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12-07 08:17:31 论文 我要投稿

农业发展论文(通用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业发展论文(通用15篇)

农业发展论文1

  前言 水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 5是由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就很容易导致灌溉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与此同时,水资源也被大量被浪费T诮十几年来,制约农业发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干旱缺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因此,应结合耕作制度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工程配套水平,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节水高效为目标,大力推进喷灌、滴灌、间歇灌、沟灌、膜上灌、小畦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我国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实现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

  1.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地下、地面水资源总量平均为27 210亿m3,其中河川年径流量占到了我国水资源总量的72%,大概为19 492亿m3,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国河川径流量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配是非常不均匀,目前我国大概只利用和开发了不到30%的河川径流量。南方水量丰富,处在多水、丰水地带,但是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拥有量却占到了80%左右,但北方耕地多、降水少,水资源量只占20%,只是南方的四分之一。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严重不平衡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困难,就近几年来看,北方地区每年缺水量就已经达到了500亿时左右,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发展节水灌溉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发展节水灌溉,能够实现节水高效目标,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过量开采,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达到防止水环境恶化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减少土壤水资源的蒸发和充分挖掘雨水资源潜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水资源平衡、农户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采用节水灌溉普遍能取得增收、增产、省钱、省肥、省工、节地、节能、节水的效果。 2)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提高水的产出效益和有效利用率,促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发展节水灌溉,还可以快速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的发展,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科技水平。

  3)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节约土地。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毛渠、斗渠、支渠、干渠等多级渠道输送到田间,而需挖大量的沟渠、畦、埂,这些就已经占了土地的20%到30%,而真正有效种植面积只有70~80%,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可增加15-20%种植面积。

  2 如何有效发展节水灌溉来促进农业经济

  2.1 广泛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的实际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算经济效益账,解决了群众不想干、不会干的问题。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节水灌溉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及发放节水宣传材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宣传,营造节水灌溉的浓厚氛围。

  2.2 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建设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始终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政策扶持为动力,根据耕地条件、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农户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在地理位置优越、群众积极性较高、同一品种农作物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重点建设滴灌示范区;在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单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地方推广和应用喷灌技术;在水源条件较好、地势平坦、承包农户较多、经营分散的地方推广管道沟灌和地膜覆盖技术;在农田井旁实施小白龙管灌。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中,严把设备关、施工关、技术指导关,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2.3 采取多种投资方式来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我们以华北某县为例,该县采取项目资助、政府补助、企业及群众自筹的投资方式,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形成了特色农业与水文化相结合、以农业种植为载体、以水为依托的“节水灌溉模式”。 在全县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农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在乡镇供水中,全部安装和使用了水表计量管理系统,防止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 km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该县培育 了多种有序的用水管理组织。近几年,该县通过节水示范项目的实施培育了节水灌溉协会、股份制公司、水利合作社、节水灌溉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基层用水管理组织。这些用水管理组织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了节水的“主人”,使节水工程真正发挥了效益。 2.4加大节水灌溉资金的投入力度 节水灌溉的建设,投入是关键。

  要使节水灌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还要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使广大农民在节水灌溉技术中获得收益,使投资者得到回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各乡镇、村组及农户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为特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广西某县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项目资金及补助资金1 960万元:其中20xx年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央补助资金900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1060万元,县财政给予资金补助798万元:县财政对自筹资金修建的高效节水工程,每亩65元的补助;对河水滴灌每个首部系统补助2万元;并对新增河水滴灌乡镇的镇村干部每亩奖励2元;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20xx元;完成高效节水工程第一名的乡镇奖励3 000元等补助措施。形成了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投资格局。具体做法是:一是申请国家扶持一点;二是县政府从财政拿一点,项目法人贷一点;三是村组集体筹一点,四是受益农户按灌溉面积自筹一点。

  参考文献

  [1] 张金红.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 助推现代农业进程.河北水利 , 20xx,(02):156-158.

  [2] 张书彦. 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的探讨.山东水利, 20xx,(Z1):115-118.

  [3] 平远. 农村急需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四川水利, 20xx,(01):107-110.

  [4] 新疆农业节水发展规划.新疆水利, 20xx,(06):156-158.

  [5] 高琪.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然. 东北水利水电 , 20xx,(11):106-109.

农业发展论文2

  摘要:“互联网+”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河南作为第一农业大省,利用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河南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促进河南“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河南省;现代农业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寻求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模式的数字化、信息化等特点,凭借互联网开放、透明、共享的特性,充分挖掘和应用有效信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农业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渗透进农业发展的计划、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优化升级农产业链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催生出高效的新型产业模式。在“互联网+农业”中,所谓“+”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人力资源等因素整合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柱,提升农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农产业发展。“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农业结合,必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新机遇,增加农产品企业发展空间,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互联网+”形势下河南省农产业发展现状

  在20xx年,中央政府明确指出,加大力度推进“互联网+”的现代农业。由此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地运用到农业安全生产发展中,加快农业的产业升级。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一直注重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河南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速本省农业信息化脚步。许多企业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等综合网络销售平台,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目前,河南省共有162个农业信息网站、9个农业专业网站和18个涉农网站,及多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涉及从育种、技术指导、流通、储存、加工、销售、科研的整个农产品产业链。“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销售模式,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65家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整个贸易额的10%。但由于自身经济、资源相对落后,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省在大规模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农村网络普及度不够,农民网络交易意识淡薄。虽然农村的互联网应用已经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地区上网的基础条件仍比较薄弱,网上获取交易信息有些滞后,没有实时更新。加上进城务工的影响,农村留守的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素质偏低,专业人才更为缺乏,难以吸收、消化新技术,新技术难以推广开来。由于深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大多数农户仍然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对新兴的电子商务不甚了解或者不够信任互联网的经营模式,网络交易意识十分落后。2.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网络农业信息平台是农户获取农业技术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完善与否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河南省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并不完善,表现在相关农业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的网络建设滞后,网页信息更新少、网络平台互动性差、网上农业信息不全面,农户的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难以满足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需求。3.乡村级物流配送体系没有成型。大多数农村地区中,现代的物流配送中心几乎是一片空白。我省农业产区存在地域广阔、村庄分散等特点,特别是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同时,由于购销产品量少而分散,也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另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生鲜产品,由于冷链物流标准不高,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网络销售的难度。

  三、利用“互联网+”促进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农村人口第一大省,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极其的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全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拓宽了新的渠道。研究利用“互联网+”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而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加强和完善其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入手,将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省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2.构建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由于信息不对称,传统农业经常出现类似“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要充分互联网技术这个媒介,突破时空限制,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实时发布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为广大农民、农业企业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产业链中各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引导和宣传,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职能,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病虫害防治、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农资配送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到田到户。3.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加工物流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建设大型多功能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引导和鼓励个人及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促进河南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流通。培育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与物流龙头企业,以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以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向产前产后相关产业延伸,积极构建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种植和养殖业的比较效益。4.提高新型农民培育效率,加快农村城镇化脚步。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农民是关键,而互联网的普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当地资源和特点,开始有针对性的农村互联网培训平台,可以在智能终端上提供在线课堂、互动答疑、专家指导等多方面服务。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信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整个技术及技能培训过程中,使农民从思想深处转变对互联网农业的认知,积极主动加入到“互联网+农业”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白冰洁,高美玲.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J].南方农业,20xx(8):114-116.

  [2]牛树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xx(6):5-7.

  [3]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xx(16):143-147.

农业发展论文3

  一、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农业旅游

  (一)产业融合与农业旅游

  在环境、科技、需求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原本具有明显分界线的产业出现了一定的融合现象,这种产业融合使得各产业在产业发展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提高,实现了资源节约、产业进步的目标。从本质上说,农业旅游也是产业融合表现的一种,即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并延伸发展而形成的新型的产业形态,它包括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充分结合了两大产业的优势,扩大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数量与活动内容,不仅满足了旅游产业优化和广大农民的生存发展需要,还实现了旅游业、农业向新型产业化模式的转变。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农业旅游的游客接待人数达到了3亿人次,是全国旅游总量的1/3,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359家,遍及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农业形态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农业旅游正在成长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业增长核心点,为我国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背景因素

  1、系统性思考观的引入。

  随着人们对于系统性思考观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更青睐于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关系融合成一体来处理。农业旅游的产生过程中,系统性思考观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了对内部产业创新、完善、升级的重视,从源头上有效推动了产业融合的进步。换言之,系统性思考观使得农业与旅游业不再有着很深的界限,让人们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了两个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2、旅游资源观的改变。

  传统的旅游观念是对山河大川等名胜古迹的开发,这种思想制约了旅游业范围的拓展。时代的进步造就了新的意识的形成,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山水和文化古迹,开始走向所有能够激发旅游者兴趣、提高旅游者满意度的旅游资源,农业旅游就是其中最具功能性的一种。在农业旅游范畴内,农业劳作、田园风光、农产品加工等都属于比较热门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观发生转变的今天,农业旅游价值逐渐突显,对它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3、农业改造的迫切需求。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农业收入低等多方面问题的困扰,农业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在这样一个农村发展背景之下,农业旅游的进行是改善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业进步的较好选择之一。农业旅游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农业产业链,加大了农产品的消费范围,进而提高农业的价值和收益。

  4、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现如今,虽然我国城乡统筹的理念早已提出,但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情况还十分普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xx年的前三个季度的城乡收入之比为2.77:1,城乡收入差异较大的情况依然存在。而农业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带来的益处则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的深入发展[3]。5、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建国之初,人们的需求往往在于能够吃饱饭、穿暖衣,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已经转变为对物质文化的热衷。农业属于有形消费产业,具有自然、休闲、恬静的内涵,而旅游业则属于无形消费产业,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的人们对于自然、休闲、恬静的满足。总的说来,这一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农业旅游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融合过程和变化

  1、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过程。该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农业的资源和旅游的服务来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农业产业涉及市场调研、研发、生产、加工、宣传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自身的价值所在,不仅如此,与农业产业相关的农村生活与风貌也是农业资源的一部分。旅游服务的加盟,使得农业旅游的开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农业旅游融合产生的变化。总体来说,农业旅游融合产生了诸多新变化,不仅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还在产品创新、发展模式上得到很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产业功能的多样化。将农业生产的众多内容囊括在内,满足旅游功能的充分体现;第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农业旅游由城市的休闲产业向农村延伸和渗透,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衔接点;第三,产业增长方式的高效化。实现了传统农业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并添加了回归自然的内容,为产业的增长打下基础。

  二、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新模式分析

  (一)理论依据与形成原则

  1、理论依据。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新模式的构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内容,即产业融合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现代服务理论以及系统思考理论。

  其中,产业融合理论是农业旅游新模式形成的核心理论;体验经济理论是以旅游资源为前提、以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导向、将表面活动与深层内容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形态理论;现代服务理论将农业、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充分结合,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旅游服务理论;系统思考理论则为农业旅游的部分到整体、短期到长远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求农业旅游的发展不能顾及长远利益而破坏环境,应该实施可持续农业旅游发展策略。

  2、形成原则。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的形成包含了基础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三大原则。首先,遵循产业融合等基础理论,以此为切入点,对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其次,从系统理论为出发点,多方面看待问题,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良好;最后,实行创新的理念,为农业旅游提供一个崭新的面貌,推动其新模式探索工作的进行。

  (二)农业旅游新模式的基本架构

  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必须要以产业融合为基本理论,从产业融合的市场特点出发,从而推动产业优化、扩大创新力度,进而实现以农业、农村、农民、旅游业为结合体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将农业与旅游业充分融合,互相提高、互相进步,实现以农业资源为内容,以旅游业为服务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三)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分析

  1、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

  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是农业旅游的本质特征,必须要对其中发生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针对变化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一,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中产生了劳动人群、劳动内容以及劳动地点的转变,即劳动人群由单纯的农民转变为农民和城市居民,劳动内容由传统的农事活动转变为农事和服务活动,劳动地点由乡村转变为乡村和旅游地;第二,在认识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转变之后,保留其中的有效作用,消除不良影响,如保证人与人、自然的和谐相处,提高农业旅游的环境设施、服务水平、活动内容等;第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现产业整合。可以通过加强创意与资源、外观与内涵、功能与表现、开发与保护、多样性与特殊性等五个方面的统一性,来进一步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

  2、农业旅游反哺农业和旅游业。

  一方面,农业旅游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不仅将农业资源充分利用,还实现了产业旅游的扩展;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推动了旅游产业优化出新的形态,完成了要素的资源化、内容的丰富化、模块的紧密化。总之,农业旅游为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与空间,拓展了它们的产业范围。

  3、农业旅游背后的城乡一体化。

  从农业旅游的未来发展前景来看,产业融合并不是农业旅游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平台,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升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平台。现如今,我国城乡差异依然显著,农业生产力不高、农村经济能力不高、农民收入不高,形成了“三不高”的现象。所以,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从更长远、更广阔的眼光去看待,实现在农业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进而推动区域之间和谐发展。例如,建立旅游式的田园城市,就是完成产业融合下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4、农业旅游的多元素融合创新发展。

  农业旅游是产业融合的结果,而产业融合则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农业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产业融合下的竞争日益激烈,必须要以多元素的融合理念,引领农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方向,如丰富的活动内涵、拓展不同市场、提升消费档次等等都可以作为多元素融合理念的重要内容。此外,这种多元素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使得农业旅游相应地产生了诸多新的形态,促进了更多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比如说,农业旅游可以在医疗服务上加以改善,建立田园疗养管等;在艺术上创建展览馆,扩大艺术农产品的影响力;在教育上建立乡村夏令营等,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在生活上建立特色婚庆服务,为游客的新婚添加自然色彩。

  (四)相关农业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关产业政策作为依托,良好的产业政策对其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4]。

  第一,农业旅游的发展必将资金支持政策放在首位,唯有资金充分,农业旅游才能有更快的提升,“三农”问题也可以顺利缓解;

  第二,农业旅游离不开宣传营销政策的支持,不管是观光农业还是生态农业,它们都需要更广泛的市场氛围作为基础,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旅游,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和游客,实现发挥农业旅游的作用;

  第三,法律是农业旅游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单单保证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还保证了农业旅游项目的健康稳定进行,进而保证广大农民的利益;

  第四,对于农业旅游来说,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可以避免发生过度开发、过度破坏的情况,有助于农业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产业融合造就了今天的农业旅游,农业提供资源,旅游提供服务,两大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新产品。这一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处于新的变革当中,需要对农业旅游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加强农业旅游产品创新、合理布局农业旅游区域、加快拓展农业旅游市场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系统,克服新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我国农业旅游的广阔发展。

农业发展论文4

  1农业旅游的涵义

  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农业旅游又称农业观光旅游,它是指以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活动为依托,以生态学、系统科学和环境学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各种农业资源为基础,将农业生产活动、农民风俗活动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综合型产业。[2]它的目标消费群体以长期生活在城市的都市人群为主,通过农业旅游者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农村民俗活动,参观农业生态风景观光,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这既满足了都市人求新、求异的精神需求,也迎合了旅游者体验乡村文化,亲近乡村生活的消费需求。

  2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经营理念落后单一农业旅游的经营主体为农民,他们往往对农业旅游经营理念认识不足,对自身的定位也缺乏深入分析,在农业自然资源的特色开发方面缺乏充分的认识,甚至只考虑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经营理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引导培育培训与统一的规范指导管理,许多农业旅游景区推出的产品只注重表面,而忽视了其文化内涵,产品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在纵深方向发掘的较少,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造成了旅游产品缺少广泛的认同和吸引力。

  2.2旅游配套设施落后农业旅游景点大都位于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开发水平较低的郊区或农村,娱乐设施简单且配套不足,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农业旅游活动形式单调,消费者游而不乐。[3]景区基础设施在数量和档次上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住宿、餐饮设施及卫生条件差,必要的相关设备缺乏。如在皖南的一些村落,有些农户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农家旅馆、饭庄等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除此之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在安徽省很多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虽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但交通条件十分困难,旅游者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而不得不放弃前往旅游,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

  2.3服务人员质、量欠佳从整体上看,安徽省农业旅游产品多为农家乐项目,其涉农旅游项目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旅游地人力资源储备较少,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队伍薄弱,尤其是专业的管理人才较缺乏。如表1所示,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四个旅游地区相比,安徽无论是星级饭店、还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都偏低,仅比江西省略高,但江西省从业人员的总量可高出安徽省近一倍。对于安徽省来说,不仅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有些服务人员尤其是农业旅游服务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总体欠佳,缺乏专业的能力,导致游客的重游率低,甚至出现游客投诉现象。这极大损害了安徽省旅游形象,阻碍了安徽省农业旅游的发展。

  2.4宣传力度不够方法单一安徽省近年来虽然比较重视旅游宣传工作,但是现有宣传无论是“量”还是“质”多不到位。首先,政府与旅游企业在旅游宣传促销上因分工、协调不够,导致配合不佳,未能形成整体态势。促销方式科技化、网络化程度不高,仍以传统的图片、讲解为主。旅游企业自身宣传促销的主体意识性不强,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活、生动,宣传语言缺乏鼓动性,未能突出其激发大众来安徽旅游的理念和兴趣点。其次对宣传对象的细分也做得不够明确,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目前安徽接待的国内农村旅游的游客中,省内城镇居民占多数,周边省份与边远省份的游客需求增长量还有待增加。[4]

  2.5特色模糊收入偏低安徽省农业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旅游创收能力还偏低。目前安徽省的农业旅游多以单纯的“农家乐”为主题,这种方式在许多年前就是已经广泛开展的旅游项目,但现在仍被效仿,而且内容雷同、内涵单薄、产品更新缓慢,已逐渐削弱农业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图1表示的是2009年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5]很明显,安徽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和人次只有周边地区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农业旅游产品是安徽现有的旅游产品中的拳头产品之一,责任不容推卸。

  2.6环境受损影响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的驱动,农民和游客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随着游客的增多,垃圾、噪声、污水等一系列污染也日益增加;自驾游的增多使农村堵车问题开始涌现,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观光农业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破坏了部分植被,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有些地方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发展,对天然旅游资源任意开发和使用,更使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影响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企业的自身规范开发,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督,需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理。

  3推进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3.1转变观念,科学引导对于农业和旅游大省的安徽来说,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为此,政府部门应倡导和扶持农业旅游。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向农业旅游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加大他们对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认识,转变原先落后的经营观念。(2)为确保农业旅游的科学发展,尽快完善农业旅游政策法规,向农业旅游经营者提供优惠政策,实现旅游和农业的和谐统一发展;构建城市和乡村交流平台,为都市游客农业旅游提供信息和便捷,实现互惠利益。(3)与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接轨,统一制定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依照农业性、生态性、娱乐性相结合的开发原则,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市场营销。(4)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帮助当地农民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旅游投资大、见效慢、回收期长,这就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多方支持,争取扶持资金,实现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投资模式,建立健全农业旅游项目投资机制。

  3.2合理规划,健全配套设施农业旅游吸引游客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带给游客美的享受,更要体现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和原生态气息。农业旅游的目标顾客是城市游客,他们对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设施的设计上,既要讲求“不失本色”,又要做到舒适、卫生,追求科技化设施与农业特色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避免破坏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应注意依托自然环境的地方特色性,保护生态环境。既要突出“生态、休闲、参观、体验”的主题,又能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耕文化,彰显农业原生态的震撼力。[6]

  3.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服务行业,游客的满意度取决于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而目前从事农业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农民,文化素质有限,管理水平低,服务意识差。所以旅游部门要形成一套对服务质量监督的有效监管体系,通过培训来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为游客提供高素质、专业的贴心服务。[7]从安徽省的具体情况来看,可以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进管理人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也应重视培养、使用当地剩余农村劳动力,培养当地管理人才与从业人员,这样有利于留住人才,提高当地农民素质,增加其为家乡服务的自豪感,获得当地农民对旅游区的认同与支持。

  3.4改进方式加大宣传,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在分秒必争、只争朝夕的今天,正确的营销手段和必要的宣传推介手段对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只有当更多人倾慕安徽的好山好水,才会吸引旅游者选择到安徽农业旅游。首先,加大对农业旅游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广纳客源,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推广,比如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网络等平台;同时,可以大量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根据当地农产品和特有的农业资源为载体。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更有利于拓展和挖掘农业旅游市场。[8]其次,对农业旅游客户群进行市场细分。目前,国内能够外出旅游的群体多为城市中高收入阶层。所以,为了使宣传更加具有针对性,要迎合这些群体有的放矢的营销。再次,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宣传除了以传统的推介方式外,更要注重网络营销方式的使用。建立农业旅游的站,网站除了宣传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外,还可以介绍旅游风景点的餐饮、住宿、旅游线路,甚至进行网上订票、订餐和订房。最后,安徽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在游客心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依托这一优势,把该地区农业旅游的市场营销纳入到历史文化旅游营销的整体框架内。

  3.5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安徽省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荟萃,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9]围绕安徽省的山水作为文章,发挥自然农业旅游的优势,设计出体现农业特点、当地特色、旅游对象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同时将当地特色产品精心的再加工,形成富有特色的土特产品。当然农业旅游还要能满足不同游客的参与性和特殊体验的需求,设计出大量农业特色体验项目,连点成线,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三者联动起来。根据安徽现有优势,以农家乐为平台,创设的特色项目如表2所示。在农业旅游的发展上,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不断开发无可替代的互动性强的新产品、新项目,打造品牌,培育亮点,促进安徽省农业旅游做大、做强。

  3.6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农业和农业旅游的发展极为不利,要确保促进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注意避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从根本上切实对农业资源进行有力的保护;此外,还应当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建立并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采取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多种措施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农业旅游发展必须走长远、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10]要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利益,对农业资源要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走一条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道路。目前,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解决。未来一段时期内,安徽省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注重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不断发掘和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价值,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农业发展论文5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信息化发展问题。尽管我国正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诸多农业生产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建设意识亟待提高,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营时,由于是自愿的农业生产结合,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高素质人才短缺,缺少专业的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这对信息化的应用的环境是具有局限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只有科技含量较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行业,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水平还很低,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市场发育很不健全,尚无规范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农民经营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农业产出的农业产品尚处于传统的种类,缺少市场竞争力,这是现阶段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挡了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

  1.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营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实践方式,是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经营结构,对农业的经营体系做出更好的改革,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对合作体系做出更好的规定,规范农业的经营体系,聘请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经营方式做调整,加快农业内的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性人才,定期举办培训会,使农业内的成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得以提升。

  2.发展农业的特色农业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是土地经营者的经营集合,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方式,农业产品的产出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生产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经济效益高,更加优质额作物。提高生产模式和农业的生产水平,打造产品的产业品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处理,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包装转换成具有产品优势的产业,成为特色的农业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3.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信息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所带来的是农业经济信息的快速流动、共享,从而加速了农业经济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建立良好的竞争体系,树立竞争意识,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体系的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信息市场,逐步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经营。同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资源高效配置。现代农业发展着力点就在于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人员科学素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体系建设。

  三、结语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如果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使自己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能力,就要打造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品牌,在这一方面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当前国内社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下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和广大的农业研究人员尚有漫长的探索道路探索。

农业发展论文6

  摘要:

  泾县是山区县,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茶叶、蚕桑、蔬菜是传统产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业。该文通过对泾县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形象。

  关键词: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泾县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茶产业是泾县的主导产业,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中,泾县茶区建有标准化茶园,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兴建农业观光园,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1泾县农业观光园及乡村旅游业现状

  全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4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26个,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上)2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11个乡镇。泾县于2013年度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墨汀溪风景区、查济景区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泾县至江南第一漂、汀溪乡、蔡村镇、赤滩古镇、宣城”的旅游线路入选2014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蔡村镇月亮湾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村4个,县级旅游特色村21个,全县有农业园区总数15家,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观光采摘园垂钓园12家,休闲农庄18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系列化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泾县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2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停车场、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发布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景区,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对外宣传促销,这就需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而当前泾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所不足。

  3对策建议

  3.1制定规划,突出泾县特色

  制定一个观光农业长远发展整体规划,以生态农业文化为主题,在特色农业和“宣城乡土味”上做文章,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依据宣城的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和农业特色,规划和引导各地兴建不同风格的农业观光园,譬如,以宣纸(笔、墨)的原料生产与历史技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观光园,以景观茶园与贡茶采制为主体的茶文化观光园,以果树花卉与森林氧吧为主题的园艺休闲观光园、采摘园,如城郊的蟠桃、葡萄、草莓等。在322省道和205国道沿线发展景观农业,连片种植如油菜、紫云英、荷花、向日癸、桃树等等,要让不同爱好的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并由此将泾县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内独具风采、人见人爱的“后花园”和修身养性、放松心情的度假胜地。观光园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努力建成文明美观的新农村,并与之相配套,成为观光园的延续和补充接待场所。设计规划中,不仅要有农业专家,还应有园林、景观、建筑、美术行业的设计师,使美感体现在观光园的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观光园,既可以设计为以某个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农业观光园,也可以是综合农业观光园,但园内设计都要划分出各具特色和不同功能的景观园与活动区,如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技园,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古代农耕园,及其娱乐区和体验区等等。园区建设施工要认真规范,符合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

  3.2深度挖掘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体验性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挖掘出丰富的乡村活动,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加大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高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和省财政的农业发展项目很多,建设资金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在一个乡镇,甚至在全县,由政府出面,协调财政、农业和旅游等部门,集中相关的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由其作为建设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逐个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观赏性的农业示范观光园。

  3.3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观光园要尽量与现有的其他景点靠近或连接在一条旅游线路上,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转场观光,进而扩大和留住更多的客源,尽快提高观光园的知名度与经济收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在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其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是生态旅游,两者理应科学结合,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既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又要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

  3.4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

  大力开展旅游招商,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休闲农业景点、景区开发和经营;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景点、景区开发建设,激活一批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和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农业观光园建设应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园内的生产操作都要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起码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要求、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因为农业观光园既有旅游功能,更有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况且,面对广大游客及周边农户,也绝对不能违规操作,必须禁止使用一切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农业投入品和生产方式,将观光园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业的示范基地。严格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这是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在园区建设和生产中,尽量保留原有树木,保持生物多样性;建好排水沟、挡土墙、蓄水池,严防水土流失;搞好绿化,种植防风林、遮阴树和观赏花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农家肥及有机肥的堆沤发酵池、沼气池,做好肥料的无害化处理;实行大田间植、轮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节能减排,杜绝烟尘,并安装风能和太阳能设施。在经营管理上,还必须考虑到观光园的生态承受能力。

  3.5加大宣传,广招游客

  广告宣传是现代商品经济的主要促销手段,是市场营销的开路先锋,其重要性人人皆知。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力开展宣城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的媒体宣传活动,并可走进销区主动推介,邀请精英来访观摩,承办会议,接待参观。开园初期绝不能以高门票回收投资,那样只会让游人敬而远之,对观光园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相反,刚开始应该是低收费,甚至是免费进园,以提升人气,吸引游客,尽快打开市场,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泾县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业发展论文7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发展速度也较为迅速,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区域农业经济对于我国整体性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笔者则针对这一问题,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贸易的作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下为详述。

  关键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贸易;作用;分析

  1对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关系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旧处于较为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区域农村经济调整和发展的重要时刻。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体制的不断变更和改革,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呈现着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的向多元化的形式转变,有专家学者对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发现最近几年,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贸易的影响日趋增加,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越发向复合型趋近。但是在实际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不稳定和区域性的特性,严重的制约了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为例进行分析,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仍旧处于较低的阶段,同时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此外,还受到当地市场经济信息应用率较差的影响,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性影响。因此,每个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实际的政策规章制度内容,使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具协调性,同时也更能满足整体性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笔者针对此问题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贸易的作用进行了分析[1]。

  2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贸易的作用分析

  2.1调整并优化经济贸易产业结构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处于迅猛发展状态,因此,在发展我国整体性经济的同时,也要切实的根据本国的生产条件,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予以探究,也要明确区域农村经济对于我国经济贸易的实际作用。区域农村经济对于我国经济贸易作用尤其大,因此,一定要对农村经济予以统筹,并力求提高区域内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也有利于调整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协调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结构。首先就要促使区域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并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予以优化,进而利于对其他农业经济资源的整合,将全部有利资源融入到实际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而后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产出能力[2]。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整体性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贸易产业结构予以优化和调整,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农村经济的产出能力仍显不足,但是整体性的农业经济发展仍较为稳定,当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出现结构不稳定时,则可以充分的利用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势,对整体性贸易经济的发展结构进行优化和整合,促使经济贸易的发展更为科学和高效。

  2.2利于经济贸易趋向于信息化发展

  可以创建信息监测系统以及信息速报系统,将较为高效、科学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传达给欠发达的农业发展地区,这样可以将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推广给有需要的区域,转变当地区域内人们的思维模式,逐渐的实现自动化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会逐步将我国整体性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向予以转变,并对经济贸易的发展模式予以优化和调整,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而在此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整体性的经济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就要积极地对这一现象予以协调,良好的利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所体现的优势,加快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但是,首先还要明确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明确区域农业经济对于我国经济贸易的作用,而后再制定较为科学的、完善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整体性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进步,也逐渐的达到优化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佺光.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xx.

  [2]陈勇.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序列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xx.

  [3]师帅,庞金波,王刚毅,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xx,12(4):392-396.

农业发展论文8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璧山确立了建设“全域景区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打造“重庆郊区旅游的优秀目的地”,着力建设“绿城、水城、古城”同时,注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及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一、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统筹规划缺位

  一是参与主体多,但各自为政。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基本上是以企业、业主、农户自主开发,未能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不能提供集中集群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旅游品牌。二是缺少整体规划。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投资主体由于能力局限,忽视前期深度调研和整体规划,发展随意性较强,市场定位不明,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存在突出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二)产业支撑乏力

  一是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关键认识不清。许多人误以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么是“请城里人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要么是“办个农家乐,让城里人吃吃饭打打牌”,在实际建设中,让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这导致休闲旅游内容不丰富,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吸引回头客。二是不注重农业产业链条完善,导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受季节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璧山过去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大多利用农作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吸引游客,如八塘镇樱桃谷、大兴镇葡萄风情园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应致力于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商品—礼品—体验品”的转变、增值。

  (三)管理体制滞后

  一是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缺乏明确界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起时间非常早,有资料记载,意大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但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内涵外延及品质要求、环保要求迟迟未能明确。二是多头管理,造成管理缺位或政策冲突。目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了实际上的管理不到位,政策、制度、行业管理等无法统一,而单个业务部门难以牵头组织实施相关发展规划,导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和无序发展的状态。

  (四)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没有专项扶持资金。投资者无力兴建道路等基础设施,政府通过产业补助资金建设的基础设施往往又达不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导致许多相关的道路、配套设施等软硬件设施较差,有的地方旅游车根本进入不了。二是缺少优惠鼓励政策。现有的扶持政策只是从农业产业角度进行扶持,缺少鼓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门政策,激励力度不够政府的引导作用难以体现。三是用地问题未能解决。目前土地问题是制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突出政策性因素。必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扩大都受到土地要素制约,以致于项目建设中的建筑物多数系违章建筑。

  二、璧山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探索及经验

  (一)统筹规划,打造“主题农业公园”

  璧山引入“主题农业公园”概念,在璧北10万亩蔬菜基地、璧南10万亩果木基地和璧西5万亩果木基地观光带基础上,统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一是建设“绿色蔬菜主题公园”。分别围绕璧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蔬菜核心种植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春海花乡生态休闲农庄、云雾山樱桃谷等景区(点),拓展蔬菜产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建设“绿色蔬菜主题公园”。二是建设“精品水果主题公园”。围绕璧西沃柑科普教育基地、福禄山庄、卫寺蜜柚种植基地、露德堂、璧山葡萄风情园等景区(点),建设“精品水果主题公园”。三是建设“特色苗木主题公园”。围绕璧南翰林山庄、渝西苗木基地、稻菜轮作示范园、三合茶叶种植基地、欧洲月季观赏园、禹王观戏台、谢唯进故居、登云坪凉伞云遮、汉代画像石棺遗址等景区(点)建设“建设特色苗木主题公园”。

  (二)突出重点,狠抓产业链条完善

  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基础是农业,关键也是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取得好的发展,必需依托原有的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挖掘当地农业的特色、特点,丰富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从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季节特点、经济状况出发,结合“主题农业公园”规划,打造一批集精品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农耕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园区;注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开发独具特色农业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形成了我区集“游、玩、吃、住、购”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特色。

  (三)規范发展,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健康发展,核心是提高服务质量。璧山着力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实现规范管理,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明确建设标准。璧山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农家乐、美丽农庄等),在经营环境、硬件设施等方面制定统一建设标准,实行划分等级经营。二是明确服务标准。璧山对接待规范、客房服务、餐饮卫生、安全保障、游乐区管理等方面,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对标管理、有章可循。三是注重人员培训。璧山针对农业劳动力素质能力特点,大力开展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四)强化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联动协作。璧山狠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保障机制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领导任组长,整合农业、旅游、工商、税务、财政、宣传、金融等部门力量,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宣传。二是实施多元化投融资政策。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或设立专项基金,列入年度预算,采取定点投入、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三是创造宽松发展环境。璧山积极创造宽松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建立起“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四是零活的用地政策。璧山农业部门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五是明确的考核奖励政策。璧山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列入有关职能部门和镇街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对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镇街,示范作用大的项目和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增收明显的典型业主,给予表彰奖励。

农业发展论文9

  摘要: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现代化农业的支撑。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指导、科技投入、农民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针对丰城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现状;发展对策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振兴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农民致富都离不开科技。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支撑,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在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后,农业突破制约瓶颈,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三化/同步的根本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

  1丰城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丰城市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是发展较快、为现代农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时期,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推广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3个特点。

  1.1科技推广硕果累累,已基本覆盖主导产业生产全过程

  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20项,市农科教结合项目7项。全市获宜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这些成果涵盖丰城市从品种选育到示范推广,从病害防治到技术集成,达到全省或国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提升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1.2科技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已形成三级产业科技推广梯队

  目前,全市共有245名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11人,占7.6。 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人被政府授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人被市政府授予科技创新推动奖。

  1.3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逐渐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科技应用、成果推广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近几年,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推广累计1.67万hm2,667m2均产量800kg(两季);已占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的20。左右;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个,总面积达到1.07万hm2,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33万hm2#次,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5。以上。

  2丰城市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2.1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缺乏统筹,配置效率不高。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相对独立运行,科技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立项方面过于强调竞争,选题偏离生产需要,弱化协作,农业科技的整体合力不强,没有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科技研发存在着.头重脚轻/现象,即研究强推广弱,上面强基层弱,农业生产得不到科技的有力支撑现象较为普遍。

  2.2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不强

  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 跟踪式/、 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研究少,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明显不足,以节水、节能、节肥、节本技术为主的成套系统的栽培技术还未得到普遍应用。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薄弱,力量不足、基础不稳,农科教、产学研联系仍不紧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培训对象老龄化,培训内容教条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影响科技应用。

  2.4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力量不足

  科技创新工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多元专业人才的需求。农业科技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一流的团队和领军人才,在技术研究推广领域难有新突破。农业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但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发挥不了作用的现象。

  3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与发展

  科学规划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灵魂。充分认识丰城市生态屏障地位,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注重生态涵养的改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市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园区规划的制定,明确特色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经过专家论证和市政府审批,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并切实把农业园区规划好、建设好。进一步加强地力提升,选择良种良法,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农业网络信息化,培训新型农民。

  3.2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植一批科技型创新园区,使之成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着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孵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机制创新。按照农业发展的布局板块、产业重点和产品结构,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调整扶持政策,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的支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应。三是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示范园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3.3创新发展思路,建设多功能园区

  立足丰城市的自然人文和农业旅游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深入挖掘园区农业潜力,引导农业园区向农业与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按照生态化、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的要求,狠抓园区内的绿化、美化建设,集中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做到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共赢互促。

农业发展论文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业经济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国加强经济联系的关键点所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根本的推动性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加强农业经济产值的增加,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力度,才能让农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前言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工业等行业相比,农业生产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篇章。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支持,明确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农业的整体发展。在农业发展的今天,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仍然存在,具体问题如下:

  1.1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与经济发展不相符合

  在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有效建立与实施。但是,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并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与现行的经济体制不尽相符,同时也无法满足农业结构优化的需求,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不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有效性的展示,也让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无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其与经济体制的不协调性是最明显的一点。

  1.2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视度不足

  农业是我国主要的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我国针对农业出台与实施了多项制度,也出台了很多文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指示,给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中,许多农业经济管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各项经济管理制度执行性的不足,使得其优化效果无法得到发挥。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体现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落后以执行力度不足上。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应当进行有效提升。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

  1.3农业经济管理者工作能力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成效有直接影响。目前,许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足,知识体系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市场化思想成为农业经济管理者的重要思想观念之一。然而,许多农业经济管理者没有建立明确的市场意识,也没有充足的执行能力,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2.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发展方法

  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管理方法的优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点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

  2.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力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经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让农业技术快速转化成为农业成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手段的重视,明确提高管理效率。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会让农业科研成果的相关信息得到收集与保护,更能让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2.2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工作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产业化目标的达成,让农业有了基本的生产基础,也使得许多农业合作政策可以得到落实。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农业经济组织得以建立,也催生了许多中介性的农业服务组成。而这些农业相关组合的产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利益,也让农业产业逐渐完善,加强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增多,让农业生产的标准更加明确,也让农民逐渐成为农业企业中的一员,在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3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创新

  让农业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谐共处,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与,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让农业经济管理上的障碍得以消除,促进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国家与政府部门的支持。农业相关部门要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让农业经济发展得到必要的政策支持。明确农业技术的开发制度,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现代化与产业化农业的发展,更能够促进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直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方法的改革,让农民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加强技术与方向指导,才能促进农业发展路上困难的攻克。只有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让农业发展更加顺利。

农业发展论文11

  1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1.1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由于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用土地越来越少,要以有限的、越来越少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创造更多的收入,发展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精品农业是必然的选择。都市型农业、城郊农业就是要为城市的环境绿化美化服务,为市民的菜篮子服务,为市民旅游观光服务,也为城乡一体化的转型、转型后的城郊农民增收服务。这就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1.2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设施农业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其在生产集约化程度、农业技术含量、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具有节水、省地、聚能、高产、高效等特点,对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特点是对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以适度的调控,减少或避免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创造有利的自然条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物的潜能,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实现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的目标。发展设施农业可减少耕地使用面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实现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动植物生长的要求控制最佳生产环境,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实现了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技术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

  1.3发展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减少农药的使用,更好的实现无公害的目标。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标准化,可实现生产各个环节采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科学的肥培管理,集约经营,可按照程式化、标准化生产,精准使用肥药,减少环境污染。设施农业还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瓶颈

  农业生产结构中,土地要素是最重要的。承包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原本紧张的耕地被再次细分,以至于农业经营规模小、交易成本高、分布不集中,缺乏规模优势,而且种植的蔬菜品种多而杂。经营0.33 hm2以下耕地的农户占农户总量的大多数,而经营较大规模耕地的农户却很少。多数大棚是由“原子化”的农户经营,在良种选用、技术升级、加工运输方面交易费用较高,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2.2人力资本

  目前,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学历偏低,一般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年轻人、有文化的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对新管理和新技术手段较为陌生,对新设备的使用较为生疏,对新的经营理念较为消极,大多凭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高新技术应用较少。如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应用、滴灌、膜下暗灌等先进适用技术,很少应用到设施农业生产中去。

  2.3冬季采光

  由于冬春季节光照时间短、强度低,使温室多采集阳光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地区冬季雾多是温室采光的一个困难,温室一般坐北朝南,偏西(抢阴)3~5度。

  2.4产销衔接

  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目前,农产品外销还只是依靠少数农民经纪人凭借关系联系外地客商收购,没有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营销组织更是凤毛鳞角。农业生产合作社只有少数的几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影响了农产品的外销,制约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发展设施农业的举措

  3.1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

  在进一步搞好银政合作平台建设的同时,扩大金融保险在农业上的运用,建立金融贷款担保制度,设立风险基金,放宽农民担保抵押限制,解决金融难的问题。建立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机制,以吸引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流向农业,用保险来稳定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和影响,保持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如招商引资、促进土地流转、发放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技术培训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

  3.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天津地区冬季寒冷,温室环境控制的能耗较大。因此,开发温室蓄热墙、地中热交换系统、保温幕(帘)、双层充气膜覆盖等节能技术尤为重要,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意义重大。温室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的利用,也将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抓好技术培训工作,改传统的集中培训为现场指导,改大喇叭宣传为外出实地观摩,把农业新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农民,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3.3调整结构和方式,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温室,引进优良品种,实施设施农业优种工程,需加大国内外名优新品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引进推广适应餐桌需求的名优新品种;扩大设施蔬菜规模,提高设施蔬菜生产能力,推广保温性能好的厚墙体、半地下式温室结构,实行节水灌溉及微滴灌溉技术等;培育一批蔬菜优质品牌,加快无公害生产步伐。调整品种结构,实现良种引进、示范、推广新突破种子是农业进步中最具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打开一片市场,加快设施农业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抢市场、推动设施农业新发展的关键。

  调整种植方式,实现良种良法结合新突破与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相比,近年来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的创新不足,发展滞后,农民过多沿用传统种植习惯,同期播种,集中上市,加大了集中生产与市场均衡需求的矛盾。要充分利用设施农业种类多、品种丰富、栽培特性复杂、种植方式灵活的特点,加大推广力度,把设施、品种、技术以及栽培方式、种植模式进行优化组合,组装配套,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同一品种可以通过露地栽培、地膜覆盖、中小棚和日光温室种植等一系列方式在同一地区分批播种,分批收获,分批上市,避免一次上市量过大,影响经济效益。老的棚室可以推行一年三茬,上茬种植香瓜或大头菜、秋黄瓜、豆角,新建的棚室种植两茬,上茬百利番茄,下茬秋菜花、秋大头菜。利用培训宣传设施蔬菜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信心,为设施蔬菜的规模发展打下基础。

  抓好典型特色村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典型村、示范户、示范棚建设,鼓励技术人员包户、包地块搞特色种植,为农民提供学习样板,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利用效益引导、典型带动的方法,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使产品具有高附加值,更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

  抓好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第一靠品质,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就是要标准化生产,把好投入品(农药、化肥、水等)关;第二要有规模,有了适度的规模才能有较为固定的客户、市场;第三做好包装、加工和服务。这些都要求设施农业要连片发展,组建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设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让经济人走出去,多方联系客商,搞好产销衔接,扩大设施农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解决农民“卖粮难”、“卖菜难”等问题,以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农业发展论文12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构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核心目的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进出口贸易,提高我国经济运行价值,为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伴随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础,在我国经济体系建设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将全社会的发展作为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并满足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需求。但是,结合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问题,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社会运行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未来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应该转变以往的经济形式,形成集约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并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消耗,同时,也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为现代农业经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科学研究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现阶段农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作为一种创新性、本职性的发展内容,可以将农业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结合农业的创新内容,进行发展道路的规划。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以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并使经济形式全球意识形态得到国际认可。因此,在现阶段农业经济运行中,如何尽快实现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样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在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中,科学研究成为提高我国进出口贸易质量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在近些年发展中,呈现出迅速性的发展特点,但是,在该种背景下,农业经济在进出口贸易中国所占比例相对薄弱,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为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将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重点,结合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改革,以便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稳定运行。

  3.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实作用明显。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状况,在制度构建中,应该构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便有效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并逐渐提高我国经济的贸易水平。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在近几年取得长足性的发展,但是,整体水平依然相对较低。为了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应该结合进出口贸易的特点,进行优化策略的构建,以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信息收集不灵活。通过对当前农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发现,通过信息化资源的支持,可以实现对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的引导。通过对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存在着信息指导工作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市场信息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中,存在着信息资料较少的现象,最为明显的信息不明显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乡两级以及村民之间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沟通机制,一些城乡较容易受到相关农产品的信息影响,但是,对于农民而言,难以获得农产品市场供应信息,导致信息在农民群体中存在着不流畅的问题。第二,农民与企业之间信息存在断层问题,在一些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中,与农民之间很难建立起合作关系,导致农业经济难以得到有效发展。第三,在信息传播空间以及实践确定的过程中,存在着断层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市场信息存在着关联性,严重的出现农产品供求失衡的问题。

  2.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例如,在小麦进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分析的过程中,存在好则进出口交易逆差逐渐增加的问题,我国小麦贸易之中,长期以进出口为重点,在20xx年-20xx年小麦出口量大于进口数量,处于顺差状态,在20xx小麦的贸易顺差状态达到最大状态,之后的每年都处于出口低于进口的贸易状态,具体结果如表一所示。在20xx年到20xx年进出口量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贸易逆差呈现出逐年扩大的现象。但是,在20xx年-20xx年贸易逆差逐渐突出,在20xx-2015年间,逆差逐渐减小。

  3.资金相对短缺在农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的运行状况,增强农民收入,应该将资金的获取作为重点。农业经济发展中,若缺少经济投入,会出现经济结构调整困难的问题,因此,应该逐渐增加农业信贷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到金融服务管理之中,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运行中,大部分银行信贷政策以及产业结构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很多乡镇、企业以及农户都线进行发展结构的调整,但是,由于资金相对缺乏,严重影响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

  三、农业经济在进出口贸易发展中的优化策略

  1.积极调整我国农业产品进出口结构。在经济常态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为了逐渐提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水平,应关节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产业的调整以及产品策略的优化,并做到以下内容:第一,农业经济运行中,为了提高农业经济运行的整体水平,应该逐渐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充分满足多国家以及多地区的消费需求;第二,在我国农产品加工及时创新中,应该将硬件条件的运用作为重点,对多数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以及深加工,满足农产品进出口的附加值;第三,在地域性农产品发展中,应该积极打造特色化的农产品种植方法,提高生产加工的整体价值,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2.积极开拓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的常态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农业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水平,不仅应该调整产品的优化结构,而且也需要进一步开拓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实现农产品多流通、多覆盖的现象。通常状况下,在我国农业进出口发展中,应该做到:第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区域农业产品市场运行的稳定性,消除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第二,深入欧洲农产品市场,通过农业技术的运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欧洲农产品市场的运行需求。

  3.提高农业技术创新及资金投入。伴随农业经济的运行及发展,为了逐渐提高农业技术的创新价值,应该进一步拓宽农业产业的运行途径,实现资金的有效运用。首先,在农产品现代化生产法中,应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其次,逐渐扩大农产品的加工技术,采用全新性的生产工艺,提高农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科技化发展;最后,在各地政府运行中,应该增加农用资金的扶持力度,提升农业产品运用以及产品加工的合理性,使农民经济得到充分性的保障。

  4.提高农产品进出口的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农业经济运行以及发展状况,在农业经济运行及发展中,为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应该做到:第一,农产品进出口中,企业需要增强对国际农产品出口风险的认识,并时刻保持警惕状态;第二,在农产品进出口发展中,应该建立专门性的风险防范机制,并通过对数据收集以及调研工作的确定,规范法律规范,及时获得从农产品进出口信息,逐渐形成农产品的信息提示;第三,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发展中,为了提高企业运行及发展质量,应该将风险控制作为重点,提高市场运行的整体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农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为逐渐提高农业经济产业的运行状况,应该将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结合农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产业运行模式的规划,以保障农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问题运行,提升农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通常状况下,在农业经济体系改革中,应该结合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进出口贸易状况的调整,转变以往的农业经济运行理念,提高我国进出口农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促进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论文13

  一、现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人均的资源占有量在不断减少,在发展的过当中存在很严重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资源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人口与水资源、耕地等之间的矛盾更加的紧张和突出;而且耕地资源的流失情况也是比较的严重,草地资源的质量不高、数量也比较的少,沙化、退化以及酸化的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同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用水浪费的情况也是比较的严重,在农业灌溉的时候用水的利用效率只能够达到发达国家利用效率的一半,而且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也使得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进一步的增加。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比较的严重。在以前的农业发展过程当中,是属于一种掠夺式的开发方式,从而导致了土壤的沙漠化、水土的流失、草原和森林的退化情况都比较的严重;天然林的面积也在逐步的减少,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生态的功能都在不断的下降,草地过度的进行放牧,使得草地的资源在不断的沙化、退化、碱化。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比较严重,这样就直接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污染的情况比较的严重。在我国由于工业化发展的不断进步,使得水和土地等一些资源受到工业污染的情况很严重,很多的重金属的相关含量超标,将直接的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性。在我国被毁损和占用的农田面积因为固体的废弃物堆放而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还使得地下的水资源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农药、化肥、饲料的添加剂以及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很容易造成动植物的质量减低以及水、土的富营养化,所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是很容易受到那些发达国家的牵制。

  (四)我国的农业在综合的生产能力方面比较的低。在我国长期政策中都是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这样就使得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是不够的,在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还比较的落后,土地的产出效率比较的低。在我国现有的一些农业水利设施方面,功能都比较的老化,破坏也比较严重,相关的一些配套设施也不全,导致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比较低,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比较的脆弱。

  (五)生产的方式比较落后,科技的含量不高。我国的农业科学的创新能力比较低,科技的成果转化率也比较的低。在农业的增长当中,科技的进步贡献率是比较的低;虽然我国每年都有很大的科技成果诞生,但是能够被很好的使用利用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农业的设施化以及机械化的水平也不高,在农村当中每户所拥有的农业机械的原值是远远的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六)现在我国的农村很多的人员都出门在外务工,使得农业的生产力出现女性化、老龄化以及兼业化的趋势,而且很多农村劳动力他们受教育的程度都不是很高,使得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都不能很有效的实施。

  二、在低碳的经济时代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一)要循环化的发展农业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土地的可利用率却是非常的低,要想用这些有限的土地资源去养活那么的人口并且保持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合理的循环利用土地资源。要按照资源化、减量化以及再利用的原则,号召相应的农业生产者节约水、地、材、能资源,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及回收资源之后的再生产效率,对于生态环境也要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形成一种低投入低排放以及低消耗但是效率却很高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

  (二)要有机化的发展农业经济。有机的农业经济发展,是要遵循一个自然的发展规律,并且还应该要正确的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协调好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的平衡,发展脱石油的农业,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通过积极的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很好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率,提高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率。

  (三)要综合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综合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话,就使得农业生产不只是简单的提供给人们质量比较高的农产品,同时它还能够很好的保护整个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以及观光的功能。通过一些农家乐的休闲方式,可以让那些城市的居民很好的体会到收获农产品的过程和享受到自然生态的一种乡村气息,满足城市人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四)要科技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科技化的发展农业经济就是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从而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可以科学的加强一些其他的农业生产功能,使得农业的生产收入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提升。首先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科技创新和使用的环境,学校和政府部门都应该要加强对于农业科技的教育。其次就是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技术的服务和推广体系应该要进一步的完善。最后就是要根据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农业信息服务站。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农业发展一定要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减少农业对于能源的依赖,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显军 单位:宁城县政府金融办公室

农业发展论文14

  摘要:种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和收成,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县级种子管理站担负着种子管理的重要使命,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情况对农村种子管理、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保障农民丰产增收极为重要。笔者将分析现今农村种子管理站的现状,并寻找相应的改善策略,促进县级种子管理站更好的发挥职能、保障农民利益。

  关键词:种子;县级种子管理站;农业经济

  一、种子与种子管理站的职能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管理站所管理的种子,是指被列入《种子法》的商品种子。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成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种子管理站担负着进行种子质量管理和检测,不让假种子劣质种子流向市场的义务和使命。县级管理站在农村种子流通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贯彻执行《种子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其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二是编制农村农作物种子发展规划,组织作物品种引进、实验、示范、繁育推广及信息发布;三是对农作物的品种进行管理;四是核发、管理农村种子经营商的上岗证培训、种子备案登记及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对其运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种子质量;五是培训、培育农作物种子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六是对与种子有关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治;七是履行与种子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职责。综上所述,县级种子管理站是农村种子管理的重要机构,其责任和使命重大。

  二、县级种子管理站的现状

  近年来,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种子管理站的建设,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增多,为农民组织农业生产增加了选择、丰富了市场,促进了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但是总体上看,县级基层种子管理站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种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种子市场混乱,为种子管理站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农村种子的生产、经营缺乏有效资质的大企业,多是一些小企业、小商户或个人在进行,生产经营许可资质混乱,种子的品种各式各样,一些不良商户因法律意识缺乏、农业技术知识缺乏或为了赚取短期利益及个人利益,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推出适当的种子品种造成减产,同时不实的宣传也误导了农民;有的种子是当地很长时间都在种植的淘汰品种,品质、质量、产量不高,综合抗性差,损害了农民利益;有的种子未经审定或检测,甚至是假种子,违法经营,伤害了市场和农民。这些多、杂、乱的种子产品,一方面种子管理站难以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威胁农民利益,另一方面扰乱了种子市场的秩序,为种子管理站的优质品种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二)县级种子管理站的执法水平不高

  过去的农村种子管理站,很多都兼营种子企业,即种子管理站既负责种子的管理又负责种子的经营,造成很多种子管理站重经营轻管理,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不高,售种窗口的人员无法为农民提供专业的购种指导,甚至出现有的站点人员为了经济利益采用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的名义走村串户的进行种子推销、将按规定密封的种子拆散零售等,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三)县级种子管理站设备陈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主要有4种:含水量、发芽率、种子净度、品种纯度,这4个标准是种子能正常生长获得收获的前提,但农村尤其是许多农村偏远地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或者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影响了检测质量,存在只靠肉眼估测就将种子投入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种子安全隐患。

  (四)缺乏资金支持和种子示范基地建设

  种子的检测依赖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高新科技检测设备,然而我国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的种子管理站的维持运营经费十分缺乏,影响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偏远农村基本没有种子示范基地。

  三、促进我国县级种子管理站建设的有效策略

  县级种子管理站的工作质量是种子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积极采取措施,寻找有效策略,改善我国农村种子站的工作。

  (一)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严格考核种子生产、经营的商户、企业的资质,按照《种子法》的规定与要求进行资质核发,对检测技术不过关、检测设备不齐全、生产、销售的种子未经审定的或存在其他质量问题的商户和企业不予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对已发现上述问题,进行假冒伪劣种子生产、销售的企业、商户进行严格查处和惩治。积极对种子市场的新奇品种、陈旧品种进行监管和核查,应坚决抵制不实宣传,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维护种子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农村种子市场的规范和统一。

  (二)加大教育与培训,提高县级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应采取报刊、媒体、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不定期的进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种子化等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岗位工作,应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种植历史、状况、适宜品种及产量等有系统的了解,并对种子检测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为购买种子的农民提供专业、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应加大农村种子管理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深刻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杜绝为了个人利益而钻空子的不良行为产生。

  (三)吸收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改善相关设备

  目前我国县级种子管理站专业的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现有的技术人员总体上文化程度不高、检测水平有限,或者没有经过专业的检测技术学习和培训,没有检测资质,直接影响着种子质量的检测效果。国家应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扎根农村、奉献基层,为广大农民提供专业、科学的种子检测。同时,农村的种子管理站应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检测设备,陈旧的机器设备应及时更新,损害的机器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在先进的检测设备上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的检测,保证种子检测的质量。

  (四)增加资金投入,建立种子示范基地

  县级种子管理站的高质量运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设备更新和优秀技术人才的引进,才能维持日常的运转和教育与培训,因此,政府应增大资金投入,为县级种子管理站提供更多物质保障,建立种子示范基地,进行种子的科学检测、研究、品种改良。种子管理站的工作质量对农村种子管理和促进农业安全生产、促进农民丰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各地区农村种子管理站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质量控制,促使种子管理站更好的履行职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特殊的商品,其质量优劣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至关重要,农村种子管理站承担着种子管理的各项职能。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种子管理站的工作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包精华.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xx(11):85-87.

  [2]黄丽梅.当前基层种子管理机构现状及对策[J].种子世界,20xx(5):16-18.

  [3]范春峰,周宇,申慧明.浅谈论如何发挥好县级种子管理站的职能作用[J].农业与技术,20xx(22):154.

  [4]谢勇.狠抓队伍建设全面履行职责强化种子市场监管[J].中国种业,20xx(10):40-41.

  [5]刘广和,代丽娅,马云珠,等.如何预防种子事故发生[J].云南农业,20xx(S1):303-304.

农业发展论文15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不仅仅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与提升,而且各行各业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希望能就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切实做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前言

  低碳文明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环境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然的要求。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许多与低碳文明所不相适应之处,必须尽快做出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2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点分析

  2.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是以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能耗为主要特征的。在这种低碳时代的宏观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尽快做出改变,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低碳效益的三重丰收。

  2.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农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并没有及时更新农业发展理念,对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基础上依然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因此无论是农业生产水平,还是生产效率都相对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在处理“三废”的问题上,更是不够科学、合理,导致污染极为严重,甚至也威胁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其次就是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较为传统、粗放的,这样不仅仅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也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进程,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3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点

  要想真正做好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就是要走农业经济发展的循环之路。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资源相对有限,可供农村地区所利用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更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一定要走循环发展的道路,坚决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工作,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尽快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型经济发展方式。其次就是要走农业发展的有机化道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为此,笔者建议,不仅仅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而且要合理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做好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等的协调与平衡,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再次就是要走农业发展的综合化道路。农业发展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同时还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观光和休闲旅游的基本功能,例如农家乐的休闲生活方式,不仅仅能让城市居民切身体会到农产品收获的乐趣,而且能够提升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综合化发展。第四就是要走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化道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化是刻不容缓的。为此,笔者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当地的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大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不仅仅搞好农业技术的创新,关键是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切实保证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对农民的培训,为真正做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合同化管理机制的实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对农民标准化生产的引导。第三,建立农业信息站。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一整套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交流点,通过工作人员的调研和调查等,为群众及时提供有效的农业信息。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低碳经济的内涵,明确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难题,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现在处于并将长期是农业大国的现状中,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是尤为重要的,而且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与其它行业的发展相比,农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与世界主要发到国家的农业发展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是相对落后的,这种现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浪费了相对有效的农业资源,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从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为进一步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更好地协调经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现代化农业路子已是大势所趋。

  3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农业发展如果还是延续传统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行的,更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短期效益,而是要立足实际情况,从长远利益着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与快速发展,才能开创农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20xx,(4):3-5.

  [2]汤晓阳.积极探索低碳农业发展路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农业经济,20xx,(7):6-7.

  [3]韩贵清.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选择和目标模式[J].新农业,20xx,(7):8-9.

  [4]何斌.低碳经济语境下对湖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32(6):109-110.

  [5]王殿安,王凤羽.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xx,(12):25-27.

【农业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发展论文11-04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02-12

生物农业发展的论文06-13

地方农业期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02-04

休闲农业发展途径论文02-08

休闲农业发展路径论文02-08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论文02-08

农业发展思路分析论文02-04

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论文02-04

电力对农业发展的帮助论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