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论文

时间:2021-04-25 10:20:51 论文 我要投稿

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论文

  摘要:语言高度模糊是诗歌作品的特质之一,在汉诗英译中恰当处理诗歌的模糊成分:可将原文的模糊语言译成准确语言;可将原文准确语译成模糊语言;可用译入语的模糊语译原语中的模糊语言,保持诗歌的模糊美。

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论文

  关键词:汉诗;模糊;翻译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一种基本现象。从语言产生的角度来看,语言必定是模糊的。语言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的,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工具。而世界上的许多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并不清晰,而是模糊的。另一方面,出于语言表达的需要,人们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以模糊达到某种语用目的,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珍贵遗产,诗歌中大量朦胧的描写和意境的烘托正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模糊语。通过对这些模糊语的分析,对翻译我国古代诗歌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一、汉诗的模糊性

  诗歌长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诗概》)。诗人习惯按个人感情选辞藻完成意象,主观色彩极浓,所用语言简隽空灵,具有一种朦胧的美。诗歌是抒情的产物,而情感作为一种生理现象,缺乏明晰性,无法作量化的分析,更无法以可推论的形式描述,所以语言大师在诗歌面前常常感到困惑而笔拙词穷,唯有借用模糊词语表达感情。此外诗歌的语言及表达特点决定了诗歌的模糊性,诗的语言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历代诗人都追求语言的凝练,以求“一语胜人千百”、“语不惊人死不休”,而高度凝练的语言,由于信息量大,外延包含广,最具模糊性。因此诗歌可以唤起读者的无限来遐想。但同时也给诗歌翻译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二、汉诗英译的原则

  翻译一直以来是以“信”为要旨。在翻译中,将原文的准确语言译为模糊语言或将原文的模糊语言译为准确语言,似乎有不忠实之虞。但实际翻译的情形往往复杂多变,如果不能灵活的运用语言作为翻译工具,而一味地追求字面上的“忠实”或“相似”,而很可能会陷入“死译”的泥淖中。事实上,模糊语言与准确语言的互相替换在翻译中应用得相当广泛,尤其是在诗词的翻译中。

  1.译者可以将原文的模糊语言译成准确语言

  如《昆仑》中“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人或为鱼鳖”译为“Menarefish’sfood,too”(赵甄陶译)。原文不是说人变成了鱼鳖,而是葬身鱼腹之意,引文将其转化为准确的语言,但原意并未丧失。若是直接译成“Turningmenintofishandturtle”则显然有违原义。

  2.可以将原文的准确语言译成模糊语言

  如唐代诗人张说的诗“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Fletcher译为“Myeagerness chasesthe sun and the moon.I number the days till I reach home.Thewinds of autumn they wait not for me but hurry on thither whereI would be.”译者用模糊语言“thither where I would be”代替准确语言“洛阳城”,而在第二行点出“home”,使译作更易理解了。

  3.有时也可用译入语的模糊语言翻译原语中的模糊语言

  如杜甫《佳人》里的“新人美如玉”被译为“Sweet as alily or a rose”。原文用“玉”来比喻美人,而译文则用“lily”和“rose”,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从以上的例子可以说明,翻译中巧妙地运用模糊语言与准确语言的替换,能够增强译文的表达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文的精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翻译中模糊语言与准确语言之间的替换并不是随意而行的。

  三、结语

  古代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瑰宝中的精粹,既有以高度浓缩语言抒情达意,简洁含蓄的特性,又有各个时期诗歌特有的诗行结构的要求。在这两个要求的作用下,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模糊度是最高的,模糊信息的翻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也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在处理诗歌中的模糊信息时译者在追求精确表达的同时,更要注重模糊的审美效果的传递。语言的模糊性绝不是糊里糊涂、模棱两可、不可把握的同义语,而是精确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言以蔽之,译者只有正确理解语言的模糊性,才能在翻译中更好地传达语言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陈位祥.诗歌与模糊修辞[J].暨南学报,1 993,(2).

  [2]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林一樵.模糊语言与翻译[J].科技英语学习,2003,(1 0).

  [5]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 999.

【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论文】相关文章:

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12-06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阅读答案及翻译07-16

唐诗中的柳12-05

诗中雪汇编07-23

《红楼梦》模糊语言技巧论(教师中心稿)12-06

论文学语言的锤炼(教学论文)12-06

唐诗中月的意象12-05

谈古诗中的喜雨12-06

诗中话别(网友来稿)12-06

《诗中的秋》阅读答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