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讨论文

时间:2021-06-28 14:31:11 论文 我要投稿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讨论文

  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讨论文

  (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适应复杂经济环境的现实需要

  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日趋复杂,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新经济常态。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1)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企业不仅要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行跨国投资,也要遭受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以分散风险,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都出现了全球趋同的趋势。

  (2)需求多样化,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是多变的,企业要围绕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重新规划其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经营周期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加快。

  (3)经营网络化,电子商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半径扩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4)竞争规模化,技术进步使技术合作成为可能,产业协作增强,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企业很难获得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必须专注于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业领域,形成规模化的竞争优势。

  为了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只有不断创新,采取主要依靠品牌和核心技术、依靠核心知识和竞争力,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发展模式,也必然要求其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不断创新和变化,特别是在战略管理、成本管理、风险控制、投融资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因而,企业需要大量既懂会计核算,又懂得管理的会计人才。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海量日常业务的处理,需要自动化,信息技术使这种自动化处理成为了可能,也成为了现实,业务处理自动化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会计信息处理自动化,以业务驱动财务进行会计核算。其次是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联系更加紧密,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大数据时代来临,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越来越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之外的其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不能也不再独立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第三是会计共享服务,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另一个后果是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距离增加,财务人员对业务的核算和监督都不再需要与业务人员面对面交流,财务人员依靠业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核算和监督,财务系统从业务系统中独立出来,会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大部分将实现自动化,甚至是日常的财务分析和纳税处理也将实现自动化,会计行业的核心业务将受到严重地削弱。会计要生存和发展,转型成为唯一出路:一方面,是财务会计的.转型,财务会计应将核算的重心转移到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业务处理上来,更多关注企业未来事项的处理;另一方面,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信息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会计人员应该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反映了企业价值运动这个独特优势,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引领企业专注于价值创造。要实现这种转型,会计人员也需要转型,企业需要大量既懂财务会计又懂管理会计的会计专业人才,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管理会计人才的内涵及知识结构

  (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误区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明确管理会计人才的内涵。目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

  (1)将财务会计人才和管理会计人才严格区分开来,认为财务会计人才不需要进行管理,而管理会计人才不需要进行核算。

  (2)矮化财务会计,拔高管理会计,认为财务会计中低端人才即可胜任,而管理会计则需要中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3)片面强调企业中高层会计人员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忽视普通会计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这些认识,通常认为管理会计人才应该是高端人才,应该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能,在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中发挥作用。

  (二)管理会计人才的内涵

  会计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会计的本质就是信息的加工和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两个部分,其中财务会计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加工与提供,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信息的分析与利用。在实践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都属于价值管理的范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是共享的,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信息都来源财务会计。因而,实务中的会计人员,只是因为岗位的设置而导致的分工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无法完全将两者职能分开———从事业务核算的会计人员也要负责进行日常管理,而从事专门管理的会计人员也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或利用会计核算的资料。目前,在实务中,我国企业财务人员超过85%的在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随着我国企业会计转型,会计工作要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目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都将转型成为从事管理会计的人,那么,我国紧缺的不仅是300万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更为缺乏的是数量庞大普通管理会计人才。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财务会计人才主要是从事数据收集、加工和提供的人才,而管理会计人才则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应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及控制的人才。

  (三)管理会计人才能力与知识框架

  在确定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时,我国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较多地从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专业)的角度来阐述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框架。黄培(2014)认为会计人员岗位层次不同能力要求也不一样,但一般应具备财务基础工作能力、财务管理及规划能力、税收筹划能力、预算管理能力、参与决策能力、非财务分析能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九项能力。但是,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工作岗位也是不断变换的,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固定的,因此,单纯从工作内容的角度来界定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是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对此,余绪缨指出,管理会计人才要实现从“硬人才”向“软人才”转变,“软人才”是知识广博,能将相关学科领域的成果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的“通才”,而不是只在一个狭隘的专业领域术有专精的“专才”,即“硬人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能力框架,包括一般教育、商学教育和会计教育三部分”,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也明确指出“会计人员未来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教导、说服和沟通的能力”,同样体现了管理会计人才首先应该是通才,然后才是专才。基于此,本文认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与知识框架主要包括五部分:足够深度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足够广度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和法律等综合知识;卓越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如何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争议很大,第一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人才不是仅靠学校就可以培养的,会计人员只有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在实务中采用师傅带学徒的方式才能培养;第二种观点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招之能用,企业不愿意招聘没有经验的会计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也不对在职人员的进行后续培养,有关调查显示43%的企业没有针对管理会计的年度培养计划。这两种观点都过于偏激,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企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师傅带学徒方式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只能停留在过去的经验框架中,难以应付未来多变的管理需要;而高校的培养给予了毕业生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变化万千的商业环境。因此,只有以学校的优质教育为前提,继以企业的岗位培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另外,考虑到我国在岗的1600多万会计人员中,将有相当比例将转型成为管理会计人才,针对这些人的继续教育也非常关键。综合这些因素,我国现阶段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体系是:在政府的积极导向下,以高校教育为基础(特别是本科教育)、企业的岗位培养为主导、职业团体的职业培训为补充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

  (一)政府积极导向

  政府应在推进全面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继续“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强宣传引导,以会计职称考试为突破口,将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正式纳入考试内容,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新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将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纳入后续教育课程体系,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升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管理会计水平;继续推进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总会计师提升工程等项目,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形成示范效应,使全社会都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二)高校教育为基础

  高校教育,首先是本科教育,应以“管理”为立足点,推进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社会提供大量能够成长为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后备人才队伍。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和知识框架为基础,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队伍;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应继续推进会计专业硕士教育改革,使专业学位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形成良性互动,在广大的在职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升中发挥主导作用,促进财务会计人才转型,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最后,高校教育应注意与职业团体合作,将职业课程体系纳入高校课程,联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三)企业的岗位培养为主导

  企业的岗位培养是具备良好基础的后备会计人才能够成长为合格、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关键,企业应坚持自我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聘用模式,让后备人才经过岗位的历练,获取足够的管理实践经验,使其成长为既熟悉企业的情况,又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所用。企业岗位培养过程中可以继承传统师傅带学徒的模式的优点,但一定要突出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另外,企业应制定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计划,结合企业的管理转型,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转型为管理会计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职业团体的职业培训为补充

  管理会计属于企业的内部会计行为,职业管理会计师为企业提供服务,并不涉及第三方利益,应由双方自主协商决定。国家已经设置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人才也属于会计人才,只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无需额外增加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认证。但是,企业在聘请管理会计人员时,仍需要判断其能力水平,职业管理会计人才也需要向企业证明其能力水平,因而客观需要一种标准来判断职业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些颇具声誉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如CIMA、CMA),实行严格的会员资格认证,在企业与职业管理会计师之间建立了一条桥梁———如何评价职业管理会计师的能力水平,值得我国借鉴。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补充方式,应坚持市场导向,一方面加强与国际知名职业团体的合作,进一步开放国外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进入中国市场,开展职业培训,提供会员服务;另一方面,借鉴国外职业团体的运作模式,允许在我国成立竞争性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协会,让这些协会自主进行会员认证和培训,这种协会区分其他全国性的协会的关键是竞争性,也就是说并不唯一,也非政府主导,当然,这些协会必须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如应经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管理。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会计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07-02

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讨论文12-04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证券投资的探讨论文12-08

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探讨论文07-03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11-24

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论文07-0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讨论文11-21

高职院校整合绩效管理体系探讨论文12-01

探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论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