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素质教学意识论文

时间:2021-07-04 15:48:23 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课堂素质教学意识论文

  【摘要】本文就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什么意识才能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大学课堂素质教学意识论文

  【关键词】教学意识大学课堂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大学生教师

  1前言

  谈论任何与教育有关的问题,首先得明确教育的目标及标准,因其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导基础和出发点。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那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尽相同的标准,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哲学家、科学家有关教育的言论中体察人对教育目的及标准的思考。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认为教育要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智慧、能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识又能出色的做某些事情、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人。英国另一位教育家纽曼认为,追求学问、追求真理、不为外界功利左右的文化传承、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新精神,正是大学的精神价值之所在,他主张大学要提倡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爱因斯坦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学者周国平指出教育的目标之一培养好奇心、纯粹的兴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亨受智性快乐的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6年曾提出人发展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明确提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这些关于教育的评论及目标虽然形式上不完全一样,但具有共同的精神——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让受教育者将知识消化、领悟、整合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和做事,能够在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新知识,简言之就是我国教育方针所指出的要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含义不难理解,有关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学办学理念的革新,创新教育模式的创建等诸多围绕素质教育的问题一直都是教育管理者热论的话题。不过再好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必须付诸于教学实践这一环节,否则无法产生好的效果。领悟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不等于就能自然有效的贯彻素质教学,必须有目的有意识的采取一定策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想象力和创造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底应采取什么的策略呢?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意识地启发呢?这方面的问题探讨很少。下面是笔者多年任教药学专业课过程中,对素质教学问题思考、分析探索的总结,供大家讨论。

  2大学课堂素质教学意识探讨

  大学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无疑也是对学生实现知识传承、智慧启发、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环节,也即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给于足够的重视。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意识才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承、运用与刨新呢?笔者对以下四点意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1把握关键悟透实质

  笔者所谓关键指的是某一知识体系或某一技术方法的基础。我们认真分析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不难看出均有一个或几个关键知识点,其他知识点是建立在关键知识点上或围绕其展开的。把握住这一关键问题,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其实质,其他知识点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而容易理解和运用了。哪些内容才是关键知识点呢?那就要尢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在形成过程中那些部分是关键的。

  一般来说,自然学科的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描述、解释及运用,是人类思维能力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现象及规律独立干人而存在的,要使其转变为人类知识就必须先要通过我们的感官发现它、认识它,这点很容易理解,所以凡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感知的'知识就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不幸的是现象及规律虽然与我们伴随,但人类受限于自身的感知能力,不能直观地一一发现与认识它们,所以这些现象与规律也就不能成为我们的知识。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具有自然界发展进化的最精华的成果一一具有巨大潜在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器官大脑,这一器官不仅能够模拟事物发展过程及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创造工具以延伸人类感知能力。正是由于工具的出现,使得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冲动强烈的人类精英能够突破自身感官的局限,一次次发现,阐明了无限神奇与美妙的现象及规律。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里程碑和下一次发现的坚实基础,而在每一次发现的基础卜又会延伸出许多相关的知识形成理沦体系及技术成果,人类的知识体系就这样不断的扩展着。

  由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人类的知识体系犹如大厦一样也具有关键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就是人类在探索过程中重大发现,是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和运用自然规律的基础,而这些支撑点正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掌握的关键。尤其是在现代的科学知识中,这些发现通常不能被我们直观感知和认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更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其加以强调并确保学生真正透彻理解其实质。否则,学生会一头雾水,满心茫然,不知所云,也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和创新了。所以,教学中首先要保证学生掌握知识体系中的那些关键的知识点,没有这些基石般的知识,素质教育无从谈起。

  2.2深入浅出讲清概念

  当自然现象及其运动规律被研究者发现和认识后即转变为人类知识,但这种属于精神活动内容的知识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众所周知,这种载体的主要形式即是被称作文字或词汇的符号——以概念的形式固定下来,否则,知识便无法交流和传播。人类知识的增长便是以不断地形成概念的方式来体现的,所以,看似寂静无声的概念,其中蕴涵着的却是鲜活、生动的自然现象与规律。我们学习自然学科的知识,本能的目的是认识、掌握已被发现的现象及规律,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指导实践,当然也包括创造新知识的实践,这也正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目标一致。怎样学习呢?只能通过概念的学习与理解来实现,没有概念的掌握是无从进行实践的,因此清楚地理解概念的含义至关重要,否则就不会有对自然现象及规律的真正认识,不难想象概念的含糊是没办法进行条理清晰的逻辑推理和科学严密的分析判断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意识到清楚理解概念的重要性,做到使学生能够将概念在精神世界里再还原为生动、具体、鲜活的现象及规律。   概念蕴含的意义虽然是生动、具体、鲜活的,但初次接触到的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总是悔涩、抽象的。这很正常,这正是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之一,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慨念,并使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原为原来的具体状态。如何讲解?怎样还原呢?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不外乎图解或肢节语言演示,视频,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等方法。只要你理解的透彻,把握的准确,总能够想出有效可行的办法,帮助学生多抽象的概念中想象出具体的现象的。

  2.3融会贯通,条理逻辑

  世界万物不是彼此孤立静止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及规律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正是由于自然法则及规律的存在,人类才得以认识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及彼此间的联系,才得以发现新的事物从而形成新知识。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以概念的形成固定下来的人类对自然现象、本质及规律的认识,对其的学习也必须要遵循其联系的法则与规律。

  所以,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弄明白每章节、每一科目的知识及关系,还要清楚与其它章节及科目的联系,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是一个容汇贯通,条理清晰的统一体系,这样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知识,发挥知识的力量。如果不能把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而只是孤立、散乱地知识点,就会如一盘散沙表现不出强大的合力,女u~堆断线的珍珠表现不出整体的美丽,即使知道一定的知识也示不出灵活的分析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闪为这种孤立知识的学习会造成思维的僵化、孤立,从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知识体系是有机统一的,但教学过程中却将这一整体分成了相对独立的不学科,这只是为了教学卜的方便考虑的,不能否认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个有着在联系的整体。任某一学科的教师必须要有这种整体意识而不能将自己局限丁一个狭窄的领域,除了掌握自己所教授内容外,还必须广泛了解其他学科的容及与所任学科的联系。必须以整体的意识去传授知识,这样才能使所授内容是联系的、发展的、宽阔的,更有助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相反,局限千狭小的区域,仅仅讲授孤立的学科知识,会造成!l≠生的思维静止、孤立、僵化,虽然记住一些知识,但却不汲庐山真面目,这素质教育相违背。

  2.4认识自我,激发潜能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的中心意思在于人的大脑功能的丌发。人的夫脑这一具有巨大潜在能力的器官是人脱离f普通动物界而之所以为人的决定性因素。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一器官,人类在其它器官的功能卜相对别的生物毫无优势可言。我不否认,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谐调发展的教育,但均是以人大脑潜力和功能开发为中心展丌,没有人脑潜能的开发便没有教育,更c兑不上素质教育,没有人脑创造力的实现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及人类社会。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对知识本身很少进行反思,以至j进了大学阶段依然把学习看作强记硬背,自然难以对知识进行刨造性的再认识与灵活运用。在应试教育模式惯性作用下,只看到现成自然的知识,却看不到,想不到,所有这些都是前人脑力活动的结粜,更意识不到其实自己就拥有着和创造知识的人样有潜力无限的大脑,同样可‘以去创造新的知识。埋没固有的潜能绝对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更可悲地是一旦形成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定式便很难自我唤醒内在的潜力,如果人的固有潜力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无从实现。所以,教帅要意识到这一点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内容,还应在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本质是人的大脑活动而对外在世界的反映,而不是抽象飘渺神秘的事物,更应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剑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能力。一旦从新认识了自我,潜能被激发后,想象力及创造精砷便会喷涌而出,就能做到觉读书学习,创造性地再认识各种知识,并能从中感受到思考与探寻新知识的快乐,他们的读书心得也应该改为书LLJ有路思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了,也就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3结语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灾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简单地说,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系统工程,但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山,教师不仅仅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教师的学养及人文精神都所形成的那种气息和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敦帅是个极为熏要的因素。教帅的素质对学生素质影响很大,但就目前的高校教师来说,处于中坚力量的教师在求学阶段时接受的大体上也是应试教育,现在却担任着素质教育的重任。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有素质教育的意识,勤于思考与学习,探究能够启发学生智慧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方法,或者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就我的理解,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学生的教育,而是师生互相促进彼此提高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基在于教师的素质,没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素质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精神探索和创新实践活动,进而感染和带动学生探索及创新的兴趣和冲动。

【大学课堂素质教学意识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论文01-21

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教育理论论文02-18

优化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论文07-06

素质课堂须“三问”的论文04-17

大学体育教学素质培养思考的论文09-23

课堂教学的双型意识12-06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11-22

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学论文)12-06

大学俄语课堂教学论文范本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