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论文

时间:2022-09-28 12:32:48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保障房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论文

  0引言

保障房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论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越来越精细、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推进,从建筑行业到建筑企业,都迫切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项目的现代化管理。随着中国加入WTO,现代化、国际化的竞争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将进一步促使管理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1],可以通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作业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质量。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大力加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但是,由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约束性和目标的明确性,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不能有针对性地适用于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因此,针对保障房工程项目设计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保障房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介绍,同时建立系统应用效益评价模型。

  1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的特点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管理,不能完全适应信息高速发展时代要求,因此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现代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房工程虽不是大型复杂工程,但却关乎着公共利益,工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①建设程序复杂、审批环节多。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它是由政府拟定计划,筹措资金,并选择施工单位进行建设,最后分配给申请者。因此在保障房建设前期要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层层审批确定方案。因此,对于保障房的建设周期、成本投入会有影响。

  ②关注度高、期望值高、容忍度低。保障房项目不同于商品房,涉及政府部门、设计方、施工方和购房者等,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同时社会对保障房项目的期望值高,购房者希望能以最低成本价格购得质量有保证的房子,设计者希望能在保证户型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空间,施工者希望能有一定的利润,社会希望保障性住房在调节房地产市场上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一旦保障性住房出现资金、质量等问题的时候,社会的容忍度是极低的。

  ③成本控制嚴格,质量要求高。保障房不同于商品房,首先由政府筹资,因此政府对于投资的控制是相当严格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利润,只能在成本控制上严格;而保障房质量是关乎于群众利益的,所以对项目的质量要求较高。

  ④工程信息流量大,参与方多。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项目信息的数量呈现出加速递增的趋势,完全用手工对工程项目中的海量信息进行管理是十分困难的。保障房建设中所涉及到政府、施工方、建设方、监理方、建设监督部门、供货商等多方,必须协调管理,做到信息共享。

  2保障性住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2.1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保障房建设项目不属于大型项目,也不属于复杂工程项目,因此在保障房项目中很少使用综合型的项目管理软件,更多是分别使用一些计价软件和进度管理软件对项目进行管理。这虽然已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建设,但是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在信息整合、流通、共享方面是不足的。而国内外大型项目使用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对保障房建设单位来说购买费用较高、功能过于冗余、重点功能不突出,也无法对保障房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管理。

  2.2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2.2.1系统总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使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建立起来的,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和使用的系统,它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本系统结合保障房项目特点,以信息流为基础,以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为核心,结合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涵盖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管理、合同管理等的功能集成,使之既服务于决策层、管理层,又满足业务层的应用,为不同层次的参与方提供不同精度的信息,减小由于各个层次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所导致的影响。

  作为保障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关键,如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系统的应用以施工企业为中心,延伸至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政府部门、供应商等,形成多方的协同工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使项目各相关者得以围绕业务展开全面协作,形成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使计划可执行、可监控,责任可落实、可追溯,全面监控项目执行过程,有效识别和规避项目风险。

  2.2.2主要功能介绍

  ①成本管理系统。

  项目的成本管理系统主要是指承包商在项目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管理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而进行的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偏差,在完成预定项目目标的同时把总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这就需要对各种成本数据目标值在开工前编制现金流计划,在项目实施工程中及时编辑实际现金流,对目标值和实际值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并得出结论。

  ②质量检测系统。

  主要是对施工现场有关施工质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检测,比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对质量指标和数据的信息,包括试验管理、收件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监管,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形成了质量管理的核心。

  ③进度管理系统。

  进度管理系统主要是根据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网络计划的编制,得出最优进度计划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的实际进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动态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同时通过对网络计划的编制,计算出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④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符合现有办公业务流程,功能齐全,操作简洁,方便各参与方对施工信息进行获取、交换的通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文档管理、常用报表输出、规范查询等。

  ⑤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概念于1999年由EPCGlobal的Auto-ID中心Ashton教授提出,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光纤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将保障房项目信息与质量检测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上传到系统,方便了信息的录入,也更易于信息共享。

  3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一个新的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进行系统评价,并根据检查和评价的结果,找出系统的不足及薄弱环节,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

  系统评价方法可分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动态方法与静态方法等。实际常用的信息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成本效益分析法、专家意见法和多准则评价法。鉴于本系统的评价是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进行的,因此适用于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

  3.1系统成本

  ①硬件成本。硬件成本是指购置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等的一次性购置费用或租赁费用。这些设备按固定资产形式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3]。

  ②软件成本。企业购买或者自行开发软件时花费的资金。

  ③维护与运行成本。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硬件日常维护费以及人员的管理培训费用等为了保证新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费用。

  3.2系统收益

  管理信息系统能及时反映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准确地提供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收益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间接收益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提高等方面,这种效益很难用具体的统计数字进行计算,只能做定性分析。

  ①直接收益主要来源于因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所节约的收益,计算公式如下:

  B=Br+Bm+Bj+Bc+Bi(1)

  式中:Br為人工费节省成本;

  Bm为材料费节省成本;

  Bj为机械使用费节省成本;

  Bc为措施费节省成本;

  Bi为间接费节省成本。

  ②间接收益主要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由于管理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提高和推陈出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组织的协调性、科学性而带来的收益。它的主要来源有:管理手段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收益;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改进带来的收益;生产组织的科学化、协调化带来的收益;决策的科学化带来的收益[4]。这部分产出没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可以参照,往往难以用货币直接加以度量。本文仅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特殊性,单独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建立评价模型。

  由于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工程项目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能保证工程项目按计划竣工或者提前竣工。那么,项目提前竣工或缩短工期所带来的收益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B=P(1+i*)■(2)

  式中,P为因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而使项目提前交付所带来的项目收益;

  i*为年益率;

  T1为项目计划工期;

  T2为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后的项目实际工期。

  由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含有质量检测系统,这将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监督、推进作用。质量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n=■×100%(3)

  式中,F1为使用企业原本的工程质量评估优良率;

  F2为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后的工程质量评估优良率;

  F0为行业工程质量评估基准优良率。

  这个公式可以反映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后质量提高的水平。

  3.3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通过分析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支出和获得的收益,可以得到总体评价公式是:

  ■=■(4)

  式中,■为收益成本比;

  Bt为第t年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收益;

  Ct为第t年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成本;

  i为基准收益率;

  n为系统使用年限。

  评价标准:■≥1,系统应用效果良好且比值越大越优;■≤1,系统应用效果不理想,投入较大,没产生良好的应用效益。

  如果,■≥1,则还应该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计算出收回投入成本所需的时间,进一步检测系统经济效益的好坏程度。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如下:

  ∑■■(B-C)t(1+i)t=0(5)

  式中,B为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收益;C为使用系统而产生的成本;i为基准收益率;t为投资回收期。

  评价准则:t越小越好,意味着系统经济效益越好,能较早收回投资成本。

  4结语

  虽然保障房建设项目投资不大,对企业来说利润空间不大,但是它的建设事关民生,在保障房建设中运用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将会给建设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效益。但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探索的工程,对于工程管理的很多方面还没办法做到完全信息化,带来的收益也没有做定量分析。这就需要总结以往案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实现系统应用的目标。

【保障房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9-18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项目教学模式应用论文07-12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篇02-15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1-24

汽运公司车辆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报告06-19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论文07-12

FPGA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论文04-24

规划与项目建设计划范文07-26

供电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相关问题论文02-17

基于系统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