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七夕例说参考

时间:2021-06-12 12:47:41 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论文七夕例说参考

  每到农历七月七日,号称「中国情人节」的七夕,便成为有情男女期待的盛会,希望在这一天,共渡浪漫的夜晚,如同天上的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关语文论文七夕例说参考

  一、乞巧节、女儿节与女节

  七夕的名称,大约在晋朝时确立。当时出现了很多以「七夕」为题的诗赋,周处《风土记》也记载七月七日夜,观星祈愿的风俗。沿至南朝,又逐渐形成七夕穿针、乞巧的习俗,如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谕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彩线穿针本是女红之事,喜子(蜘蛛)结网,也很像妇女纺织,因此穿针乞巧的习俗,无疑是以织女所司的女红之事,做为节日活动,并且藉此以乞求巧慧、巧艺。七夕的名称也别称乞巧节、巧节等,但有的`地区更强调是属于女性的节日,因此也称为女儿节。例如:《天津志略》:七月初七日,俗称牛郎会织女,闺人盛陈瓜果、酒饵,邀请女眷,作「乞巧」,曰女儿节。有的地区则将女儿节省称为女节。

  可见这七夕的盛会,系以女性为主体,由这些闺中姊妹一同来祭拜属于她们的神祇,带有联谊、同乐的味道。也因此湖北郧阳地区《房县志》有云,如果闺中姊妹祭拜织女,做「乞巧会」时,有男子潜窥,就会刮起怪风,称为「织女暴」。这阵暴风,大概是对男子示警,不得干预女性专属的聚会。

  二、穿针、染指甲与沐发

  从南朝始盛的七夕穿针习俗,后来又逐渐衍化为浮针、投针,也就是将针投入水面,观察针影的形状,以卜女红之巧拙。河南开封地区《祥符县志》曾记载相当有趣的习俗;七月七日之午,妇女多乞巧。以碗贮水曝烈日中,顷之水膜凝面,举绣针投之则浮,谛视水底针影,有云成物花鸟之影者为上,有成剪刀牙尺之影者为次,谓乞得巧,女伴相贺;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矢则拙矣,幼女尤忌,或至垂涕泣,其母每曲慰之。这不仅使我们了解何谓得巧,也彷佛看到一群女性相与嬉戏,幼女的天真、母亲的慈爱,尤其彰显这乞巧会中的女性特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例如四川绵阳地区《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无庸置疑的,染指甲也是女性的专利,纤指蔻丹,熠熠动人。这里说是童稚捣凤仙花的汁液涂抹指甲,让人不觉莞尔一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也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语文论文七夕例说参考】相关文章:

语文论文:“七夕”例说07-13

“七夕”例说论文07-13

题画诗例说以语文论文05-18

“列异”例说的语文论文05-17

关于“析字”例说语文论文05-16

名胜联例说论文05-18

列异例说论文05-16

山寺诗例说论文05-16

内经例说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