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体育学习动机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2 23:10:47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体育学习动机研究论文

  [摘要]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研究动机应从学生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着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化机制,通过对大连市三所高中部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动机水平、策略感、活动意图、动机气氛、兴趣和努力感的实验研究得出: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明确目标、促进情感内化、营造动机气氛等对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体育学习动机研究论文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体育学习;动机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而学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学习,教学能否顺利实施,这些都与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研究动机应从学生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着手。而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它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涵盖了较多的动机类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用自我决定理论来分析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因素。

  本实验研究以大连市三所高中高一、高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20份,获得有效问卷376份,有效率为89.5%。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另外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8周的实验研究,其中一个班为任务气氛班(男生31人),另一个班为自我表现气氛班(男生34人),以此来比较不同教学气氛下学生的三个基本心理需妻(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以及体育学习兴趣、努力和动机水平,并验证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为避免其他体育教学环节的不同所带来的实验误差,本研究在实验对象、调查对象、授课师资和授课计划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考虑和控制,以保证调研和实验的有效性。

  一、实验结果分析

  (一)关于体育学习的动机水平

  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被假设为一个统一的连续体,由低到高依次为缺乏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并依据自主的程度对动机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中外部动机主要包含鉴别调节和外部调节。从表1所示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频数统计中可以看出,在对高中生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调查中,内部动机和外部调节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鉴别调节的学生人数,而缺乏动机学生的人数略低于外部调节和内部动机学生的人数。由此可知,很多学生对上体育课还是具有缺乏动机和外部调节的,但仍有一些学生具有鉴别调节,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通过教育和环境来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和对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关于体育学习的策略感

  用“体育学习缺乏动机的原因和表现问卷”对体育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其结果为:有84.9%的缺乏动机的学生能够了解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但仍有15.1%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上体育课;多数缺乏体育学习动机的学生知道影响体育课改善体能的原因是次数少(67.8%),但仍有22.6%的缺乏动机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的持续时间短”是影响体育课改善体能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9.6%的学生认为是由于“体育课的活动强度低”。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学校没能让学生充分领会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还缺乏足够认知。多数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除了体育所具有的健康意义外,学生对体育教学实践在审美、合作、坚韧等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还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学生对体能的了解还不够,教师对这些方面的教学有所忽略。

  (三)关于体育学习的活动意图

  用“体育学习缺乏动机的原因和表现问卷”在对缺乏动机的学生进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意图的调查中发现,92.6%的学生认为“当我离开学校时,我会参加我喜欢的体育活动”,只有7.4%的学生认为“当我离开学校时,我不会参加体育活动”。

  实验说明,多数缺乏动机的学生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高意图,他们是喜欢体育活动的;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所提供的体育学习环境和自主选择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少数缺乏动机的学生即使离开学校后也不会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可能是身体、生理有特殊状况或其他原因不适应体育运动而造成的。

  (四)关于体育学习的动机气氛

  在对实验前后两个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中发现,实验前两个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水平处于同一水平(T内部动机=0.922,p>0.05;T鉴别调节=0.174,p>0.05;T外部动机=0.678,p>0.05;T缺乏动机=0.354,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个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水平中,内部动机和缺乏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T内部动机=8.403,p<0.01;T缺乏动机=-5.371,p<0.01),而其他两种动机调节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鉴别调节=-0.691,p>0.05;T外部动机=0.528,p>0.05),另外,实验后任务气氛班中内部动机的人数明显高于表现气氛班的人数,而缺乏动机的人数又明显低于表现气氛班的人数(内部动机:X任务气氛=17.4516,X表现气氛=12.4118;缺乏动机:X任务气氛=7.7742,X表现气氛=10.7941)。

  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教学环境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产生了影响,而不同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不同,任务气氛的教学环境明显优于表现气氛的教学环境。

  (五)关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努力感

  在对实验后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的研究中,以“目标定向”“自主感”“归属感”和“能力感”为实验处理因子,对实验班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进行4*2*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存在明显的“目标定向”和“能力感”主效应(F目标定向=3.011,p<0.05;F能力感=6.027,p<0.05)以及“能力感”和“自主感”的交互效应(F能力感*自力感=7.243,p<0.05);努力感存在着明显的“目标定向”和“能力感”主效应(F目标定向=3.968,p<0.05;F能力感=7.596,p<0.01)以及“能力感”和“自主感”“目标定向”和“能力感”“归属感”的交互效应(F能力感*自主感=6.525,p<0.05;F目标定向*能力感*归属感=7.203,p<0.05)。

  这些数据说明,目标定向和能力感对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另外,从这些干预因子对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影响的交互效应中不难看出,能力感、自主感和归属感是影响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的中介变量。

  二、激发体育学习动机的建议

  (一)激发兴趣是坚实体育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我们对某种特定对象产生的积极并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是推动我们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可见,兴趣激发是自我决定理论概念内化、提高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不管他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与个人发展需求相适应,并考虑其社会性、认知程度、遗传等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还要整合外部环境条件因素,如季节、天气、场地、器材等,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只有全面考虑这两个层面,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机。

  (二)目标定向、提高策略感可以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

  目标定向和提高策略感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方向及意义。本研究中,部分缺乏动机的学生具有低策略感,这表明该学生对体育目的的理解较差。卡尔森(T B.Carlson)发现学生对体育角色的理解之所以差是由于其感觉体育没意思而对体育的疏远。很显然,这部分学生明显缺乏对健康和体能常识的了解。对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意义的理解,结合实际及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是时代的要求,是他们健康成长及适应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

  (三)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内化,使其拥有归属感和能力感

  自我决定理论进一步提出,人们有内化自己社会群体的价值和调节的本能倾向。这种倾向受到归属群体感的促进,也受到能力感的促进,而获得归属感和能力感的支持会促进内化,并足以产生摄入价值或鉴别价值。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情感线贯穿始终,使尊重与关爱深入学生内心。例如,充分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拥有归属感和能力感的自信与坚强,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我调节与自我支持,鼓励学生合作和发挥团队精神,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体育学习的动机气氛,试用任务掌握气氛

  从“任务气氛的教学环境明显优于表现气氛的教学环境”的结论可知,任务掌握气氛有利于内部动机的提高和缺乏动机的降低以及体育学习兴趣和努力感的提高。在本研究中,任务掌握气氛明显地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并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缺乏动机,这一点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一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务掌握的动机气氛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知觉、内部动机,并使其得到满足。高达斯(M.Goudas)和比德尔(S.J.H.Biddle)对学生体育课中动机气氛与内部动机关系的研究表明,高任务掌握定向的体育课气氛是积极的,而高成绩气氛只要伴随着高任务掌握气氛,并不会必然降低学生的内部动机。孙延林就我国初中生体育课中的动机气氛对学生的动机水平、目标定向、能力知觉和体育课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习气氛的体育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采取任务定向,能提高学生对自己体育能力的认识;而成绩气氛会降低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但动机气氛对运动成绩没有影响。可见,为了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应当在体育课中创设任务掌握气氛,降低成绩气氛。

  (五)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知识的更新与丰富,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通过网络等媒介掌握各种体育信息,所以,教师要时常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合适的教材、合理的教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知识和资源,并在领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本着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教育研究、实践和反思,做到教学发展和知识更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努力营造活泼、民主、融洽的快乐课堂,提高自身对体育课堂的掌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体育学习动机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论文(精选5篇)05-10

基于系统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09-22

动机的论文08-16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03-30

基于课堂的教师行动研究的论文06-07

地方音律理论研究论述论文07-28

基于模因理论的言语流利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05-13

动机的论文5篇08-16

动机的论文(5篇)08-16

体育课中扭伤的应急处理论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