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下温度隐喻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1-04-15 17:07:56 论文 我要投稿

概念隐喻理论下温度隐喻的研究论文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下温度隐喻的研究论文

  隐喻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言语形式,是人们借助具体的、有形的、简单的始源域来表达和理解抽象的、无形的、复杂的目标域概念,从而实现抽象思维的一种言语现象。从新兴认知科学- 具身认知兴起以来,研究者更多的从认知机制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由 Layoff 和 Johnson 在 1980 年提出,是指当人们需要建构一些抽象概念时常常使用隐喻来理解和表达的理论。具体而言,是指在概念隐喻涉及的两个概念域: 始源域和目标域上,通过概念结构“架构”而实现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隐喻化,从而达到理解抽象、复杂概念的目的。这种概念之间的隐喻化既体现在语词层面上,也存在于心理表征层面上,如在“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概念隐喻中,人们使用“力量”概念来表征“知识”概念,通过知觉系统将具体概念架构到抽象概念系统上,从而能够深刻的理解抽象概念。总之,通过隐喻映射机制主体可以以身体的经验对抽象概念进行表征和理解。

  温度,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在身体上的反应。温度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它被用来构筑人类生活中许多的抽象概念,由此衍生出众多的概念隐喻。色彩、人的性格、情感概念都与温度有很大的相关。红色及其它鲜艳的颜色会经常出现在婚礼场合,这与色彩所给人提供的心理上的感受有关。温度概念也反应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性,“温和”,“热心”,“冷静”等词汇可以来描绘人的品性,另外,温度所衍生的概念隐喻在构建人的不同的情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有关热的温度总反映出热情的、感情深厚的,如“热情款待”、“热恋”等,而冷范畴的词汇则表现出感情不和或生疏不关心的,如,“冰冷”、“冷眼相看”、“冷战”等。众多研究者对温度隐喻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二、关于温度隐喻的实证研究

  在温度隐喻的跨文化研究中,朱东华基于温度图示的英语概念隐喻的结果表明,基本隐喻存在跨语言的普遍性。彭传微俄汉语温度形容词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中,证实了温度作为一个基本图式的合理性,说明俄汉语中的抽象范畴通过隐喻而产生的过程,这一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俄汉语的教学中。李丽虹在2012 年的汉英温觉词汇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汉语中的温觉词更倾向于直接由温度域引申到态度、环境、心里感觉等域,而英语中的温觉词则喜欢沿着通感隐喻的方向发展,更多的是听、视、嗅域,显示了与汉语的差异性。

  在温度概念与人际情感概念的联结的研究上,早在 1958年 Harlow 证明了早期温暖体验在幼猴社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将出生后的幼猴分为暖育组和冷育组,前者允许接近一个带有发热器的'人造猴,冷育组所接近的人造猴是没有发热功能的。研究发现,暖育组的幼猴成年后交往正常,但是冷育组的幼猴成年后出现了交往障碍,而暖育组的幼猴成年后没有出现这种障碍。结果表明,成年后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是以幼年期的所经历的温度体验为基础的。

  Williams 和 Bargh 在体验身体上的温暖能促进人际温暖的研究中,发现当被试触摸热的刺激会引起“热情”思维,而当被试接触冷的刺激会引发被试的“冷淡”思维。

  IJzerman 和 Semin 的温度觉是社会接近性的出一文中,通过要求被试评估自己所在房间的温度,结果发现在与其他被试坐的更近时会认为房间的温度更高。

  Kai 和 Claudia 的较冷温度提升观点采择能力的研究中,发现较热的环境有自我中心锚的存在,不愿意将个人观点分享他人,故观点采择能力低,反之,冷的环境观点采择能力高。

  三、总结与展望

  温度隐喻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不论是温度词汇的跨文化研究还是温度与社会情感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都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资料。纵观研究者们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温度 - 社会情感隐喻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不论是温度与社会情感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还是温度 - 社会情感隐喻的形成机制与作用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人们以后在工作生活中的温度隐喻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保障。因此,温度 - 社会情感隐喻的相关研究会是现在及未来隐喻研究热点,关于左前脑在温度隐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这也是从另一新角度,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所做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已有研究中也存在不足,未来关怀温度隐喻的研究可以关注以下三点:

  ( 一) 完善研究方法

  以往的研究范式存在一些不足。在温度隐喻的研究中更多采用了情景操纵范式或心境诱发范式,这些操纵处理都为了温度隐喻的启动效果,但是其中如人操纵咖啡杯的温度,暖和凉,具体标准的把握至关重要。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暖与冷的温度操作实在无法达到精确的标准。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以上方法的完善外还需要引进新方法来研究温度隐喻,如生理多导仪,功能性磁共振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等。

  ( 二) 拓展温度隐喻研究领域

  本世纪初期,众多研究者们关注了温度词汇及温度 - 社会情感隐喻的研究,但关于温度与色彩、人的性格、人与事物活跃程度的相关研究少之更少,人的性格及活跃程度都是关于人的心理层面,物理温度与人的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得到的有价值的结果可以为人们提供帮助。

  ( 三) 注重温度隐喻研究的应用

  早期研究者已经得出,温度影响社会人际互动和人际情感体验,所以,对于有些企业内部散漫及人际不和谐的类似现象,可以通过适当的温度干预进行调节。另外,冬季是一些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峰期,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冬季寒冷气候造成的人的心理上的一种不适,如,抑郁症。也有研究者发现利用温度的调节可以促进一些心理疾病的康复,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在生活中使用温度干预政策来实现所做研究的实际价值。

【概念隐喻理论下温度隐喻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隐喻翻译研究论文10-27

浅析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隐喻研究论文01-17

国内英汉隐喻比较研究论文10-28

评论文章中的隐喻研究论文03-23

复杂结构隐喻的认知美学研究论文10-31

产品设计隐喻创意研究论文10-24

现实的隐喻性论文04-27

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分析论文10-11

透过交往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英汉翻译论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