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1-06-13 15:07:10 论文 我要投稿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导语: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必须突出语言的重要性,要使学生不仅能用歌声表达出作品的感情,更能用语言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所以,我们只有只有对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才能使我国声乐艺术不断发展,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欢迎大家的借鉴!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

  摘 要: 有声无情是“昧”,有情无声是“媚”,声情并茂才是“魅”。演唱没有感情,不仅不能获得优美松弛的歌声,而且也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很难打动观众,演员与观众就很难产生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讲,声为情之本,同时又以情感为内容:情为声之魄,它既以声音为依托,又赋予声音丰富的内涵,给声音以情感的魅力。不同的声音表现着不同的情感,而不同的情感又能激发出不同的声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筑成歌唱艺术的殿堂。

  关键词:声音 情感 声情并茂

  歌唱不是简单的用声乐技巧来演唱歌曲,它是由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两个方面组成的。“声乐表演”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声”就是声音、“乐”指音乐、“表”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演”泛指演绎。所以,歌唱不仅是通过声音来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声音与情感的一种结合。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不仅能够在听觉上给观众以震撼,同时还能抓住观众的视觉神经,给予观众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仅具备优美的嗓音和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还要在演唱中恰如其分的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的把握作品风格和人物性格,通过自己在情感上的变化,完美的呈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在我们的日常演唱中,演唱者往往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声音上,学生最多的疑问就是:“我的声音传不传?”、“我的声音拢住了没有?”、“我的腔体打开了吗?”、“我的高音站住了吗?”类似这样的问题。这种只重视声乐技能的获得,却不重视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在歌唱上来讲都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还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声乐技巧和情感表现的结合上来,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习惯。

  好的声音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之上,它需要有稳定的气息,规范清晰的吐字,有良好的共鸣。如果没有有效的、系统的发声训练,是很难出现优美的声音,也不可能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歌剧之所以能够流传几百年至今而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不仅是演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而是要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内心变化,诠释出作品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作为一名专业的歌唱演员,如果不具备以上的歌唱条件,怎么还能够在歌剧中扮演各式各样的人物,怎么能够让台下观众所接受。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的往往是基本的发声技巧的练习,比如气息的训练,要找到叹气的感觉,横膈膜、丹田、后腰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点,气息外扩,顺着叹气的力量进行演唱;强调咬字吐字的感觉,要像说一样的唱,要大声的朗读歌词,做到字正腔圆;还要注重腔体的建立,演唱高音时注意咽壁的力量,注意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等等。这些声乐技巧是每个声乐学习者都必须重视和掌握的,但是在这些声乐技巧培养的同时,往往很容易忽略了情感的培养。我们进行发声训练所采用的方法一般为音阶的上行、下行配以元音的组合,或者是琶音配以元音的组合,这种发声方法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能够从单调、乏味、无内容的练声曲中挖掘发声训练的情感因素呢?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各个元音放到歌曲当中去,不用唱歌词,用元音去演唱整首歌曲,练声曲目的难度由声乐作品的难度决定,把单调的发声练习变为有内容有情感的歌声,通过旋律的流动去换起对作品意境的联想。有了意境的联想,自然会有情感,有了情感气息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以情带声”的演唱方法能够有效的调整演唱者的呼吸,打开共鸣腔体,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学生们拿到一首新的作品的时候,往往第一反应是这首歌的最高音到哪里,如果是最高音在自己的音域范围内,就以为自己能熟练的驾驭这首歌曲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想要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去演唱,就必须对作品进行研究和处理。首先,当我们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首先要理解它的歌词大意。声乐和器乐最大的不同就是,声乐除了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外,还通过文字的形式来体现,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旋律性的语言,它有一种旋律的美感深藏在里面。所以我们对待一首新作品时,要大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通过文字所蕴含的细腻情感来衬托旋律的美感。其次,要了解作品风格,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当我们欣赏一场音乐会时常常会发现,歌唱者无论是中国艺术歌曲或者地方民歌,还是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或者歌剧选段和咏叹调,总感觉是一个味道,缺少韵律,很难给观众以心灵上的震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歌者在演唱初期没有很好的对作品的风格进行细致的处理和分析。演唱中国声乐作品,首先要了解的是作曲家通过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通过这首作品能够传递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是抓住这首作品灵魂的关键;演唱地方民歌时,我们所要了解的是这个地域或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民族特点、还有生活习性等,通过一首歌曲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这个地域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精神;在演唱欧洲艺术歌曲时,要知道作曲家所处的音乐时代,从而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以及当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有形的空间艺术,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加一目了然。歌剧选段和咏叹调的演唱首先要了解的是整部歌剧的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创作风格,以及所演唱的选段和咏叹调在整部歌剧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前后衔接的故事内容,这样才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以多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中的男高音咏叹调《偷撒一滴泪》为例,这是一首极富盛名的咏叹调,被誉为男高音的“试金石”。它需要稳定的气息支持,匀称的声音和连贯的旋律线条。这首咏叹调出现在第二幕的第二场。内莫里诺以为是爱情的灵药帮助他赢得了众多姑娘的芳心,岂不知是姑娘们听说他意外获得了一大笔遗产。此时,阿迪娜并不知道发生在内莫里诺身上的故事,但是姑娘们的追求使她认识到自己也爱着内莫里诺。这时,内莫里诺认为自己窥视到了阿迪娜眼中的泪水,他用这首咏叹调表示,自己愿意以死为代价,获得心中的姑娘阿迪娜。这首咏叹调的出现形式一般是在整部歌剧或者是在音乐会上被歌唱家们拿出来单独演唱。在歌剧演出时要注意人物在舞台上的站位和剧情的发展,而在音乐会上演出时演唱者更多注意的是自己的声音,往往忽略了这首咏叹调在歌剧中内容前后的衔接以及对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刻画和情绪的渲染所起到的作用。舞台表演对演唱者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声乐技巧、优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还需要用肢体语言和表演技巧把歌剧中的戏剧人物的个性特征表现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另外,演唱者还要注意自己情绪的把握,虽然良好的情绪或者比较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良好的声音状态,但是一定做到表演幅度要张弛有度,要从作品和人物出发,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不能过于夸张和过于拘谨。

  在注重“声”与“情”相结合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情感去解决技术上的难点。无论是男高音还是女高音,在演唱中声区时,通过胸腔共鸣可以让声音饱满而结实,高声区通过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圆润、通畅并富有穿透力,可唱到低音区时,往往会因为漏气而使声音缺乏力度,音色也不够明亮。这种现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声音缺乏整体的统一性,并且低音区往往是一部声乐作品用情至深之时,也是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音区,这时更需要结实饱满的声音去表达作品所要诠释的思想感情,这种能清晰听到低音或者微声的效果,是展示歌手演唱技巧上全面性和扎实功底的关键所在。解决此问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学,当我们俯身我们心爱人的身边说情话时,声音虽然很小,但是很集中很清晰,又是那么深情那么甜美。用跟爱人或者亲人低声说话的感觉去演唱,往往能有更好的艺术效果,所以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培养能更好的解决技术上的难点。

  要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还必须提高歌唱者的艺术修养。一位歌唱家,不仅善于充分运用声乐技巧,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艺术修养恰到好处的完成声乐作品;如果歌唱者缺乏知识,对歌曲产生的背景,地域的风土人情,甚至歌词含义都无法准确的理解,就不可能表达出作品的深刻含义和意境来,这样的歌唱者只能称作“歌唱匠”。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2: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整体教学;教学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

  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1]。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

  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3.声乐整体教学是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的唱歌都用“用心来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端地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在艺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声乐整体教学方法

  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应的声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

  1.演唱技能

  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因此,对歌曲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的认识与把握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内容[2]。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

  2.心理素质

  歌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是以声音为工具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声乐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因此,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个歌唱者既使声音再漂亮,高音解决的再好,可是连歌词都不认识,根本不了解词作者写的是什么意思,怎么能唱好作品呢?顶多算是个发声机器;一首再好的歌,它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要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将它唱活。一个好歌手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歌曲细致的分析,在体会歌曲内容与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自理用深切的感情,充沛的激情的咬字、吐字、共鸣、用气,精巧装饰等声音技巧,将歌曲内容深刻地有特色地表达出来。当我们教授声乐课时,如果在歌唱前先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同时也是体会和酝酿感情过程,根据歌词的内容和词作者的情绪,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4]。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在脑海里形成“内心形象”,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积极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带声”的歌唱。它就好像讲故事时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3.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培养包括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我们声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真善美,鼓励学生做一个积极开朗、爱憎分明、善解人意、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使自己的人格变得崇高。人品既高,艺术观、审美观就有了品位,那么技艺就不得不高,歌声才能打动人心灵,震撼人的灵魂。当一名声乐学生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没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就会感到很多东西理解不了,很难继续学下去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会发声练习,加上歌词、旋律和伴奏就唱的面目全非,一踏糊涂,永远不能完整的唱好一首歌,永远不能登上真正舞台的人大有人在。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了解歌曲作者背景与艺术历程,了解歌曲的艺术风格,包括个人艺术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和流派风格等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多了解它文化和艺术的相关知识,如历史、文学、哲学、美术、舞蹈等[5]。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只有努力吸取人类文化的宝贵营养,才能达到触类旁通,获得灵感。

  总之,通过整体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艺术水平。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6-29

试论新化山歌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7-02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通用9篇)05-23

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研究论文06-26

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金氏唱法论文06-21

深度解析副科钢琴教学在声乐表演专业中的运用论文07-08

经典声乐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08

练声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学术论文06-15

形象思维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运用论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