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运用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1-06-21 10:28:03 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运用分析的论文

  第一篇:技工院校体育教学足球游戏研究

  摘要:足球游戏在技工院校的普及,有利于发挥足球运动的魅力,寓教于乐,克服传统足球教学的弊端。本文首先介绍了足球游戏在技工院校足球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足球游戏在热身训练、技术教学、战术教学与整理教学四个环节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为技工院校的足球教学提供了借鉴。

体育教学运用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足球教学;足球游戏

  足球游戏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和竞技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足球在校园中的普及,足球游戏在技工院校的普及,有利于发挥足球运动的魅力,寓教于乐,克服传统足球教学的弊端。

  一、足球游戏在技工院校足球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足球运动具有游戏性和竞技性等基本特点。由于足球职业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的竞技性得到强化,人们越来越不重视足球运动的游戏性特征。在许多技工院校的足球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学习传球、运球、过人、急停、转身、射门等技巧,教学方法也比较单调。例如,在足球训练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或者纵队,按先后顺序依次颠球、运球和踢球,判断学生学习效果是根据学生模仿动作要领的程度。如果学生达不到标准,教师往往就直接批评学生,并要求学生重新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足球教学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展现足球运动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喜欢足球。足球游戏运用于足球教学中,能较好地克服传统足球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足球运动技能,这对完成足球教学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二、足球游戏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技工院校足球教学按照训练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分成热身训练、技术教学、战术教学与整理教学四个环节。在足球教学的四个环节中,都能较好地运用足球游戏教学法。

  1.足球游戏在热身训练环节中的运用

  在足球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进行热身训练,热身训练有利于加快学生血液循环,刺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增进人体肌肉的活性,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和反应灵敏性,降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遭受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在传统足球教学中,热身训练主要采用慢跑、做操的方式,形式呆板,学生很容易厌倦。笔者建议在足球热身训练环节,可以采用“蛇形跑”“巧入营门”等游戏方式,这种足球游戏热身训练方法,不仅能促进人体生理机能,而且能增强足球课堂的趣味性,为下一阶段的足球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足球游戏在足球技术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技术教学是足球教学的关键环节,技校学生需要掌握持球、踢球、接球、控球、射门、防守、头顶球等技能。在传统足球教学中,这些技能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练的方式,趣味性不高,学生难以掌握这些足球运动技能。在足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足球游戏,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把大足球场分成几个小足球场,每个小足球场地都放置标志杆作为球门,学生分组在各个足球场地内进行“三过一”“射靶子”“顶准”等游戏。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

  3.足球游戏在足球战术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足球战术教学的关键是将受训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以团队合作对抗的方式进行集中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掌握团队攻防战术与布阵技巧,从而能对各种战术意图进行判断,提升团队整体对抗能力。传统足球战术教学模式中也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果在足球战术教学中再运用足球游戏方法,例如,引入“攻堡垒”“二过一传球”“全场人盯人”等游戏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对战术要领的领悟,逐渐建立攻防战术反应系统。

  4.足球游戏在足球整理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在足球整理教学阶段,课堂教学进入尾声,经过高强度的足球训练,学生也身心疲惫。为了减缓身体的疲劳,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可在足球教学临近结束前10分钟左右安排整理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足球整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态,使得足球整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足球整理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足球游戏的方法,例如,引入“颠球游戏”,七八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学生轮流颠球,以小组总分进行评比,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得到身心的放松。

  三、小结

  在技工院校足球教学过程中运用足球游戏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足球游戏法,使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技工院校的足球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晗.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作者:熊燕华 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第二篇:中职体育教学游戏的运用

  【摘要】在中职体育的教学当中,体育游戏的实践性很强,既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加大。同时体育游戏能够帮助我们发掘自身的思维能力,并且使原本体育的基本动作得以提高和巩固,培养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主要分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会对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高效的运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体育游戏;中职体育教学;学习兴趣

  学校教育的阶段分为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中职教育。而在中职教育体系当中,中职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将体育游戏加入到中职体育教学当中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措施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而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也更容易被开发,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加强自身的全面发展等,可以说会产生极其大的作用。

  一、中职体育教学当中加入游戏的重要性

  (一)学习兴趣更容易激发

  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比较强,在教学成果上体育项目的趣味性的高低其实会有很明显的差别,教学成果差往往是因为体育项目的趣味性较低,在开展的时候提高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使体育教学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二)更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

  无论怎样,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都是体育教学的初衷。但是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因为自身惰性,会逃避相关的课堂训练,这种现象重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呈现的是大多数,由于学生会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主动参加训练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更加自愿地去参加训练,将体育游戏加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是不错的选择和手段。

  (三)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

  体育教学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体育游戏若加入在体育教学当中,或许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也会产生有效的教育。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一项游戏时,我们必须要遵守相关的体育规则,仅仅这一项就对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进行了培养和教育;若参加的是分组游戏,便会锻炼到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彼此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会有一个良好的培养;若参加的是智力游戏,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智力会得到锻炼。所以,将游戏加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可以使学生的德智体得到锻炼,进而可以全面发展。

  二、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的游戏

  将体育游戏加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进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玩。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堂需要的教学内容来安排相应的体育游戏,如果不在意这方面,那么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严重的则会适得其反。

  (二)教师应保证好游戏的组织问题

  体育游戏分为很多种类,每个种类又会分为不同的组织方式,在整个游戏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组织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保证能够有序地完成体育游戏,完成中职体育教学的课堂任务。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应该做到课前能够精心准备、课堂能够加强管理、课后能够认真准备,对每一个游戏环节都安排好相对完善的流程,利用科学的方法,把游戏和具体的理论进行结合。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

  学生是体育游戏的主要参与者,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是主要目的。显而易见整个体育游戏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对应课题的游戏时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体育游戏变得更有效、更加有内涵,其中主要将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和实际经验加入进去。若只是按部就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自我调整,缺乏新意,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制定良好和完善的评价机制

  竞技性体育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对游戏进行评价,如何去分别评价游戏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在此同时能够吸取教训并且吸收宝贵经验,而不是仅仅去说明体育教学的完成。要做到以上种种,首先,教师要学会用严格的规则来进行评判,以此来保证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对获胜者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且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发展对其提出更好的要求;最后,结合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对失败者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提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以后游戏能够成功做好铺垫。

  三、体育游戏的有效运用

  (一)上课开始部分加入体育游戏

  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可以在每节课刚开始时,应用一些趣味性较多或者需要多动脑子的游戏进行训练,从而来使学生的兴奋度提高。或者根据需要,可以将课堂上所涉及到的内容添加到一个游戏当中。举个例子,若同时有两个任务,一个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个是对向左转和向右转进行练习,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先算后转”的游戏,利用一个游戏达到两个课堂任务。

  (二)准备活动中加入体育游戏

  在准备活动加入一些游戏,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一般性准备活动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尽快进入状态,我们通常采用慢跑等活动,但是因为长期应用,避免不了会减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选择“老鹰抓小鸡”等趣味性较大的游戏来代替慢跑等。

  (三)上课结束部分加入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还有让学生心理和机体得到充分的放松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运动量相对比较小的游戏安排在最后的放松活动部分,在学生摆脱紧张的状态的同时又能够放松身体,心理状态慢慢趋于安静,在接下来的其他课程学习中能够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

  四、结束语

  总之,将体育游戏加入到中职体育教学中,在使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增加和体质增强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体育游戏会在以后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洋.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

  [2]李明.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9).

  [3]余光继.浅谈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02).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应用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标的要求。因为体育在小学教育中不是主学科,被学生轻视,然而体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体育教育。就体育游戏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有效应用;措施

  体育是一种帮助学生身心成长的趣味活动。由于小学生在进行综合测评时体育并不被计算其中,因此学生并不重视体育课程,这就需要教育者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作用,了解其重要性。另外,单调的体育课程导致学生厌烦体育,可以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主要是以娱乐为主,教育学生,进而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精神。在游戏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又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它具有趣味性、团队性、竞争性、情境性等特点,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在上体育课时需要体育游戏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游戏有时是单人比赛,有时是团队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完善。除此之外,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减轻疲劳,提高学生素养,开发智力。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伤,整理运动帮助学生消除疲惫,使学生在娱乐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掌握技能。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的有效应用

  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教师都会带领学生做准备运动,尽可能地使学生的关节打开,有效地避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受伤。最常见的准备活动是广播体操,然而由于被大量重复使用,缺乏新意,学生便会心生厌烦,不积极配合,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针对小学生要提供多种准备活动,供其使用。例如,踢“毽子”“环形跑”“网鱼”“香蕉剥皮”“老鹰捉小鸡”等丰富的游戏,使学生在玩耍中提高身体素质,对体育感兴趣。

  (二)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训练之后,会产生疲惫感,或者心理上不愿进行体育运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地停下来进行整理活动。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制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与机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一些音乐,或者猜字谜等游戏,活跃气氛,有助于小学生调节情绪,进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三)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不仅仅帮助学生激发体育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体育技能,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小学生爱玩的“跳山羊”游戏,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胆量。“跳山羊”这种游戏可以作为准备活动或者整理活动,有效地活动了学生的关节,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分腿腾越的技能,更主要的是有序循渐进的作用,从低到高,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信心。这种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帮助了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除此之外,也可以开展其他体育游戏,例如“接力赛”游戏,有助于学生掌握短跑的技巧。除此之外,在团队合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老鹰捉小鸡”这种游戏十分有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应激能力,也提高了身体的灵活度,尤其是担任“母鸡”的学生,承担保护“小鸡们”的责任,培养了其责任心。当然,有些游戏比较激烈,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高,能够锻炼学生的耐力,但是不适合较低年级的的学生进行玩耍,体育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体育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动作技能

  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体育技能的讲解不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体育游戏进行引导。体育游戏被学生广泛接受,又因为其有趣性,学生可以对其熟练掌握,所以在教育学生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多举一些体育游戏例子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展示,需要学生进行理解、观看、训练这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掌握。其中理解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由于一些体育技能有时间空间的变换,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通过被学生熟知的体育游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极大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

  (五)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

  体育游戏不仅带给学生乐趣,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在长跑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进行接力赛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小柳树砍大刀”以及“猫捉老鼠”这些游戏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哪个地方较为薄弱,分析哪只“老鼠”较为好捉等,游戏扮演者可以单独行动,亦可以集体合作,共同捉一只“老鼠”,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实施体育游戏的一些措施

  (一)体育游戏要有层次性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尽相同,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游戏时,主要是兴趣的培养,应避免运动量大的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主要帮助小学生激发体育兴趣,如“香蕉剥皮”“老鹰捉小鸡”“踢毽子”等游戏。然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主要针对身体素质的锻炼,要多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以免游戏过于简单,使学生对其不感兴趣。球类游戏适合年级较高的学生练习,利用乒乓球锻炼其灵活度,篮球锻炼其肢体协调性,排球锻炼其意志力。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注重体育游戏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

  (二)体育游戏要有创新性

  事物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体育游戏要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在教育学生时要选择游戏要有层次性,还要不断地更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收获知识。如果游戏过于单一,则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会对其失去兴趣,因此,要不断地对体育游戏进行创新,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一个的游戏可以延伸变换成另一种游戏,使学生对其感兴趣,充满好奇心,愿意配合教师,有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

  四、结语

  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体育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体育游戏的应用。除此之外,有关人员要对体育游戏不断地创新,从而更好地协助体育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旭东.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13,(04):35.

  [2]董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樊洪春.试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2007,(10):130-131.

  [4]郁佳园.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3,(26):204.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分析

  摘要: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法提供依据,运用文献法、实践法,论述了体育游戏的概念、特点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发现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提供了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体育游戏;特点;激发;品德

  新课程标准淡化了技能学习,更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要求体育课上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的乐园。而体育游戏的引入,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课堂因游戏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有生机。

  1体育游戏的概念及其特点

  1.1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分类出来的,特指由身体的参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练习提高身体能力,形成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身心都得到娱乐,性情得到陶冶。游戏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为了主动的、有创造性的、有意识参与的活动,游戏的基本特征是普及性和娱乐性。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提高身心健康,并能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技能。体育游戏目标明确,形式灵活多样,而又生动活泼,丰富的内容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学生在参与中能积极的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发展。所以体育游戏也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或者方法。

  1.2体育游戏的特点

  1.2.1趣味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其根本原因就是游戏的趣味性,小学生在游戏中乐此不疲,正是游戏吸引着学生。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又在不断的超越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失败后的不气馁,学生之间互动性加强,交流多,快乐多。这种教学方式让体育学习也变得更有趣。

  1.2.2教育性:体育游戏是把一定的技术融入其中,依据一定的规则制定而成,其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也是培养学生的心理,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游戏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其教育性非常明显。

  1.2.3易行性: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操作,就是因为其在创编中本着这个原则进行的,规则不多,学生易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组织一个游戏,而且在这个游戏中现融入大量的技术,所以产生高,效率高。

  1.2.4竞赛性:学生喜欢体育游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比赛中哪一方取胜没有预定性,所以学生为了胜利都在努力,而且,在取得胜利过程中,双方产生一种对抗,所以加大了小组间的竞争,他们在竞争中就会全力以赴,让游戏更加激烈有趣。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要会合作,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学习效果极佳。

  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2.1游戏的一种特别的教学形式,在小学最为适合,因为,小学生天生好动,喜欢在游戏中快乐的活动,所以游戏在小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小学生处于第一个生长发育期,此时他们的思想也飞速发展,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喜欢竞争,喜欢模仿。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自制力弱,意志力还没有形成。但是,他们的判断力在不断提高,对自己有一个认识,能把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特别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得到发挥,还为以后甚至是中年、老年的发展打好基础。

  2.2体育游戏作为小学生广泛喜爱的一个体育形式,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小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心理品质得到提高,而且能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他们能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团结合作,相互帮助。人际关系得到发展。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形式非常活泼,是小孩子们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加之小孩子的天性进好动,这些因素一起决定了小学生与体育游戏的不解之缘。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玩,他们能在玩中又学习到体育技术,培养体育兴趣,真正在体育中体验到乐趣。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定的体育技能,而且还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以巧妙的方法取胜,相互之间献计献策,智力得到提高,学会了发展思维。学生在游戏过中懂得了要取得胜利就要顽强拼搏,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形成竞争意识。

  3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

  3.1福建是一个经验发达的大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勤劳勇敢的福建人民在创造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精神文化。民间体育游戏就是在人们漫长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锻炼身心的体育活动。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很多游戏经历几百年流传至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都归结于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易操作性。体育游戏有很多。比如踩高跷、扭扁担、跑篮、扳手腕、斗鸡、踢毽子、滚铁环、50米短跑、陀螺、蹴球,打篾鸡蛋、丢飞机板、打纸板等、打花龙、磨猫等。打篾鸡蛋是小朋友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游戏。所使用的篾鸡蛋不是真的鸡蛋,而是用楠竹或金竹细篾编织成一个鸭蛋大的球,里面用纸或者旧布条填充。在一块较大的、在平坦地的中央上划出分界线,分两队于自己的半场中。比赛时,由任一方发球,甲方用手把“蛋”拍击到乙方场地,乙方再打过来,或用脚踢过来。如果蛋其中一方打出界或者没有接住落地,对方就会得分,球离最近的一方再次发球,最后以分多者获胜。

  3.2“花龙”游戏也是小学生喜欢的游戏之一,用蔑编一个中空的球,里面放上铜钱和碎磁片,在晃动或者游戏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比赛形式更为灵活,游戏不分组,几个成员同时参加。游戏开始,由一人抛“花龙”,其他同学去抢,抢到后再抛,由裁判记录每个人接到花龙的次数,次数多者获胜。这种抢花龙的比赛不受场地的限制,比赛时间可长可短,场面激烈而热闹,最能体现出学生的灵敏性,所以这种比赛很受学生的欢迎。再比如,其他的游戏如“斗鸡”也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游戏,两个人对抗。在一个平整的场地上,划出一个一米左右的圆圈作为“阵地”即可。两人站在圆圈内,各人一手抓住自己的一只脚的脚腕,将此腿盘起来,只留另一条腿着地跳跃行走。游戏开始,两人互相攻击,想办法将另一人从圆圈中撞出,被撞出者失败,或者另一只脚碰地者失败。当然,也可以多人在一个圆圈中进行游戏。

  4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4.1恰当的选择体育游戏内容

  体育游戏既可以看成是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可以看成是体育教学项目的辅助教育手段,总之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来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把所选择的游戏与教材联系起来,也要根据课的任务来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游戏的功能。

  4.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

  游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一些情境化的游戏,学生还比较幼稚,在这种情境中游戏非常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熊过生日,运物大聚会等游戏,让他们扮演一定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就完成了游戏。而高年级有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小球类作为游戏内容,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如灵敏、协调和综合活动能力等。还有一些游戏可以适合所有的年龄的学生,比如,陀螺、蹴球,打篾鸡蛋、丢飞机板等。

  4.3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利用游戏教学也要体现教育性。但是游戏的趣味性又是游戏必不可少的因素,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本质的区别,有趣味性并不代表就有教育性,有了趣味性才会让游戏更具有吸引力。运用游戏就要动作游戏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让他们在情趣盎然中身体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这就是体育游戏的特殊功能。所以,我们体育老师在游戏的选择时、游戏的运用时,这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到,用科学的方法把二者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准则,把游戏作为体育教学育人的积极手段,使学生在有趣味性的游戏中得到技能与知识,最终形成教育的成效。

  4.4注重体育游戏的创新

  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而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就会慢慢失去兴趣。同样,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我们一直沿用一个不变的游戏,学生对游戏有了很大的熟悉性,游戏对他们就没有了吸引力。所以我们要变换别的游戏,或者对同一个游戏进行创新,比如,改变规则,改变场地、人数、角色等。比如,低年级有丢手绢游戏,可以几个人同时丢手绢。

  4.5注意学生安全性及运动负荷

  体育课上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做体育游戏时,由于学生非常兴奋,再加上一些游戏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存在,所以在做游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在做游戏时既要考虑到教学效果,还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上。民间体育游戏,大多数都较为安全,但也有一些游戏,如:“斗鸡”等对抗性较大,这就加大了游戏的危险性,还有一些游戏因为器材的原因也存在安全问题。所以,在游戏的设计中或者游戏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安全问题,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游戏的教学效果。总之,体育游戏参与体育教学,对小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活跃积极,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作为了一种教学内容的形式进入课堂,使课堂充实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把民间的体育游戏引入课堂中来,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懂得团结合作,懂得竞争,还会认识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张得桢.浅谈体育游戏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110.

  [2]叶艳.浅谈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与运用[J].安康学院学报.2009(02):67.

  [3]孙顺利,肖玉新.连云港地区传统体育游戏发掘及现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

  [4]朱慧芳.体育游戏:休闲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最佳形式[J].福建体育科技.2010(02):210.

  第五篇: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教学实验法,旨在探讨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珠海市第十中学初二年级十班和八班的学生为研究参与者,从2015年3—5月之间,共进行了12周36课时的教学实验。随机选取1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契约学习法教学,另1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传统方法教学。结果显示:1)契约学习法对学生体重的控制效果更明显;2)契约学习法对于学生体能训练和技能掌握方面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3)契约学习法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表明运用契约学习法进行体育教学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法可以更有效控制学生体重,明显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契约学习;体育教学;初中;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学习兴趣

  契约学习法是以契约为载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组织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20]。由美国成人教育家Knowles首先提倡并大力推广[1]。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契约学习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成人教育中,主要涉及领域包括临床医学、外语教学、工程管理等方面。在体育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且研究方向多拘泥于对契约学习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和实施原则方面,很少将契约学习法应用于实际教学研究成果[19]。为贯彻新一轮体育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应用契约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这2种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拟将传统体育教学法与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契约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两种不同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实践教学经验。

  1研究方法

  1.1研究参与者

  本文以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中的抽签法从珠海市第十中学初二年级10个班级中抽取出八班和十班共102名学生作为研究参与者。将八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共53人,(男生30人、女生23人),平均年龄13.5岁,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下称对照组);将十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共49人,(男生28、女生21),平均年龄13岁,采用契约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下称实验组)。实验参与者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基本相同,对2班学生的实验教学从2015年3—5月,历时12周共36课时的实验。

  1.2实验设计

  1.2.1实验变量的选取

  本研究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包括两个水平,即传统教学法和契约学习法。以不同学习法的教学效果作为因变量,学习效果包括身体形态、体能、动作技能、学习兴趣四个方面。选取学生的身体密度BMI值作为身体形态的参数指标,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肺活量、立定跳远为实验的体能参数指标,个人双手垫排球为实验的技能参数指标作为测试指标,《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分数作为学习兴趣指标。

  1.2.2测量工具

  在实验前后,采用当面发放和回收的方式,向实验参与者发放,发放问卷引用汪晓赞博士论文中《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问卷。该问卷共包括42个问题,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消极兴趣”维度、“积极兴趣”维度、“运动参与”维度、“自主与探究”维度、“关注体育”维度和“认识体育”维度,问卷信度检验的克朗巴赫系数α=0.95[2]。共发放102份,回收10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实验组教学步骤

  1)营造实验教学氛围。首先在实验前,老师向学生宣布本次实验的方案、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并向学生介绍传统学习方法与契约学习法的特点及任务。然后,实验组按照契约学习法的规则与要求,与学生签订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契约,严格执行契约内容,从而形成实验教学的学习氛围。对照组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制定学习目标。实验前测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体育爱好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和课外体育锻炼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自身实际水平,切实可行,不可求高求大。

  3)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目标,制定出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状况向学生提供完成目标的方法、建议以及相关学习资源,并向学生介绍各种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提高学生的资源利用率,从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制定目标达成标准。为了验证学生体育目标实现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体育学习目标达成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定标准随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定,评定结果旨在用于学生的自我参考、自我激励。

  5)教师监督与反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阶段性的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状况进行评定。通过阶段性的评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情况,监督学生自我学习目标契约的履行状况,通过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契约,以促进学生学习契约的达成。

  1.2.4实验控制

  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本研究的实验前测及实验后测都由其他体育教师进行测试,且打乱学生的班级界限,使测试者不知受测者的所在班级。同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工作都由研究者本人担任,2班除教学方法不同之外,其他教学安排均保持一致。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身体密度

  BMI、体能、技能、体育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学生在身体形态、体能、运动技能、体育学习兴趣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兴趣量表测试结果分析可得,2班级实验前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实验前2班学生的身体各指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符合实验的要求。

  2.2契约学习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实验教学结束后将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后测减去前测的差值进行分析。

  2.2.1实验前后学生身体形态各指标差值的对比分析

  通过将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的身高、体重、BMI值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身高=0.000<0.01,表示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身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体重=0.000<0.01,表示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体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体重变化更明显;PBMI=0.011<0.05,说明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BMI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改善更多(表2)。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在于:BMI指数是用来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主要由身高、体重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从表2学生的身高、体重实验前后差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身高前后差异均比较明显(P身高=0.000<0.01,P体重=0.00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身高变化更明显。由于12~14岁青少年属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化率比较明显,尤其是学生的身高、体重两个方面的变化。此外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但若在学生快速生长阶段,能够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骨骼的生长,这可能是导致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身高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结合BMI=体重/身高2,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平均身高高出对照组1.4难度cm,实验组学生的平均体重高于对照组学生3.205kg,可以推测,学生身体形态BMI值的变化很可能是由于学生体重的变化而产生的。实验组学生体重升高幅度为3.99,而对照组仅有0.194,从二者变化幅度可以明显得出,契约学习法对于学生体重的控制和形体的塑造明显优于传统的体育学习法。原因可能是,契约学习法中师生间学习契约的签订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约束作用,让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余时间都能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契约学习法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体育学习计划更好地满足个体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能满足当代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2.2.2实验前后学生体能水平各指标差值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体能水平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传统学习法和契约学习法对于能够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肺活量(P肺活量=0.001<0.01)、立定跳远(P立定跳远=0.016<0.05)、引体向上P引体向上=0.002<0.01)、仰卧起坐(P仰卧起坐=0.010<0.05)、坐位体前屈(P坐位体前屈=0.000<0.01)(表3)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变化实验前后具有显著差异。从表中的数据来看2班学生的肺活量、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等体能指标的差值均有较大差异。导致这些体能运动项目前后测试结果波动较大的原因可能因为这些体能训练项目比较简单,且均为学生熟悉的身体运动方式,这方面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先天的遗传与自身的努力程度。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稍加约束,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契约学习法的约束力,能够抓住学生的好胜好强心理,使得实验组学生各项体能的最终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对于肺活量、仰卧起坐这些简单的体能项目来说,立定跳远成绩的决定因素除了遗传和后天练习以外,其技术掌握也占很大方面。立定跳远的摆臂、起跳、腾空、落地的技术动作能显著提高立定跳远成绩[3],而两班的立定跳远成绩差异相对与其他体能指标偏高,因此,可以推测契约学习法可能对含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体育运动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因此,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体质生长发育特征、运动技能习得特征来看,契约学习法更适合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

  2.2.3实验前后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指标差值的对比分析

  将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双手连续垫球的准确率(连续双手垫10个球)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契约学习法与传统教学法对学生连续垫球准确率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表4),实验组学生双手排球垫球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双手连续垫球技术的学习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3个月36个学时的实验教学与训练,2个班级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是实验组学生的进步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可能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特点,除了要在课堂上训练外,学生在课外也要不断地加强锻炼,毕竟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实验组学生签订了学习契约,学生自己制定了技能水平达标目标。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较真、叛逆、特立独行,有属于自己的个性[4]。学习契约的签订就是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承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为了完成契约目标,主动参与课上与课余体育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履行自己的承诺。由此可以推断由于契约对学生的约束,促使学生在课上、课下均加强了体育锻炼是导致实验组学生进步幅度比较大的重要因素。此外,契约学习法是一种强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实验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和约束,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造成契约学习法学习效果优于实验组的重要影响因素。契约学习法使学生和老师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制定体育学习和锻炼目标,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体育锻炼和技能习得情况,并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和帮助,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体育锻炼与学习契约。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体育锻炼目标和努力方向,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技能训练习惯[16]。而且,在契约学习法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有更贴切的认识,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老师、同伴的交流找到有利于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和锻炼资源,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形成[17]。

  2.2.4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指标差值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检测值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传统体育教学法与契约学习法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0.01)(表5),实验组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结果的因素,研究者认为契约学习法是一种以契约为载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组织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1]。契约学习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够保证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重新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一点与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相比就显得相对轻松,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体会运动的乐趣,也很符合处于青春期实验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因此受到实验参与者的欢迎,造成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18]。另外,契约学习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课堂学习氛围和谐融洽,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体育学习压力。再次契约本就是对人的一种限制,契约学习法在与学生签订契约的前提下进行体育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结论

  3.1不论是传统体育教学法还是契约学习法对于学生身体形态的塑造均有较好的影响,而契约学习法对初中生身体形态的BMI值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

  3.2契约学习法与传统体育教学法对学生的体能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契约学习法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体育运动来说,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更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3.3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契约学习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的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的体育课堂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秦海权.对初中生实施契约式体育学习法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刘建国,范秦海,李建英.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

  [4]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33(8):21-28.

  [5]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6]章前.体育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23-125.

  [7]汪小赞,季浏,秦海权.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应用的准实验研究-以上海市第一中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88-90.

  [8]王兆丰.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应用契约学习法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10(5):41-43.

  [9]周婧.契约学习法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修课中的实验研究[M].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10]季浏,汪小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36):84-90.

  [12]聂志敏,汪康乐.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研究[J].教学探索,2013,12(21):100-101.

  [13]朱建国.传统体育教学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4):102-103.

  [14]冯立民.契约学习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5,8(19):1592-1593.

  [15]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6]潘跃林,王瑞静.部分体育教学内容”契约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4,4(21):105-108.

  [17]智虹霓,包卫.在大学生游泳教学中渗透口头契约的效果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7):200-204.

  [18]段思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19]周晓峰.中学体育课程环境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J].教学探索,2015(8):37-41.

  [20]RichardS.Implementingcontractlearninginaseniornursingpracticum[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1987.12:201-206.

  第六篇:小体操垫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体操垫是学校必备体育器材之一,合理开发小体操垫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打造快乐课堂。笔者对小体操垫的功能进行了实践开发,设计了8个小体操垫游戏。

  关键词:小体操垫;体育教学;运用

  小体操垫是学校必备体育器材之一,主要运用于体操技巧: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等,素质练习:仰卧起坐、背卧起、元宝起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小体操垫的功能进行了开发,很好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欢。

  1你跳我拉

  1.1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

  1.2游戏方法

  2个学生为1个游戏小组,1个学生站在小体操垫上,另1个学生手拉着小体操垫。游戏开始后,小体操垫上的学生向前上方跳起的同时,另1个学生快速向前拉动小体操垫,2人通过“你跳我拉”的方式向前移动,站在小体操垫上的学生中途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及地面,先完成规定距离的小组获胜。

  1.3游戏建议

  游戏不要在水泥地上进行,避免学生配合不当摔倒受伤,以及磨坏小体操垫,最好在人工草坪或体育馆木质地板(地毯)上进行;可以改变游戏的路线,改变小体操垫上学生的跳跃动作等,以提高游戏的趣味。

  2抢滩登陆

  2.1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

  2.2游戏方法

  在游戏场地中间均匀地摆放若干个小体操垫。游戏开始后,学生一路纵队沿着游戏场地的边线慢跑,当听到鸣哨后,迅速地站到小体操垫上,鸣哨若干秒后,开始检查,身体没有触及地面者获胜。

  2.3游戏建议

  游戏中小体操垫的数量可以逐渐减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加强配合;加强安全教育,严禁相互推搡,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以改变游戏方式,以一个小体操垫上站的人多的小组获胜。

  3搭桥过河

  3.1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

  3.2游戏方法

  每组学生若干,小体操垫2个:A和B。游戏开始后,每组学生迅速站到小体操A上,然后迅速将另外一个小体操垫B放到前面,学生再快速转移到小体操垫B上,同样的方法再次把小体操垫A放到前面,游戏中学生身体不得触及地面,以此类推,先完成规定距离的小组获胜。

  3.3游戏建议

  每组游戏人数由少变多,游戏距离由短变长,逐渐增加游戏难度。

  4快快搬运

  4.1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2游戏方法

  每组学生若干,面前有相同个数的小体操垫。游戏开始后,各组学生迅速跑到其他组,每次每人搬回1个小体操垫,当其他组学生前来搬运小体操垫时,本组学生不得阻碍,一定时间后,拥有小体操垫数量多的小组获胜。

  4.3游戏建议

  每次游戏,3个小组,分别站在等边三角形的定点上,可以使游戏更为公平、激烈;适当增加小组间的距离或游戏时间,以加大运动负荷,起到更好的游戏锻炼效果。

  5追逐拍击

  5.1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奔跑、躲闪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2游戏方法

  A、B2组,每组人数若干,游戏场地中散点摆放着若干小体操垫,每个小体操垫相距约10m。游戏开始后,A组学生去追拍B组学生,当B组学生脚踩在小体操垫上的时候,反过来,B组学生可以拍击A组学生(B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小体操垫处,一个学生脚踩在小体操垫上,其他学生手拉手形成人链向外延伸,以增加攻击距离)。B组学生在一个小体操垫上不得超过10s,10s之内必须跑向另外一个小体操垫。游戏中,不得故意移动小体操垫,被合理拍击到的学生下场,一定时间后,留在场上学生人数多的小组获胜。

  5.3游戏建议

  对于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他们的“生命次数”,被拍击到2~3次,甚至更多次,再下场,以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被追逐组相对处于劣势,在人数上可以适当多些。

  6抢救伤员

  6.1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6.2游戏方法

  将学生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每组若干人,组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工。游戏开始后,小组2人各持小体操垫一端,从起跑线后向距离自己一定距离的同伴跑去,到达同伴处,一个同伴坐在小体操垫上,然后快速用小体操垫将同伴运到起跑线后,随即再返回运送其他同伴,先完成组获胜。6.3游戏建议运送过程中要先求稳再求快,避免受伤;游戏距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7快速纵跳

  7.1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7.2游戏方法

  将小体操垫倒“V”形立在地上,前后距离约0.5m;游戏开始后,每组第1个学生依次从小体操垫上纵跳过去,到达终点后再纵跳回来,与同伴击掌,第2个学生再纵跳出发,后面学生依次进行,先完成组获胜。

  7.3游戏建议

  纵跳可以是双脚,也可以是单脚;适当增加小体操垫之间的距离,可以组织学生在快速奔跑中跨跳。

  8踢球比准

  8.1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对足球的控制力,提高足球练习兴趣。

  8.2游戏方法

  将小体操垫倒“V”形立在地上,成散点状;游戏开始后,每组学生依次在踢球点将足球踢向小体操垫,将小体操垫全部踢倒而踢球次数少的组获胜。

  8.3游戏建议

  根据学生踢球技术水平,合理调控踢球距离;可以用小体操垫组建简易足球门,组织学生踢球练习。

  第七篇: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主要讨论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安排合适的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课堂效率,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体育;实际应用

  近些年,分层教学在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方法,不再是“一手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区别性教学,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和促进个体的多元化发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师生合作的效率。

  一、分层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个体的差异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代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观点,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也提出了“掌握学习”的观点,这些都是分层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各自的身体状况,订制适合的体育项目。

  (二)因需指导

  初中体育教学中,每个人对于体育课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分层教学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令自己更美丽、更强健的运动,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评价

  当学生体育锻炼完,针对他们所练习的不同项目,进行分层评价。针对那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应多鼓励、多夸奖,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投身到下一次的体育锻炼中,而那些本身身体素质条件较好的同学,应该对其高标准、严要求,采用竞争评价的方式,督促他们不断前进,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二、分层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初中阶段是经常被忽略的一门科目,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升学因素,学校对此门课程并不重视,因此,存在体育器材不完备、体育经费较少、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体育课也是一周一次,临近考试时,还会取消体育课。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一般是面向全体同学,大家一起做同样的体育项目,这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改实施以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广泛实施,体育课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根据同学的身体状况,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体育项目,例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等活动量较大的项目;一般的体育运动,譬如跑步、跳高,可以适用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太极、瑜伽等运动。

  (二)分层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许多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他们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多半是应付。而分层教学则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这很好地缓和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适时地给予分层指导。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纠正学生训练时的问题,使得初中体育课堂激情飞扬。

  (三)分层教学的高效性

  以往的体育教学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这使得学生的训练效果很不理想。实行分层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并激励他们坚持锻炼,久而久之,体育锻炼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去跑步、游泳、练瑜伽,锻炼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意识到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有精力好好工作和学习。通过体育课,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语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广泛,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才能够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类教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他们把学习变为自己的事情,做学习的主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师充当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学生可以规划自己的时间,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质,掌握多种体育运动,强健自己的体魄,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使分层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效提升初中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键.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15(21):93.

  [2]王玉花.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3]秦鹏飞.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耿杰.浅谈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4):92.

  [5]姜琴.目标分层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65-67.

  第八篇:小学体育教学以赛促学学习方式研究

  摘要:从研究背景出发,着重从“明确‘赛’的目的,突出教学主题”“选择‘赛’的类型,创新比赛的方法”“把握‘赛’的时机,凸显技能目标”“选用‘赛’的形式,注重学练实效”“设计‘赛’的规则,体现技术运用”等5个方面阐述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以赛促学”学习方式;小学;体育教学

  1研究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提倡通过以赛促学,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并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力和特点,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因此,围绕学生兴趣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比赛,通过不同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比赛,搭建课堂竞争和表现的平台,让学生在赛中玩、赛中学、赛中掌握技能和发展体能意义重大。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的学生生理特征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性高,兴奋与抑制转换快,同时好表现自己、好胜心强。比赛就是用复杂多变的刺激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至此,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比赛元素,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课堂,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体育活动,做到让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过程。

  2研究的行动策略

  2.1明确“赛”的目的,突出教学主题

  “以赛促学”是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绝非教学方法。把“赛”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赛”的主题尽可能要小,围绕核心技能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赛”的引领下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第1课时学习,由于学生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还未建立完整的概念,我们在选择“赛”的内容时,围绕“形成正确的垫球平面”及“掌握准确的击球部位”教学目标,可让学生进行看谁手型对、看谁击得准等比赛;随着学生对垫球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在第3、第4课时可以进行“垫得准”“垫得多”等比赛,让学生在不同的主题比赛中有效地提高排球垫球技术。“赛”的主体需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同时在“赛”的过程中注意区别对待,可设置一定的比赛条件来调控“赛”的主题,让“赛”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赛”的引领作用,让“赛”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更好地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2.2选择“赛”的类型,创新比赛方法

  2.2.1技评赛

  以动作质量为标准,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提高技能,形成稳定的动作技术,一般用于新授教材后期使用。

  2.2.2达标赛

  通常也叫及格赛,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技术运用水平及身体运动能力,或是作为了解学生运动水平的一种手段。例如,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设置比赛,通过这一有效手段提高学生技能及运动能力。

  2.2.3测验赛

  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一般用于某一教材或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期。例如,单元检测赛、期末检测赛等。

  2.2.4对手赛

  把水平接近的学生组成对子,或让学生自主找对手进行比赛。通过这一形式的比赛,让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技术或战术等方面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2.2.5游戏赛

  把技术、战术融于游戏中,主要是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技能水平,运用所学技能,巩固技术,常用于球类教材教学中。

  2.2.6展示赛

  指名1名或几名学生出场参赛,参加展示赛的不一定是技术掌握好的,也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较差的,通过展示赛,让学生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

  2.2.7创新赛

  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人才,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探究习惯。体育竞赛中,鼓励对学生对比赛方法、比赛规则的创新,对学生比赛中的“越轨”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轻易否定,很多新的比赛方法就是学生在“越轨”行为中产生的。例如,我们经常采用的“往返接力跑”比赛,常用的方法是按自然组分成4组进行比赛,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基本上是不变的。有位学生就这一比赛方法进行了创新,把“偶然性因素”融入比赛中,增加了1个“猜拳过关”环节,同样比赛队形是四路纵队,每队先分别确定1位猜拳手,猜拳手站在对面的猜拳线上,每队的第1位同学听到口令后迅速跑至标志线与猜拳手猜拳,胜者则迅速返回本组与第2位同伴击掌,击掌后同伴进行比赛;如输给猜拳手则继续猜拳,直至胜为止。以此类推,以先完成的队获胜。通过这一比赛方法的改变,不仅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3把握“赛”的时机,凸显技术教学

  2.3.1先学后“赛”

  运动技术的形成有其形成规律,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组合的运动技术,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之后才能组织适宜的比赛。例如,小学“武术操”、初中“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赛”的时机必须要让学生预先掌握一定的基本手法、步型之后才能设计教学比赛,确定“赛”的内容与要求,以检验、巩固、提高所学武术或健美操动作技术质量。

  2.3.2先“赛”后练

  在运动技战术学习中,尤其是对技战术往往理解不清,甚至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动作,为加深对技战术的理解及掌握,及时预防及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安排合理的教学比赛,可以让学生在“赛”中理解、学习所学技术。例如,篮球技术中的过人技术教学,在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进行“1对1”“1过2”等教学比赛,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过人技术的要领及要求,才能让过人技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突出过人技术的运用和实战性的要求。很多运动技术环节太复杂,但动作路线、方向清晰,对这类技术的学习,可边学边“赛”,以赛促学。例如,肩肘倒立技术是由后倒翻臀、举腿、夹肘立腰等技术环节组成。在学习中,可以把“赛”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赛一赛:看谁立得起”来学习“后倒翻臀”技术;采用“赛一赛:看谁立得稳”来学习“夹肘立腰”技术;采用“赛一赛:看谁立得久”来改进提高动作质量。

  2.4选用“赛”的形式,注重学练实效

  以赛促学,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赛”的形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前提,因此,在选用“赛”的形式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技术和心理需求,还要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充分展现“赛”的可变性、时代性及适切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赛促学”。“赛”通常有个人与个人及小组与小组2种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赛”又分为组内个人赛及班内个人赛,个人赛一般用在学习单个技术动作后用来检测学习效果、评定动作质量。例如,跳跃、投掷项目中的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跳高、垒球、原地头上向前抛实心球等教学中,这些动作技术、比赛规则都比较简单,场地器材都比较充分,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个人赛的形式。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形式可以巩固和提高运动技术,增强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发展体能。在学生人数多而场地器材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运用效果较好。例如,站立式起跑教学,在让学生基本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技术之后,可分组进行接力、让距离赛跑等比赛,以加深对站立式起跑动作技术理解和掌握。

  2.5设计“赛”的规则,体现技术运用

  2.5.1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赛”规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大,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不同年级的同类教材的比赛规则应有所区别与不同,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小学五年级有这个教材,初中八年级也有这个教材。但我们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所制定的规则就有所不同,小学五年级在分组比赛中,每一队有3次以上的机会将球垫回对方场区,只要球不落地比赛就可以继续;但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每一队只能有3次机会,且在将球垫回对方场区的同时,要求说出自己球的落点,如果球的落点和自己的意图一样,得2分。通过这样的比赛,以加强学生对球的落点的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运用能力。同样是排球垫球的教学比赛,教学对象不同,其“赛”规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赛”规,从而实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2.5.2根据不同教材特点设计“赛”规

  中小学体育教材大致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球类等教学内容,每一类教材都有其特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教材特点,分析教材,在选用比赛教学时就要针对性设计“赛”规。例如,田径类中跑的教材可以从时间、速度、距离上构思“赛”规;跳跃教材可以从远度及高度上构思“赛”规;投掷类教材可以从“远度”上构思“赛”规;体操类教材可以从“动作规范”“动作方向、路线”等方面构思“赛”规;球类教材可以从“动作准确性”“动作协调”等方面设计“赛”规等。

  2.5.3根据不同地区、地域特点设计

  “赛”规比赛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不同地域因场地、器材、学生学情等条件的差异,同样一个教学内容,选择比赛方法虽然相同,但规则肯定有所不同。例如,耐久跑教学,在城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在塑胶操场上进行比赛,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学校,连操场都没有,我们只得采用50m甚至更短距离的往返跑。所以,在设计比赛规则时,肯定有所不同。

  3研究成效

  3.1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树立了学习信心

  通过比赛,促进了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在竞赛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努力去创造,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注意到自己的动作和表现,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监督,他们相互交流的同时,使技能得到了更快、更好地掌握,体能较差的同学在同伴的鼓励下提高了技能,提高了水平,树立了学习信心。

  3.2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实验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比赛分组一般都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分组,这样有利于教学比赛,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集体学习环境,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了解,使团队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团队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努力,把自己的目标和集体目标合在一起,通过比赛来实现目标,在获得了个人满足和团体需求的同时,学习小团体内部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凝聚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同时,每一个同学都是自尊的,他们都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会主动地探究学习技能,主动地学习。

  3.3加快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提高了运动技能

  在实验后期,我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掌握实心球技能2个项目上进行对比分析。从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上差异性显著是非常大的(p<0.01),说明“以赛促学”对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作用性很大。经过1个周期实心球教学后,在期末考试中,2个班学生平均分相差5分。

  3.4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

  以速度灵巧类素质为例,从表2可知,经过1个周期的教学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速度灵巧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通过本研究促使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计划制订和实践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体现“以学为中心”,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体能和心理愉悦的和谐提高。

  4研究反思

  “以赛促学”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学法手段,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但如果在没有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的前提下,一味地进行比赛,反而会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甚至会导致技术变形或错误动作。至此,体育教学中,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组织比赛外,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阶段就采用比赛法,学生会只注重比赛结果,而忽视动作的质量和要求。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各方面全盘考虑是否采用比赛法,切不可用比赛取代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任竹平.体育教学中运动竞赛法有效性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2]刘波.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

  [3]杨静选,郭宇杰,孙喜和.Sport教育模式及其目标的考察和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

【体育教学运用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08-28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运用的论文09-24

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运用分析论文01-23

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08-29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10-14

体育游戏在教学的运用论文08-28

趣味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10-12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运用策略论文08-28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