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时间:2022-11-28 12:37:41 论文 我要投稿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舞蹈教育专业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

  尽管普通中小学尚没有专门设置舞蹈(学科)课程,但在实践中,丰富多彩的载歌载舞表演、天真活泼的少儿舞蹈,以及各种与此相关的竞赛和专题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录用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即兴创编作为对应聘者的重要考评项目。尤其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具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较具有声乐、器乐、作曲特长的毕业生更容易求得音乐教师的职位。

  教育市场的需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近年来,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舞蹈类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毕竟音乐教育专业不是舞蹈教育专业,办学模式、师资、生源素质等,相当程度地限制了舞蹈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难怪某些专业舞蹈教育界人士对音乐教师担任舞蹈教学任务的普遍现象感到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至20xx年9月,国内师范院校学报和艺术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舞蹈教学论文近500篇。但直接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教学相关的文章不足50篇。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关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类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与学时的问题;关于音乐专业学生舞蹈素质、条件与教学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上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观念方面的基本问题,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问题和舞蹈类课程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问题。

  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与舞蹈课程

  培养目标与规格实际上是社会需求、个体发展和学科发展三方面的整合。从社会需求角度看,理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既能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又能承担包括合唱、合奏、舞蹈、综合艺术表演(展演)的各类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因为这样能使学校在减少用人成本的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但要从个体发展和学科角度来看,某一个体同时具有如此全面的艺术教学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不可否认,几乎每一个体都具有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能同时习得需要不同智能支持的多种艺术技能。另一方面,虽然学校艺术教育属于普及型的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教师可以是低水平的。艺术师资培养中的粗制滥造会导致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粗制滥造,也必将影响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或者由于教师艺术水准的低下,导致学生对艺术类课程失去兴趣。

  从理想和实际结合的角度看,音乐教师在胜任普通音乐课的同时具有某一方面课外活动的教学能力,对需求和培养双方来说都是可行的。一所中学或小学,当其规模较小时,正常的情况下,至少应有2--3名音乐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会需要4--8名音乐教师,每位教师除了能胜任普通音乐课堂教学外,可根据各自的专长承担某种课外活动,如合唱、合奏、舞蹈等。从中小学讲,这样的教师较易于保证教学质量;从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实践经验和培养结果来看,这类培养规格具有较多的可行性。

  当较多地从市场和个体发展的实际考虑,我们会看到,少数具有某方面艺术专长的学生在择业时具有一定优势。有的中小学专门招聘从事某种课外活动(如舞蹈或器乐)的教师。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发展公司、私立学校等,专门招录具有某方面艺术特长的毕业生。

  重新认识和界定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是舞蹈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比如:

  如果面对音乐教育专业的所有学生,尽可能努力追求理想化的统一标准的培养规格,即以宽厚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能力为主,并具有多种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能力,那么,舞蹈类课程是否只能维持现状?甚或随着舞蹈学(师范类)专业的兴起,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舞蹈类课程是否会逐步缩减?

  如果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擅长于某一项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教学,那么,舞蹈课程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舞蹈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舞蹈课程;另一类则是面向部分学生,加强舞蹈基本功和培养具有舞蹈教学和编导能力的课程。

  如果较多地考虑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和市场的多种需求,允许较少部分学生在能保障修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朝某一专业方向发展(如声乐、钢琴、作曲理论、计算机音乐、舞蹈、音乐教育学等),他们可以面向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应聘工作岗位,也可自谋职业,还可通过加强外语学习,报考硕士研究生。那么,面向舞蹈“专业”方向的舞蹈课程,就可以在上述舞蹈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专业化的内容。有舞蹈专业的院系,可以允许这些学生选修某些舞蹈专业课程。

  非舞蹈专业是否要强调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

  艺术教育首先是艺术的教育。艺术的本体是艺术作品及其表演或展现,从学生角度讲,他们最缺乏和最渴望得到的,是能够深入内心的美好艺术的滋养与熏陶。从中小学教师角度看,他们的基本任务是在艺术类课程实践中,引导和指导学生围绕艺术作品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中小学艺术类教师不可能是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但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以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对中小学艺术教师的舞蹈、歌唱和演奏等,在技术水平的高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上不必太苛刻,但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要有一定要求。即使是跳一段儿童舞、做一个民族舞蹈动作组合,或弹奏、演唱一首幼儿歌曲,也要在视觉和(或)听觉上给人以自然、协调、流畅的舒适感,动作和(或)音色、表情和韵味(风格)给人以艺术美感。

  作为未来中小学艺术类课程教师,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外在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是内在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体现。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艺术操作行为习惯,是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习得,既是艺术专业学生培育自身艺术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艺术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其次,艺术操作行为的良好习惯和艺术的审美标准与修养,是“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的重要基础。比如,课堂上,教师的艺术表演或操作行为的示范要具有美感,“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发审美欲望、唤起学习兴趣。而这种美感相当程度地依赖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良好艺术操作行为习惯和一定艺术修养的教师,往往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操作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对课堂上缺乏美感的行为或现象及时给予纠正或调节。使学生在一开始的艺术学习中就追求美。否则,不良操作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不讲究艺术形式感的操作结果,会导致艺术教学活动缺乏艺术美感,看似红火热闹的音乐课堂恐怕早已离开了艺术的本体或音乐“主线”。

  最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重要性,在课外活动中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舞蹈队、合唱队、乐队的排演,不仅对参加排演及其竞赛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教益,而且对观看表演的学生、教师、家长、管理人员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学校艺术类课外活动的质量,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校、学区乃至社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也许,不少人仍然在强调学校艺术活动的“业余”和“文化”属性。笔者认为,“业余”与“专业”主要指艺术学习时间和技术水平的层次等要求不同,而对艺术美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追求则是一致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不是对峙的矛盾,雅俗共赏是普及性艺术文化活动与专业性艺术表演的共同目标之一。“普及性文化活动”不该自甘“低俗”,“专业性艺术表演”也不应以“曲高和寡”而自傲。事实上,近几年来,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舞蹈队的表演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通过大众媒体(如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传播,对学校乃至社会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内行人不难看出,这些业余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所表演的舞蹈,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些学校舞蹈队所取得的成绩,除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相当程度地取决于舞蹈教师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水平。

  此外,笔者建议,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2]张琳仙:高师舞蹈课堂教学思考[J].舞蹈,1999(4)

  [3]陈林宜:高师舞蹈学科思考[J].舞蹈,20xx(3)

  [4]冯爱云:高师舞蹈课的基本特征与相应策略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2

  一、吸纳幼儿园教材中的歌曲和儿歌

  幼儿园一般依据幼儿的年龄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特性,这样便于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幼儿园教材也就选取了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歌曲和儿歌。可以从小班、中班、大班教材中分别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歌曲或儿歌,让学前教育学生根据歌曲、儿歌做创编律动和歌表演动作的练习,如小班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儿歌《吃水果》;中班歌曲《噜啦啦》、儿歌《花儿卖香水》;大班歌曲《小天使之歌》、儿歌《绣花鞋》,这样就能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目前,各省市及各幼儿园的教材并不统一,在歌曲或儿歌的选择上,应该以学生实习基地幼儿园的教材为主要选取对象,这样能有效实现学与用的对接。

  二、选用经典儿歌

  经典儿歌具有其自身的魅力,经久不衰,能影响几代人,很容易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形成共鸣,如《摇篮曲》、《娃哈哈》、《小燕子》等等。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可以选择这些经典的儿歌作为舞蹈教学的曲目,对学生进行律动和歌表演的创编和表演练习,拉近与幼儿歌曲或儿歌爱好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就能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这类歌曲的律动和舞蹈创编及歌表演,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因为学生在小时候也曾接触、演唱过这些歌曲,具有良好的认知,丰富的情感基础。既能发挥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后进行创造性展现,也能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借鉴舞蹈考级教材中幼儿部分内容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包括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的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并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为13个等级。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可以选择幼儿年龄阶段的舞蹈进行训练,因为教材配有中国风格及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伴奏乐曲,节奏鲜明、旋律性强,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因教材集舞蹈的训练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中国特色性,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汇集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并融合了民族音乐、传说、服饰等多种文化,使舞蹈具有更为丰富的艺术形象和内涵,往往能引人入胜。因此,吸收民族民间舞蹈中适合幼儿的内容,能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她们的表现欲望,能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舞蹈创编和表现,提升学生舞蹈表演的功底。另外,学生在不断创新过程中,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幼儿园的条件、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创编,实现科学性与系统性、民族性与通俗性、普及性与趣味性、自娱性与训练性地有效结合。

  四、增加幼儿舞蹈基训内容

  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舞蹈,主要是培养其学习舞蹈的兴趣,锻炼身体并提高艺术素养,突出的是舞蹈基础训练,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应该强化幼儿基础舞蹈的训练,为幼儿后续舞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最多采用的是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相糅合的方式,对基本体态,身体开度、软度、力度,以及身体协调性、动作韵律感、舞蹈动作运动规律进行训练。但是,这些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能是跳进式学习,而且一些训练与幼儿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上把压腿一样,这样的教育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幼儿园的舞蹈教育活动。为了学校舞蹈教育与幼儿舞蹈教学有效结合,必须加大幼儿舞蹈基本训练内容,并且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练习的基础训练内容转化为能指导幼儿舞蹈基础训练的内容。

  五、吸收全国优秀幼儿歌舞剧目

  在充分利用现有幼儿舞蹈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还应该主动从各种赛事中选择一些优秀的幼儿舞蹈节目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国内开展的“小荷风采”全国舞蹈比赛、CCTV舞蹈大赛少儿组、省级少儿舞蹈比赛,都会有很多单位参加,而且会涌现出很多优秀参赛作品。还有电视台的六一节晚会、春节晚会也有值得吸收的优秀幼儿歌舞类节目,如作品《小蚂蚁》、《小脸谱》、《向前冲》、《我可喜欢你》、《我最棒》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还有时代性,与现实生活、现实环境、现实热点问题与现象等内容有效连接起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这类幼儿歌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去鉴赏,即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哪些动作的创新来表现哪些意境和内涵,整个歌舞创编的整体性、协调性、流畅性及合理性等等;其次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学生亲自表演,让学生从表演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优秀作品在幼儿舞蹈方面表现的内涵、手法和方式,增强学生幼儿舞蹈表现能力;最后是结合优秀作品,依据学校或实习幼儿园实际,如何进行舞蹈创编。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并有效增强舞蹈课程教育教学中的实用性,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3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准确,极容易导致学生接受错误的信息。相反,如果教师用准确的言语进行表达,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误解的情况,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当然,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也体现在对舞蹈动作要领的传递。在模拟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讲解舞蹈动作,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动作要领等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准确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动的语言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调节学习气氛,还可以唤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舞蹈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将需要讲解的舞蹈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教幼儿芭蕾舞时,有些幼儿的手型动作不到位,可以提醒幼儿想象一下天鹅挥动翅膀的样子,这时幼儿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手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手型像天鹅的翅膀一样美丽动人,这样更容易使得幼儿记住在舞蹈中正确的手型是如何摆放的。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更提高了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舞蹈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语言要生动准确,动作也要规范标准。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全面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以优美的舞姿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舞蹈动作的能力可以从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两个方面反映出来。动作技能是对舞蹈基础动作的掌握,而表现能力是对舞蹈艺术性的体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幼儿舞蹈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示范舞蹈动作能力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的学习。不仅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训练,还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中,增加各个种类舞蹈的动作训练,如芭蕾舞、古典舞等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更大限度地了解以及掌握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动作要领,以便在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为幼儿传播更多不同风格的舞蹈知识,更全面地为幼儿打开舞蹈新天地。

  三、编创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编创舞蹈的能力,以满足学生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对编创幼儿舞蹈的需求。进行幼儿舞蹈的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掌握。幼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接受舞蹈能力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记忆、模仿、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心理特点进行编创舞蹈。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轮流进行创编作业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纠错、互相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用自己的舞蹈语言表达所学到的动作,进而学会思考、有意识地进行舞蹈组合创编。最后,注重锻炼学生对于生活细致观察的能力,因为在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在幼儿表达不同情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得到灵感,从而编创出能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要从语言表达、示范动作以及编创舞蹈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是教学的前提,动作的示范是教学的桥梁,舞蹈的编创是教学的升华。相信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突出幼儿舞蹈的特点,使学生学有所长,就一定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学前教育优秀人才。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4

  摘要:在中职的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是一门专业性的技能课程,这项技能的培养直接影响到与学前教育岗位的对接,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舞蹈教学的专业技能,促进以后岗位教学中舞蹈专业教学的开展,对学前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只有具备了专业的舞蹈技能,才能与学前教育岗位中舞蹈教学活动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岗位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岗位分析的措施。

  【关键词】岗位对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与岗位对接的教学要求会更高,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素质和舞蹈技能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思维,敢于实践,提高他们对舞蹈的创编能力,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更顺利的与岗位进行对接。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分析

  1.1教学岗位分析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中职教育事业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中职学前教育。目前,幼儿教学岗位出现了很多空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非常紧迫,但是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是幼儿,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只有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在日后有所发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这个专业学生的基础,所以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遵循科学、合理、适用和指导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主要停留在对舞蹈基本技能的教学上,缺乏对学生全面系统的教学,除了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外,还应该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对幼儿的心理分析教学,促进与岗位的对接。以下几点就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1)舞蹈教学模式比较传统,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2)重视舞蹈的基本功教学,忽视了幼儿律动舞蹈编排教学;(3)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与岗位对接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2.1与岗位对接的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效果

  2.1.1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素质舞蹈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锻炼而成,所以在中职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舞蹈素养。很多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没有基础,在训练的时候可能因为身体和骨骼的原因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减少学生对这些动作的训练,加强这些动作的要点,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协调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增强学生的舞蹈素质。

  2.1.2让学生具备编排幼儿园律动舞蹈的能力舞蹈素质只是舞蹈教学中的基本,为了让中职学生与岗位进行更好的对接,注重学生编排舞蹈的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从事幼儿教育,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应该更偏重于幼儿园律动舞蹈的编排,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

  2.1.3培养学生具备舞蹈教学的专业能力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与以后的岗位有直接关系,幼儿的舞蹈教学在不断的变化,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对舞蹈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创造更多的舞蹈教学方式,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为以后的岗位对接铺好道路。

  2.2提高与岗位对接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策略

  2.2.1从教师角度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好示范,并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把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重点都展现出来,让学生被老师的舞蹈动作吸引,认真的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开拓学生们学习舞蹈的思维,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幼儿园实地考察学习等等,让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反思和创新,同时也能够直接的感受到幼儿学习舞蹈的特点,然后结合自己学到的动作进行改善,掌握更多的舞蹈形式和重点,更好的满足幼儿舞蹈教学岗位的要求。

  2.2.2从学生角度分析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舞蹈的基本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样有利于以后岗位上的教学,给幼儿带来更好的示范,同时对舞蹈的学习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功上面,更多的是加强对舞蹈的编排和舞蹈教学的创新方式,促进以后岗位舞蹈教学的多样性;另外中职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应该明白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学习,适应幼儿对舞蹈学习的需要,这样的学习才能为以后从事幼儿舞蹈教育工作做好铺垫,更好的实现幼儿舞蹈教学目标。

  3结语

  总的来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的把舞蹈教学与岗位对接联系起来,学校必须对舞蹈教学重视起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幼儿教育者,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课程设计与改革[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2]汪艳秋.高职高专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5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加强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旨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执教能力,为提高幼儿的舞蹈艺术兴趣,激发舞蹈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加深其对舞蹈艺术的感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在教学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在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积极主动参与舞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知识素养和技能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学生机械模仿的“自由天地”,这逐渐使舞蹈教学成为动作的拼凑、衔接与集合,舞蹈所体现的内在美没有充分展现。教师应该更新舞蹈教学理念,突出“以认为本”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灵活性

  就教学方法而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不注重将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致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明显。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属于“师承式”教学,但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与改革,这种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探索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譬如,舞蹈动作训练时发挥音乐的提示作用、引入多媒体视频教学等。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我国未来的幼儿舞蹈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学专业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将幼儿舞蹈教育知识作为重中之重,分清内容主次,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应科学处理专业舞蹈与幼儿舞蹈知识的内容分配比重,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科学、清晰化的教学内容。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的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无论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内容的处理或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内容方面,都浮现出一些问题不利于整个学前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因此,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配置尤为重要。

  (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受传统舞蹈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学习评价时,往往只将评价停留在对舞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与检测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舞蹈操作、舞蹈编排和舞蹈创新能力的考查,这种单一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评价缺乏公正性与科学性,极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舞蹈实践教学技能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为了促使舞蹈教学评价的公正、公平、科学,弥补目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忧心舞蹈评价弊端,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新出路

  (一)更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

  受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只是一味地追求了舞蹈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这种僵硬与老套的教学理念,不能将舞蹈过程中的艺术所独具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特性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能够从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中感染中高效的学习。长此以往,在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了学生机械的模仿,这逐渐使学生变为动作的模仿者与拼凑者的集合,舞蹈所体现的内在美逐步退居到舞蹈教学幕后,使学生高效领悟舞蹈精神和内涵成为奢望。改变这一局面的只有变革,舞蹈授课教师必须改变舞蹈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深刻领悟舞蹈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等方面的作用,不断用舞蹈艺术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教会学生用舞蹈艺术来表达和倾诉内心情感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舞蹈创意,提高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技能。

  (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

  由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以致在课程学时设置和教学内容编排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就学时而言,高校应适当增加课程学时即可,但就教学内容的设置于编排上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适当改变舞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选择难度适中、内容适度、专业性不是很强的舞蹈教学内容,依据学生个人的舞蹈基础设置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其次,设置基于学生能力的舞蹈教学培养与提升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接受舞蹈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学以致用,将幼儿教师的职能发挥到极致。高校教师应在舞蹈教学中设置舞蹈“实践体验课”,以“打造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师,提高幼儿舞蹈学习能力”为目标,将舞蹈实践课与舞蹈排练课进行到底。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幼儿舞蹈教学观摩课”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技能。最后,将优秀的舞蹈课程及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民间民族舞蹈、少儿舞蹈赏析、少儿舞蹈编排等课程的引入是很有必要的。

  (三)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舞蹈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前提下,掌握尽可能多的幼儿舞蹈教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以致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常见的高效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模仿相统一、多媒体教学法、舞蹈表演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例如,在民族舞蹈的排练与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现该民族的生活场景,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与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其感悟力与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做到以下:一是在舞蹈教学实践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文关怀渗透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己当教师时更加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舞蹈教学技能方面,引导学生对儿童舞蹈进行探索求知。例如在儿童舞蹈技巧上,对儿童舞蹈的手法、步伐技巧等进行详细探讨和归纳,以便于儿童模仿学习。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

  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与学生“学”,致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制约与阻碍,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基于以往教学评价的弊端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评价体系很重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应从两方面完善: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尊的单一评价主体,不断将学校、组织、学生等引进来。综合各方评价得出最科学的评价方案。二是创新舞蹈教学评价内容。除了对学生的专业舞蹈知识进行考察与评价之外,教师还应通过即兴表演、舞蹈编排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舞蹈鉴赏、编排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素养,为将来幼儿舞蹈教学打下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和舞蹈教学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问题也制约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进程。为了能够给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师,推动幼儿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一定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规律,立足长远,要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工具丰富教学手段,逐步完善,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的评价等方式,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走向发展中的春天。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6

  【摘要】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阻碍学前舞蹈教育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与实践改革进行研究,寻找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特色培植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学前舞蹈教育的现状,对未来学前舞蹈教育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改进措施。这样对加强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近年来,陕西省深入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各个教育阶层尽其所能努力为之。然而学前教育的发展格局虽有“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工作要求,也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合力支持的良好局面,但多数公办幼儿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社会力量私人办园成为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无论哪种性质的办园在运行中都会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规划布局不清晰,经费投入不充足,管理体制不规范、师资渠道不顺畅的问题。随着本次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焦点访谈、随机问答、网络讨论、现场观摩等方法,发现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综合能力和活动编排能力要求突出,尤其是希望幼儿在参与、协调、展示、运动、精神、健康、技能等方面快速提高。分析探究这一系列问题,项目组成员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为切入点,从施教者自身专业学习的根源逐一辨析。以陕西省为例,学前专业的公办兄弟院校只有: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等。而现阶段幼儿园中教授幼儿舞蹈类教师多为学前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或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前者在校学习阶段,学校课时设置注重学前基础知识,粗略的将学前舞蹈专业课当做技能课,学生对各舞种教学内容深入掌握不够,只能学习基本的律动、步伐和动作组合,对庞大的幼儿舞蹈知识系统不能深入了解。而后者作为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又缺少系统的学前专业知识,对幼儿舞蹈的教学系统理解甚少。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背景下,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开展情况

  通过深入高校调研,项目组成员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开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多是以学习芭蕾基本功开始,中期递进为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的顺序进行,最后阶段学习幼儿舞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前期的舞蹈基础课不能与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联系贯通,违背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缺失舞蹈理论、舞蹈创编的元素,缺乏幼儿舞蹈的系统性融合。二是课时安排不够饱满。由于学前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基础课程设置较多,使得艺术技能课必须压缩相应课时,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具有庞大体系的幼儿舞蹈教学未能真正透彻的领悟,以至于职后在园中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时会出现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不重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不系统、教学环节不清晰等问题。三是专业教学技能弱化。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教研创新停滞不前、科研意识能力匮乏;专业教学经费难以落实、教学资源配置欠缺;教材教学设施陈旧、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四是理论实践相互脱节。作为高校的艺术课教师,很少有机会进入幼儿园实体,了解幼儿园在舞蹈技能、教学理念、办学思路上的实际需求;在创编课程中实用性大于全面性,以点带面;未能将幼教教师的职前教育培养与职后技能提高相对接。综上,各高校应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加快舞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舞蹈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从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加快课堂教学与改革、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与目标等方面持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校学前专业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以培养高素质、多才艺、实用性人才为目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普及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创编知识,提高学生从教能力、艺术素质和综合实力。

  (一)加强学科建设,突出艺术方向。首先,学科建设应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条件的现状出发,充分体现当代学前专业特色,突出舞蹈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在校学习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幼儿舞蹈美学观念、鉴赏和创造舞蹈美的能力。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后可能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会产生厌学、畏难情绪,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给与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寻找正确的舞蹈学习方法、建立舞蹈自学的学习路径。这是舞蹈学科教学的难点,亦是重点。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应开设艺术方向模块,在强调学前专业特色办学的同时,强化艺术专业性,课堂涉及幼儿舞蹈知识的全部内容,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的用具,也可为学前专业学生课后进行幼儿舞蹈创编及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整合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为了适应学前教育行业快速发展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应对课程进行滚动修改,建立“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技能传播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训练方法和能力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条件的现状出发,在每学期各舞种的学习内容中,融入幼儿舞蹈基础知识、创编理论与技法、创编实例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由简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实用性。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思路到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逐步形成先进完善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确立特色教学目标、合理构建教学理念。教学中要确立具有幼教特色的教学目标,结合舞蹈教育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单一的专业课程变为多维的人才塑造课程,把“教学与教育”有机的融汇贯穿于课堂之中。着重进行学生“六力”培养,即:意志力、协调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创造力。力求在舞蹈专业课堂上解决专业技术与艺术审美的和谐统一、学生专业与实践能力的协调统一,脑力思维与体力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2.实行特殊教学模式,稳步提升教学质量。舞蹈课教学中采取专业性、互动性、兼容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舞蹈传统单一授课方式,逐渐转换为深层次的专业综合教育,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业务实践,突出互动教学的方法,逐步深化教学法在日常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在教授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以“今日学”促“明日教”。采取兼容并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实地观摩、演出创编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完善传统舞蹈教学单一授课方式。

  3.拓宽教学管理思路,塑造完美教师形象。坚持教研活动,在思想上不断提醒教师要以自身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在专业上,要求教师不断充电,提升专业技能,拓宽教学思路。确保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探求灵活教学手段,提倡实践促进教育。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舞蹈基础不同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将精英教学和大众教学相结合。除不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外,还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演出、比赛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考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渴求学习动力转变。

  三、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专业知识掌握全面。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言传身授”的教学为主,配有影像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用准确的肢体语言和细致的讲述教授舞蹈专业技能。运用提问、互相观摩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在技能课上主动思考、提问的能力。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搞“一刀切”,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少带多,分组练习,重点施教、个别辅导。在学生具有一定舞蹈训练的能力时,在专业课堂上加以舞蹈文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映像,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训练学生保持优美正确的体态,增强辨别美丑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其学习与办事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特色的舞蹈课程体系,强化幼儿舞蹈基本技能的学习。在最后幼儿舞蹈学习环节应适当增加对幼儿舞蹈、创编基础、幼儿舞蹈教学法等内容从理论到技术做系统的讲述,包含全部幼儿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幼儿舞蹈创编步骤、幼儿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过程等技能课程的课时比重,让学生必须学会幼儿舞蹈的常用动作、幼儿舞蹈的常用舞步、舞姿和记录方法、常用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园常用舞蹈的创编方法、幼儿舞蹈创编实例与分析,课堂上运用大量音乐游戏、表演舞创编实例,并从选材、音乐、动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实例分析,并给出了大量的创编实例与分析,易于学生掌握,课后还设计了大量的创编练习,以及课后思考,同时每章节均设有拓展知识,以及课后思考、练习题,练习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帮助学生综合掌握所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专业实用性。课程设置中,在进行幼儿舞蹈环节学习时,要树立学生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正确认识,突出强调规范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必要性。

  1.教学理念创新:加强学科内各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将专业课程中有关教育、心理、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纳入幼儿舞蹈课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和掌握正确的幼儿舞蹈教育观、价值观,让学生真正了解幼儿的“童心”、“童趣”、“童真”,为以后合理开展教学奠定扎实专业的理论基础。在原来单独的技能课基础上加入与幼儿园音乐活动、舞蹈游戏相关的内容,并开展“情景式”教学。让技能学习更符合学前教育特色,更具实用性。

  2.教学环节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舞蹈教学课堂上,强调幼儿舞蹈教学法的重要性,以课堂教学环节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①强调课程导入,将具有幼儿特色的各式音乐反应训练作为课程导入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自然的提示本节课的授课目标。②规划幼儿体系课程,在课堂过程中,加入舞蹈游戏,以“趣”为上课的主线。③思考互动环节,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有示范,有模仿。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来反映幼儿熟悉的内容。在提升对幼儿了解的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幼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与肢体协调能力。

  3.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环节中引入“模仿探索式教学”、“游戏互动式教学”、“亲子情感式教学”等新理念。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陌生到熟悉,引导学生在授课全过程始终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以提升幼儿表现力的自信心为自身开展教学的目的,实现由学前专业的大学生向幼教教师成功的转变。

  4.帮助学生解决幼儿舞蹈的教学目标,明确幼儿在各年龄段的幼儿舞蹈教学目的。小班:解决上肢、下肢的“单一律动”练习,以训练培养幼儿节奏感,按照一定的节奏规律进行单一的小组合练习为主,同时有计划的进行生活模仿练习。中班:解决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复杂律动”练习,促进幼儿从音乐中敏感地领会其节奏、内容变换,自觉产生与音乐节奏相适应的感情,并自然的、有节奏的通过身体动作与姿态表达出来。同时解决幼儿歌表演练习,在童谣、歌曲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来表达歌词的内容和音乐形象,边唱边念边表演,训练培养幼儿动作与音乐表演的和谐一致,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提高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为进一步学习舞蹈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大班:解决幼儿表演舞练习,培养广大幼儿学习、欣赏、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和节日表演的内容;通过舞蹈表演与观赏使幼儿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协调性、灵活性、秩序性、参与性的培养,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养成提高。

  (三)专业特色引导,教学与实践并重。舞蹈艺术是人体动态韵律美的艺术,舞蹈教学是美育和技能教育的学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秉承传统教学的特色,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自身优势,在教学中突出强调学生训练方法的培养,从宽泛的角度传授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专业技巧教学方面:把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作为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既使学生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理解舞蹈艺术所具有的时间、空间、力度的特征;又要使学生能使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增强对人体动态的感应力和敏感性,熟悉舞蹈的种类、艺术特征及相关艺术门类的特征,实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能力的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2.舞蹈文化教学方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舞蹈已不是简单的四肢动作,在我国的舞蹈学中,舞蹈文化已被提到较高的位置。我院舞蹈课教学结合学前教育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还进行了舞蹈文化的教育,通过专业课教师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基本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特征。

  3.学习方法教学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单传授专业技巧,还注重学生的自身艺术潜能的开发,将专业教学的方法融入专业课堂之中,使学生在进行专业课训练时,掌握简单的专业训练方法。在专业课堂教学上,将原有的“言传身教”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灵活多变的授课,利用一切可开发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潜力。

  4.综合知识开发方面:本课程在授舞蹈专业课过程中,结合运动生理、运动解剖、运动损伤等学科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知道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自我护理的知识。与舞蹈专业院校的专业课相比没有一味拔高专业技巧,从宽泛的角度去传授技能。符合幼儿教学的实用性技能。

  5.实践锻炼方面:做到边学边用,鼓励和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舞蹈实践的比赛和演出,在艰苦的舞蹈实践磨炼中,培养学生坚强、忍耐的意志力。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完成自身转变,并将社会舞蹈考级放入到教学考核内容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舞蹈基本技能的等级考试,使学生的幼儿舞蹈技能提升得到保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各级比赛、演出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考级制度,使学生及时了解校外舞蹈教学的新动态,使其在走向社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外出观摩,开阔眼界;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以对幼教专业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职前技能积淀的全过程。

  6.教师引导方面:应时刻督促、引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间断的接触幼儿,完善自身专业的先进导向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不断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开展状况做出分析,为学前教育学生在专业培养方面科学的起步、为专业学习创造有力条件。综上所述,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全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全面践行学前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具有“幼教”特色的教学理念,形成的独特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并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能、技能、体能、智能,完全符合学前教育教学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训练,为培养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储备幼教师资的后备力量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军.浅谈少儿舞蹈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李菁.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J].经济与社会发展.

  [3]黄式茂编著.幼儿舞蹈教学指导[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7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以人类的肢体语言作为交流渠道而展示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存在于三维空间中。不少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自身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纷纷在孩子年幼时便报了舞蹈班。这也说明了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性的培养舞蹈人才,能够促进幼儿自身艺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对学前教育的模式学生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专业知识与艺术素养是可以同时兼并与存在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艺术素养;教学模式

  舞蹈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假设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的授课教师。学生毫无主动性,那么这堂舞蹈课是不能顺利进行的,要想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得教学质量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让普通教学模式和舞蹈艺术两者能够相互交叉相互进行有机结合。

  1舞蹈教学现今状况

  培养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能力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框架主要的知识内容。这是以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专业方向为出发点的。

  (1)舞蹈课课时相对较少。按照目前各校专业舞蹈教学的情况来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学期舞蹈课时是相当少的,因为课时少所以要想提高舞蹈的技术性就有点难度,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无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舞蹈课堂上老师所教的舞蹈技能以及基础的舞蹈动作,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们无法胜任以后所要做的工作。

  (2)舞蹈素养需要提高。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们而言,艺术素养的课程设置对于他们的未来是充满未知的,学生们是无法预测到自己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会面对怎样的教学环境、将要接受怎样的教学任务,所以学生们就应该在在校期间尽可能的多为自己提升艺术素养而做好功课。详细概括就是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现今所提供的一切设施情况下,尽可能促进舞蹈课程素养得以提升,这样能够丰富学生们的阅历以及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

  (3)课程设置不合理。舞蹈课不像语文数学课程一样,舞蹈课程没有专业的管理者,也没有详细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所以很多学校出现了校方想给学生上几节舞蹈课就几节舞蹈课,舞蹈教师甚至不会在课堂上教学生们舞蹈,所以课程设置方面是存在着较大缺陷的,这也是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相违背的。

  (4)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学校并没有深入新课改的教学指导计划和内容,而是粗略的制定了一些舞蹈基础知识,会有许多学生存在舞蹈素养低、舞蹈表现力不足、模仿能力较低等情况。师范类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学生的知识与舞蹈体例要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通过分析以上的实际情况得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制定与专业互相符合的教学目标。

  (5)教材不规范或没有相适应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的舞蹈教材不规范,有的是没有相适应的舞蹈教材课本,好的教材是帮助学生更好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质量不高何以要求学生的教学质量高呢?大多数学校都出现了偏离教学实际、不利于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象。建议一定要改善教材不规范的现象,教材就好比战士手中的枪,缺一不可。

  2构建舞蹈教学模式

  学生们所上的每一门课程,无论如何都是要有合理的教学模式为前提而存在的,要想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那么要想学生们在舞蹈教学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构建一个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确保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乐舞融合的舞蹈教学。学生们更加喜欢充分感知和体验音乐,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配合音乐而达到有节律的肢体语言,能够使得学生们感受到舞蹈教学的趣味性,也无形中使得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达到了形体、气色、神韵和力量的美,舞蹈游戏也就是使得乐舞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2)“我要学”舞蹈教学。优秀的舞蹈教师,是绝对的能够起到带动性作用的,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合理并且正确的分析和揣摩学生们的心理,自身去运用各种巧妙的手段来调动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的内心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心理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技能探求的欲望。

  (3)构建德育与舞蹈教学相互渗透。舞蹈教学过程中是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舞蹈技能以及思想品德进行引导训练和教育的,之所以要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因为舞者之间是通过较量竞争来获得高低,舞蹈竞争使得学生们要面对竞争的结果,成功和失败学生们都要面对,教师还要教学生们如何尊重自己的对手,教学生们如何遵守竞争规则,如何承担竞争结果,这是一种对舞蹈教学的渗透,也是一种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舞蹈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学中开始普遍运用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给学生们的学习和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很多教学课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这对学前舞蹈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将实践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开始转变教学模式,开始学会把教学的时间主动权交给课堂上的任何一名学生,因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应用,都离不开实践。实践的主动权应该在学生手里,而不是在教师手里,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总结出经验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经验运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也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展开实践活动,也能在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体验感受教学效果,直视自己的教学不足和在舞蹈教学授课中存在的缺点,能够为下一堂舞蹈课程找到准确的方法。相关教学实践标明,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

  (5)理论巩固。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前面所学到的各种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消化和巩固,从而总结出自己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理论方面的不足可以自己慢慢地解决。因此,学生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样能够提高的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理论性巩固学习,学生们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实践当中,通过加强教育的持续性和得到更加有效的实际效果,也就进一步地加强了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力

  3结束语

  现如今,全国各地各大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飞速发展,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的功劳,也离不开各大高校每一个学前教育舞蹈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了舞蹈的教学理念,重新确立了教学思路,对科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寻,所以建立起了一套与新课程改革学前舞蹈教学相符合的学习模式,这也达到了具体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舞蹈教学达到了进一步的水平。舞蹈作为一种提升人类气质的肢体语言形式,是作为一种交流渠道而存在的。勤练舞蹈可以起到调整身形、锻炼自身气质、强身健体等一系列作用。舞蹈需要从幼儿抓起,而这一切的培养,就需要按照新课改课程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5).

  [2]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xx(4).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8

  一、新课改及小学艺术教育对小学教师素质的新诉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积极健康的职业人格

  传统的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一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成绩,学生的成绩不仅是考察学生优劣的标准,而且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参照。为了使天性调皮的小学生乖乖学习,提高成绩,打骂惩戒式的严加管教一度成为应试教育下的一种“时尚”,“严师”也因此成为小学教师的标杆。但随着科学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应试教育下基础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厌学严重、师生关系紧张、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抑、心理问题频发等,使社会和基础教育本身开始关注并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培养等学习成绩之外的教育指向。基础教育导向的转变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小学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大胆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幽默、诚实正直、开朗大方、情感稳定、善良宽容、待人热情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职业性格。因为小学教育段的儿童正处于人生基础发展关键期,教师的这些特质对于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2.小学艺术教育急需能胜任舞蹈艺术课程的专兼职艺术教师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受过专业化、系统化艺术教育和培训的艺术课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小学教师队伍中的艺术教师对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兼职”艺术教师的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在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艺术教师,很多小学进入课程表的艺术课程形同虚设,敷衍了事、雀占鸠巢的现象屡见不鲜。艺术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基础艺术教育的瓶颈,使得小学舞蹈艺术教师或具有一定舞蹈艺术基础的学科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培养具有积极健康人格的小学教师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舞蹈学习对学生人格体系的核心——自我概念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研究对象为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分三类:第一类为舞蹈专业组,此组大学生均为舞蹈系学生,开有专业舞蹈课,且每天都有1小时以上舞蹈练功时间;第二类为舞蹈兴趣组。此组学生为非舞蹈专业的舞蹈兴趣班或舞蹈队的大学生,每周有2次左右的舞蹈培训课,每次90分钟,偶尔有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第三类为普通学生组,即非舞蹈专业的其他专业大学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测验结果显示:

  1.舞蹈学习对大学生生理自我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的学生与普通组大学生在生理自我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是因为舞蹈学习过程中涉及了软度训练、形体训练、技术技巧训练和舞姿训练,学生通过这些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塑造了优美的形体,培养了优雅的气质,加之他人的积极评价,自然会使得形体和气质得到良好修饰和改善的大学生对生理自我的认知趋于积极。

  2.舞蹈学习对大学生道德伦理自我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的学生与普通组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舞蹈专业组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组的大学生。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美育价值早已为人所认同,即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美妙的形体、动听的音乐、炫丽的服饰,营造一个“美的世界”,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对心灵的涤荡,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这些对于大学生道德的发展无疑具有隐形的教化作用。正如同我国西周的乐舞,人们通过乐舞能得到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达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3.舞蹈学习对大学生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二级维度和整体自我概念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组和舞蹈兴趣组在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二级维度上得分极显著地高于普通组大学生,舞蹈专业组在全量表上的得分要显著地高于舞蹈兴趣组。这一结果表明舞蹈学习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舞蹈学习对自我形体、气质的塑造,以及专有的舞蹈特长,能促使个体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种来自舞蹈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会泛化和影响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整体自我的认同与悦纳,对自我产生更积极的认识评价,进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4.舞蹈学习时间长短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具有积极的贡献

  分层回归发现,舞蹈学习的时间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可以依此进行推论,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时间越长,对其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越有促进作用。因为一般而言,舞蹈学习者的形体和气质会随着舞蹈学习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和提高,时间越长,良好形体的塑造越明显,精神气质也越佳,由此带来的对自我的积极体验也越明显,这都会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从实证研究结论不难看出,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不仅对培养合格专兼职小学舞蹈艺术教师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具有积极健康人格的小学学科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能够胜任小学舞蹈教学的小学艺术教师

  1.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小学舞蹈教师

  艺术素养是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的,通过对人的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而建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包括艺术感知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等。高师舞蹈课程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高超舞技的舞者,而是要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健康向上的艺术情趣,进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和表现能力,最终使学习者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了良好艺术素养,在将来的小学舞蹈艺术教育中,则更能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包括学生。他们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美”,他们会将自己发现的美好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共同分享。学生在教育者营造的“美”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积极健康地成长。

  2.培养具有良好舞蹈表演能力的小学舞蹈教师

  舞蹈表演能力是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节奏化、韵律化、情绪化、戏剧化等表演手段来表达思想,表现现实生活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小学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决定了其展示给小学生舞蹈作品美感的程度,是对其最直接的美感刺激。加之孩子天性的模仿和对美的追求,教师通过舞蹈表演展示的形体美和舞蹈美也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回答“要表演什么”“如何表演”“如何使表演生动形象”三个基本问题,满足将来小学舞蹈艺术教育的实际需求。

  3.培养具有较好舞蹈创编能力小学舞蹈教师

  小学生思维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舞蹈艺术教育定位更多的是以具体的舞蹈形象为载体的舞蹈审美教育,而不是以舞蹈理论知识为载体的知识学习。加之儿童舞蹈主题的生活化、趣味性、自娱性的特点,使得就地取材、随机取材进行儿童舞蹈创编表演成为了小学舞蹈课程教学的重点。于是作为一个小学舞蹈教师,只有掌握相当程度的舞蹈,尤其是儿童舞蹈创编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小学舞蹈的教学工作。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正是将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培养未来合格的专兼职小学舞蹈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小学舞蹈教师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课程的师范性。具体到舞蹈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会跳舞的学生,而且要培养会进行舞蹈教学的能力,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对于未来从事小学舞蹈教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其未来要面对的是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远不够成熟的小学生,因此,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通过强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亲切性来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无论是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首先要求表达准确,切不可似是而非,造成歧义误解;其次是生动,生动的表达能唤起小学生的兴趣,减少舞蹈训练中的枯燥无趣;最后是亲切,教师的语言如果过于生硬,神情过于严肃,学生非常容易发生情绪的抵触和心理的逆反。因此亲切的语言,尤其是符合小学生语言习惯的亲切表达,在生硬的舞蹈技能训练中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2)评价反馈能力

  评价反馈能力是指教师对小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将评价内容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的能力。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指导他们对动作技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使学生建立形成性评价的意识,掌握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同时,强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渠道,以及评价反馈艺术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9

  随着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当前教育理念已逐渐发生转变,素质教育被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使得我国教育教学迈入新局面。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其对幼儿学习舞蹈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成为当前高校需要考虑的重点。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地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希望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水平。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本文对地域文化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融合进行讨论,以此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提升。

  1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思想

  时代虽在不断发展,但任何时候幼儿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涉及到幼儿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素质能力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幼儿舞蹈教学不仅是教给小孩子舞蹈技能,更需要通过舞蹈来引导孩子认识文化的内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培养出技能与思想同样过关的高校生。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堂设置过于重视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却缺乏重视,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练习舞蹈,而不会向学生介绍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思想,这样使得学生慢慢淡化了了解舞蹈作品的想法,失去了对舞蹈文化精髓钻研的兴趣

  1.2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和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和发展,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已经开始转变思想。但舞蹈教学内容目前仍然维持传统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也比较单一,不能突出特色,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机械性地进行舞蹈技能训练,而缺少文化思想的涵养。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区别于其他舞蹈专业的内容,也不能和社会上的文艺团体相混,舞蹈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素质,所以在高校教学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全方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固定,逐渐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所差距,也不能满足当前新一代个性鲜明的学生的需求,这是目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学院不同,这里的学生既是学生的角色,也是未来幼儿储备教师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舞蹈水平,还应该学习其他教学内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包括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编导等多个部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学生刻苦练习。但在学习中,舞蹈教学常常忽视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个人舞蹈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为了以后学生投人到幼儿教育事业中必须考虑的。然而,当前各个高校的舞蹈教学几乎都采取了同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对特色地域文化的考虑,使得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都形成了统一的固定模式。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对舞蹈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揣摩。

  1.3舞蹈教学中文化渗透程度低

  我国舞蹈种类繁多,很多舞蹈类型都与特色地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民族舞,就是汇集我国少数民族智慧的传统艺术。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高校很少从文化熏陶角度设置课程,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具备地域特色的学生,也

  难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学前舞蹈教学如果不能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很难使学生掌握地域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将来学生去到不同地域的幼儿教师岗位上,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教学能力。

  2加强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融合的对策

  2.1引入地域文化,丰富教学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将地域文化融人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的舞蹈类型都极具民族特色,除汉族传统类型的舞蹈外,很多舞蹈都涵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引人课堂,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们感受到将地域文化与舞蹈进行融合后的魅力。学生们通过二者的融合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提升舞蹈技能水平。高校可以邀请地方文化名人到校开展教学讲座,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地方文化艺人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对地域特色文化内容与风俗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可以为学生介绍每一个区域的舞蹈特点,甚至可以亲自为学生表演一段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2.2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开展多样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极为必要的,所以高校应该不断地探寻将地域文化融人舞蹈教学模式中的方法。课堂教学能够直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课外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具备地域文化气息的地方,感受文化的熏陶,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布达拉宫,亲自感受藏族神圣之地的魅力,从中体悟藏族舞蹈的特色,提高学生对藏族舞蹈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准备具有特色地域文化内涵的课件,将一些民族活动制成视频或,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域中举办的盛大活动,感受舞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会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2.3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创新高校舞蹈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同样的基础教材,编导课程、民族舞课程、幼儿舞蹈课程等的教学内容也大致一样。这种统一的舞蹈教学,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缺少特色,对未来培养幼儿造成不利影响。就像不同地区饮食、穿衣风俗不同一样,在有差异化的区域,舞蹈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积极引人地域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感悟力,促使学生在地域文化熏陶中获得灵感,将来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幼儿,使地域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

  2.4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地域文化影响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但是又会对整体的传统文化有所影响,身为中华民族一员,高校学生应该继承这些民族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抓住先机,向学生宣传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介绍其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对地域文化的钻研和探究,提升舞蹈创作能力,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3结语

  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培养出具备文化涵养的储备教师。将来这些储备教师通过地域文化魅力和舞蹈魅力向幼儿进行耕耘和熏陶,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0

  就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来讲,依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舞蹈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对舞蹈课程的学习掌握其相关技能,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对舞蹈教学进行改革,对舞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使舞蹈教学趋于完善,其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和暴露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国内部门高职院校受限于自身的办学经费、硬件设施以及师资的薄弱,因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难以确保预先设置好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真正地达成。同时,受前述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任课教师无法获得来自学校的资源支持时,其所能做的便仅仅是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单一保证,而罔顾人才培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此外,部分国内高职院校仅仅将舞蹈类课程设置在选修课之内,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加以选择,如此一来,使得作为选修课的舞蹈课程无形中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教学质量也就无从保证。还有就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的科学设置方面亦存在问题,此种问题多表现为:这些院校在舞蹈课程的开设时,过于注重和凸显专业主干课,而未对其它交叉性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诸如舞蹈心理学课程等,由此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专业舞蹈教育过于偏狭,不利于学生成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舞蹈人才。

  (二)理论知识学习同专业技能训练未能实现科学的对接

  从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其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舞蹈应用人才,即,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演出经验、舞蹈表演技能以及舞蹈编排能力。有鉴于此,高职舞蹈专业必须注重对学生展开系统的舞蹈专业技能实训,以此达成现代舞蹈人才培养目标。然而从国内高职舞蹈专业的生源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此前于中专、艺校就读,还有部分学生自普通高中升学而来。但无论学生此前就读于何种类型的学校,其共性特点表现为文化知识较为欠缺。如若高职院校未能实现对理论知识学习同专业技能训练的科学对接,则必然使升入高职的学生此前存在的理论知识不足的缺点被进一步放大,这样也将导致学生因理论知识素养的不足,影响到其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

  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是能够激起学生极大学习兴趣的关键。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训练方法单一,而且专业性较强,可能会导致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二、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思路

  高职院校应当鼓励舞蹈专业教师进行大胆地教学方式创新,以此为培养现代舞蹈人才奠定基础,具体可以从下述方面着手实施教学改革:

  (一)注重对舞蹈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以往高职院校多习惯于对舞蹈专业课程加以细致地学科划分,这样做的不利之处在于:易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舞蹈教育过程中出现偏科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舞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时,应当注重对内容相似或接近的课程类目加以整合,从而达到课程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以此帮助学生通过此种课程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舞蹈艺术类的课程应以此门课程为主,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舞蹈艺术类必修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同时也为选学其它门类的舞蹈扩大了空间。还有就是,高职院校在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落实好艺术素质教育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专业舞蹈主干课程之外,开设交叉性课程,如舞蹈心理学等课程,从而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

  (二)强化舞蹈实践教学环节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因此,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应当强化舞蹈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获得将所学到的舞蹈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契机。如:专业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所习得的知识进行舞蹈动作的自由编创,对传统舞蹈表演剧目加以改编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能够夯实所学,并且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清醒地认识,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有意识地补足和提升。

  (三)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舞蹈专业教师要善于总结既往教学的得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如舞蹈专业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组织课上教学,为学生提供观摩舞蹈名家表演的契机,使学生在观摩地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吸收、揣摩和借鉴舞蹈表演名家的动作与经验,进而能够为己所用。舞蹈专业授课教师还可以制作结合某一舞蹈动作,制作微课教学资源,供学生下载观看使用。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习动作的兴趣会更高。另外,由于舞蹈教学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因此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多元化,避免重复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对舞蹈训练产生倦怠感。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舞蹈训练方法,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舞蹈进行训练,增加舞蹈训练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对舞蹈的长期学习中,保持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之中。

  三、结语

  以上,我们从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入手,对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思路展开了研究。新时期,高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林林总总,面临的机遇也比较多,为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分析问题,创新思路,改革教学体制,激发学生兴趣,努力教好学生,以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气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成长,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以适应社会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还需要舞蹈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周黎.激励性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1).

  [2]佘符甜甜.浅析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J].科技展望,20xx(07).

  [3]刘佳.从“课堂”到“舞台”——“表演式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xx(Z1).

  [4]董艺林.大学舞蹈教学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J].音乐时空,20xx(23).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1

  摘要:幼儿舞蹈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多种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幼儿舞蹈课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利陶冶学生情操,并且让学生具备能学、能教、能编、能跳的舞蹈表演和创造能力,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可以成为更加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舞蹈教学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研究

  一、幼儿舞蹈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水平,并适应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需求就尤为重要。幼儿舞蹈主要是指幼儿利用身体动作、语言结合音乐,以喜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的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幼儿情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舞蹈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并非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为了通过幼儿舞蹈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幼儿教学工作,所以,在学习幼儿舞蹈课程时,应树立好正确的目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本持注重审美,淡化技术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就是提高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从而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要具备表现美的能力,将所学习到的舞蹈以优美的方式展示出来,舞蹈动作要求能够更好的感染他人。最后,要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幼儿一般很难具备按照要求完成一套舞蹈动作的能力,但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所以高职学生也应注重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不缺少美的元素,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的能力和接受美的能力。

  三、有效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教学内容避免陈旧,注重创新

  为了教学更加方便,在教学内容上,很多教师会采取临摹以往作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起到方便教学,省时省力的目的,但如果一味选择以往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间一久,难免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动脑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作品的创新性,不能默守陈规。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创编或者改编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在创新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多想、多观察、多练习,通过对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自己编排舞蹈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并将优秀的舞蹈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不断涌现,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时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在以往的教学当中,通常都是以教学的次数和学生练习的数量决定教学质量的,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获得幼儿舞蹈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以情感作为教学的支撑,注重学生的感受,以提高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学习的热情,并将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将浅层的、容易转移的兴趣培养成长期的由衷的爱好,让舞蹈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喜恶,按照学生的要求和特点对课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兴趣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路、启发智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作品。

  (三)重视教学过程和学生体验

  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也要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学生体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学习舞蹈、演绎舞蹈、编排舞蹈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因为幼儿舞蹈这门课程并非是一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所以学习的过程更加重要。同时,学生的体验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情绪和音乐相结合,从内心出发体会舞蹈动作,结合幼儿阶段年龄特点制定舞蹈动作,让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更加符合幼儿舞蹈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四、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体系研究

  (一)教学体系创新基本原则

  教学体系的创新应遵守科学性原则。舞蹈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全身各个部分参与其中,并且具备一定的运动强度。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并且年龄较大,骨骼发育定型,也不适合进行难度较高的舞蹈教程,所以,在教学体系和方式创新方面,应结合科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幼儿舞蹈课程。同时,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时代特点,只有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能避免被社会所淘汰,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未来从业后具备新时期标准的舞蹈技能。所以,教师应多选择新时期幼儿舞蹈元素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新的舞蹈技能。例如,当前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利用舞蹈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利用动作开发智力,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心理学要求,创编出具有更强教学效果和丰富内涵的舞蹈动作。舞蹈教育是塑造个人性格的过程,利用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更好的丰富学生舞蹈表现力,从而开发更多新型舞蹈元素。因此,舞蹈教学在方式手段上应避免一味沿用传统方式,教学模式应避免固化,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

  (二)教学内容安排研究

  教学内容在具体安排方面,笔者根据幼儿舞蹈教学规律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利用四个阶段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幼儿舞蹈学习和掌握能力的目的。第一阶段,舞蹈基础课程训练。在基础舞蹈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古典舞蹈课程作为启蒙,让学生感受音乐律动和舞蹈元素,锻炼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动作开始训练,逐渐掌握组合动作,加强分解动作的练习,从而更好的放松学生身体,以便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将简单的舞蹈动作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避免学生因动作太难产生负面情绪。第二阶段,在教学中加入民族舞内容。我国民族舞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在加入民族舞作为教学内容前,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非让学生掌握多么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强调在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和表演形式的魅力,提高学生肢体的表达能力、舞蹈种类辨析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第三阶段,幼儿舞蹈强化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性更强,应着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对幼儿舞蹈动作特点和基本舞步能够做到熟练掌握,提高学生将舞蹈知识融入幼儿舞蹈教学当中的能力。第四阶段,加强舞蹈实践。幼儿舞蹈的实践培养主要包括舞蹈教学和舞蹈编排,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幼儿舞蹈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并且根据不同的主题,编排各种类型舞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加胜任幼教工作的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所以,这一课程的主要内涵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应以幼师专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2

  【摘要】从体态律动的角度来看,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是将身体动作、情感和音乐融合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思维、视听、情觉的共同进步。基于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得出结论该教学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与此同时对于舞蹈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探索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艺术类高校实际教学之中的应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舞蹈教育;音乐;构想

  从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角度来看,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育能够很好地适应地域文化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本校为例,大多数舞蹈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都以幼儿园、小学、各类培训机构为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要具有较好的教授幼儿舞蹈体态、表演组合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有编创、教授幼儿舞蹈律动的能力。尤其是即兴表演与编创舞蹈的素养,这是每个舞蹈教师都应该具有的基础能力。从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角度来看,尽管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教育系统,但是其教育理念同样可以应用在各种艺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应用这一教学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效果。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概述

  (一)体系的由来

  著名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了该教育体系。1892年,他所从事的职业正是音乐理论教学,并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全新的学说。依据他的观点,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音乐性,实际上这违背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律动息息相关,律动又和人们的运动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说,一味地传授音乐知识而不与身体运动联系在一起,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观点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音乐领域,被普遍运用在戏剧、舞蹈、音乐治疗、康复领域等方面。

  (二)体系的教育理念

  达尔克罗兹最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体态律动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将身体联系和音乐充分地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充分脱离传统理念的约束去感受自由律动。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将运动感觉内化,进而形成一种听觉意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生基于自身体验,立足于情感与理性的角度,将身体转换为一种诠释音乐的乐器。与此同时,达尔克罗兹还充分强调了“即兴训练”的意义。他非常关注即兴创作,提出这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是培育音乐家能力的关键。即兴练习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挖掘创造潜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独创性

  通过达尔克罗兹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将音乐和体态律动充分结合在一起,理论成果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差异,并不仅仅从声乐、乐器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他的分析成果大胆挑战了传统思想,将音乐与和身体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身的体态与动作,把握音乐情绪、韵律并做出自然的反应。他带领学生充分挣脱了旧思想的约束,注重身体的自然状态,指出我们应当顺应音乐去体会自然的节奏与律动,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

  2.原本性

  学者蔡觉民通过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分析了达尔克罗兹的观点。音乐的根本就是对于情感的一种表现与反应,人们通过身体表达内心世界并将其转换为音乐,可以说音乐来源于此,因此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馈。事实上,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引导人们充分认识音乐本能,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体验。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感受,引导其通过感受音乐来挖掘内在的听觉。他较为注重音乐教育对人们感受的影响,引导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进一步体验艺术作品的力量。

  3.创造性

  众所周知,达尔克罗兹认为即兴创作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是培育音乐家的重要一环。他提出学生应该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依据他的观点,学生的音乐表演绝不是对于老师演奏的机械模仿,而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基于即兴表演将内心的深刻感受变成音乐。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音乐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节奏训练、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其中,身体节奏训练为核心内容。他相信“生命的成长首先来自感官感受和印象,所有感受和印象的获得都在于运动”。这句话也可以说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系统核心思想的起源。其课程结构中也含有与声音以及人体运动能力相对应的表现元素,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把自身所感受到的声音感觉和人体的肌肉感觉结合起来,把听力与情感、情感与动作、动作与思考等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声音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情感思维能力等。

  三、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的视唱练耳

  达尔克罗兹指出:“所有的音乐练习都应该以听觉为依据,而不仅仅是音乐模仿和数学计算上的练习。因为听觉才是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的重要依据。”而在任何和音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都需要具备优秀的视听才能。此课程体系将视唱与听觉的练习紧密结合了身体节奏练习教学和视唱练耳的传统教学内容。在视唱练习教学中,固定唱名法是训练学习者绝对音感的主要教学手段。主要的教学原则是以手势为纽带,联系声音和音符,最后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理性的音乐教学内容。这是一个理性到情感,再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其内容主要分为十三条力量规则、十四条短语规则和七条重音规则,比如所有向上的旋律都必须以加强的方式演唱,而向下的旋律必须以衰减的方式演唱等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习者正确掌握音符并迅速采取行动。

  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舞蹈教育专业中推行的意义

  在目前课改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达尔克罗兹教育思想对于舞蹈教育专业教学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一)从培养方案上看

  舞蹈学(师范类)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舞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以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专业艺术人才为目标,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通过与院团、学校等协同育人,构建了“素质模块+专业模块+职业模块”的育人机制,实现能教、能演、能编、能导的综合型舞蹈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艺术实践机制与艺术实践载体的不断创建,推动了本专业“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人才供给与改革,开辟了“嵌入式”的舞蹈人才输出道路。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区域文化产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并且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符合职业发展需求,适应基础教育和适应区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从培养目标上不难看出,现在的舞蹈学师范毕业生不仅要在舞蹈专业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在综合能力的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衔接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在舞蹈学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的教学一直都在走知识融合路线,避免单一知识的输出,要求专业老师在基础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逐步把单一知识点转化融合到学生本专业学习中。在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推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从专业课程特性上看

  在所有舞蹈课程中,舞蹈与音乐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对于舞蹈教学而言,主要发挥着提示节奏、渲染气氛的作用。不论是舞蹈基本训练还是各种舞蹈组合,都需要音乐进行辅助,从而更好地培养情绪以及优化教学效果。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组合,舞蹈可以充分唤醒人们的情感表现,充分发挥其对于舞蹈动作的感受。在课堂上,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教学动作的层面,还要通过自身的感受去表现动作,将舞蹈感情传达出来,增强自身的舞蹈感受能力,从而强化舞蹈表现水平,增强舞蹈感染力,这与达尔克罗兹的思想不谋而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舞蹈课程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与舞蹈教育专业培育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从就业方向上看

  人培方案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舞蹈学、舞蹈表演、群众舞蹈辅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成为能够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教学、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舞蹈专业人才。同时方案还要求本专业毕业生5年后要达成6个目标预期: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能够进行中小学项目的教学工作并能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展演、比赛中的问题;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在一个由不同角色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以领导者身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舞蹈教学、舞蹈教学研究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现阶段的中小学舞蹈教学依然没有独立成为一门课程,还是以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这就对毕业生的音乐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舞蹈教学能力,还要有音乐和舞蹈结合教学的能力。显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推行,无疑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平台,拓宽了就业路线。

  五、在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构想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主要是将音乐和体态律动充分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舞蹈教学过程也是同样的原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一套固定动作,这就缺少了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过于机械化。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充分唤醒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感受与反应能力。教师要注重音乐教育本身自然触及人们感受的部分,使学生通过艺术活动,更好地体会艺术作品的情感。从即兴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音乐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学生应该具有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同时也要懂得怎样更好地创造音乐。而对于舞蹈来说,音乐又是非常关键的表现要素。对于怎样将该教育体系应用到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中,笔者提出了以下设想: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该注重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结合;从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造与表现舞蹈的水平;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通过达尔克罗兹教育理念制定考核评价方式。

  六、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科特征建立教学思路,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实践性,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注重感觉,同时还要将其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灵活应变,用心感受,充分考虑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摸索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意义,并进行推广。在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推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只是对这一教育体系融入舞蹈教育专业做了初步的设想,具体的实施操作还需要对该教学法如何合理地应用到舞蹈教学中进行深层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亚鑫.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D].大理大学,20xx.

  [2]王韵.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江汉大学,20xx.

  [3]陈蓉.论音乐教育中动作与音乐的关系与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xx.

  [4]李茉,保罗·希勒.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体系对传统教法的革新与发展——世界体态律动教师联盟主席保罗·希勒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xx,47(04):3-10+110.

  [5]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3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着课程构建不协调、课型单教学模式不符合专业需求等问题。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发现之后,我们可以借用网络技术中的“链接”概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可创造出一种合作、探究和开放的音乐教育舞蹈教学模式。

  —、课型间形成“思维链”,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程序框架的构建,是舞蹈教学课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高师舞蹈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或曰形体训练,多采用“传递——接受式”的“口传身授”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当期望学生在短时间掌握_定的知识时还比较可行,但舞蹈教师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形式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此提出“五种课型教学法”,即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创编课的设想,以上几种课型虽然都可以独立成_门课,但是各种课型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理论课为其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实践课又能映证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和提出的观点,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指导讨论和创编,观摩课为创编课提供素材,丰富所学知识等,各种课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各课型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构成“思维链”,_堂有效的舞蹈课就应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有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有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舞蹈作品分析、情景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最后,要注重多重性的能力培养,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操作和专业知识运用上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舞蹈素养需求接轨。

  二、教学内容形成“知识链”从体验型向探究型教学模式发展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舞蹈开放式教学更应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舞蹈实践,以及对舞蹈信息资料的分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包括意志、毅力、信心、兴趣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内的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里的“体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研究的方法(或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模仿学习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是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需要的_种新型舞蹈教学模式。

  比如针对一节汉族民间舞课,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特色具代表性的汉族舞蹈片段或优秀剧目,并鼓励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自由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关注动作,有的关注情绪表情,有的关注道具服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个体关注问题的不同,让大家自由组成若干个探究小组,自主确定探究的内容。如汉族地区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民族音乐的特点、民族舞蹈的风格、舞蹈动作的特点等,并引导学生运用书籍、影视、网络、社会生活等资源,通过观赏、体验、回忆、讨论、分析、查阅、调查研究等多种探究活动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去展开探究。在综合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1步分析、掌握舞蹈的体态动律以及基本动作,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_步分析和体验汉族民间舞的舞蹈语汇及其风格,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体验这些文化因素对汉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链”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形成“教”与“学”的“链接”。

  首先是舞蹈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链接。如在学习藏族民间舞踢踏动律时,让同学们找下楼梯时,膝盖放松、身体重心向下的律动,为的是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找到动作感觉。这时让他们想象:在楼上听到朋友在楼下呼喊,急急忙忙下楼梯时的膝盖颤动。这样通过把舞蹈动作放回曰常活动中去的启发式教学,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增加舞蹈表现力。同时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动作产生的源泉。这是学习舞蹈动律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学生活动与教学相链接。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活动,践行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如舞蹈元素中的步伐学习环节,在同学们学会步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队列、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的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编创和组织策划能力。

  最后是知识内容与情感的链接。有诗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诗把舞蹈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抒情性是舞蹈的表现要素,也是把音乐中的情表于形的重要手段,舞蹈和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如舞蹈基本训练采用歌曲作为伴奏,让学生学会用艺术加工过的肢体语言去诠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表演打下基础。

  四、教学手段中形成“信息链”推进教学模式的曰益现代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记住、掌握和运用知识。教育心理学则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够获得65%的知识。多媒体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再将这些内容有机组织、安排、结合在_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的,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让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多方位的空间,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与记忆。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关键,现代化手段不仅可以使舞蹈实践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它的重复再现功能也为学生进行模仿、对照练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开展其他的舞蹈教学活动,如利用电教设备开展舞蹈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舞蹈鉴赏课,利用DV录像保留舞蹈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等。在基础训练课中如果让学生从录像中看到自己,便对自己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也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教学资料。

  另外,过去学生了解知识只能依靠单一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但不论是哪本书还是哪个人,知识的容量和广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在信息飞快传递的时代,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善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抠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扩了学生的眼界,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学子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学会搜集、查找、运用这些资料,响应“终身学习”的号召,让这些资料成为无尽的知识财富,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002.

  [2]蒙妍“体验一探宄”教学模式在高师舞蹈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研宄[J].梧州学院学报,20xx,(4).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4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许多综合性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类专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但由于舞蹈类的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学习内容,对综合性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本文对舞蹈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在20xx年9月颁布了新的高校专业目录,其中的新增艺术类学科对许多高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200多所艺术院校将舞蹈类专业开设为一个单独的教育专业,这说明我国的舞蹈类专业已经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分支,这对综合性的大学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 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多所综合性大学的舞蹈类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很多的教育方向,有的高校将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舞蹈精英人才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有的高校则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培养高水准的复合型舞蹈人才。由于教学目标不同,导致高校的舞蹈类专业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据统计,在现有的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教学中,通识教育在教学课程和学时中仅占25%左右,而其他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则占据了全部课程的75%。这说明高校在进行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上,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类的课程中,理论课只占据了20%,而实践课程则占据了整体专业课程的80%。

  而在教学形式上,大部分的高校舞蹈类专业的学生通识课程是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而设定的,同高校传统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一致。对于这一类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一些单独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在最后的试卷考试中,高校对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考核标准一致,而不会对舞蹈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特殊的照顾。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所有的课程都是由舞蹈类专业学生所在院系自行安排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够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将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个发展战略能够深入到每一位民众心中,高校应该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将该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我国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青年一代推动的,青年的价值观往往能够影响未来我国整体社会的价值观取向。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发展时期,能够很好地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青年自身的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为了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在这一时期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对于入学时年龄较小的舞蹈类学生,其价值观的形成才刚刚开始,价值观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在学生入学时可以对其进行学前教育,将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相关行为准则告诉学生,使其在入学时就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然后,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遇到问题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使其能够真正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另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和年级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价值观。

  2.重视法纪观念教育,强化制度建设,督促学生遵纪守法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法纪观念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堂的教学将一些纪律观念传输给学生,然后通过一些通识教育内容对其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纪观念。

  而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制度的执行,教师可以根据学院和班级以及寝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使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同时还能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从而提高制度在学生执行中的效率。此外,教师可以对学生周围发生的一些实际事件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3.以“三观”教育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时间和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且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和社会进行接触,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价值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另外,由于学生此时心智成长较快,教师和院校的影响往往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规划,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规章和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使其能够正确树立人生的发展目标,然后通过一些心理教育和时间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和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在大学生活中能够尽快适应,提高生活能力。

  4.立足职业发展方向教育,以就业作为学生的培养导向

  对于高校来说,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会从事表演和一些艺术教学类的工作,其他的一些工作领域则很少有学生涉及。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会招收一些舞蹈类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从事办公室的文职工作,在企业开展一些节日活动和庆典时可进行舞蹈表演,提高企业的文化氛围。

  因此,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就业问题,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将传统教学中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构进行一些调整,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这种课程结构的改革,既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会遗落,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工作中的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校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

  5.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教育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行业,其对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需要尽快建立专门的思政队伍,从学生骨干和教师队伍中选择具有较高能力的人才组成专业的管理服务人员,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局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能力。

  三 总结

  舞蹈类专业是我国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新兴专业,其设立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能够解决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高校需要大力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另外,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合格素质的专业人才,教师在进行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身工作的最高标准,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要求,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其中包括:舞蹈专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教育复合专业等。就以我省而言,在1997年阿坝师专首先创办音乐舞蹈教育专业后,西昌师专、达县师专、康定师专、成都师专等也从本世纪初先后开办了音乐教育或音乐舞蹈教育专业,就连非师范的综合性大学也不甘寂宽,如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南民大、西南科大等都先后设置了音乐或舞蹈专业。从目前情况看,舞蹈教育的发展势头十分良好,专业逐年增加,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髙,使人们看到了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需求的强烈愿望和高校音乐舞蹈的良好前景。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淸楚地认识到,我国高校的舞蹈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些方面的缺憾甚至直接关系到舞蹈教育的前途和生命力。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本校音乐舞蹈专业教育之课程设置等,就音舞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与培养规格、教学理念、教学质量等相关问题谈谈本人的实践认识。

  一、高师音乐舞蹈教育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髙校舞蹈教育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各艺术院校,特别是髙等师范院校艺术院系相继设立了舞蹈专业或音乐舞蹈教育复合型专业,至今已步人了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比较而言,高师院校的音乐舞蹈教育在我国毕竞还属于相对后起的教育内容。师资不足、教育形式不够丰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文化素质偏低、许多学生缺乏舞蹈基础、以及培养0标与市场需求的矛盾、音乐与舞蹈侧重的矛盾、专业化与美育普及化的矛盾、粮与专的矛盾、考生基础与培养质量的矛盾等。以上这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师音乐舞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起社会和广大舞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改进。笔者认为,在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问题。由于髙师院校舞蹈教育是相对新兴的教育事业,加上舞蹈专业教师还受生理年龄上的制约,各院校的专业师资普遍不足。与此同时,就高师院校现有的教师构成看,在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教学经验、综合素养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问题。高师音乐舞蹈教育是建立在区别于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舞蹈之外的普通舞蹈教育,它完善了我国音乐舞蹈教育中舞蹈师范教育和普通舞蹈教育的层次。高等艺术院校着重培养专业性音乐舞蹈演艺人才,而高师音乐舞蹈教育则首先是面向基层、面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培养服务于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的复合型教师,其次才是演艺类实用性音乐舞蹈人才。所以绝不能进行单一的、机械的专业化训练,而应根据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任务,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大纲与课程设置,设置合理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以达到舞蹈教育对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同时对于音乐舞蹈复合型专业而言,还应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等有所侧重。然Ifl丨就我校的情况看,并未体现出这种定位。罔此,我们在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任务、组织教学法和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

  3、生源基础差。目前报考高师音乐舞蹈专业的考生比较多。生源虽具有多元性,但大部分來£1普通中等学校,学生入校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入校前大多未接受过舞蹈训练(只有部分参加考前强化班),其自身的软开度和柔韧性基本未开发,加之大多数学生0身条件比较差,舞蹈技能又相对欠缺,这使得步入髙等师范音乐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也给教师施教带来了较大难度。

  4、缺乏合适的教材。就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0前尚未出版过一本适合的高师苷乐舞蹈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就我校而言,目前多数选用的是专业院校的教材施教,而少部分是教师111身艺术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将以往参演过的节S重新翻板式加以修改注入新的内容交给学生。这些做法虽不能说不可,但多少会造成教学的主观性、片面性,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规范性。

  5、舞蹈相关课程数最少,开课学时平均,没有重点。就我校音乐舞蹈专业课程及时间设置来看,舞蹈课时不定,且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定位与课时也不尽合理。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重舞蹈技能动作练习,忽视舞蹈学养及知识学习和编创能力培养的情况,致使学生的舞蹈理论基础傅弱、综合能力不足、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单一、人文素质不高、动手能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二、对高师音乐舞蹈教宵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1、崁前,如何创设规范的高师院校的音乐舞蹈教育体系,关键是明确定位。正确的定位将使我们准确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有助于科学的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不断充实修正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加速高师院校舞蹈教育体系的提高和完善。因此,我们在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于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或音乐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不断完善专业技术技能、舞蹈学、音乐学和文化综合素质课之间的比例,有的放矢地建成自成一体的音乐舞蹈教育复合专业的教育体系。

  2、在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上,我们一定要明确高师皖校的音乐舞蹈教育专业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或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异同。我们着重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校音乐舞蹈师资,而不是培养歌唱家、演奏家和专业表演人才。因此,我们要坚持“立足师范,面向社会,强化多能,突出特色”的教育思想,绝不能进行单一的,机械的专业化训练,而是要组织教师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积极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

  3、实施“因课选师”制,确保教学质S。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是保证教学质姑的重要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实践证明:称职而优秀的教师必然教出合格而优秀的品牌课程。因此,要打破因人排课,照顾均衡的陋习,根据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效果来分课,止有能力的教师形成[1]ui在课堂上的"拳头产品”。同时,在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学教改研讨活动,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以往的舞蹈教学中,传统的言传身教,师范教学手段起了2:要作用,但在现代教学手段推广使用的今天,我们应将现代化的影像设备应用到舞蹈课堂之中,让学生广泛欣赏国内外优秀作品并在学习和实践中灵活运用。同时也可以把现代化的影像设备应用于教学评价。以往在舞蹈基训、民间舞等课程教学中,学生由于看不到ti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对匕难有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学生在课觉上和舞蹈实习课程中的表现如何,只有通过教师的点评才知道,如果把摄像设备引进课觉,就会使学生发现tl匕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

  此外,多数教师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只强调节奏和动作的姿态,而对动作的风格、文化底蕴和动作原理、训练B的、性质、方法讲得很少而不成系统,使学生仅仅学会了动作的作法,而没冇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在将来进行教学实践时一筹莫展,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舞蹈理论上学习的不足。因此,高师院校音乐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牛都应该加强舞蹈理论的学习,不断捉高1:1身的艺术修养、完善知识结构。

  (二)调整课程结构,充实教学内容,突出师范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1、要建立适应音乐舞蹈教育复合专业的课程体系。高师院校音乐舞蹈复合专业的培训S标主要是普及型的音乐舞蹈教师,培养0标决定了该专业的教育形式和课?程设S要在重视技术技巧的同时,努力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方面下功夫,要尽快改变由于和关学科师资缺乏和生源基础先天不足,致使某搜高师院校培养出來的学牛.除了会跳一般性的舞蹈外,舞蹈技艺、专业理论水平及文化素养偏低,发展潜能有限的状况。

  2、从教学计划人手,调整舞蹈课程的设置。首先,应根据学校专业办学的方向和特色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研究改革,既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编导等,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现论学养的充实提高及从事舞蹈教育的实际需要,尽世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梶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和教学编排能力?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以“舞蹈表现、舞蹈创编和实际应用能力”:7.个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艽次,调整教学培养计划要依据“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木原则,改变以往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的俣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以“舞蹈雜础+舞蹈欣赏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一舞蹈编导+舞蹈鉴赏”为线索的舞蹈学习模块,㈣吋,针对0前我国高师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牛.的舞蹈理论基础普遍较弱的现吠,加强舞蹈理论基础建设也应成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性。第三,音乐舞蹈教育属复合专业,应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区域优势和学生就业需求等实际,适当增设与舞蹈相关的实用课程,合理地扩大舞蹈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如舞蹈基本功,民族民间舞,舞蹈创编及舞蹈教学法等课程的份量均应有所增大。同时在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中还应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在专业特色课程中可增加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概论。此外,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在音乐舞蹈专业增设创作与实践课枭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另外,开设表演与主持技能课、电脑音乐制作课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改革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性

  1、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音乐舞蹈专业学生,不仅白己要会跳会唱会弹,关键是要学会如何教人去跳去弹去唱,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当教师的务必从新生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双重能力,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有效的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2、音乐舞蹈专业的授课形式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科,般有集体课、小组课或大课、中课、小课、个别课之分,但无论哪种课型,我们都应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进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基本条件,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在舞蹈基训课中软度和开度训练要在个人原有基础上逐步展开,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强度过大,则容易造成过度疲劳和伤害,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在施教中应掌握好教学进度,对个别基础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和进度区别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分组课外,还可以选择小组课或个别辅导等不同授课方式。此外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教师在备课挑选伴奏音乐时,一定要注意其风格、情绪、韵味、节奏与舞蹈训练内容相吻合。好的音乐会增加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髙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舞蹈语汇与音乐语汇有机结合所产生的魅力,体验动态的听觉与形体造型艺术之美。

  4、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能局限于仅看,学生跳得如何,而应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既要看学生基'本动作语汇掌握的程度,也要看其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包括学生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

  (四)注重“一专多能”,强化能力洲练和综合素质培养

  一专多能是我国高师音乐舞蹈教育的基本教育H标。高师院校音乐舞蹈教育专业之培养高层次的音乐舞蹈教育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师院校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应等同于专业艺术院校所培养的舞蹈演员或歌手,为此,我们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需要重视高师音乐舞蹈专业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文化素质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底蕴,也是一个合格的高师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必备的条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音乐舞蹈学科知识与师范能力整合发展的原则,将舞蹈创作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要在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师范技能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获取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

  展望未来,前程美好,看眼前,肩负重任。高师音乐舞蹈专业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使命是艰臣的,在探索中发展和壮大是一条艰辛的路。W此,作为高师音乐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投身到音乐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我们只有瞄准人才市场需求,把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发挥音乐舞蹈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得天独厚P勺功效和作用,不断修正自己的培养0标,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论,改进陈旧的教育方法,积极探求髙师院校音乐舞蹈学科的教育特色,向建立有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的高师音乐舞蹈课程教学的目标迈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需求,贴近时代的脉搏,走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音乐舞蹈专业发展之路。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舞蹈教育专业毕业论文03-30

舞蹈教育的论文03-30

舞蹈教育论文03-30

山区舞蹈教育论文03-30

舞蹈教育论文参考03-30

幼儿舞蹈教育论文03-30

少儿舞蹈教育论文03-30

关于舞蹈专业的论文04-01

舞蹈教育最新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