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忽视的阅读思维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1-06-11 11:18:20 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一种被忽视的阅读思维的教学论文

  核心提示:写作意识:一种被忽视的阅读思维

有关一种被忽视的阅读思维的教学论文

  一、“写作意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价值所在

  阅读作为一种行为,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目的。有的人为了解闷阅读,他们关注文本的内容,故事的情节;有的人为了获得信息阅读,他们关注文本的内容和知识的准确性;有的人进行文学欣赏阅读,他们会关注作品的艺术性。

  作为学习语文的小学生进行阅读,除了要关注文本的内容,还要关注文本的形式,需要养成一种“课文是如何写成”的阅读思维方式,并且以这样的思维帮助日后写作。我想把这种阅读思维称为“写作意识”。

  “写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语文阅读思维,“写作意识”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以小学生阅读的规律看,他们善于关注文本的情节和内容,善于走进人物的内心产生阅读共鸣,获得情感体验。而文本如何表达,文章如何构思,这些隐藏于文本内容背后的语文“本体性知识”,学生不善于关注且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新的阅读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写作意识”。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内容理解”并非阅读教学的唯一,培养“写作意识”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二、“写作意识”:指向理解的阅读教学事实上的缺失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保持着“指向内容理解”的价值取向:

  “指向内容理解”的阅读课,重视朗读、注重感悟,课堂以朗读、对话为主。这类课堂从课改初期开始,对于改变教师繁琐分析、满堂习题的陈旧教法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阅读感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并培养语感。

  但是,这样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过于强化对文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能读懂的,仍要反复引领,深入解读,花费时间过多,影响阅读教学其他重要任务。学生不善于理解“课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偏偏没有花功夫、下力气研究怎么教,日积月累,孩子的“写作意识”发展缓慢,大大滞后于“内容意识”的发展。

  也有部分“关注语言”的阅读教学。教师意识到语文教学需要关注“文本形式”,课堂注重品味言语特点,揣摩字词句段的表达效果,如教师让学生探讨“哪里写得好?”“这个词语有什么效果?”“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方法?”……这种尝试,其实质,也是以内容的理解为前提,教师在总结中点出文本形式或者写作特色,如果一定要说差别,可能增强了一点零散的“语言意识”。这样的教,主要目的`仍然是理解内容,然后才点到语言形式,有一种“兼带”教学的味道,隔靴搔痒;其次,这类教学往往采用“告诉”学生的方式,教学方法显然单一而浅薄,教得匆忙、教的零碎,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虽然大家关注“文本是怎样表达的”,但是事实上恰恰是被忽视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写作意识”,有一个具体的抓手,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教学实践。

  例如教学《泉城》一课,许多老师落点在“感受四大名泉的特点”上,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从字词中体会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特点――这样的教学,就是为了强化课文内容,增强理解的深刻性。管建刚老师在执教本课时落点于“文章怎么写的?”――课文怎么选材,按什么顺序表达。他让学生思考“济南有72名泉,为什么作者只写四大名泉?”,从而明白写游记选最有名、最有感触的材料,写文章选择最典型的内容。管老师还让学生关注文章的“总起句”与下文段落顺序的一致性。他让学生讨论更改“总起句”顺序后,下文四大名泉的先后顺序如何调整,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段落之间要精心安排顺序,从而提高学生对段落布局的认识,帮助他们获得架构文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篇”的感觉。这种“篇感”的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意识”的培养。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抓住了文章的体式特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写作文章的奥妙,确定的教学内容更接近语文的核心价值。

  三、“写作意识”: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共生

  1.“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培养真正的写作能力――构思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如何为写作能力奠基的呢?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什么呢?我想首先是精彩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技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写作的“起草”阶段。许多老师意识到这一联系,因此不仅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还要进行摘抄。一些热爱文学的少年,自觉模仿的就是精彩的语言,对于这类文字技巧,他们能学并且愿意学。可是,摘抄的主要功能就是积累语言,这种学习单一而低效,造成大部分学生厌恶摘抄。阅读为写作能力奠基的第二个重要作用是形成架构文章的能力――构思能力。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写作的“构思”阶段,他先于起草,直接决定文章的质量。这第二项作用是隐性的,容易被人忽视,恰恰比第一项更重要。“构思能力”是一种“默会知识”,因为他确实存在,但不易言说,加上写作的“构思”阶段存有隐蔽性,更容易让人忽略。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恰恰抓住学生容易忽略的“默会知识”展开教学,让写作成为一种可以言说的快乐,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知并理解构思的存在及效果。通过一定“量”的积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必然能促进学生了解谋篇布局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发展“写作意识”。

  阅读教学中,因为文章的内容是摆在那儿的,而表达的方法是含在文本背后的,文章的奥秘是隐蔽的,学生不容易发现,教师常常会忽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凸显了阅读的第二项功能――促进写作的构思能力。从这个角度说,“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培养了真正的写作能力。

  2.“写作意识”从整体理解获得,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就是从“成篇习作”思考,寻找篇章的奥秘。

  与传统阅读教学对字词句的品读感悟不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从“成篇”文章入手,整体观照,前后关联,有利于选择写作构思中的程序性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如段落之间的联系、材料的选择……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某些表达的方法与技巧。例如管建刚老师在教学《泉城》一课时,引导学生从写作文章的过程来阅读课文,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形成“选好材料、排好顺序、找好特点、写好语言”的写作意识。学生从整篇文章入手,对构思文章的过程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篇感”,提升了整体把握的能力。指向“整篇文章”的阅读,有效避免了零敲碎打而造成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3、培养“写作意识”,从“写作”出发,搭建读与写的另一条桥梁。

  从写作角度出发的阅读方式是学习语文的有效路径之一。同是《泉城》一课,从内容理解出发,老师一般让学生思考:从重点段中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语体会到的?接着着力讨论“涌、汇注、喷吐、冒”好在哪里?最后横向对比,总结“用词准确、抓住特点”的语言形式。从写作角度出发的阅读,管老师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写作文要找好特点再写,《泉城》的作者怎样找好泉水特点的?学生通过阅读辨析“涌、汇注、喷吐、冒”四个词的不同效果,领悟到找好特点,用好词语的写作奥秘。两种设计,一种指向内容理解,因此品读重点段的关键字词是主要教学目的,理解了内容才能体会“用词准确”的表达效果,语言形式的教学依附于内容的理解。对“文本是怎么表达的”做出一种接近,却无法深入接触,阅读与写作之间实际上是割裂的。另一种指向写作,出发点截然不同,整个设计遵循“怎么写好文章”的思路,让学生明白“找好特点”是构思的关键环节,然后以《泉城》为例审视“找好特点”的方法。其间同样辨析了“涌、汇注、喷吐、冒”四个关键词,但这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为掌握构思方法而进行辨析。可见,文本内容的感知、关键词的辨析是为“如何写”服务的。前后两者存在阅读目的的差异,存在截然不同的阅读思维。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把主要目的放在学生缺失的作文能力培养上,以课文为“范例”,从写作角度构建阅读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读写结合”来说,搭建了读与写的另一条桥梁,进一步实现“听说读写之间有机联系”(《课标》)。

【一种被忽视的阅读思维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之我见论文07-05

阅读思维的二站三钻法(教学论文)12-06

美术教学与思维论文03-31

阅读教学新思维12-05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06-23

新课程阅读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12-06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12-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形成途径的教学论文04-24

诠释被忽视的公共理念论文04-27