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论文

时间:2021-06-12 12:35:13 论文 我要投稿

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论文

  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本国的石油供给安全,石油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国内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石油需求急速上升,2008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38965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国际油价波动通过石油进口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隐患。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大规模参与全球石油衍生品交易,尚未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在世界石油定价中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权利,无论油价涨幅多大,都只能被动接受。

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论文

  因此,加快完善我国石油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有着紧迫而深远的意义。石油期货交易规模迅速扩大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石油交易的迅速增长,国际油价也开始剧烈波动,给生产商、炼油厂、贸易商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价格风险。在此背景下,1978年,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进行了取暖油的期货交易,这是第一个石油产品的期货交易;1983年3月,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首次进行了原油期货的交易;另外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还推出了无铅汽油和丙烷的期货交易。人们建立石油期货交易合约来对冲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石油期货现已成为世界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期货是一种集中交易标准化石油期货合约的交易方式,即交易双方在期货交易所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并根据合约规定的条款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特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的交易行为。石油期货交易的出现满足了市场贸易当中规避风险、发现价格以及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的需要,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纽约商品交易所、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是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三大石油期货交易所。

  1.规避风险规避风险功能是指生产经营者经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有效规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套期保值,是指在签订买进或卖出实货合同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合同到期日相近、数量相等的期货合同。合同到期时,由于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出现的`盈亏,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赢得到抵消或弥补,使价格风险降到最小。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原油生产商、炼油厂商和油品消费商都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风险。原油生产商在现货市场上是要卖出原油,当原油生产商认为油价会上涨时,他们在其原油出售协议签订日或能够合理确定该项活动将发生之日起,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进”期货合约的操作;等到履行现货合同时,再卖出期货合约进行平仓。油品消费商是在现货市场上买入油品,在油品价格下跌的形势下,就在现货市场卖出油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开展“卖出”套期保值操作。炼油厂商既在现货市场买入原油又卖出油品,因此他们背负着原油和油品的双重价格风险。炼油厂商需要进行套期保值的对象是原油价格与油品价格之间的价差。这样,当未来价格发生不利变化时,将手中的期货进行交易后,就可以使现货面临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从而以极小的成本就可以使现货保持原有价值。

  2.发现价格发现价格功能是指在石油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在石油期货市场上众多的石油生产商、经营者和投机者聚集在一起,以生产成本加预期利润作为定价基础,对商品未来价格进行行情分析、预测,通过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公开竞价。他们的竞价可以代表供需双方的力量,这个价格是各方普遍接受的价格,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货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甚至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现货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形成。石油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大多都熟悉石油市场的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和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这样形成的价格基本反映了供需变化的趋势,同时克服了现货市场分散交易所形成的现货价格对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它一方面为世界范围的现货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定价依据;另一方面使企业能够根据此价格信号,指导将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石油期货价格具有反应供求关系的连贯性和超前性,可以有机地、动态地反映当前的、变化中的和变化后的供求关系,使价格机制更为完善,价格信号更为完整并具有预期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消除了价格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所造成的盲目性和波动。

【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爆破技术下石油勘探论文05-25

石油健康安全环保论文04-21

石油安全管理论文03-19

石油钻井机械设备管理及保养维护论文06-23

石油企业安全评价方法论文03-21

石油地质石油勘探论文04-27

我国现代电视播出系统的维护与监管探讨的论文06-13

石油计量论文04-10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的论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