化;将资源整合技术不断提高,可使档案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建立高素质、高技术的团队。当前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化已经是档案信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该种体系的建构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以能判断最优质、最前沿的信息资料,因此建立技术以及高素质团队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基础。由于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需要较高技术的人员,因此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前,需要对档案部门的全部人员予以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而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

  (四)加大资金投入。由于档案工作整合的长期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资源投入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档案馆以及档案局应要求政府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并尽可能将档案信息资源中的项目纳入地方建设的主要部分之一,以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弱的档案馆较难获得专项的财政预算,因此与当地的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区域发展规划等获得政府的认可,进而可获得一些优惠政策,同时还应融入到当地的信息化建设中,扩宽资金来源渠道。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额巨大,紧靠政府投入资金是有限的,档案部门必须要转换传统的思想,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建设档案信息工程。档案部门可与电信部门协作,获得该方面的支持;另外可与大型的IT企业合作,不仅获得相应的支持,还可获得技术以及资源服务等。

  三、结语

  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并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社会等的合作;政府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打破各个机构间的阻碍,并建立统一资源整合标准,全面协调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另需要社会加强关注度,对不合规范的网站以及不同标准的网站应给予监督;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以利于走向世界。

计算机信息论文4

  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其次,中国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又要稳妥地防范风险和躲避陷阱。

  近两年来,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网络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网络经济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网络经济,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而达到这一规模,收音机、电视和电脑则分别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证据表明,因特网的出现完全可以与印刷术、蒸汽机、电话和装配线等相媲美。

  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泡沫”,而否定网络经济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大潮并不会因而停滞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荡之后,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冷静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变革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此,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按照这个定义,网络经济绝对不是网站经济,也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各类网站企业或网络公司只不过是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而已,它们中的一些不景气正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兴企业的破产。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来,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至少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时代背景,已容不得我们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模糊的认识和肤浅的理解。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和态度将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丢掉幻想,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急起直追。

  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惟一的选择,任何忽视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中国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以求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中国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又要稳妥地防范风险和躲避陷阱。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脱胎换骨般地改造企业,是对企业家战略远见、创新胆识、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的最大考验。一般说来,近期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结合企业信息化战略和对传统运作方式的改造,促进自身结构优化升级,适时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当务之急是找准切入点,构建企业内部网,用最新的、最适宜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业务流程和经营组织方式。通常可以选择从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门做起,然后逐步推广,直至全面提升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运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已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紧密结合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设计或选择自己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和开展电子商务的长期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并通过与不断变化的网络运用环境相适应的多档次技术和经济组合,完成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到高端地分阶段、分步骤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中国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大体上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第一步:部署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企业网络,为构建企业电子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基础硬件、软件环境。其中,对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公共的基础设施平台,通过公共接口直接接入公共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或电子交易市场;第二步: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上传下达的要求,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外部网站。从而加强企业内部运转效率,及时对内、对外发布信息;第三步:建设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最典型的系统是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第四步:建立针对企业经营三个直接增值环节来设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产品研发管理(PLM)等。

计算机信息论文5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应用,并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为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因为计算网络的共享性、开发性、公用性导致网络监控很难对计算机实施灵活、多变、全方位的智能化安全监控。面对如此情况,如何实现对计算机的安全监控、智能化监控,成为计算机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着重对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取得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监控;智能化;信息网络

  当前阶段,计算机安全监控技术,已然没有设置详细的安全监控指标,所以也便无法将非安全因素的权重准确的计算出来,从而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比如,自动泄密、监控数据误差、无法实现智能监控等问题,根据这样的原因,应有效加强对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的研究,从而找出更加科学、有效、先进的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针。

  一、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对于推动计算机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这样的原因,其已经成为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网络技术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下,现今为止,在计算机安全智能监控方面,相关的学者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有个别研究人员建立在WebService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借助DFNMS系统,分别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入口处、出口处设置相应的安全检查装置,用以过滤计算网络流入数据信息流、计算机网络流出信息流,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寻出不安全信息,或存在风险的信息,然后依据分析结果,查缺补漏,从而对计算机实施智能化安全监控。在这种方法之下,对于设计内部数据,可以立即阻止提交,有利于降低主动泄密的几率。但是此种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在计算机网络的入口处、出口处设置安全检查装置,此项工作本身的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也浪费时间[1]。除此之外,有个别研究人员建立在GPRS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方式是,借助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实现对计算机的实时安全监控,同时利用监控代码,标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非安全领域,然后应用计算机终端的通信链路,将非安全领域中一些不安全信息提交给相关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安全进行补救。应用此种远程操作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的智能化安全监控,有效获得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但是这种方式的应用,其主要的方式便是远程监控,风险评估无法进行,对此,极其容易造成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2]。有个别学者建立在Winpcap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借助网络数据包,将捕获的网络信息当作对象,然后展开网络协议分析,对字符的编码格式进行描述,将具体的描述作为依据,设计一套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从而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的智能化安全监控。此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计算机智能化安全监控的效率,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步骤太过繁琐,而且极其容易发生安全监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结合以上出现的三种问题,在智能化计算安全监控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在LINUX的基础之上,有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式,相关研究人员在进行一系列仿真试验之后发现,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的准确监控[3]。

  二、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

  (一)避免安全风险因素的方法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根据这样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极其容易受到各种安全风险因素的影响,严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为有效实现对计算的智能化安全监控,需要对计算机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当前,计算机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包换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络配置,二网络自带系统,三网络病毒。对此,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系统,需要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而有效避免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出现[4]。(二)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的有效性为有效明确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的有效性,可通过开展仿真试验进行。在试验的过程中,可以借助MATLAB20xxa环境进行,构建出仿真试验平台。具体的试验依据取自libpcap系统中的100台以上计算机,然后在计算机加入非网络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含八个方面,一骚扰信息,二诈骗信息,三诈骗网站,四恶意软件,五信息泄漏,六帐号被盗,七中毒、八木马,然后在一定时间之内,观察智能化计算安全监控方法的综合性能。通过试验发现,在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之下,对骚扰信息这种安全问题的有效监控率达到80%以上;针对诈骗信息这类安全问题的有效监控率达到85%以上;针对诈骗网站这种类型的安全问题,其有效监控率达到85%左右;针对恶意软件这种类型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监控率达到95%以上;针对帐号被盗这种类型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监控率达到90%以上;针对木马或病毒这种类型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监控率达到92%左右,通过以上试验的具体结果中可以看出,在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实际效果非常明显,而且真实有效[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保证计算机的隐蔽性,同时也为有效保证计算信息的安全,增强计算机使用周期的提升,计算机有必要实施安全智能监控。在此次研究中,在对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前提之下,提出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通过该试验表明此种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剑平.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研究[J].科技视界,20xx(13):113.

  [2]李向明.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xx(6):243-245,249.

  [3]肖洁.多角度数据库活动监控技术研究[J].数字化用户,20xx(17):66.

  [4]石永峰,代红霞.试论信息技术与智能化粮库建设[J].粮食问题研究,20xx(2):16-20.

计算机信息论文6

  1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明确高职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1职业岗位与培养目标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对于大连地区和辽宁省的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走访,对区域内的高职院校、本科和中职院校进行了调研,从第一手的调研材料得到了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岗位设置、企业要求等,同时将高职与中职和本科院校的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区分和比较分析,努力形成自身专业特色。通过调研分析确定信管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为: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与其对应的专业首岗就业岗位为: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助理、信息系统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员;拓展就业岗位为:信息化管理人员、软件测试员、市场分析员、信息系统维护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由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明确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了解其技术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信息系统软件实现、调试、测试及必要的硬件、网络的安装维护和项目管理技能。

  1.2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根据调研得到的企业对信管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分解出职业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推出职业岗位能力对应的专业能力,再得到专业能力对应的专业课程,最终形成由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实践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构成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如下:

  1)形成专业主干课程群支撑就业岗位“:Oracle数据库应用技术“”.NET程序设计”“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企业ERP系统应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2)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驱动或两者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类课程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法“;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主要采用案例驱动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法与案例驱动法相结合。

  3)课程体系“双证”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满足培养目标前提下与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结合,达到学生课堂上学习,课下考证的目标,不再需要专门培训,减轻了学生负担,达到了“双证”制教育的目的。

  2“校办工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的根本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深化校企合作、创办校办工厂、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为一体,形成“订单入门、0411出门就业”的培养模式。订单入门指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即形成企业订单班,非订单班由校办信息技术公司接收,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订单班的6个学期(三年)的人才培养;0411出门就业,指入学时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零基础,第1学期至第4学期主要在校进行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第5学期到企业或校办信息技术公司进行项目实践,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然后被企业接收就业。3.1订单培养通过与不同规模IT类企业的合作,有选择地逐步与大中型能提供对口专业技术岗位的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学校为企业服务(技术合作、项目合作、员工培训、人才培养等)、企业为学校服务(订单合作、教师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的双赢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共赢。在深度合作中,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来达到学校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也改善了学生就业和专业对口的问题。3.2建立校办信息技术公司建立校办信息技术公司可以解决人才培养中校外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搭建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条件成熟可对外营业。我院鼓励教师建立校办信息技术公司并提供政策支持,校办信息技术公司按照企业机制运营,内部组织结构也为IT企业模式,实行项目式管理结构,教师负责公司的整体管理和运营,学生负责公司内部的子项目级管理与开发,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先利用企业开发过的成熟项目对学生进行开发训练,考核合格后再进入真实项目中,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与管理,学生在校内即可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周期和开发流程,获得项目开发、管理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文化,增强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3.3与企业合作,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实现“就业共管”坚持从学生大一开始,每学期安排企业与学生开展就业和创业指导活动,聘请企业的资深人士演讲企业创业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创业教育,挖掘潜能,激发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训学生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形成适合信管专业特点和大连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空间。

  3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

  3.1弹性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的必要条件。如今,以刚性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很难满足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培养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要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改变刚性教学管理,尝试弹性教学管理。教师“弹性化”。弹性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教学阅历和教学经验。教师在课程的讲授内容、进度安排、教学方法、实践训练、课后训练等方面实行弹性备课、弹性授课、分别辅导、对比进步、及时评价、弹性化考核,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教师还要灵活调控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考核弹性化。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其100分的成绩构成分为:平日成绩20%(含课堂评价、自我评价、课后训练),阶段考核30%(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计划书、调研问卷设计、产品说明书等),期末考核30%(综合性应用),综合答辩20%(表达、团队、综合能力展示)。排课弹性化。信管专业不像旅游等专业旺季、淡季区分明显,所以教学在学期安排上1—4学期安排18周的课,第五学期考虑学生的就业、顶岗实习,执行12周排课授课,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可以2节连上,3节连上、4节连上或5节连上。教材弹性化。信管专业一部分课程,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训练都很难选到适合的教材,因此急需校本教材。我院教师可以使用自编讲义或者在设计教案时将教学内容嵌入其中,仅使用教案上课。实践实训弹性化。由于我院的实践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可以满足学生除正常上课外,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重复性实践实训或拓展性实践实训,同时根据教师时间,不同时间段安排不同指导教师提供实训指导。由于学生存在天然的差异性,高职学生尤其如此,弹性教学方法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因材施教,力求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实现,保留和鼓励学生天然的创造力,为学生铺就成才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职人才。

  3.2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与专业相结合可以带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信管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第二课堂共建(如专业技能大赛、信息系统设计大赛等)、社会服务共建(如开展社区信息系统管理技能培训等),提高和优化学生素质结构,突出道德素养、团队合作、沟通交往、专业素养的培养与锻炼。

  3.3职业技能大赛

  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体现了实践育人的理念。我院信管专业注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建立职业技能大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发展,通过参赛过程和比赛过程的锻炼,学生和指导教师不仅自我提升,也带动了班级和专业的整体进步。

  4结语

  当今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需要以信管专业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保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为主要过程,在教学、实践、第二课程、社会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为学生铺设可持续发展的成才道路。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寻求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职教育模式。

  作者:刘剑英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信息论文7

  【摘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应用最为管饭的计算机技术之一,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和基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大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不仅增大了数据信息的存储量,而且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本文根据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东西,加强数据信息的管理,提高其运行效率,对我国的通信、经济、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数据信息的高速处理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加的便捷,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特点

  1.1组织性数据库中的信息大多是通过分类设定的,数据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而且数据被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序,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整体性能的组织结构,特别是对于同一集合中的数据而言,其数据格式、排列以及种类具有相似性。所以,计算机数据库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特点。

  1.2共享性数据库的建立必须满足用户的调阅和储存的要求,这就使得计算机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可以满足不同人、不同渠道以及不同方式的调阅和储存。数据库的共享性也使得它的价值非常巨大,特别是统一单位内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能够极大的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甚至对于不同行业、地区、国家之间的数据共享,能够有效促进相关行业、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资源调整和经济合作。

  1.3独立性计算机数据库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逻辑和物理两个方面,其中,逻辑独立性是指在对数据信息整体逻辑结构、定义以及种类进行改变时,不需要从新编写新的程序来执行操作,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就能够完成任务。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物理地址以及存储设备和方式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数据库本身的逻辑结构,应用程序依旧是原有的程序,不会因此而改变。

  1.4可控的冗余度冗余指的是数据之间会出现的重复现象。冗余现象是数据在调取数据时经常出现的现象,他不仅会影响到数据的整体稳定性,而且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效率以及数据使用的效率。计算机数据库具有可控冗余度的功能,能够在实现数据共享时,自动将多余的重复数据信息全部删除,从而提高了数据查询效率,有效控制冗余度的范围,尽量减少重复数据的出现。

  1.5灵活性数据库不仅仅只是储存数据的仓库,其管理系统在储存数据的同时还具有信息管理的功能,例如数据的录入与输出、查询与检索以及数据的修改等,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能够满足人们数据应用的不同操作要求。同时,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平台,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需求来建立自己的子数据库,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国应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趋势不断加强以及应用的安全性能不断被提高。首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工业、农业、商业甚至是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管理以及区域性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应用,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方方面面。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协调发展。同时,计算机数据库支持也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处理提供的技术保障,使得数据的管理更加的安全可靠,而且应用性强。其次,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以及网络的发明和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计算机数据库具有易操作、适用性强、计算速度快、储存量大的优点。目前,数据信息需要高传输速度以及大的储存量,特别是在媒体、物流行业等,数据库中其计算类和图像处理类的数据所占比例非常大,这就使得计算机数据库得到快速应用。最后,安全性能得到不断强化。在信息化的时代中,信息安全非常重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作为目前数据信息储存、处理的主流技术,保障数据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信息管理属于网络的一部分,所以,信息管理面临一些列的安全问题。

  三、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3.1创新科技提高数据库安全性能数据安全是信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保障数据安全也是信息管理的首要任务,计算机数据库具有速度快、独立性强的特点,只有不断加强技术革新,提高技术的科技含量,可以从不同角度增强数据的安全性。比如,提高数据库的防火墙设置,提高数据库使用权限。虽然,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私人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处理和储存信息,但是其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经济数据,数据系统的稳定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存在较大的漏洞,经常发生数据运行停滞或者数据混乱等现象。所以,加强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从技术层面提高安全防护性能,比如定时对重复数据或者是乱码数据进行清理,提高防火墙设置。其次,从管理层面加强管理,对数据录入和操作人员以及数据使用人员增强安全操作意识,及时保存临时数据,并且按规范操作,防止误操作而造成的数据混乱,造成数据系统漏洞。其次,在对数据进行储存时,一定要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要以所要求的数据格式储存在所规定的地址,对重要数据信息要进行加密处理,在密码操作时要防止密码信息被盗取等。

  3.2规范数据储存,强化数据系统性计算机数据库运行是根据既定程序进行的,只有按照程序要求进行数据的操作,才能保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数据录入是主要操作之一。首先,要提高数据录入员的专业性。很多企业的数据录入员大多是用会计来操作,无法满足数据录入所必须的技术要求。一方面,应该聘用专业的数据录入员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可以进行培训,提高数据录入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加强管理,规范化操作。数据录入人员需要对数据类型以及计算机数据库数据输入的格式要求了解清楚,按照既定格式进行数据录入工作。最后,升级数据管理系统,优化操作界面,不仅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操作失误,保障数据信息的稳定性与精确性。

  3.3计算机数据库恢复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经常会发生数据丢失现象,有效保障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数据恢复能力十分重要。计算机数据恢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定期进行复制,在另一个存储介质中进行存储,并且要建立起相对应的日志。对于已经被严重破坏,无法恢复的数据信息而言,需要将数据库复制到另外的磁盘上,利用另一磁盘上的日志进行操作,进行信息的处理。另一类是利用已经备份的日志对一些无效的数据和错误的数据进行删除,对数据进行删除。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实现,使得数据管理更加的高校、可靠。传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是利用恢复导向和命令来进行恢复,属于物理方面的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需要人操作较多,人员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错。所以,可以应用专业的数据恢复和备份软件,简化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操作程序。

  四、总结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数据的快速传输奠定了基础,它有利于信息管理的高效运行以及便于信息的调取和储存。加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我国数据处理能力,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许少红.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131-131,133.

  [2]谢小波.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6):75-75.

  [3]王连忠.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4):103-104.

计算机信息论文8

  随着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网络用户成分越来越多样化,出于各种目的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企业的领域。

  一、企业有关的安全策略

  (一)制定安全策略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制定的安全策略必须是和网络的实际应用环境是相结合的。2.动态性原则:安全策略是在一定时期采取的安全措施。由于用户在不断增加,网络规模在不断扩大,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变化也很快,所以制定的安全措施必须不断适应网络发展和环境的变化。3.简单性原则:网络用户越多,网络管理人员越众,网络拓扑越复杂,采用网络设备种类和软件种类繁多,网络提供的服务和捆绑的协议越多,出现安全漏洞的可能性相对就越大,出现安全问题后及时找出问题原因和责任者的难度就越大量。安全的网络是相对简单的网络。网络中帐号设置、服务配置、主机间信任关系配置等应该为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限度。4.系统性原则:网络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必须考虑到整个网络的方方面面。也就是在制定安全策略时,应全面考虑网络上各类用户、各种设备、各种情况,有计划也有准备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任何一点疏漏都会造成整个网络安全性的降低甚至崩溃。

  (二)网络规划时的安全策略

  网络的安全性最好在网络规划阶段就要考虑进去,安全策略在网络规划时就要实施。

  1.首先根据企业的特点确认网络的物理和逻辑拓扑、相互间的业务依赖信任关系以及之间应采取的隔离手段,明确业务所要求达到的安全要求。2.明确网络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策略实施者。3.对网络上所有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设置物理上的安全措施(防火、防盗)和环境上的安全措施(供电、温度)。最好将网络上的公用服务器和主交换设备安置在一间中心机房内集中放置。4.网络规划应考虑容错和备份。安全策略不可能保证网络绝对安全和硬件不出故障。我们的网络应允许网络出现的一些故障,并且可以很快从故障中恢复。网络的主备份系统应位于中心机房。5.如果网络与Internet之间有固定连接,最好在网络和Internet之间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为了保证网络路由安全性而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一个保护层。防火墙的安全意义是双向的,一方面可以限制外部网对内部网的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内部网对外部网中不健康或敏感信息的访问。6.网络使用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不仅可以降低访问成本,而且隐藏网络规模和特性,加强了网络的安全性。7.在人员配置上,应该对用户进行分类,划分不同的用户等级。规定不同的用户权限。给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组分配不同的帐号,口令、密码。并且规定口令、密码的有效期,对其进行动态的分配监控和修改,保证密码的有效性。8.配合路由器和防火墙的使用,对一些IP地址进行过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非法用户通过TCP/IP访问服务器。9.及时更新防火墙知识库和相应的配置,使防火墙能够防御各种最新的攻击类型。10.定期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扫描工作。

  基本防护体系(包过滤防火墙+NAT+应用级防火墙);隔离内部不同网段;建立VLAN根据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进行过滤。内外网络采用两套IP地址,需要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支持安全服务器网络SSN、通过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防止IP欺骗防火墙运行在安全操作系统之上网关级防火墙为独立硬件服务器级防火墙主要用来过滤病毒用户端安装防病毒软件

  (三)网络用户的安全策略

  网络的安全不仅仅是网络管理员的职责,网络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有责任。网络用户应该了解下列安全策略:1.严格遵循本企业的计算机管理制度;2.口令一定要保密;3.清楚自己工作数据存储的位置,知道如何备份和恢复;4.安装启动时病毒扫描软件。虽然绝大多数病毒对服务器不构成威胁,但会通过NT网在客户端很快传播开来;5.访问Internet有可能将机器至于不安全的环境下,不要下载和安装未经安全认证的软件和插件;6.用户在局域网和远程登录分别使用不同的用户账号和口令。因有些方式的远程登录账号和口令没有加密,有可能被截获。以上所有的策略总结起来主要是两条:一是保护服务器:二是保护口令。总之,安全性是一个涉及到各方面相互关联的问题,在越来越普及的以NT为操作系统的今天,安全性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结束语

  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正孕育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在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同时,有几个观念值得注意:1.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技术性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管理,而且它还与社会道德、行业管理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安全是相对的。不要追求一个永远也攻不破的安全技术,安全与管理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3.安全是有成本和代价的。一定要考虑到安全的代价和成本的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红旗.信息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王宇,卢昱.信息网络安全脆弱性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xx,43(z2)

计算机信息论文9

  摘要:现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课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课程占有重要的位置。不过现在的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何高效的进行教学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中;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学校和学生的忽视。升学制度使得现今高中生的课业繁重,高考的压力导致高中的精力有限,作为技能拓展的课程自然不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实践要求较强且难懂不宜学习[1]。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跟紧老师所讲的内容,了解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进行练习,掌握流程。但由于现在高中老师和学生的不重视,上课的时候教学往往是简单的,课下也不会花时间去复习所学操作。学校和学生的忽视是计算机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瓶颈。

  (二)上课形式较为单一。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发展非常的快的行业,迅速的发展也使得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知识点的逐渐丰富,要求老师的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多样化。但现在的高中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老旧的教学思路,只是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没有过多的实际操作,使得学生们很难提起兴趣。这会让学生们产生厌烦的情绪,对计算机学习逐渐失去热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根据计算机的特点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比如中经常能够用的微博、远程教学等等,学以致用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二、提高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有升学压力的高中生而言,让他们去花时间学习一门与考试无关的课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起他们的兴趣。作为拓展课,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排课量并不大,并没有多余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改善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获取信息的方法”时,老师可以拿出让学生看蜘蛛网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Internet”和这张照片的联系。使学生通过蜘蛛网的形状形象立体的想象出Internet网形状,从而进一步的给学生剖析知识点,让学生知道Internet网络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的分布着。以实例来讲解抽象的知识,能清晰明确地讲解难以想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现在有很多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实际操作上用不上的知识点就可以不讲,而对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用的到的操作,如QQ、hotoshop软件,Flash动画软件等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学会一门实用的技术,使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真正的使用到。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材的选取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准确地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事先预计的教学目标[2]。例如教“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的时候,这一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网上搜索信息,对网上的信息来源有一定的了解。虽然网络已经普及,但是有些学生并不懂的如何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时老师可以让掌握的好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掌握较弱的学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

  (四)合理利用评价体系,高效处理学生问题。数据表明,准确及时地处理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情况,可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除了在课上解决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问题上传到网上,例如论坛发帖和QQ咨询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反馈到老师那里,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讲解。而在课堂上不能所有人兼顾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对于表现积极、学习掌握较好的学生,老师需及时进行表扬,增加学生们的热情。

  三、总结

  通过本文对高中计算机技术教学的高效性的应用对策和发展的进一步分析,使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技术教学还是存在一些弊端的,而解决这个问题根本是需要全体师生一起加油的。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立足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施国栋.论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高[J].中小学电教(下),20xx,11:34.

  [2]景志新.试论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4:55-56.

计算机信息论文10

  1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模式单一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教育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而现如今,在中国很多计算机中职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与高等院校教育模式一致,主要的教学模式为演示、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体授课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没有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无法根据学生的自身特色进行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在繁重的理论学习中力不从心,无法学习到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与IT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差距甚大,因此中职教育要与时俱进,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适当改变教学模式。

  1.2教学条件较差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普及,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这就要求计算机知识不断地更新,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内容较多,这为计算机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计算机中职教育在强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实际操控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中职教育硬件设施较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硬件投入,但仍然无法满足计算机发展需要,加上学校自身经费紧张,因此计算机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软件硬件更新困难重重,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不利于自身知识的掌握,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多中职教育师资力量有限,教师本身实际操作经验不足,传授知识时偏重于基础知识,忽视动手能力。1.4计算机考试不科学计算机考试作为检测计算机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凭证,计算机考试可以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学校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可以衡量出学生自身的不足,使学生查缺补漏,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但是现如今的计算机考核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考试内容、形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创新,无法全方位地反映出学校教育和学生的真实水平。

  2改革计算机教育的途径

  2.1以就业为基础的专业设置的改革

  中职教育要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吻合,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趋势,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企业输送技术型、应用型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中职教育要以计算机岗位实际需求为前提,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对计算机专业设置进行详细划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要坚持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中职教育的生源越来越少,这也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趁此机会大力改革,为社会提供高精尖人才。

  2.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理论基础较差,接收知识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计算机中职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充分引导,帮助其梳理知识脉络,强化知识记忆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适当点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计算机的中职教育特点入手,制定现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增加教学实践机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满足就业岗位要求的目标。

  2.3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的改善包括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师资力量的改善。硬件设施的改善要求教学中不断更新计算机设备,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高校计算机数量,提高计算机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学生的上机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满足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据统计我国现在的中职计算机师资力量短缺,在教学中很难达到一对一的教育,也很难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同时中职教育的教师多数为应届毕业生,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教学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计算机中职教育机构要聘请既有实际操作经验,又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创新。

  2.4完善考核制度

  现今的教学考试形式单一,无法对教学质量、学生质量进行有效评估,因此国家要组织专业的团队,对计算机中职教育机构进行定期的科学的考核,给出科学的评估报告,公布社会,同时给出专业的整改建议和意见。国家要组织全国性的计算机考试,考试内容和形式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颁发相关证书,对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3总结

  计算机中职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机构专业设置不合理,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这样的教育机构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不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对计算机中职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计算机信息论文11

  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计算机开始被引入我国并且普及开来。到现在,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各行各业。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的参与。计算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随之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一些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前言

  计算机技术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石,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到国家的经济、外交和政治,下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参与。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信息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大量的活动痕迹,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就会对用户的生活产生影响,甚至危害到社会公共秩序。为了维护信息社会的稳定,必须要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水平。

  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现状

  (一)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被窃取。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类由信息泄露引发的商业纠纷的相关报道。据我国的网络安全部门进行的统计调查:在我国的网民当中,有超过七成的人表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信息泄露,遭受垃圾邮件和骚扰电话的轰炸。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成为了一种蕴含丰富经济价值的宝贵资源。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方式入侵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盗用、窃取甚至篡改用户的个人信息,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造成计算机系统中信息被窃取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有可能是因为用户没有注意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也有可能是因为在使用存储工具转移数据的时候没有采取屏蔽措施[1]。

  (二)大量虚假、不良信息流传。计算机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这就导致了计算机网络上存在着大量虚假、不良的信息流传开来。再加上我国在网络监管上力度不足,网络诈骗等恶劣行为更加嚣张。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钓鱼网站”吸引其他人进行访问,在网站中植入木马程序,入侵到他人的电脑当中,窃取他人信息。还有些人在网上宣传色情、暴力、恐怖信息,严重违反了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由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速度,对破坏计算机网络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也不足,难以对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犯罪的犯罪分子进行惩治。另外,我国网民使用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烈,很多人缺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知识,导致隐私泄露,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加强安全产品的研发力度。计算机系统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网络上的攻击、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和自身系统漏洞几种[2]。为了有效防范上述类型的安全威胁,就要利用到各种计算机安全产品,比如防火墙软件、病毒查杀软件、漏洞修复技术等等。我国要加强计算机安全产品的更新力度,不断对计算机安全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为计算机系统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维护计算机的系统安全。

  (二)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为了给计算机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运行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进行努力。政府要建立计算机网络运行的监督机构,对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对一些不良、虚假信息的传递及时制止,打击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完善计算机系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企业要采取一些网络信息的保密措施,严格控制企业商业机密的外流。个人也要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工作当中,揭发检举不良网站,在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时候自觉遵守安全操作的规范。

  结论

  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是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与国家发展的大事,也是信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我国要加强计算机安全产品的研发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向人民群众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树立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为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景,万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现状与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展望,20xx,(11):23+25.

  [2]孙研.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科技资讯,20xx,(11):137+139.

计算机信息论文12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1项目系统管理应用

  企业的项目经理负责提供和保留项目的投资、计划、进度,当采用工程管理系统时,项目经理可以用计算机在工程系统中查阅信息,通过计划评审法和关键技术法等计算机技术,整理出关键技术报告,挑选优越的项目进行实施。然后向相关技术人员传输报告现场情况和资源分配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工程管理人员可随时做出调整。实现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目标,对资金和进度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协调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咨询机构之间的关系,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2物资系统管理应用

  材料的好坏及储存、运输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现电网运用的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模拟分析材料的性能,并预测存货,同时也可以对仓库各种物质材料进行归类编号,提供强大的物资搜索功能,并加大对闲置物资的利用率。可以在工程开工前提供有用的材料分析报告。计算机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材料、信息,同时做出最优化的分析数据结果,提供给决策人员来作出决定。很多性能优越的材料可能只有外地才有,计算机还可以成为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桥梁,通过互联网进行协商、沟通,而不必亲自去外地,这样大大节约了工程的时间,又节省了人力物力。

  1.3管理系统应用

  工程施工时一般是按照工程流程图进行,为了防止工程发生意外情况,工程人员每天都要写工作状态报告、关键活动报告以及项目执行报告,并对报告做分析,复杂繁多的信息数据,而且不同工程人员使用的作业表单,项目报告等形式不统一,各项目流程无法固化,使得工作人员难免会发生错误,而计算机电子技术中的工程系统却可以替代工程人员收集数据信息,固化报表及报告,形成固有流程,节点明确,还能进行智能分辨,有效的避免工程建设中资料的漏项,错项的情况。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在现实工作中,只要需要数据储存管理的工作都体现在计算机系统运用中,如工程管理系统、生产系统、物资系统、营销系统等。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各样的软件帮助我们学习、工作。

  2.1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企业受到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工作人员不能将经济与技术联系起来,而且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管理手段滞后于工程技术,与现在的企业建设出现了严重的不同步现象。但是,如果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到项目之中,就可以使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网络上交单、高效的沟通,并使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

  2.2实现数据共享

  简单地说,数据共享就是让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交流逐步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据传输提供了保障,企业建设过程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共享。

  2.3提高资金管理和运作水平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效益。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的通过网络化的管理,将资金管理进行系统的、智能化的升级。将资金管理进行规划,使其高效的运作,提供高质量的资金运作系统,避免了资金流失等风险,保障了财务管理的安全性,提高了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2.4实现了多项目的集中式管理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带到企业,企业事项了多个项目共同管理。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将各个数据及数据系统集中在一个平台进行控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管理的统一;使整个系统得到控制和维护,统一管理的模式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同时促进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2.5实现了项目各部门间的全面协调

  计算机网络化的特点,将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有秩序的、系统的管理。使各个部门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在企业的作用中,各项管理制度及系统运作复既复杂又很容易造成失误。通过电子信心技术将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连接,各部门能够及时的进行探讨,不仅促进了企业各项事务的高效处理,还增加了各部门的良好融合,使信息传送快、管理系统化、运作简单化;企业各部门共同发展,促进企业高效运作与发展。

  2.6提高物资控制水平

  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要使用,实现了企业随时监控与管理。企业在生产中的产品所需物资在网络下进行全面的控制,随时进行管理。使企业物资得到安全性的监督与管理。在电子信息的管理下能够控制资金的流动以及消费情况,有效的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物资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论文13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对用户的信息安全产生了影响,因此,要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信息数据加密技术,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指数,优化整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从而保障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

  1、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分析

  1.1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影响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有效的促进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信息数据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造成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电子诈骗行为,甚至会受到网络病毒以及骇客的攻击,严重的威胁到了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其次是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故障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等,造成信息数据受到破坏。

  1.2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的外部条件分析

  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外部条件,第一,计算机安全,计算机使用者一般都会把相关的信息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上,因此,保障用户信息数据安全是确保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安全性,要确保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有效保障计算机的正常工作,同时要对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进行有效的保障,主要措施是应用一些高效的杀毒软件,比如360安全卫士、鲁大师等。第二,通信安全,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输数据信息,一旦数据传输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就会造成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尽管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仍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而确保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

  2、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2.1从技术角度探究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在快速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进行信息管理过程中,80%左右的人都利用计算机来实施,所以,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计算机发生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大部分公司的计算机系统都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多,产生的相关信息数据越来越多,不仅影响计算机系统相关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容易出现一些系统漏洞,对此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性,确保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

  2.2从安全文化和生产角度分析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一旦计算机信息数据得不到保障,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所以,要有效保障该类情况的出现,从而保障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提升人们的生产质量。从安全文化角度来分析,由于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影响整个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造成人们对计算机使用的积极性下降,因此,保障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能够为用户营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

  3、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中加密技术分析

  3.1完整性鉴别技术和消息摘要分析

  首先是完整性技术,该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非常完善的鉴别系统来对用户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实时有效的安全防护,其鉴别的主要对象有以下几方面,分别是用户的身份、秘钥以及信息技术等。通过完整性鉴别系统的应用,能够对相关的项目参数实时进行系统性的鉴别,从而判断预先设置的数值不会受到破坏。其次是信息摘要,主要是指有一个值,这个值是跟文本以及消息唯一对应的,当用户在实施信息数据传输之前通过对信息数据的信息摘要实施秘钥加密,而接受者想获取信息要对信息数据包实施秘钥解密,解密过程会对发送者实施信息核实,如果双方的信息摘要统一,则表明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

  3.2确认加密和秘钥管理加密技术

  首先是确认加密技术,该技术会对信息数据的传输范围进行有效的限制,避免信息数据被不法分子篡改,从而保障接收者能够收到正确的信息数据,避免出现假冒信息,同时,确认加密技术会通过身份以及消息确认等方式来对信息数据进行安全保障,防止数据信息发送者抵赖。其次是秘钥管理加密技术,是计算机信息数据加密主要技术之一,通过秘钥的方式来实施安全防护,因此,管理秘钥的作用非常大,主要方式是对储存秘钥的媒介实施加密,其中储存媒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例如移动硬盘、储存器以及磁盘等,从而保障秘钥正常使用,保障用户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

  3.3储存和传输加密技术分析

  在使用计算机信息数据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信息数据的储存功能和传输功能,以上两个部分的使用非常容易造成信息数据的破坏和丢失,因此要针对这两方面来实施有效的加密保护。首先是储存加密技术,该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密文储存,通过加密算法转换的形式来对信息数据提供保障,另外一种是储存控制,该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用户的权限限制和合法性辨别来实施信息数据安全保障。其次是传输加密技术,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线路加密,主要指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对传输线路实施特殊加密,使用特殊加密线路需要专门的秘钥,从而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第二种是点对点加密技术,该技术在用户发送信息数据之前对其实施加密,通过不可识别信息数据包的方式来进行传输,信息获取者在使用信息数据前对其进行解码,从而进行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剧了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问题的复杂性,造成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要深入的探究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优化计算机网络环境,为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徐汀荣.基于B/S的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加密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xx(6):65-67.

  [2]钱林红,罗勇.关于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加密技术的讨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7):81-82.

  [3]唐言.信息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xx(8):45-46.

  [4]李倩,程芳,朱雷.网络安全信息加密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xx(3):29-30.

计算机信息论文14

  摘要:21世纪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工具。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导致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各种网络信息攻击手段也应运而生,再加上计算机网络的局限性和弱点,使得用户在使用时遭受了很多网络信息的盗窃等问题。而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中,数据加密技术是一项最有保障性的计算机网络信息保护的措施。本文将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数据加密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密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受到的主要威胁

  1、计算机系统的不安全性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安全威胁是对网络信息安全极大的打击,因为计算机系统是整个电脑的支撑软件,是网络信息传递的基础,一旦计算机系统存在安全问题,骇客或者木马能直接通过网络窃取计算机内的重要信息,进而操作整个计算机系统,予取予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通信协议的不安全性和超级用户的存在。所以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尽量减少对不明软件的下载和使用,定期的更新程序和软件。2、数据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在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中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因为数据管理系统是根据分级管理的理念而构成的,DBMS具有十分大的漏洞,如果用户在数据管理系统中录入自己的保密信息,数据库会一定程度的泄露我们的信息,甚至密码也会被泄露,这是十分严重的数据泄露问题,会对计算机用户造成十分重大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泄露问题。3、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规范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最为关键的原因是网络安全管理部门技术不到位、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混乱。计算机网络信息由于是一种无形存在的,具有随机性和流动性,稍不留神就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问题。会给计算机带来病毒、木马等攻击性程序,给计算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数据加密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解决,数据加密技术是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数据加密技术就是指将一个信息也叫作明文经过加密钥匙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而接收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还原成明文,简单来说就是将巨大的网络信息按照一定的密码转换方法转换成密码数据,可用同一加密算法把同一明文加密成不同的密文,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通过这样的密码形式将网络信息蒙上一层保护膜,防止数据被非法人窃取,这种密码只有接受方才能进行解读数据,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数据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数据加密技术的目标就是对用户网络信息进行密码转换,防止他人窃取和阅读。在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上,首先要做的是要确定加密目标和范围,明确计算机中哪些信息需要进行数据加密处理,例如:机密文件在计算机上加密后用什么位置储存?在计算机会有哪些信息需要进行数据加密而哪些是不需要进行数据加密的?其次就是要选择加密的方法,不同的文件和数据类型应选择不同的加密方案,方案的选择对数据加密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三种: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对端加密。三种加密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数据加密方案。

  1、专用密钥技术专用密钥技术也称作对称秘钥技术,就是在加密数据和解密时才采用同一种密码方式,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加密方式。在进行网络信息和数据传递时,通信双方使用同一种密码,只要保证这种密码未被泄露,通信双方的网络信息的安全还是十分有保障性的。常用的密码计算方法是DES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这种运算方法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强度高。

  2、非对称数据加密技术非对称数据加密技术就是使用不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一般分为公钥和私钥,也就是通信双方在数据传递时使用不同的密码算法,两中算法之间联系不大,很难由一种推出另外一种。一般情况下,公钥是公开的,私钥是保密的,收件人有属于自己私钥,不要担心信息被人窃取。公钥和私钥匙一组十分长的、数字相关的素数,常用的数据算法是IISA体制,这种算法是将A至Z26个字母对应数字1至26,算出字母中K的值就是对应的加密密钥。

  3、链路加密技术链路加密技术就是在所有消息在被传输之前进行加密,在每一个节点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解密,然后先使用下一个链路的密码对消息进行加密,再进行传输。由于在每一个中间传输节点消息均被解密后重新进行加密,这样一来,链路上的所有数据均以密文形式出现。这样加密的好处就是隐藏数据传输的源端和终端,不仅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还对用户进行了隐藏,一般应用于部队与部队之间进行网络信息传输。

  4、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是在常用加密技术的基础上,对加密解密计算方式进行核实。使用数字证书的私钥对数据加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数字签名(又称公钥数字签名、电子签章)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普通的物理签名,但是使用了公钥加密领域的技术实现,用于鉴别数字信息的方法。一套数字签名通常定义两种互补的运算,一个用于签名,另一个用于验证。

  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突飞猛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计算机用户。现存的数据加密技术只能短暂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迅猛,所以数据加密也应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泄露和窃取等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为网络信息的良好环境创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闻亚.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xx,06:35-36.

  [2]刘宇平.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xx,02:160-161.

计算机信息论文15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1.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在每个领域,计算机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随着人们对计算机传播信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决信息泄露的问题,数据信息加密系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文/王剑波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也随之不断的更新与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逐渐渗透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本文对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摘要信息的保密与防范程度越来越高。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加密技术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了日常工作生活当中。这种现象从侧面上推动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各种杀毒软件、加密软件纷纷出现在了市场中。由于计算机网络仍在逐步健全中,一些程序漏洞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到计算机安全问题。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一些防入侵技术应运而生,解决木马、病毒等网络问题带来的重大隐患。从世界科技发展来看,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有着一定的差距。在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研究,最为普及的就是安全协议及安全评估准则等。从那个年代的技术层面来说,技术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仍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渐变化。计算机信息保护的各项技术也在适应着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科技。

  1.2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上来看,计算机最早应用于军事计算。当时的计算机功能并不完善,而且体积庞大,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当时的科技来说运算速度已经是非常的不可思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不仅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功能也不再局限于计算,体积也越来越小,成为了“微型计算机”也就是现在的微机,我们手中的台式机或笔记本都是台式机衍生出来的。计算机逐渐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信息技术随即大规模的发展起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了信息技术向经济的不断靠拢,促使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巨型计算机,它是以高端的集成电路为基础,功能更多,运算速度更快,存储空间也更大。巨型计算机对航天、气象观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的计算机发展必然是朝着巨型化迈进,巨型指的并不是体积大小,而是功能的强大。智能化的发展必然会对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

  2.1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在会议中经常会用到视频会议、视频对话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应用了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这种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大幅度的节约沟通交流的时间,为更多企业或个人提供互动的平台。从长远来看,这种视频信息处理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了历史性的改变,是未来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无线网络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办公格局。以无线网络为基础,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灵活的办公地点。企业可以利用无线网络的优势,对办公自动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2信息技术在物质流通方面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物流工作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模式。物流作为人们把物品进行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媒介,一般是比较麻烦和复杂的,但是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其提供方便。例如条码技术,可以让物品的存储和管理更加简便;GPS定位技术,可以提供更快捷的路程选择;而采集数据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更会给物流繁琐的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物流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可以慢慢挖掘出更多的便利性。

  三、总结

  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范。从生活方面来看,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在工作方面也改变了以往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化繁为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计算机信息技术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提高技术的实用性,进而满足更多计算机用户的需求。

【计算机信息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7-23

计算机信息论文12-13

计算机信息论文(15篇)12-13

计算机信息论文15篇12-13

网络信息平台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06-14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07-25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06-15

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的应用及发展论文06-22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与完善建议论文06-19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3000字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