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论文

时间:2021-02-05 19:12:39 论文 我要投稿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素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方面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存在许多结构性的挑战,由此,对中职学生加大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论文

  【关键词】人文素养;中职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是伴随着现代科学、社会进步而生发出来的一种概念。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而人文素养正彰显了人的主体性,是人“完整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素养,其核心是个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与思考,指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依赖工具化评价标准,想要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完整的人,而不是制造流水线式的合格工作产品,人文素养的教育必然要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而最终树立起足够的人文精神。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文素养教育从逐渐兴起到方兴未艾,教育的对象也从大学,延展到中小学基础教育,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而在近年来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年龄又偏小,其人文素养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是开展人文教育所必须了解的前提,也是中职教育教学必然关注的话题。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状况

  1.知识方面:整体有较大提升,对学业不够重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职学生已经达到了人人有智能手机、人人能上网的水平。因此,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之其前辈,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热点、时政消息、乃至一些较为偏僻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教师依靠教材、教参和经验已经不能够有效控制课堂。同时,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语言不通的情况也大幅减少。但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对学业不够重视,逃课、上课溜号、交头接耳、乃至于公开顶撞、干扰老师上课的现象都有增加。在感兴趣的事物上投入大量精力,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不屑一顾,成为了学生们的“新常态”,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成绩,也造成知识结构的欠缺。2.精神方面:知行尚未完全合一,人格尚未完全稳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历了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也继续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对道德认识较为全面,并从内心里接纳、认可道德约束。但在许多实践情景中,中职学生并不能够落实自己的认识。逃课、不尊重老师、作弊、欺骗家长、同学之间因小事而起矛盾是中职学生较为普遍而典型的问题。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谈话、训诫时,常发现学生们又表现得懂得事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又闯祸了”表现出歉疚和惶恐。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处在青春期,其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对于向上、向善的人格培育了孺慕之情,但也会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转向愤慨、逆反。因此,在精神方面,中职学生知行尚未完全合一,人格尚未完全稳定,这既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教育的机遇所在。

  二、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趋势

  1.知识方面:泥沙俱下的碎片化知识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中职学生,已经十分习惯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式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和学习知识。不可避免的,互联网广度无限而深度不足的结构会对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影响。此外,互联网的共享合作机制会使得信息芜杂,中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不足,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真伪莫辨,泥沙俱下的新问题。由此,产生了向传统文化学习、寻根的思潮。然而,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小说、古风、架空、仿诗词等与传统文学似是而非的新文学现象,学生接纳起来也乐此不疲,这正是网络时代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双刃剑式的后果。2.精神方面当今中国处于“弯道超车”的追赶阶段,其社会形态既有工业文明强势生长的特质,又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消费、娱乐精神。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包括大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文精神必然面对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夹击,从而在价值、态度、情趣上遭遇计算主义、效率至上、及时行乐等消极思潮的侵蚀。从社会的大环境上看,勤劳、勇气、诚实、审美等人文精神生存的空间在缩小,这是教育必然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是开展教育的机会。

  三、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方面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存在许多结构性的挑战,以及伴随社会加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由此,对中职学生加大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中国拥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其包含的人文精粹十分丰富,在社会转型冲击每一个个体的今天,“整理国故”具有了新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应当积极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为工具,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形成。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生关系上,构建和谐的人文关系,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最终实现人的“完整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锋兵.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教育发展研究,2011(5):82-84.

  [2]朱梅梵.人文素养培育:塑造完整自由和谐发展的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9(36):102-105.

  [3]丁彦.中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7-28.

  [4]钱发俐.中职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思想战线,2011(37):384-386.

  [5]赵汝木,王崇光.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教育探索,2004(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