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

时间:2021-05-27 10:37:13 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已经出版,内容是《老子》,这是继马王堆帛书《老子》、郭店竹简《老子》公布以来,又一先秦、西汉前期的《老子》文本,相信会对《老子》与《老子》学的研究,再起一个积极的作用。

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

  一、校读(一)校勘、通假后之第六十章隶定文字

  《老子》第六十章:“治(1)大国(2)(3),若(4)烹(5)小鲜(鳝)(6)。以道筱(7)天下(8)。其鬼不神(伸)(9)。非(10) 其鬼不神(伸),其神(伸)不伤人(11)。非其神(伸)不伤人,(12)圣人亦不伤0(13) 夫两不相伤,(14)故其文德(15)交归焉。景龙碑本不分章,四十七字。敦煌本、河上公本同,王弼本、范应元本四十八字,傅奕本四十九字。敦煌本题为“治大国章”,河上公题“居位第六十”,王弼本题“六十章”,范应元本题“治大国章第六十”。

  (二)校勘、训读

  (1)“治”,《后汉书·循吏传》注引、《后汉书·逸民传》引作“理”。

  (2)“大国”,《诗经·桧风·匪风》之《序》云:“思周道也。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It sas指的是“治小国”。“大国”“小国”,儒家、道家都有定义,《老子》书中之“小国寡民”,应指诸侯之国,此处之“大国”则指天下;儒家的部分,请参考拙文《马王堆帛书<经法·君正>章试解—兼论<老子>乙卷前古佚书之性质与先秦汉初<论语>之传》所论,此不赘述。《北堂书钞》二十七引无“大”字。

  二、集释

  (一)《韩非子·解老》:“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虚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二)《文子·道德》:“故治大国若烹小鲜,曰勿挠而已。

  (三)河上公注:“‘鲜’,鱼也。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三、说明

  对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训解,传统的'说法,以“不扰民”之说,最为大宗。但是,这样的见解,不是不能商量的。我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这一章的主旨,只是一个意思或概念的结论,它的说明,是从“以道在天下”至“故其文德交归焉”的文字,这些文字,只是在形容“天”与“圣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圣人”都是指“君王”,“人”是一般的君王,“圣人”是高等的君王。

  结论

  《说文》. "懈(蟹),有二敖(鳌)八足,旁行,非它(蛇)鲜(鳝)之穴无所庇。从虫,解声。”段玉裁注:“‘鲜’者,今之‘鳄’字‘鳄’者,鱼名,见《鱼部》,鱼之似蛇者也,常演切。又作伙龟旦’,今《大戴礼》作气龟旦’,或误‘焦月’。《荀子》作‘擅’,许书古本多作‘鲜’,盖汉人多假貉国‘鲜鱼’之字为之,本无正字也。玄应曰:“‘负罩”又作“鳝”、“鲜”二形,同。’《劝学》篇曰:‘蟹二鳌八足,非她焦旦之穴而无所寄者,用心躁也。是以知,“它”即“蛇”;而“鲜”字,在其他传世典籍中。

【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相关文章:

老子的语录03-01

老子的名言04-24

老子的名言名句01-20

关于老子的名言12-17

浅析秦观词中的闲愁论文08-07

老子的名言15篇02-14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02-10

《老子》阅读答案11-18

治心经11-27

浅析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的论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