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

时间:2021-06-12 17:50:22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及构成内容

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

  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是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而提出来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我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包括四方面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要步骤,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一个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职业,教师职业素质必须有其科学的内涵与特征。所谓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应当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首要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是指在德行修为上堪做人表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学行为双方的关系既有“施”与“受”,也有“表演”与“模仿”,还有“付出”与“收获”,“奉献”与“成长”的对应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教学双方还是平等交往的对话关系,在“教者”与“学习者”之间应当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与信任基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认为:“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因此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品德言行无疑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教师将在无形中带动和教育着成批量的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学科知识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是教师的基础素质。学科知识是作为教师知识储备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一部分,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某个专门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专家,对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学科知识使教师具有了学术性特征,是所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教师既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应付裕如,同时还是进行专业发展、学科研究的必备条件。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专业化人士,尤其是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无论这种考核机制是否健全合理,但高校教师担负着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重任,没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功底是难以胜任工作,使学校和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的。

  3.教学素质。这是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高校教师职业构成为双专业,即所从事的学科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具有学科专业性的职业专业性的双重属性。对教师而言,职业专业性的实质是教育专业性,正是这种专业性,它的发展将最终使教师职业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不可替代性。

  教学素质主要包括:教学理论素质、教学研究素质、教学设计素质等。

  教学理论素质关于教育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等,为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教学研究素质主要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发兴趣与研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职业本身蕴含着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要始终带着敏感的研究意识,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且富于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素质是指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艺术地进行教学组织、确保教学活动的秩序和系统性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指导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段话涉及到教学设计素质的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的目的,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使学生掌握能力。因为学生作为个人的发展必须以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获得为前提,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向一位或数位教师求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

  4.情意素质。在众多随着教育实践而发展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所担负的角色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社会以及人们更关注今天教师的情意素质在职业生涯成长中的功能发挥与促进作用。情意素质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它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教师首先应具有正确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价值的信念。认可本职业,悦纳本职业,喜爱本职业,确立自己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发展目标,才能在指导并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专业的发展;其次是在与人沟通、合作与交流时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这表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需求的理解,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更多地注意学生感情的开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同事的需求来寻找合作形成优秀的学习团队等。还有诸如灵活、谦虚、想象力、真诚、对话和交流的能力等。良好的情意素质可以为教师建立并有效改善如下一些关系而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教师与管理部门等,从而走入良性发展循环。

  二、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系统体系。英国教育学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RTER)在《教师与教育训练》的报告中明确地把教师教育分成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培训、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即“师资培养三段制”。在职培训主要指在职教师参加的一切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活动,包括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教师在职进修以取得各种资历证书、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在职培训多年来一直是学校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面对着社会及青年人对教师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如何进行教师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如何设计、需要取得的培训效果等值得重新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为阶段性在职培训注入终身教育的理念,着眼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传统的在职培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培训的阶段性较强,即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组织为期一年半载的培训,以取得一种资格或速成一项教学技能。这种培训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较大程度上是由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系统各层次和系统内所有成员的改革与改变,世界各国都在根据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更好地组织教育系统。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认为“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无论是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的学校管理机构还是接受培训的教师本人,均应树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对在职培训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以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培训重点,以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在职培训,使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设施有机地结合,建立起在职培训的长效机制。

  2.在职培训中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从词义上理解,“校本”有“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之意,引申开来则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方面的含义。校本培训应当视为当前学校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校的.发展,即要使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成长相结合。这就需教师将个人的发展置于学校环境中,基于学校的现状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校本培训还可以有效地将教师的科研兴趣引导到学校需要加强提高的学科方向上来,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

  3.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要从重视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着手。教师入职教育是保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一环。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是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做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利于学校培训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概言之,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要达到三个目的应当是:

  ①使新教师全面了解学校的定位、发展目标,相关教学、科研及人事管理制度,利于全面认识学校并从头认识自我,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②使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树立专业理想,对职业特征和专业发展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作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③利于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集体,找到归属感,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形成。

  三、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我国学校教师的来源各有不同。对基础教育师资的任职资格和职前培养院校有明确规定。原国家教委早在1986年发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二级教师任教四年以上,或者获得硕士学位者”,高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五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者”。高中教师由本科师范院校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小学教师由师范学校培养。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即中学教师由教育学院培训,小学教师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但高校师资并无相应的师范教育机构来培养,也没有为研究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之前的必要教学训练设置其他专门机构,许多高校教师只是凭借自己的学术资格,而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训练。

  由于来源各有不同,对不同级别学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中小学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应当着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情意素质,提升学科知识素质,增强教学研究素质,增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对话的能力;对于高校师资的校本培训,则应当以教学素质的训练与提高为主要内容,切实补上教师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等基本课程,着力创建以“教研文化”为核心的教师文化,促使高校教师将学科知识素质通过更恰当、更顺畅的方式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学校组织教师校本培训,还应采取灵活丰富的样式,如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以老带新,使优秀的老教师们的职业生涯所积累的良好的师德风范、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迅速为青年教师所学习和效仿,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学校还应当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创新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使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06-30

浅谈学校素质教育论文07-03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01-18

职业素质教育论文03-30

优秀议论文:浅谈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06-24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07-11

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培养论文06-23

CCU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06-30

浅谈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